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骨髓腔内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足部软组织损伤及足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2017-03-20张彦飞
张彦飞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和谐医院,吉林 白城 137200)
近年来,我国足部软组织损伤及足部骨折情形的患病人数呈现逐渐增长趋势,且足部软组织损伤及足部骨折病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严重不良影响。本次研究将我院于2016年3月~2017年8月接收诊治的足部软组织损伤及足部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探究并比较对足部软组织损伤及足部骨折患者应用跟骨髓腔内麻醉与硬膜外麻醉方式实现麻醉处理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8月,我院接收诊治的足部软组织损伤及足部骨折患者70例作为研究样本,均为我院依据相关标准确诊的足部软组织损伤及足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即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17,年龄在25~45岁,平均为(37.55±3.82)岁;观察组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9:16,年龄在23~47岁,平均为(38.72±4.74)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方面的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选用硬膜外麻醉方式,首先对患者实施穿刺处理,穿刺位置为患者第四腰椎及第十胸椎,并对穿刺位置给予质量分数为2%的利多卡因注射处理,注射剂量低于500 mg。观察组采取跟骨髓腔内麻醉方式,首先将两根空气止血带分别置于患者患肢中上三分之一位置,确保两根止血带间距为1 cm,对患者穿刺位置实施常规消毒铺巾处理,对止血带作充气处理。局部麻醉处理用药为质量分数为0.5%的普鲁卡因,随后对患者髓腔实施质量分数为0.5%的普鲁卡因注射处理,注射剂量为60 mL,最后可对患者远端止血带作充气处理,上端止血带作放松处理[1]。
1.3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麻醉效果产生时间、麻醉效果持续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数(%),例(n)表示,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就本次实验结果来看,给予对应麻醉处理方式后,观察组麻醉效果产生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缩短趋势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具有显著提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麻醉效果产生时间、麻醉效果持续时间对比(x±s)
3 讨 论
硬膜外麻醉是指在患者硬脊膜外间隙位置注射局部麻醉药物,以便实现对患者脊神经根的阻滞效果,促使患者局部位置产生暂时性的麻醉结果[2]。骨髓腔内麻醉处理方式是一种新型麻醉处理方式,麻醉处理过程中具有较高定位精度,麻醉处理面积相较以往减少很多,对患者操作过程中疼痛程度的减缓具有积极作用。而且,麻醉处理过程中应用的止血带能够实现对患者患肢对应位置的止血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血液循环过程产生阻碍作用,降低血液循环在麻醉效果中的影响程度,提升患者麻醉作用的时间[3]。本次研究发现,给予对应麻醉处理方式后,观察组麻醉效果产生时间为(13.29±1.73)min,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19.23±3.82)min,缩短趋势显著,观察组麻醉效果持续时间为(4.72±1.82)h,相较于对照组对应数值(2.81±1.12)h,具有显著提升趋势。
综上所述,对足部软组织损伤及足部骨折患者应用跟骨髓腔内麻醉方式实现麻醉处理,相较于硬膜外麻醉方式,麻醉疗效显著,麻醉持续时间较长,且麻醉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性更佳。
[1]张志权,孙玲玲.跟骨髓腔内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足部软组织损伤及足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7,11(7):127-128.
[2]许兴华.跟骨髓腔内麻醉与硬膜外麻醉在足部软组织损伤及足部骨折中的应用效果对比[J].心理医生,2017,23(20):164-165.
[3]孙 磊.微创定位环钻距下关节融合术的临床研究[D].河北医科大学,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