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学习的现象学检视

2017-03-21邱伯聪王肖玲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现象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动机

邱伯聪 王肖玲

【摘 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也是综合实践活动中最常用的一种教学组织形式。然而,在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的认识偏差,把简单分组、自然合作的分组教学或分层教学视为合作学习,导致合作学习偏离了其价值并陷入了实践误区,未能产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的互动作用,教学效果欠佳。文章针对当前合作学习的教学失效现象,以现象学自身表现出的哲学精神,重新检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学习方式,明晰有效合作的任务、规模与技能,提出“责任分工、友伴组合、分层引导、多元评价”的合作学习有效性教学策略,探究其教学实效,以期进一步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学习;学习动机;现象学;教学策略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乡镇高中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策略的研究”(课题编号:1201563075)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03-0010-02

现代教育提倡的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接受式”机械学习已经越来越跟不上教育发展的需要。教育必须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优化课堂教学的重要方面。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指从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转变。作为新课程改革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的合作学习,已频繁地在课堂教学中应用,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学习是指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为激发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实践能力及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发展创新思维,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学生在小规模的小组中围绕核心主题自主探究、共识合作、共进发展、共享成果的一种教学策略。然而,在实践中,部分教师由于认识偏差,把简单分组、自然合作的分组教学或分层教学视为合作学习,导致合作学习偏离了其价值本真并陷入了实践误区,未能产生积极的相互支持、配合,特别是面对面的促进性互动作用,教学效果欠佳。为此,本文针对当前合作学习的教学失效现象,以现象学自身表现出的哲学精神,重新检视综合实践活动的合作学习方式,明晰有效合作的任务、规模与技能,探索合作学习有效性教学策略。

一、有效合作的任务、规模与技能

1. 选择适合合作的学习任务

我们知道,并不是任何任务都适合合作。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往往都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压缩、简化甚至完全忽略了个体的独立学习。学生遇到问题后,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就开始直接进行合作讨论。这是现阶段造成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活动有余,而深度思考和创新远远不够的重要原因。那么,什么样的任务才是适合合作的呢?一般来说,包括以下几种:

(1)没有唯一答案的开放性任务。开放性任务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需要学生充分运用自己的发散性思维,小组合作能够为任务的解决提供更多的资源和各种不同的问题解决思路。比如,在“低碳生活”主题活动中,围绕怎样在生活中做到低碳环保这一问题,每个学生都可能有不同的想法,这样的任务是适合学生讨论并合作完成的。

(2)具有适度挑战性的最近发展区任务。维果茨基曾提出“最近发展区”概念,即“实际发展水平”和“潜在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最近发展区不仅体现在教师平时的教学之中,同样也体现在合作学习之中。学习任务不能难度太低,太低了不需要合作,个人就能轻易完成;也不能难度太高,如果小组合作也无法解决问题的话,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当任务处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通过小组内部的争论、磋商、讨论、协调,小组基本能够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才是好的任务。在维果茨基看来,学生间的合作活动之所以能够促进成长,是因为年龄相近的学生可能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内操作,表现出较单独活动时更高级的行为。

(3)结果未知的创造型任务。比如,以“微创意”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组员围绕“微创意”,进行活动的策划或作品的制作,形式不限。创意作品可以是有创意的设想,有创意的计划或方案,有创意的视频、文字、歌曲、手工制品、广告设计等,形式不限。这样的任务是结果未知的具有创造性的任务,小组合作可以促进组员之间的头脑风暴和思维碰撞,也能够为小组成员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提供平台。

(4)彼此互赖的团体性任务。有的任务本身就是团体性任务,比如有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专门设计的“搭怪兽”游戏活动,多个学生根据要求利用自己的肢体合作摆出不同的造型,这是需要多人合作才能完成的。又如,“垃圾分类”社区宣传活动的策划与组织,因为涉及很多因素,比如海报的制作,宣传单的印制和发放,场地的布置等多个活动环节,仅靠一个人是根本无法完成的,这样的任务也是必须学生进行合作的。

2. 确定小组规模

小组规模是很有讲究的,我们经常会犯的错误是,在学生还没有获得相应的合作技能之前就让他们在5~6人组成的小组中进行学习。其实,每增加一个小组成员,对学生能力的挑战都有所增加,合作的难度也会提高。一般来说,小组如果组建的时间较短,规模应该越小。 因为小组人数较少时,不需要花太多的时间来组织,小组活动运作速度也快,每个成员会有更多的时间表达自己的意见。而且小组规模越小,組员就越难推卸自己的责任,学生努力的可见度也就增加了,他们会更具有责任感。小组规模越小,教师也越容易觉察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所遇到的具体困难;小组规模越大,要求成员具有更复杂和微妙的人际和合作技巧,而且小组成员之间的两两互动机会也会减少,最终可能导致小组的凝聚力下降,关系淡漠,个人责任感降低。为此,在合作学习的初期,规模较小的 2~4 人小组更有利于学生掌握合作的技能,承担小组的责任,获得个人表现的机会。学生比较娴熟地掌握了合作技能以后,可以让他们尝试6~8人的合作小组,学习更加复杂的合作技能。

3. 培养合作技能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需要逐步掌握各种技能,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技能(见表1):

教师在进行合作指导时,要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合作技能,可以在一段时间内重点训练学生的一种或几种合作技能。比如在训练学生的倾听技能时,可以从3个方面展开:一是认真听每位学生的发言,眼睛看着对方,要听完整,认真思辨,不插嘴;二是要听别人的发言要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须作思考,并做出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学生反思、评价的能力。

二、合作学习有效性教学策略

1. 责任分工,建构合作学习基础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成员间互相帮助,共同学习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合作学习的效果有赖于组内每位成员的合作。要让每位学生明确自己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位置与职能,除建立必要的学习常规,订立必要的学习纪律外,小组内的协作分工尤其重要。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根据每个学生的各自特点分别安排不同的角色,承担一定的任务,责任分工、人人参与,大家都要为本小组内同伴的学习负责。促使每位学生自主、自信地参与小组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每位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互动性。做好合作学习小组内的责任分工是构建合作学习的基础和顺利开展合作学习的保证。

2. 友伴组合,增强合作促进互动

选择让学生自主组成合作学习小组,自己选择学习伙伴,具有较强的凝聚力。由于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之间关系融洽,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行为模式,他们学习的氛围是宽松的,有利于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有利于互相支持配合,有利于产生较强的互动作用,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开展。

3. 分层引导,提高合作学习成效

学生之间存在差异是不可避免的,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难免出现不同的观点和意见分歧。这对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正确处理教学的主导作用和激励作用,不但要善于做好组织教学的引导,而且要针对不同的水平,做好学习程序和学习方法上的引导;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精心设计不同的问题,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力求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成功的愉快体验;提出问题和组织课堂展示、对比,要适时、适量;在组织讨论问题,要善于给予适当的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在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基础上,学会分析,学会判断,学会归纳整理;注重做好分层引导,提高合作学习成效。

4. 多元评价,激励自主合作学习

对合作学习的学习评价,必须以学生为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性评价,要面向全体学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着眼于激励学生自觉学习,重视学生个体的差异,注重发展性评价,让每位学生都有成功的体验;学习评价应打破单纯由教师评的做法,采用学生自我评价与小组相互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

三、教学实践的实效分析

1. 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

合作学习方式是变传授式被动学习为主动式学习,它是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自己参与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采用友伴自主组合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之间有较强的凝聚力,有共同的行为模式,学生的精神是自由的,学习氛围是宽松的,组内每个成员都负有个人责任,都要承担各自的任务,有利于开发和激励学生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个人潜能和小组集体的智慧,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教学效果。

2. 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主动发展

在教师分层引导下的互相交流、互相配合、主动学习的合作学习过程,不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助于解决学习上的主要问题,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主动发展,培养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合作学习,建构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共同体,学生共同参与,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智慧合作,符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主动发展。

合作学习的效果有赖于组内每位成员的发挥,组内每位成员的发挥又取决于学生之间关系融洽和凝聚力。教师是否能根据合作的任务、规模与技能进行合理分组,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挥,影响合作学习的效果。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实施合作学习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认真备课,精心分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能充分发挥每位学生的个性和特点,产生互动作用,最终达成综合实践活动真正意义上的课程目标。同时,制定小组合作学习评价体系。学习评价只是一种手段,评价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学生自觉学习、自我发展和终身发展。在综合实践活动合作学习的学习评价中,要淡化竞争、增强合作,坚持以发展性评价为主,激励学生学习为主,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可待续发展。另外,教师是合作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时必须深入到每个小组,认真倾听大家的发言,适时地与小组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更有成效。

参考文献:

[1] 马兰.合作学习[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 李朝辉.有效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3.

[3] 常攀攀.为了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合作学习[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4):48-51.

[4] 万伟.从“合坐”走向合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小组合作问题浅析[J].当代教育科学,2014,(6):24-27.

[5] 邱伯聪,黄见良,陈富斌等.审视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弊因[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2009,(9):100-102,124.

[6] 邱伯聪.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可持续实施策略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 2011,(10):62-65.

[7] 邱伯聰.谈农村中学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实施与评价[J].教师,2012,(11):43-45.

[8] 邱伯聪,李银雁.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动机论略——兼及对个性发展的影响[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5,(8):37-38.

[9] 邱伯聪.校园体育科技“创课”教学初探[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4):84-87.

[10] 陈伟.综合实践活动有效性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6,(3):129-130.

(编辑:易继斌)

猜你喜欢

现象学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动机
音乐审美:基于“现象学”立场的思考与实践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教育学研究的新方法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现象学究竟是不是一种方法?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让数学学习呈现多元化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赛博空间体现现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