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养老产业化问题与对策研究

2017-03-21刘金凤胡启兵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常州问题与对策

刘金凤++胡启兵

摘 要:推动养老产业化发展是解决中国养老问题的关键,建设和发展养老产业是常州市乃至全国经济和社会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常州市在养老产业化过程中和全國其他城市一样,遇到了传统养老观念陈旧、养老机构缺乏、专业人才缺失、政策不完善等诸多问题。但常州市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最终找到一条适合当地产业发展也能解决养老问题的一系列产业发展措施。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全国养老产业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常州;养老产业化;问题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D669.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2-0100-02

中国于1999年进入老龄化社会,是世界上老龄人口最多的国家,老龄人口数量已突破2亿。同时老龄产业市场总额超过4万亿元人民币,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而常州市的老龄化更是比全国提早了15年,推动常州市养老产业化发展是帮助老龄人口安享晚年的重要途径,也是经济新的增长点。常州市在这一方面和全国其实城市一样都遇到了一些比较难解决的问题,但最后通过自己的努力,不但解决了养老问题,也发展了当地的养老产业。

一、常州市养老产业化所面临的问题

(一)养老观念仍然传统,但家庭养老功能减弱

目前,常州市的主要养老模式仍是家庭养老。老年人中不管有无退休金的都更愿意和子女一起安度晚年,而低收入和无退休金的老人大部分日常生活及看病更加要依靠子女。但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使得常州市目前形成了近59万人的独生子女群体。据测算,未来常州市将有约25万个独生子女夫妇家庭,“四二一”、空巢家庭将越来越多,给家庭养老带来了新的客观上的困难。我国社会结构的变迁导致家庭结构变迁,联合大家庭不复存在,核心家庭占据主体地位,这种传统家庭结构的分化使家庭规模趋向小型化,家庭养老的功能日益减弱,已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的养老需求。但人们的养老观念却并未与时俱进,传统的养老观念使老年人不愿进驻养老机构,致使养老产业缺乏有力的消费推动。

(二)养老机构严重缺乏且分布不均

截至2014年末,全市各类养老机构共126 所,总床位29 358张,全市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40张,老人数与床位数不协调。常州市的养老机构只占全国的0.54%,不如周边城市。且现有的养老机构大多盈利微薄、规模小、设备简陋。较少的盈利是诸多投资者不太愿意进驻养老产业的一大因素。而且该市养老机构还存在分布不均的状况,天宁、戚墅、新北区甚至只有不到5家。现今中国养老产业发展趋势是传统家庭养老向社区化养老发展,而常州市养老机构的缺乏势必将会阻碍养老产业的发展。通过对常州市一些机构的调查发现,常州市前些年的养老一直是政府的老大难问题,每一年都有老年人到市政府去上访。

(三)养老服务产业人才稀缺且专业化水平低

由于对老年人进行专项服务护理的岗位并没有纳入国家正式的职位中,并且传统观念中并不将照顾老人当做一种职业看待,致使大多数年轻人不愿意从事这类职业,专项人才的缺失导致养老产业难以建设和发展,在职者服务质量不高阻碍着养老产业的发展。全市养老机构从业人员截至2011年末共1 633人,其中事业编制人员7人、行政管理人员322人、有关技术人员357人、养老护理员947人。其次,现在的很多养老产业从业人员都是半路出家,从房地产、医疗等转行而来,并不是养老行业的专项人才,缺乏养老产业建设与发展的经验,无法对这个产业形成系统的思考,相关决策难免诸多失误。护理、管理专业人员严重不足,对养老的产业化发展形成了巨大的阻碍。

(四)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在我国养老产业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缺少相关的法律法规,养老产业再发展的过程中缺乏相关政策扶持与法律保障。在“《老年人社会福利基本规范》中要求福利机构要与入院老人或其家属、单位签订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入院协议书,却并未对协议书的具体内容作出规定,《合同法》中也没有规定养老服务合同,养老机构和服务对象的权利和义务不明确”。常州政府也未出台相关规定。同时,政府缺乏对养老服务机构运作及服务质量的监管,形成许多法律空白,致使老年人在利益受损后无法通过法律程序维护自身权益。这也致使养老产业消费者与投资者之间的权利与义务无法明确,产生纠纷无法明确责任,相互信任度缺乏,从而投资者也会丧失投资动力,在一定程度上对养老产业化发展形成影响。

(五)养老金缺口大

老年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也是养老是否能够形成产业化发展的一大因素,而常州市乃至全国养老金缺口大。拿美国来说,它的第一支柱是公共养老金、第二支柱是职业养老金、第三支柱是个人退休账户养老金,三大支柱占养老金资产比重分别为11%、59.7%、29.3%。我国第一支柱是基本养老金、第二支柱是企业年金、第三支柱是个人税延养老金,三大支柱占养老金资产比重分别为80.1%、19.9%、0%。加上社保基金理事会3万多亿元,我国养老金的总规模6万亿元左右,大约为美国的1/25,老龄人口却比美国多多了。这是全国情况,那我们再来看常州市。常州市财政局2014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基本收入预算赤字为75 300万元,近两年的预算支出大于预算收入因而产生赤字,并且赤字随着收入和支出间差额的增长而不断增加,这导致常州市养老产业处于资金短缺的状态。

二、常州市养老产业化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一)引导人们传统养老观念的转变

家庭养老是我们传统的养老方式,但已不适应于现在的核心家庭模式,社区养老才是趋势。常州市在这一方面的做法比较鲜明,通过社区与政府各个层面的宣传,给大家一个完整的理念转变,即作为儿女当我们感到力不从心时,可将老人颐养天年的责任转托社会。这绝不是推卸责任,只是换一种养老方式,而且应当得到强化,将其转变为社会共识。与此同时,要不断促进老年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不断加强养老产品的宣传力度,积极引导老年人消费观念的转变,促进养老产业的更快发展。只有使老年人对养老产业不再排斥,社会养老成为共识,消费者愿意去消费,才能促进养老产业化的发展。常州市正是在这个基础上,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模式。

(二)鼓励养老产业机构的发展

常州市在发展养老产业机构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产业的发展必须要有一定的机构来支持,养老产业化的基础是养老产業。在具体实施中,常州市一方面加大政府投入的力度,加快公立的养老机构的建设,增加公立养老机构的数量,保证养老土地的供给;另一方面不断降低其他资本设立养老机构的门槛,支持社会力量进驻养老产业,在税收上落实优惠扶持政策,使养老机构有利可图,促进盈利性的私人养老机构快速发展。同时,通过建立监督保障体制,确保养老机构的合法有序运行,通过常州市对养老产业的培育,有效发展了当地的养老产业。

(三)加快专业养老产业人员的培养

服务产品的要素投入不仅包括有形要素投入还包括无形要投入,如人力资本。而人力资本并不是自然形成的,它要经过精心的开发和筹划形成的,所以,人力资本可以体现劳动力的素质和质量。常州市在这一方面的主要措施是加快养老产业人员的培养。首先,市政府与学校加以重视,如建立相关的职能机构等;其次,让养老产业人员培训形成体系,提高质量,保障就业率,通过培训学习了解养老产业链不同环节的专业知识。就培养方式而言,采取分层培养的方式,一线工作人员,如护工、清洁人员等在培训机构进行短期培训;而相关技术人员,如医师则由高校培育;管理型人员则设置相关本科课程及学位培养,系统化地养老产业专项人才。

(四)结合相关产业法律规范,引领产业发展

目前,我国还未制定涉及养老产业的一般性法律,部分领域的法律法规仍是空白,主要依靠政府职能部门的规章和文件来规范养老产业的发展。常州市在这一做法上,其实并不需要依靠相关养老产业的出台才开始,而是通过养老产业与产业相关法律的结合来发展。也就是说,让产业按经济法的内容,同时结合养老这一传统中华美德,在这一基础上,通过一些地方性法规,如通过财政税收的优惠等措施来鼓励养老产业的发展。

(五)完善养老保障体系,保证养老金规模

保证养老金规模才能保证老年人在养老产业中作为消费者的消费能力。为让所有市民有一个养老屏障,常州市通过扩大养老保险体系的覆盖面,提高保障水平。虽然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明文规定要建立和完善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但并未覆盖到全体国民。其次,常州市注重养老保险体系的公平性。常州市的基本养老保险目前仍是双轨并行,对不同用工性质的人采取不同的退休养老金制度。企业职工实行由企业和职工本人按一定标准缴纳的“缴费型”统筹制度;机关和事业单位的退休金则由国家财政统一进行发放。常州市不仅考虑到不同收入群体的差异,也考虑到保障制度本身的公平性。老龄化的加剧、老龄人口的激增为政府增加了巨额养老金支付,加大了政府的财政压力,使政府的养老金发放后续无力。常州市通过拓宽养老金来源、税收优惠,推行企业补充和个人储蓄型养老保险,让个人和企业参与其中,保证养老金规模。

结语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较早进入了老年化,且老年人口较多。而常州市则比全国早15年进入老龄化社会,在养老问题上是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就目前而言,居家养老已无法满足常州市的养老需求,而同时相关的养老服务又缺乏专业性,现在的养老市场急需全产业链层面上的专业服务。养老只有走产业化的发展道路,才能形成政府、投资者、机构、从业者和老年人多方共赢的局面。常州市率先试行养老产业化发展,通过解决养老产业过程中遇到的一系列问题,成功地找到一条解决的路径,给我国的养老产业提供了一些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杨博维,薛晓.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对策[J].天府新论,2013,(1).

[2] 张郧.新常态下的养老产业发展路径[J].江汉论坛,2015,(6).

[3] 王微.住房反向抵押业务在国内外的实践研究[J].价值工程,2015,(18).

[4] 盖英文,孙慧妍.开发性金融支持养老产业发展的实践分析[J].开发性金融研究,2016,(1).

[责任编辑 张宇霞]

猜你喜欢

常州问题与对策
常州的早晨
美丽的常州
张仕祺作品
唐山城市治理的问题与对策
事业单位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信息化条件下供电公司电力营销管理策略探究
浙江省中小企业民间借贷问题探讨
“生存关注”阶段中学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关于配电运行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
我们的家乡——常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