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翎成长主题小说的艺术风格

2017-03-21李亚诺

北方文学·下旬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叙事模式形象塑造

李亚诺

摘要:《战士的心》与《洼地上的“战役”》作为路翎抗美援朝题材的代表作,不仅再现了战争中的流血牺牲和人性冲突,而且已初具成长小说的一些艺术风格。从路翎创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位具有历史使命感的作家于时代洪流中始终保持着文学创作的主动性。

关键词:路翎;成长主题小说;叙事模式;形象塑造

关于“成长小说”的定义前人已作出众多经典的解说。我们可以总结为一类描写涉世未深的青年人在经历成长的挫折和遭遇的过程中不断自我反省并由教育者指导,最后建立起自己的人生哲学,实现自我价值的小说题材。而路翎的这两篇只能说是具有“成长小说”特点的成长主题小说,讲述青年战士在战争中成长为英雄的故事。根据前人对成长小说的分析,笔者从中概括出以下几个艺术特点,即路翎成长主题小说的艺术风格。

一、叙事模式:“双线”并进

成長小说在叙事上常采用“双线”并进的方式贯穿文本。一条线索是人物行动的外部表现:失误(犯错)—阻碍—成长;另一条是人物心理的内部建构:激情—动摇—幻灭—追求。与此同时,这种叙事模式又是由一个个叙事单元拼接而成,每一个事件序列的节点处就是一次成长转变,这些共同构成了主人公的成长历程。

在《战士的心》中表现得最为显著。一班的新战士张福林因为第一次参与战争就拉响了照明雷,结果我军暴露目标,打乱了作战计划;之后又由于慌张未瞄准敌人射击被班长责备。反观他的战友,为全排拉响爆破筒,打开了进攻的道路,再与自己的战时表现相比,张福林感到羞愧与自责。与此同时,在班长的喊声下,对战争产生了紧张和恐惧的情绪,觉得自己辜负了班长的期望。最后得知战友和老战士吕得玉的牺牲后,张福林重新进行战斗获得班长的信任,完成了任务。

《洼地的战役》中有一段不能实现的爱情与军队纪律的矛盾横亘在主人公的成长道路中。十九岁的年轻战士王应洪一直渴望与班长一起建功立业,后来遇到朝鲜姑娘金圣姬的求爱,他为了尊重纪律而选择忽略这段感情。家与国的矛盾,爱情与纪律的矛盾,王应洪都选择了后者。于是在洼地的战役中,他用自己的身体掩护班长出险英勇牺牲,成为了一名真正的战士。

二、情节推进:教育者的影响

在成长小说的完整叙述中总会存在着教育者与受教者之间的互动场域。教育者往往以“过来人”的眼光观察审视并鼓励启示受教者。他们以榜样的身份出现在受教者的成长之中,作为中介将外部环境与受教者联系在一起。因此,受教者总会仰视为他们指路的教育者们。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下,立志成为自己的榜样,实现教育者思想内化于受教者头脑中的过程,即“长大后,我便成了你。”

张福林拥有两个指路人,分别是班长吴孟才和老战士吕得玉。前者显然是起主要作用的。每每张福林处于生死关头时,他总会想到班长。而吕得玉在临死前说的那番话“当兵的没有这样的,过些时你就懂啦,你也会变成老战士的。”①成为了张福林成长转变的关键。二班班长王顺也把十九岁的王应洪由最初连基本的地形概念以及拿掉枪口布的基本常识都不懂的青年战士逐步培养为一名在战场中能够随机应变,摒弃个人情感为中朝两国人民共同奋战的英雄。

教育者的力量在文本中隐含表现为推动主人公内心成长,促进小说情节的逐步演进。他们作为成长类小说主人公的导师,是我国意识形态的象征,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出于对国家政权的巩固,传播社会的主流思想,最后目的是由受教者和教育者合二为一,使之成为国家普遍认可的社会人。

三、人物塑造:成长中的英雄

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在性格上有所差异,后者要比前者更加沉稳勇敢,但都是英雄,平凡的英雄。他们共同拥有正常人的情感变化以及正常人曲折复杂的成长历程。与十七年文学中塑造“高大全”的人物不同,他们有瑕疵,不完美。第一次参与作战会惧怕死亡,会担心自己的家人而不是如作战的机器一样有过剩的热血,毫无畏惧;在严格的军纪下也会对美丽姑娘的求爱而害羞脸红,不会如缺乏人性的傀儡一般受外界影响。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部战士为国献身的战斗史,而且还是一部青年人在成长道路上为寻求自我发展与外部环境之间平衡的挣扎史。同样是表现群体意识,路翎更加关注的是组成群体中的个人,成长作为一个人存在于世的必要阶段是值得被指出的,在任何时代都应是如此。

注释:

①路翎:《初雪》,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20.

参考文献:

[1] 杨义,张环,魏麟,李志远.路翎研究资料[M].知识版权出版社,2010.

[2] 路翎.初雪[M].宁夏人民出版社,1981.

[3] 路翎.洼地上的“战役”[M].花城出版社,2009.

[4] 施战军.“论中国式的成长小说的生成”[J].文艺研究,2006(11).

[5] 商金林.“因忠实和勇敢而致悲惨——评路翎的‘志愿军题材小说”[J].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8(01).

猜你喜欢

叙事模式形象塑造
新旧杂糅的时代表征
爱情在路遥小说中的模式研究
动画电影《精灵旅社2》的叙事模式
保罗·安德森影片的叙事模式探析
《头脑特工队》的人物形象塑造
我在豫剧《狱卒平冤》中的形象塑造
论舞蹈表演中舞蹈演员的形象塑造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网游小说的文体特征分析
贾樟柯电影中的底层人物形象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