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生家长不应是校园里的“跨界生”

2017-03-21贾宪章

新课程研究·教师教育 2017年1期
关键词:学生家长被动家教

贾宪章

随着“跨界节目”不断爆红,“跨界”也一跃成为时下流行词汇之一。许多校园纷纷仿效,化身成学生家长的“跨界舞台”——或者像学生一样接受学校布置的“任务和作业”,或者像教师一样按时为学生“批改作业”、打印作业……面对学生家长“被”成为校园“跨界生”的各种乱象,不少省市教育局出台文件,提出了相应的规范意见,立即得到了社会好评,可见“跨界生”这个角色对于学生家长的伤害之深。毋庸置疑,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形成合力,必须有效沟通、同步行动,可教师必须明白——家庭教育才是学生家长的分内事,学校教育虽然离不开家长的参与,但其“跨界意愿”应该得到充分尊重,而不应将其置于完全被动的位置。

学生家长有权利和义务参与学校教育实践,但他们不应是校园的“跨界生”,其“合作意愿”只可引导。学生家长可以有效采取“跨界行动”,密切配合学校,与学校一起用力,从而保障学校教育稳妥、有效地前行。而这些合作行为只能借助恰当的方式进行有效唤醒——主动参与的,学校应该健全开放机制、搭建互动平台、创新融合方式,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积极价值;有参与意愿却存在参与困难的,学校应该尊重其实际生活和工作状况,通过努力改变自身去满足其参与需求,不能搞“一刀切”;没有参与意愿的,学校应该做好引导工作,及早达成共识,进而让他们萌生参与校园实践的积极性。

学生家长有优势和能力完善学校教育实践,但他们不应是校园的“跨界生”,其“支持行动”只可引领。学生家长有优势组织好诸如家长会这样的课堂,为学校建设奔走呼告、出谋划策;有能力运用好诸如家委会这样的平台,为学校的发展提供人力、财力、物力……可这些跨界“支持行動”不可勉强。一是必须及早形成共识。学校必须用好家长会、联谊会、校园开放活动等不同互动平台做好家教观念的引领工作,让尽可能多的家长可以和学校在育人方向上达成共识,及时转变自己的家教理念,主动提升自己的家教素养,自觉优化自己的家教方式,明晰参与“跨界实践”对于自身开展家教活动的价值所在,可以积极参与校园实践;二是必须及早形成合力。学校通过自身的努力,赢得学生家长的理解、认同后,还必须继续做好“融合文章”,及时创造条件将“愿意跨界”的家长安排到具体校园活动中去,用好他们的才智,展现他们的风采,让他们能够拥有漂亮的“跨界经历”,既可以培养他们参与的情趣,又可以唤醒其他家长的参与热情,还可优化学生的思想品德和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学生家长有热情和活力配合学校教育实践,但他们不应是校园的“跨界生”,其“激励行为”源于自觉。一是有效配合需要自觉约束。学生家长对于学校教育实践的配合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日常的素质和形象,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以德育德、以才育才、以情动情、以性养性、以行导行,直接对身边的孩子产生良好影响。如此优秀的日常表现靠的是自我约束,并不是学校或教师严格要求就能左右的;二是有效配合需要自觉示范。学生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成为孩子们模仿的对象。孩子们从家长的进取精神、学习态度中可以获取自己学习的动力、体验模仿的乐趣,而这却是任何学校教育所无可替代的。加之中小学生对家长绝对信任,因而模仿时就会不加任何选择。

学生家长在学校教育面前不应是被动的。学校和教师要分外珍惜“这份主动”,及时做好协调、沟通工作,而不应是肆意挥霍、随意糟蹋,动辄就像对待学生一样“布置作业”,如此才会获得一群配合者和协作者。

学生家长不应是校园里的“跨界生”,教师必须准确把握他们的“跨界需求”,全面认识他们的“跨界局限”,有效唤醒他们的“跨界热情”,及时展现他们的“跨界成果”,家校携手才能及时走出“被动作业”“被动任务”的严冬,迎来属于自己的万紫千红的春天。

猜你喜欢

学生家长被动家教
家教有法
蔓延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家教“漫”镜头
人兽表演
家长对学校满意度调查研究
农村中学“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教育方式研究
北京市小学武术教学的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