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教学资源建构高效课堂
2017-03-21陈凌香
陈凌香
摘 要:音乐课程所学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形象化,因此,教师应依据音乐教材的内容特点,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发展音乐学习能力的场景,引领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让学生在音乐实践活动中进行审美体验,通过音乐学唱、欣赏等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思维创造时空,培养学生音乐鉴赏审美能力,逐步提高学生爱音乐、学音乐和享受音乐的乐趣,从而提升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关键词:整合;教学资源;音乐课堂;高效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18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114
一、整合多媒体技术,激发参与音乐学习
音乐教学活动是种审美体验的动态活动过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知识学习时,应注重整合多媒体技术,利用多媒体技术把音乐教材内容直观地显示出来,丰富音乐知识教学资源,扩充音乐课堂知识的容量,创设了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音乐知识的教学情境,实现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的视听等多种感官,增强学生进行音乐审美体验,有利于学生运用个性化的方式表达音乐,凸显了学生在音乐课堂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对所学的音乐知识进行分析、比较,进而建构音乐知识体系。
例如,教学《春天来了》时,教师运用多媒体“班班通”播放轻松愉快的乐曲,伴随着乐曲,屏幕呈现一些有关春天的美丽风景,学生一边聆听着轻快的乐曲,一边欣赏春天美丽的景色。此时,学生心中激起热爱美丽春天的情怀,脑海里就会联想起在美丽的春天里一系列的景象。接着,教师在班班通的屏幕上把《春天来了》的歌词、歌曲呈现出来。学生看着屏幕朗读歌词,熟悉这首歌的歌词后,教师继续运用多媒体播放《春天来了》这首歌,让学生先进行聆听,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小组相互交流这首歌曲如何唱法,发表各自独特的见解。学生看着屏幕,一边聆听,一边学唱这首歌。学生学会这首歌曲的唱法之后,教师要求学生跟着多媒体哼唱这首歌曲,并能运用自己的形体动作,随着歌曲声调比划着,个性化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把春天那种万物复苏的情景充分表达出来。随着多媒体的曲调,学生的肢体动作和着音乐曲调律动着,表达了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教师运用多媒体音响播发这首歌曲的曲谱,要求学生运用富有弹性和优美的声音,和着曲调演唱这首歌曲,同时提示学生一边演唱,一边想象春天美丽的景色,从而有效地熏陶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引导学生分析探究《春天来了》旋律特点时,教师可利用多媒体屏幕出示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春天的气息,进而有效地了解和掌握这首歌曲的旋律特点。
二、整合舞蹈绘画元素,激发创造意识培养
为了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确保学生学习音乐知识过程的愉悦性,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音乐知识技能,激活学生音乐技能的创编能力,发散学生音乐思维,有效地拓展音乐课堂艺术审美时空,强化音乐课堂学习的趣味性,教师要善于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适当地整合音乐课堂中的舞蹈绘画等元素,把舞蹈绘画等元素与音乐知识的学习相结合,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知识实践活动实效,增强学生进一步体验音乐知识,使学生根据音乐内容大胆地发挥创造性,充分地表现自我。同时,这也为音乐课堂的多元艺术创造了发展的机会,实现了音乐艺术审美育人的教学目标。
例如,教学《忆江南》时,在学生聆听完这首诗歌的朗诵后,教师可提问:“这是一首多么优美的诗歌呀!单纯从朗诵方面,还无法把它那种优美的意境充分地表达出来。请同学们认真想想,怎样才能把它唱出来?怎样才能把它跳出来?”学生经过模唱乐曲、歌词,基本掌握了这首歌曲的唱法,并在演唱中体会歌曲的演唱速度、表达怎样的情绪,完整、有感情地演唱这首歌曲,学生在这样的演唱中形象感受到这首歌曲的旋律与意境之美。接着,教师要求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如何运用舞蹈动作对歌曲的意境加以表达。通过一番探究活动,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创设了小桥、鲜花、流水、垂柳等造型,利用肢体把歌曲中表现划船和摇橹动作恰当地表达出来。教师让每个学习小组上台进行演示,在歌曲伴唱过程中,台上的学生运用肢体语言表现了江南景物的一些造型,把轻拂的垂柳、弯弯的拱桥,把轻轻地划船、奋力地摇橹等创编动作,惟妙惟肖地在歌曲声中充分表现出来。此时,歌舞得到充分地整合,歌曲的意境也获得充分地表现,学生既学到了音乐知识,也训练了音乐创造能力。
三、整合简易乐器运用,凸显奥尔夫教学策略
教师应抓住小学生具有无穷创造力的特点,依据音乐教材内涵和学生实际学情,鼓励学生在音乐知识学习活动中利用一些简易的乐器,如三角铁、串铃、小鼓之类的简易乐器,或自身肢体的拍打节拍,结合音乐知识学习内容,创造性地创编音乐节奏,从而有效地训练学生音乐技能,巩固和深化体验所学的音乐知识,在已有的音乐知识经验基础上,转化所学的音乐知识为创造性的音乐技能,培养学生音乐创造性思维,使音乐课堂充分体现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活动策略,全面地发展学生的音乐技能。
例如,教学音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时,教师引导学生学唱《不得了》这首歌曲。学生初步掌握这首歌曲所蕴含的情绪和音乐形象,即这首歌曲表现动物们那种伤心、着急的心情。接着,教师要求学生或运用拍手、拍腿、跺跺脚,或用敲打三角铁、沙锤、碰铃之类的简单乐器,一边演唱这首歌曲,一边表达这首歌曲蕴含的情绪。从歌曲中的交替运用的2/4、3/4节拍,以及在每个节拍后面的八分休止符上,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简易乐器把动物急切、伤心的样子充分表达出来。通过运用简易乐器表达歌曲深刻内涵,学生演唱歌曲和打击乐器创编伴奏之后,对歌曲感悟得十分深刻,也把握了歌曲形象生动的画面场景。又如,教学《多彩的乡音》时,教师引导学生学唱《桔梗谣》,通过教师指导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生尝试运用简易乐器对歌曲进行创编性地伴奏,一边演唱歌曲一边加以舞蹈,在简易乐器的律动中,学生通过创编音乐节奏的活动,掌握了新疆民歌的風格特点。整合简易乐器的运用,激活学生参与音乐知识的创造性潜能,提升学生对音乐感悟的律动感,有效地培养和提升了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