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天津市某传染病医院中医学科建设的现状分析

2017-03-21时钢袁晨翼贾建伟门天男陆伟崔树波

中国医疗管理科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医学天津市传染病

时钢 袁晨翼 贾建伟 门天男 陆伟 崔树波

·研究与实践·

天津市某传染病医院中医学科建设的现状分析

时钢 袁晨翼 贾建伟 门天男 陆伟 崔树波

中医对于传染病诊疗有其系统而完备的理论体系,在国家支持鼓励中医学发展的大背景下,天津市某传染病专科医院发挥其学科优势,支持中医学科发展、完善中医人才梯队建设、提升中医科研基础研究平台、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从整体上提升了中医学科临床及科研水平,力求在现代突发传染病的防治上发挥中医学科优势,为现代传染病防治和中医学发展提供新思路。

传染病;专科医院;中医;学科建设

“十三五”规划纲要将中医药健康管理列入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强调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支持中医重点学科和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也明确指出,应充分发挥中医药(民族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发展中医药事业已经被放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的战略高度[1]。在宏观利好的形势下,中医学科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历史机遇。自《黄帝内经》始,中医学对于传染病的认识逐渐完善,至明清时期《温疫论》、《温热论》等成书,温病学派渐兴,中医学形成了独特的具备病因病机、辨证论治、预防调摄等内容的完整传染病诊疗体系。天津市某传染病医院(以下简称传染病医院)是一所以综合肝病治疗为特色,同时兼任周边新发突发传染病防治工作的三级甲等医院,同时也是全国综合性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近年来,该院着力于中医学科发展,将中医学作为医院重点学科,通过不断提升中医药综合实力,发挥了中医药在现代突发传染病防治中的作用。

1 传染病医院中医科在防治新发传染病中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新发传染病的出现及传染病谱系变化,全球范围内的新发传染病出现散发及流行趋势[2]。对于新发传染病病原学认识和靶向治疗常常需要较长的探索周期,而中医卫气营血辨证不局限于病原学,其主要着眼于临床症状表现,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此外,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相关研究也已成为国家传染病重大专项的重要组成部分[3],对于维护人类的健康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4-5]。

传染病医院1983年始建中医病房、中西医结合病房,1985年成立中医温病研究室,发挥中医学在传染病诊疗上的优势。中医科室承担了日常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在传染病暴发及大流行时期,中医科室也负责各种突发、新发传染病的分流与救治,取得了良好疗效,有效控制了疫情发展,其2011年~2015年传染病收治情况见表1。

表1 2011年~2015年中医科室收治传染病病人情况(例)

此外,中医科室工作人员还积极参与中华中医药学会急诊分会主持编撰的《麻疹专家共识(2015版)》的修订工作,并尝试探索制定新型传染病中医诊疗方案,如登革热卫气营血辨证、H7N9的中药复方防治等,真正将中医学应用于传染病防治的一线工作中。

2 传染病医院中医学科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现状

2.1 人员构成情况

中医药相关人才是保证中医学科发展的前提和保障。医院12个临床科室中,有2个中医科室;全院256名医师中,中医医师28名,占全院医师总人数的19%,“西学中”18名,占全院医师总人数的9%,中医类别医师人数符合《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创建标准(2015年版)》。在中医人才梯队建设方面,医院拥有国家优秀中医人才1名,为天津市中西医结合传染病基地继承人和天津市中青年名中医,且同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肝胆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传染病分会委员、中国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传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天津肝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中医保健专家等职务。中医医师中拥有博士学位11名,占总人数的24%,硕士25名,占总人数的22%,本科10名,占总人数的54%。此外,医院每年均选送中医人才进行在职硕士、博士学习。高层次的中医药人才是中医业务水平的保障,为此,医院还为中医药人才提供了与西医人员同等的晋升渠道。目前,医院中医医师中正高级职称7名,占总人数的15%,副高级职称12名,占总人数的26%,中级职称17名,占总人数的37%,初级职称10名,占总人数的22%。

2.2 传统中医人才和现代化中医人才的培养

现代中医学界根据教育背景、师承方式、知识结构、工作内容及工作方式,可将中医人才分为传统型中医人才和现代化中医人才[6],传统型中医人才也即通过传统师承方式学习中医理论、具备扎实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和中医理论功底、以中医理论指导治疗、具有丰富临证经验、以门诊工作为主的中医人才;现代化中医人才指的是通过中医药现代化教育学习中医理论、具有完整的中西医知识和技能、在综合医院中胜任门诊、急诊、重症等各项工作岗位及具备现代科研和临床业务能力的新型中医人才。传统型中医人才和现代化中医人才都是中医学传承和发展的形式,为此,医院积极吸纳传统型中医人才,并大力培养现代化中医人才,从而组成医院中医人才梯队。

2.3 中医科研基础研究平台

医院中医学科依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防治传染病重点研究室、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研二级实验室、天津市重点专科等平台,为中医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支持,包括临床设备购置及技术支持。近年来,为适应病人需求和中医临床工作的开展,医院坚持以“服务病人、科学规划、按需设置”的原则,按照天津市医疗设备招标引进的相关规定,购置中医药设备。自2015年始,医院领导小组通过决议每年拨款20万元作为中医专项经费,用于中医设备的购置。目前,医院现有中医诊疗设备包括肝病治疗仪31台、结肠透析机8台、药物熏蒸床8台、电针治疗仪15台、震荡排痰仪8台、舌诊仪12台、脉诊仪12台。

医院附属的天津市肝病医学研究所为国家二级实验室,设有标准PCR实验室、病毒载量实验室、细胞学实验室、免疫学实验室、流式细胞检测室,并拥有先进的COBAS TaqMan 48病毒载量检测仪、ABI-7300型核酸扩增荧光检测仪、Light Cycle 48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BD流式细胞仪,可进行HBV DNA/HCV RNA病毒定量检测、病毒基因型、病毒变异、抗HBV病毒核苷类似物药物耐药基因多位点检测,还可进行EBV/CMV病毒核酸检测、IL-28b基因敏感性检测、免疫细胞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检测等,为中医开展科研提供现代医学前沿技术支持。这种依托于现代医学研究所的方式也是近年来中医学开展科学研究的趋势。

2.4 中医科研经费投入情况

科研立项是科研经费的主要来源[7]。近年来,医院积极支持鼓励中医药相关项目申报,配合项目开展,监督项目进行和结题情况。2011年~2015年,医院中医相关课题数目及课题经费逐年上升,见表2。

表2 2011年~2015年医院获批的科研项目及经费情况

特别是2012年作为参研单位获得多项国家“十二五”中医药相关项目。同时,医院根据项目开展情况适时给予一定资金配比,以保证中医科研项目能有充足的科研经费。

2.5 中医科研产出情况

衡量科研投入产出效率是近年来科研管理工作的研究热点,对于医院而言,主要包括发表论文、科技成果数量等。医院成立了院领导层科研小组,由专人任科研秘书,负责科研项目实施和结题等工作,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2015年以来,共刊发中医类论文66篇,其中SCI 9篇,中华医学系列期刊16篇,并获得天津市科技成果奖4项。

3 医院在中西医协同发展方面的举措

在综合性医院中,中医科室常常面临被边缘化、弱化、萎缩的命运[8],如何在保持中医特色的同时,与西医科室协同发展,是所有综合性医院中医学科面对的主要挑战。“坚持中西医结合”一直是医院中医学科发展的基调。当代中医发展,尤其是在防治新发突发传染病方面,必须依托于现代医学在微生物学、免疫学、重症医学等方面的技术,同时坚持中医诊疗特色,进行中医文献挖掘,去芜存菁、扬长避短,积极探索中西医协作模式,从而实现中西医协同发展,提高医院综合实力。

在机制构建上,医院应统筹制定院内中西医各科室之间的交流合作,完善会诊、转诊制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料,以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西医科室职能,为病人服务。

在临床上,中西医科室协同合作,定期对疑难病例进行讨论交流,有利于中西医各自发挥临床优势,如中医药在抗肝纤维化进展方面有一定特点,可根据病人病情,对损伤后期、抗病毒治疗后、肝纤维化进展明确的病人进行日常调护,因而,对于此类病人可在西医内科治疗后期或者同时通过院内中医会诊或转诊的方式对其施以中医治疗。

在科研方面,中西医人员共同申报多项课题,近5年来,中西医人员共同参与的科研项目占全院总科研项目之比已由最初的33%增至60%,呈现稳步发展的趋势。

在教学方面,医院承担了天津市某中医学院校《传染病学》课程的授课工作,近年来共带教44名硕士研究生和431名本科实习生。

以上均体现了中西医人员在临床、科研、教学方面的协同合作能力,是中西医学科彼此之间合作、融合、共谋发展的基础。

在文化培养方面,医院将文化建设作为新一轮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下医院创新发展的重要一环,努力打造中西医结合协同发展的文化氛围,塑造传染病中西医结合诊疗品牌,其已成为医院发展创新点之一。科室文化建设是医院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9],医院中西医各科室均重视医院文化建设,通过中西医科室之间“优势互补、各具特色、相互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中西医结合优势,提高医院核心竞争力。

4 中医学发展桎梏及思考

近年来,国内反对中医的声音此起彼伏,严重制约了其传承与发展,其根结主要在两个方面:①科学性受到质疑。在循证医学为主流的今天,中医看似深奥的理论体系并不能彰显普世认可的临床证据,因此中医学的科学性一直受到质疑,这也是当代中医学受到抵制和发展受阻的最根本原因。②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健全。古代中医人才培养主要采取师承模式,师承模式具有周期长、人员局限化、官方认定和监管困难等弊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医药发展。目前国内主要采取高校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是否能够满足中医传承特点,仍有待商榷。

随着2003年“SARS”肆虐、新型禽流感的出现及登革热在南美洲的死灰复燃,世界传染病谱系变化为传染病防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传染病的中医防治提供了发展机会。充分认识中医药的发展现状,针对制约中医药发展的薄弱环节,制定正确的应对政策与措施,有利于中医摆脱困境,步入良性发展的快车道,从而振兴中医药事业[10-11]。

值此中医药振兴发展的大好时机,中医药发展应当紧抓以下几个方面:①论证中医药的科学性。应用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证明中医药的科学性是当代中医药发展的主流。②发挥中医药优势。中医药发展要切实贴近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发挥中医药本土化和价廉高效优势,以利于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③建立健全中医药从业人员培养模式。应探索在高校培养下保留中医传承特色的中医药人员培养模式,完善中医药人员从业准入和监管制度,加强规范管理,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储备。

[1] 何思长,刘志会,赵大仁,等. 2009年~2014年我国中医医院医疗服务情况分析[J].中国医疗管理科学,2016, 6(5) : 62-66.

[2] 马洁华,林彩美.甲型H1N1流感的病原学分析及防治措施[J].中国全科医学,2016, 13(6) : 569-570.

[3] 刘志斌,杨冀平.加强中医传染病学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 4 : 277-278.

[4] 张广清,关丽娟.中医护理特色与存在问题[J].现代临床护理,2010, 9(2) : 60-63.

[5] 史慧敏,李富和.北京市昌平区社区中医发展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 13(9B) : 2962-2966.

[6] 沈远东.传统型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及学科建设的理论探讨与实践[J].中国医院,2009, 13(3) : 13-15.

[7] 宁晓梅,邹小莉,崔颖,等.天津某肿瘤专科医院科研投入产出现状分析[J].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2015, 28(5) : 433-436.

[8] 李小军,柳文丹,胡彩虹,等.我院加强中西医联合诊治的实践探索[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1, 27(3) : 214-215.

[9] 刘懿婕,张俊廷.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科室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院管理,2016, 36(8) : 71-72.

[10] 杨小生,王永胜.浅谈某市基层中医医院中医药的发展现状[J]. 中国医药指南,2015, 13(16) : 287-288.

[11] 刘家强,乔明琦,张惠云.关于中医发展问题的讨论[J].辽宁中医杂志,2011, 38(9) : 1759-1760.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ipline of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in an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in Tianjin

Shi Gang, Yuan Chenyi, Jia Jianwei, et al. Tianjin 2nd People’s Hospital, Tianjin 300192,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 Cui Shubo, Email: cuishubo99@163.com

For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s a systematic and complete theoretical system. In the context of the support and encourag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by the state, an infectious disease hospital in Tianjin gives full play to its discipline advantages, supports 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mproves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ea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alents, improves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platform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creases investment in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s, pays attention to the transformation of scientific research achievements, improves the clinical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level of the discipl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n the whole, makes every effort to take advantag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modern emergent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provides new ideas for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modern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fectious disease; Specialist hospital;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icipline construction

2016-10-17)

10.3969/j.issn.2095-7432.2017.02.010

300192 天津市第二人民医院

崔树波,Email:cuishubo99@163.com

猜你喜欢

中医学天津市传染病
培育中医生物学 助力中医学发展
《传染病信息》简介
传染病的预防
3种传染病出没 春天要格外提防
有趣的云
中医学关于“瘀血”的用法
中医学关于“证”的用法
如果画笔会说话?
天津市津农果树研究所
天津市第三届“未来之星”初中数学邀请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