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2017-03-21梁伟静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生个性尊重发展

梁伟静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常看到这样令人尴尬的场面:教师卖力地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可最终学生所有的疑问往往被教师所预设的问题所替代,问题答案也早就提供好了标准答案。这种过于重视“标准式”答案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是排斥了学生富有个性的探究。笔者認为,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学生间的差异,巧用各种方式、手段进行教学,为学生开拓广阔的探究空间,让他们能够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在阅读学习中展示个性、发展个性。

【关键词】尊重; 发展; 学生个性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72-02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这一观点揭示了阅读活动的本质。这就要求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真正成为课堂上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充分了解学生喜欢用什么方法,用什么途径来获取知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方法不一样,带给学生真正意义上的收获也可能不一样,对学生终身发展的影响也就可能不同。在阅读教学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研究每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采取个性化施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自主学习,尊重个性

如果我们教师把每一个学生当朋友去尊重,那么他们就会变得更加自信,在学习上就变得更加主动、积极。在课堂上,如果我们教师多问问学生的意见,多听取他们提出的建议,那么也许会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特级教师魏书生正是采取这样的教法。他上课的时候自己几乎总是“闲”着,由学生自己提出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方法,自己只在适当的时候点拨几句,而教学却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鲸》一课时,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进行学习。在汇报学习收获的时候,他们有的选择了以鲸的身份向别人介绍自己的外形特征和生活习性;有的选择朗读来感悟;有的选择画画展示;有的选择以解说员的身份讲解等。通过这样的学习、交流,全体学生对鲸都有了一个深刻的印象。他们学得生动有趣,在学中乐、乐中学,整节课没有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却收获满满。其实,当学生对自己选择的活动感兴趣时,任何艰难的学习都会变得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并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除了要注意孩子们接受知识的共性外,我们更要注意到他们个体间的差异。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特点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教学《古诗词三首》中《四时田园杂兴》这一首诗歌时,笔者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从哪里入手学习课文?有的学生说从题目入手;有的学生说可以从重点词句入手;有的学生说可以边读边想象;有的学生说可以查找有关资料;还有的学生说可以通过在课堂上朗读、背诵诗歌入手。这样,学生在无拘无束和非强制性的自学中个性得到了发展,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兴趣需要中找到教学的突破口。

二、发挥想象,培养个性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教材的空白让学生发挥想象,加深他们对文章中心的理解。如在教学阅读课《落花生》一文,父亲说的话是本文教学的重难点。在教学时,教师应该让学生理解父亲话的用意外,还应该充分让学生发表他们独有的见解。如学生有的说到在生活中有些人像“花生”那样虚心实干,也有些人是像“苹果”那样爱炫耀外表,而有些学生则认为在现实生活中需要的人应该是既具有“花生”的内涵又应该具有“苹果”外表这样更适应社会的需要……这样充分发挥他们对语言文字的想象、理解,许多意想不到的语言会源源不断地出现在学生的口中。

三、融入体验,发展个性

“如果读了,我知道了;如果看了,我记住了;如果做了,我学会了。”可见,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中应善于创设生动活泼的场景让学生融入角色,体验情感。在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时,如果教师仅从语言文字上引导学生理解,这样恐怕很难让学生体验到狼牙山五壮士为了集体,宁可自己牺牲的爱国情怀。反之,如果让学生把自己当成五壮士的一个成员,设身处地想象自己在这生死危难关头会想到什么,说说会想到什么,能否像他们这样义无反顾,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或者给他们创设这样情境:如果在某个时候只有牺牲了自己的性命才能保住集体的利益,你会怎样做呢?学生通过想象,从而理解五壮士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完成保护群众安全转移的任务。可见,他们是多么爱国啊!这样会使学生对五壮士肃然起敬,学习课文的积极性一定会调动起来。因为这样让学生融入角色,就不难体验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再如学习《小英雄雨来》这篇文章,我们应重点理解雨来面对日本军官的软硬兼施,他是怎样对待的?12岁的雨来被日本鬼子用糖、金戒指诱惑和被他们毒打时,他会想些什么呢?难道他不怕死吗?联系实际让学生说当我们被别人诱惑或毒打时自己会怎样做呢?能否像雨来那么坚定信念,不被动摇?这样对比,就会激起学生对小英雄雨来的敬佩之情。

四、鼓励质疑,张扬个性

很多教师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老师应该把学生教得没有任何问题,这样的课才称得上是完美的好课。假若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地提出问题,他们就会觉得那一定是因为自己对所教的内容讲授得不够明确,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掌握得不好的缘故造成。其实,事实并非如此。在课堂中,我们不难发现,只有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思考的学生才会对所学的内容有所感悟,有所疑问,这其实是个性发展的外在表现。古人也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可见,我们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思考、提出问题,不管他们提出的问题是否有价值,我们都应给予充分的肯定。

有时,学生经过个性化的阅读思考,提出的问题极具价值,能问在点子上,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如讲《凡卡》一课,教师朗读到文中的一句话:“我没有指望了,我的生活连狗都不如。”说完后,与学生不解的眼神对碰,“你们对这句话有想法吗,有疑问吗”。过了一会儿,一位胖乎乎的平常很少说话的男学生说:“我不明白凡卡为什么会觉得自己连狗都不如?‘连狗都不如表现在哪些方面?”“轰”,一阵狂笑声骤然爆发。待笑声平静后,笔者对“胖子学生”大加赞赏,肯定他有一颗好奇之心,更为难得的是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疑问。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文中联想部分和信的内容、“学徒生活”和“莫斯科见闻”串联起来读读想想,并进行交流讨论。他们不难发现:原来凡卡的遭遇十分悲惨,在陌生的城市帮有钱人看管孩子、做粗活,受欺负,没有人疼爱。这样的日子还不如一条狗。狗可以得到主人的宠爱,无忧无虑,吃喝不愁。这样一联想,学生就会体会到凡卡在莫斯科过着的痛苦生活,这封信是他绝望中的呻吟,是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控诉。这一举措保护了那位胖子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正是这样的“质疑问难”使学生个性的思考在课堂上得到发挥、发展。

五、鼓励发言,赏识个性

一位学者曾说:在中国,老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基本一样。而这种现象在外国学生那里是不可能的,他们10个人或许会讲出20种答案。面对中国这样的教育现状,让人深思:我们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不受任何约束和限制,畅所欲言,想什么说什么,想怎么说就怎么说,最大限度地释放各自的潜能。当我们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时,应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看法。毕竟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经历、知识面不尽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看法都不同。当学生说出不一样的答案时,我们应该给予充分的肯定。如教学作文《我的理想》,有一个女孩子说:“我的理想是做一只快乐的小鸟……”对待这样的回答,我们教师应给予她说出理由,鼓励她说出内心的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其思维空间。

总之,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尊重、欣赏学生的个性,积极、耐心地去俯下身来倾听每一个孩子的声音,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创设各种条件鼓励他们大胆表达自己的见解,让他们在课堂上尽兴地展现自我、展示才华,让他们鲜活、独特的个性在阅读教学中闪光。

参考文献:

[1] 李兵.实施个性化阅读,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J].安徽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4):28.

[2] 盖丽娜.如何应对个性化阅读教学[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9(3):12.

[3] 王静静.浅谈高中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实施[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3):36.

(编辑:张 婕)

猜你喜欢

学生个性尊重发展
区域发展篇
小学语文教育中对学生个性的培养初探
合理把握教学设计中问题的“度”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学生个性的发展
关于深入开展文化养老活动的探索与实践
寄宿制学校的班级管理更需要“以人为本”的心灵沟通
张扬学生个性,展现课堂活力
教若三“点”成线 注定别开“生”面
图说共享发展
图说创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