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7-03-21王云秀沈欢刘汉奎
王云秀 沈欢 刘汉奎
摘 要:虽然我国工程技术人员的总量很大,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人才的创新能力明显不够,与重点工科院校相比,地方师范院校缺乏雄厚的科学研究基础和工程实践基地建设,与相关公司、企业合作深度不够,在学生面向工程应用的创新研发能力培养方面明显不足。高等院校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为国家培养新一代创新型人才。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学生创新素质;创新平台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07-0018-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07.008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课题组王礼胜等人在光明日报上发表文章,凝练出了素质教育下的“5E+3C”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5E”指Engine(内在驱动力培养)、Essential(基础知识掌握)、Exercise(实践技能训练)、Exploration(探索精神激发)及Enterprise(创业素质培养),“3C”指Condition(良好的教学条件)、Chance(利用教学条件的机会)和Conduct(科学、合理、高效的引导)。该模式遵循素质教育的思想,重视培养学生的政治思想、品德意志、人文素养、科学素养、身心素质、专业知识与技能、交流与沟通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开拓创新精神,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
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首先必须从高等教育这个源头抓起。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地方师范院校现行的教育模式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方面较为欠缺,这已不能适应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战略目标的需要。再加上地方师范院校大多位于中小城市,缺乏雄厚的科学研究基础和工程实践基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缺乏必要的外部影响。因此,在地方师范院校中探索电子信息类工科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形成科学经验,并加以推行,有助于大幅提高工科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增强工科专业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其就业能力,这将为高校真正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主要以地方师范院校电子信息类学生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和阐述了西华师范大学的具体做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实践活动,培养适应社会、企业需要的合格创新人才,为地方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一、学生创新素质培养
(一)Engine:内在驱动力
内在驱动力包括理想、品德、社会或家庭责任感、成功的欲望、兴趣爱好等。西华师范大学在新生入学教育期间举办了一系列活动,比如举办“一封家书”活动、专业介绍、参观实验室、老生学习经验和学习方法介绍、电子协会作品展示等,邀请成功校友进行专业教育和成功学教育,激发学生对所学专业的兴趣和爱好,激发他们的成功欲望,培养他们的社会和家庭责任感,使他们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学会做人、做事、追求事业。
(二)Essential:必需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培养具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的工科学生,学生非常看重产品的设计能力,而往往忽视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的学习,其实任何专业都必须以基础知识和理论为前提。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实践环节就没有根基。理论知识的学习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教师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绝不是简单的传授知识就够了,教师明白的东西要想办法让学生明白,这一方面需要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和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另一方面还需要教师具备高超的教学艺术,能够将枯燥、复杂的电子技术知识讲得生动有趣。鉴于此,西华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实行领导随堂听课,每个专业的教研室每学期组织两次公开课,教师之间互相交流、学习,并就上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优缺点做好记录,经过一段时间后教研室会再组织听该教师的课,督促其改正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同时每年在全学院范围内组织一次青年教师竞教比赛,第一名推荐到学校参加学校的讲课比赛,特别优秀的参加四川省举行的讲课比赛,通过这些方式,教师的教学水平大大提高。
(三)Exercise:实践技能训练
实践技能训练包括初级实训、综合设计型实训和创新型实训。初级实训主要包括各种仪器的使用以及一些基础的验证性实验,使学生掌握常用仪器的使用方法以及一些主要性能参数的测试原理和测试方法,为后一步综合型设计型实训打下基础。综合实训阶段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相应的实训项目,一步一步教会学生设计流程,选择实验方案、弄懂设计原理、元器件选择、产品制作、产品测试、技术文档编写等。创新型实训必须让学生学会面对较为复杂的特定问题,懂得选择相应的实验项目,设计相应的实验方案,选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和仪器设备,自主开展实验工作。每年学院会组织校园科技节,学生自主选择实验项目,在电子协会的组织和安排下完成产品的制作和调试,特别优秀的推荐参加省上和全国的电子设计竞赛。
(四)Exploration:探索精神
创新型人才的教育,必须注重探索精神的培养。对所面对问题的好奇、怀疑、追索、求解,以科学的态度、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创新的实验思路开展实验研究工作,就有可能引发新的发现、新的发明和创造。探索精神的培养,包括探索的兴趣、勇气、思维、方法的综合培养。每门专业课的实验课程都安排有相应的创新实验,比如《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要求每个学生在学完这门课后必须独立完成一件实用的电子产品制作,然后采取抽签的办法,组织学生答辩,产品制作纳入实验考核。
(五)Enterprise:创业素质培养
创业素质培养主要包括三个层次:培养创业意识和创业热情、培养学生的创业理论和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学校开设了公选课《创业管理》,由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创业成功经验的教师担任,积极有效地为学生开展创业活动提供实验平台,通过立项等各种方式为他们提供技术和智力支持。
二、创新平台建设
(一)Condition:条件,即良好的教学条件
一方面是良好的师资条件,除了内部培养之外,学院还聘请校外有经验的资深高级工程师担任兼职教师,加强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工程意识。另一方面,加强实验室建设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每年学校拨付大量资金更新实验设备,力求为学生提供好的实验教学条件。西华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与NI公司合作,建立了软件和硬件结合的实验平台,能够从事电子信息类专业大部分课程的基础实验、设计型实验及创新型实验。
(二)Chance:机会,即学生利用学校资源的机会
西华师范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每门专业课的实验课程必须包括基础实验、设计实验和综合实验几个部分,学院设有学生开放实验室,有兴趣的学生都可以申请进入实验室。大一期间由电子协会组织对他们进行基本的电子设计培训,包括焊接技术、电路板的制作以及简单的电子系统设计等;大二期间学院择优选拔有兴趣的學生参加卓越工程师班,以项目的形式对他们进行培训,同时利用暑假期间对学生进行培训,选拔优秀学生参加电子设计竞赛。
(三)Conduct:引导,即科学、合理、高效的引导
在对学生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指导教师具有不可忽视的引导作用。对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的个性与特质,指导教师要给予及时关注,并予以肯定与鼓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决心,鼓励他们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问题。这对培养他们的创新技能起着直接作用,从而使学生逐步具备创新意识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指导教师也应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使自己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在科技创新实践活动中应鼓励学生有批判质疑精神,发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另外,从课程设置上修订了以前的培养方案,以工程应用为主线,按知识模块构建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分为六大模块,分别为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环节和创新与素质拓展教育。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程设计及实习实训,如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EDA课程设计、单片机课程设计等,专业课程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有针对性地培养研究型和应用型创新人才,创新创业环节包括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创业大赛、科研创新、科研论文、科研项目等,共计六个学分。
三、总结
随着国内基础教学改革的深入,电子信息类相关课程的教学正逐渐融合最新技术,倡导积极动手、创新实践并将书本理论和工业技术相连接,帮助学生系统地掌握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的同时,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更好地从理论、设计走向原型到产品实现。专业课程的教学方案在传统书本及理论教学的基础上,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加交互性,实践性以及创新性,学生的设计方案首先可以通过电路设计仿真软件零风险地尝试,通过专业的电子学硬件教育实验平台将实际的电路参数和信号进行记录,并可在同一用户界面上与仿真结果实时比对,借助仿真与实际的差别来深入理解电路本质;便携式硬件平台与实验室硬件平台相配合,实现学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在实验室以外的任何地方都可以完成电路设计、原型搭建以及实测结果与仿真结果的比较,让工程教学不再拘泥于时间地点的限制,全面提升学生的工程思想和创新动手能力。科技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校、企业、社会共同参与,尤其是电气信息类学生,从人才培养模式到课程体系建设,各个环节都必不可少。教师要不断探索电气信息类高级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中的普遍规律,不断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