APP下载

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

2017-03-22姚毅毅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环境创设区域活动

姚毅毅

摘要:主题环境是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开展的基础,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能够有效促进幼儿全面、整体的发展。创设“会说话”的主题区域活动环境、构建科学合理的主题区域活动环境、营造宽松和谐的主题区域活动环境等方式,可以促进幼儿智力、情感、社会性语言、动作技能等方面的更好发展。

关键词:主题背景;区域活动;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A-0046-05

《幼儿园工作规程》强调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在蒙特梭利教育方法中,如何为孩子准备一个适合他们生命发展的环境,即“有准备的环境”,被列为首要的条件。所谓有准备的环境,就是符合儿童需要的真实环境,是提供儿童身心发展所需的活动练习的环境。儿童唯有通过这样的环境才能获得能力,形成真正的“自我建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之一,基于主题背景对区域活动环境进行创设,能够推动幼儿园区域活动课程建设,为幼儿提供更好的区域活动条件。

一、主题背景、区域环境的界定及相关特征

在幼儿园课程这个研究领域,“主题”一词意指课程的某一单元、某个时段所要讨论的中心话题,幼儿通过对这些中心话题的讨论,对其中蕴涵的问题、现象、事件等的探究,获得新的、整体的、联系的经验。[1]在当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中,课程整合化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而基于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则成为越来越多的幼儿园的选择。主题教学活动将不同领域的内容置于同一个“主题”背景下,强调整合性、开放性、多样性,能有效促进幼儿整体、全面的发展。[2]将不同领域的内容囊括于同一主题背景之下,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使幼儿园的区域活动环境由传统封闭、单一的状态逐步走向开放和多元,给了幼儿更多的发展空间。在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中,以主题活动作为背景,充分利用幼儿园内的教学资源,包括墙面、花园、地面等,尽一切可能创设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活动环境,以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幼儿。

基于主题背景对区域环境的创设具有时间上的延续性。一般来说,主题活动具有一定的时间跨度,并不像使用其它教材一样上一节课、两节课就结束了,以“国庆节”的主题背景为例,它的持续时间基本在一周左右。在此主题背景下,幼儿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张贴照片、讲述经历、表演场景等方式来展开该主题的活动,因此,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具有多样性。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以一定的教育目标和幼儿兴趣为依据,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区域、材料、玩具和学具等,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区域和活动内容,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活动形式。[3]尊重幼儿的差异化和环境教育是區域活动的重要特征。在区域活动的环境中,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需要充分尊重每一个幼儿的个体差异。尊重幼儿的差异化意味着在幼儿园中,教师的关注点不再仅仅是传统的知识传授,而是更加注重幼儿主动、积极地去探究、发现。尊重区域活动本该是尊重儿童差异化基础上的个别化教育,“因材施教”“量体裁衣”是区域活动相对于传统班级授课制的革新之处。[4]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告诉我们,儿童的发展是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能够在无形中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蒙台梭利“有准备的环境”时刻提醒我们,环境的创设不是随意的,而是要把教育渗透其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5]

二、创设区域活动环境的价值与意义

作为蒙台梭利教育法的重要组成部分,起源于19世纪初的区域活动思想在幼儿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全面、整体的发展,对儿童身心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和价值。

区域活动环境能够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有利于幼儿自主性、独立性的发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作为活动的主体,具有较大的选择权,可以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活动,并进行探索,可以发展幼儿行动的目的性和对行动的支配调节能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幼儿园集体授课带来的缺陷。在幼儿园时期,幼儿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好奇心,在区域活动环境这个宽松、自由的氛围中,每一个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在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的基础上,不仅能表现出更加强烈的主动性,而且能够积极地对活动进行探究。在此过程中,教师也能通过幼儿的自主选择发现幼儿的需要,从而进一步完善区域活动环境。正如蒙台梭利所说,“儿童自己所作的自由选择,使我们能看到他们的心理需要和倾向”[6],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为幼儿实现作为活动主体的价值提供了发展空间。

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有利于培养幼儿初步观察、操作、表达、思考等方面的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方式,能够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和探究能力,让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生活,进行体验式学习。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及特点,决定了那种抽象的言语讲授或说教、静坐静听式的“上课”、集体统一的规范化教学断然不能成为适宜于幼儿的教育形式。在做中学、在活动中学便是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基本路径。[7]通过游戏中角色的扮演等方式,幼儿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初步养成观察、操作、表达、思考等方面的习惯,这些习惯对幼儿以后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构建了一个多方面联系的空间,能够促进幼儿主动建构多方面的经验。区域活动环境为幼儿提供了一个“有准备的环境”,在这个相互联系的空间内,幼儿可以有更多与其他小伙伴交流的机会。幼儿之间通过交流沟通,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彼此的想法,而且有利于培养他们的人际交往能力。教师在此过程中也可以通过适时引导,鼓励孩子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并有目的地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

三、主题背景下区域活动环境的创设策略

(一)创设“会说话”的主题区域活动环境

1.有趣而富有变化的墙面布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和条件。”让环境说话,就是让环境与幼儿交流,让环境成为会说话的朋友和老师,只有这样才是最佳的教育环境。[8]在笔者所在的幼儿园中,一走进活动室,最先映入的是活动室的墙面,墙面的布置可以直接反映当前开展的主题活动的内容以及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技巧等,同时也直接影响了教育的功效。围绕主题活动的内容、要求和幼儿的兴趣与发展需要,我们有目的地将墙面布置融入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去,把其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真正地让墙面布置“会说话”。

随着主题活动的变化及活动的生成,变“静态不变”的环境为“动态发展”的环境。如:在大班主题活动“国庆节”中,老师们充分利用主题墙,不仅将幼儿熟悉的祖国美丽江山呈现在墙面上,而且把孩子们去各地的旅游照片也张贴其中,孩子们几乎每天都会簇拥在主题墙前,互相讲述自己的旅游经历,这样不仅能很好地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而且更能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分享的快乐。在国庆节后,孩子们自己又增添了外出的旅游照片,有的幼儿还将从各地买来的工艺品呈现在主题墙上,向同伴介绍它的民间来历和民间意义,甚至有些幼儿还带来了当地的民间小吃与大家分享。

在区域活动中,我们常常会留出一面墙展示孩子们的各种美工作品。如中班主题活动“我们居住的地方”,孩子们自己画出了各色各样的未来建筑,和家长共同制作了未来的交通工具。在滔滔不绝的谈论中,孩子们学会了交流和描述,懂得了如何观察和思考。

在主题背景下,精心设计大环境。如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或“美丽的春天”,整个环境就是一个季节的再现,各种带有季节特征的花草、农作物穿上游戏的“外套”走进了区域,头上吊的、墙上贴的、地上放的,来到了孩子们的身边……。通过主题活动的开展、区域活动的参与、与环境的“对话”,中班和大班的孩子对一年四季的认识不再停留在抽象的概念上。

让孩子成为主题环境创设的主人,老师只是“画龙点睛”;让孩子与环境“交流”,老师只是支持者、引领者。只有这样,孩子们才能真正成为主题环境的设计者、拥有者,也才能让孩子真正获得发展和快乐。

2.图文并茂的规则设计

区域活动中的规则的有效构建具有保障、指导等多重功能。它的建立和运用,不仅可以有效地将教育者的教育意图渗透其中,同时可以起到组织、约束、调整幼儿活动行为和相互关系,最大限度地保证幼儿的活动权利等方面的作用。[9]游戏规则的形成在区域活动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规则,游戏就无法进行,如果规则意识不强游戏就无法深入开展。所以,除了内隐的游戏本身的规则外,外显的游戏规则制定在幼儿游戏中显得尤为重要。

其中,图文并茂的规则设计能更好地适用于幼儿游戏。在小班,我们常常用形象的图案告诉幼儿,这个区域只能进去几个人,这个动物只能穿红色的衣服等。如:娃娃家是小班孩子游戲的最爱,在娃娃家的门口贴上小脚丫,孩子们就知道没有了小脚丫就不能进了,无形中让孩子产生参与其它区域活动的意识。在中班,我们采用了佩戴进区卡的方法自主参与游戏,在每一个区域放置数量合适的进区卡(留有备用卡),限制了每一个区域的人数。如果自主选择与游戏现状有了冲突,鼓励孩子与同伴协商互换进区卡,对无法解决的就到老师处取备用卡。同时,我们在区域中设计了图夹文的规则说明,保证孩子们能一目了然。

在大班,我们运用了插卡的形式进区域游戏,每一个幼儿持一进区卡,墙面上画有一张一星期的游戏区域图,今天孩子想玩什么就将卡插进区域袋中。这样的设计便于老师及时掌握幼儿一周的游戏参与情况,能更好地引导幼儿全面参与,使孩子能得到全面发展。到了大班,孩子的自主意识增强,当游戏中出现问题时,我们鼓励孩子运用多种形式制定规则,如制作个人名片、提示板等。在主题“我们居住的地方”建构活动中,孩子没能在游戏时间内完成,于是在区域中竖立一块提示板:“明天我想玩”或“正在建构中”。

(二)构建科学合理的主题区域活动环境

1.合理开放的分隔布局

除了掌握每个区域的活动特点外,幼儿园还要根据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游戏特点和主题活动内容的需要设立开放合理的区域。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游戏的特点是单一的,具有独占性、平行性等特点,所以在区域活动的分隔布局上,必须做到每一个游戏区域空间大,而且游戏区域之间相对封闭和独立,游戏材料的提供上色彩要鲜艳,不能太小、太杂,同一材料数量要多。例如:主题“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娃娃家就是一个大的场所,里面平行摆放几组小床和娃娃,这是幼儿的游戏场所,也是孩子的情感依附地。

中班幼儿在知识、想象力和各种社会能力方面都得到较充分的发展,乐意与同伴在一起游戏,这个时期孩子的想象活动异常活跃,因而他们的游戏也非常有趣。他们可以给任何一样东西加上他们所想象的象征性意义,例如,饼干屋里缺少烤箱,他们会从益智区里取来拼图,从理发店里取来花夹子,在拼图板上用夹子不停地翻动,美其名曰:“烤饼干”。所以在游戏的分隔布局上,必须设计半封闭式和开放式区域,既相对独立又有一定的关联。此时玩具会到处搬家,成了菜肴、饼干、方向盘……流向了各个区域。

到了大班,随着孩子生活经验的不断丰富,幼儿的游戏内容也不断深入,游戏范围不断扩大,整个活动区域几乎是“游戏大超市”。所以在区域活动的分隔布局上,一般采用开放式和连接式,他们会带着孩子去买菜(菜场),回到家(娃娃家)烧饭,带孩子去看病(医院),经过小吃店吃馄饨(小吃店)等。因此,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设置合理开放的分隔布局是构建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环境的重要途径。

2.科学丰富的情境性区域环境

(1)创设生活化的小班幼儿情境性区域环境

小班的幼儿具有喜欢模仿周围成人活动的特点,于是我们在区域活动中也引入了生活角色情景。如:小班主题活动“高高兴兴上幼儿园”,各个区域都设置了幼儿熟悉的生活场景和角色场景,娃娃家中有小床、幼儿带来的娃娃、自己睡的小枕头等,生活区设置妈妈的头像,供幼儿帮妈妈围围巾、扭纽扣等,动动手区域设置成一个森林动物世界,让幼儿喂小动物、帮小动物穿花花衣等,这些生活化的情境创设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能让他们更好地融入到情境活动中。

(2)创设体验式的中班幼儿情境性区域环境

中班幼儿思维处于前运算阶段,主要靠一种表象、靠具体形象来进行思维,对事物理解能力逐渐增强,游戏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对不了解的事物总想去试一试,破坏性的行为意识较强。所以,我们为中班创设了体验式的区域环境。如:中班主题活动“我们身边的科学”,我们为孩子提供了体验式的大环境。在操作区提供各种各样的刷子,设置了鞋把,让幼儿练习刷皮鞋;设置了粉刷间,供幼儿刷颜料(为糕点房制作糕点);同时还开设了新增的玩具区,提供各种各样的待修理的玩具,供幼儿进行体验式探索。

(3)创设挑战性的大班幼儿情境性区域环境

大班幼儿爱学、好问,有极强的求知探索欲望,归纳和概括能力比较强,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迅速发展,创造意识比较强烈,而且善于挑战,不服输的个性得到张扬。所以,在主题区域的设置中我们常常创设挑战性的情境性区域环境 。在区域活动中老师不断抛出问题,孩子不断解决问题,发现新的问题,再解决问题。如:大班主题活动“春天来了”,观察区域里孩子们饲养了几只蜗牛,从观察蜗牛的外形到观察蜗牛的吃、拉等生活习性,每天都会发现不同的问题。我们鼓励孩子将问题以图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学会自己寻找答案。主题活动结束一个星期后,对蜗牛的生活以及失踪、死亡等现象,孩子们都给出了较为科学的解释。在此过程中,孩子们的自主探索、求知和毅力等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

3.变化灵活的区域格局

(1)一区两角(或更多)

随着幼儿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主题活动的不断深入,区域活动中孩子们的生成活动不断涌现,一区两角在每一个主题活动中都能呈现。如:中班主题活动“美丽的秋天”,孩子们玩起了串串烧的游戏,将各种蔬菜串在游戏棒上进行烧烤,烧烤店里人进人出,不一会儿,所有的棒、菜分了家。此时有孩子向老师求助,还有的孩子干脆用手抓着“吃”,游戏出现了混乱。于是烧烤店里的“食品加工间”诞生了,一部分孩子开始制作串串烧,游戏又继续下去,很好地将相关的游戏进行有机的整合。又如:中班主题活动“你快乐,我快乐”,生活区投放了鞋模,供幼儿进行操作,而这个区域的设置很像幼儿近期观看的《巴拉拉小魔仙》的场景:在一个拐出去的墙角里,用鹅黄的纱做成了房顶,彩色鞋模整齐地排列在窗边,一张高贵漂亮的小椅子放在最里面,像魔仙棒的衣服叉子倚在墙角,用彩色片片穿成的门帘垂落着……孩子们想起了《巴拉拉小魔仙》里的游戏,于是新的游戏诞生了。孩子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学习了系鞋带、有规律地穿片片、表演小魔仙,玩得不亦乐乎。

(2)留出“空白区域”

主题活动是一个整合性的活动,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它是一个有机的网络化的结构,但每个主题活动的侧重点又不一样,所以在区域活动的构建中要不断变化。留出“空白区域”是对下一个主题区域构建的充分准备,或是主题活动的需要,或是幼儿当下发展的需要,或是幼儿游戏中的生成内容。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主题区域活动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在幼儿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环境发挥着举足轻重、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不仅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良好的幼儿心理环境有利于幼儿情感、态度、行为、个性得到良好发展。

宽松、和谐的主题区域活动环境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基础。孩子们每天都生活在老师为他们精心打造的温馨、舒适而又开放的主题区域环境中,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孩子们的身心才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融洽、平等的师幼关系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保证。老师在孩子心目中是至高无上的。孩子信任老师,老师也应以关怀、接纳、尊重、信任的态度与幼儿平等交往,包容孩子成长中的犯错,并进行正面的引导、帮助,对正确的行为给予鼓励和表扬。

友好、协调的幼幼关系是创设良好心理环境的重要契机。幼儿在同伴群体中相互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各种社交技能和行为,发展适宜的情感,培养自制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师十分注意在区域活动中促进幼儿之间积极的互动和交往。

总之,在主题背景下,为孩子们创设更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环境,可以促进幼儿在智力、情感、社会性语言及动作技能等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我们将进一步关注和探究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区域活动在主题背景下更加趋于完善,使其成为孩子们真正的游戏乐园。

参考文献:

[ ] 虞永平.论幼儿园课程中的主题[J].学前教育研究,2002(6).

[2] 徐小燕.主題教学背景下班组教师的有效合作[J].学前教育研究,2008(10).

[3] 郝萍瑞,徐莉.论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J].基础教育参考,2008.(9).

[4] 霍力岩,齐晓恬.区域活动的本质特征[J].幼儿教育,2009(Z1).

[5] 何艳萍.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探索[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9.

[6] 玛利亚·蒙台梭利.童年的秘密[M].马荣根,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26.

[7] 丁海东.论幼儿游戏的教育价值及其实现[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7,36(8).

[8] 琚巧莲.创设“会说话的环境”,促进幼儿学习发展[J].教育探究,2016,11(1).

[9] 万晓飞.谈幼儿园区域环境中规则的有效构建[J].上海教育科研,2013(9).

责任编辑:丁伟红

Regional Activity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in the Theme Background

YAO Yi-yi

(Yuhong Kindergarten, Taixing 225400, China)

Abstract: The theme environment is the basis of regional activity in the theme background, which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childrens development in a well-rounded way. To better promote childrens development in intelligence, emotions, social languages and acting skills, teachers should create the theme environment of “enabling speech”, constructing scientific theme activity, and establishing relaxing and harmonious theme environment.

Key words: theme background; regional activity; enviornment creation

猜你喜欢

环境创设区域活动
幼儿园形象识别系统与环境创设整合的探讨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小班幼儿数学区域活动要体现“生活化”
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设置的思考与探索
简谈幼儿区域活动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中材料投放与幼儿的主动发展研究
品三口而知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