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雷他定、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合治疗外耳湿疹的疗效分析

2017-03-20马少欣牛维静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7期
关键词:外耳氯雷曲安

马少欣,牛维静

(曲阳仁济医院,河北 保定 073100)

湿疹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瘙痒、丘疹等临床症状[1],在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细胞浸润、渗液等,近年来,外耳湿疹的发病率因工作压力、外部环境、饮食习惯等逐渐上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听力造成严重影响[2]。为提高外耳湿疹的治疗有效率,我院做出很多努力。本次研究旨在探讨氯雷他定、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联合治疗外耳湿疹的临床效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外耳湿疹患者140例纳入此次研究,所有患者均伴有外耳剧烈痒感、失眠烦躁等临床症状。其中男84例,女56例;年龄19~51岁,中位年龄(35.4±2.6)岁;有掏耳习惯者4例,耳道炎症病史18例,有其他部位湿疹或皮炎者1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外耳湿疹患者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炎症或湿疹病史等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外耳湿疹患者均给予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外用治疗,2次/d,并根据具体病情给予中耳炎、外耳道炎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氯雷他定口服治疗,1次/d,1片/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瘙痒、湿疹、红肿等相关症状消失时间以及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分析处理本次研究所得数据,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均数±标准差(x ±s)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相关症状消失时间

氯雷他定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治疗外耳湿疹瘙痒、湿疹、红肿等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明显低于仅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治疗,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表1 两组相关症状消失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瘙痒消失湿疹消失红肿消失研究组705.43±1.05*4.18±0.89*3.22±0.67*对照组709.75±1.846.87±1.326.15±1.21

2.2 总有效率

氯雷他定联合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治疗外耳湿疹的总有效率(94.3%)明显高于仅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治疗(68.6%),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总有效率比较 [n(%)]

3 讨 论

外耳湿疹属于过敏性炎症,是一种发生在外耳的皮肤病,在耳鼻喉科十分常见[3]。目前临床上尚未发现特效治疗方法,治疗本病的原则大多为隔离过敏原或疑似过敏物,然后保持患处局部干燥,加以抗过敏、抗炎等常规治疗,曲安奈德益康唑中的硝酸益康唑对多种真菌都有抗菌作用[4],可通过对真菌磷脂、三酰甘油生物合成的抑制作用,从而抑制真菌活性,导致细胞结构变性、坏死。临床将曲安奈德用于外耳湿疹治疗,抗炎作用明显,药效持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氯雷他定为阿扎他定衍生物,是第二代抗组织胺药物[5],具有明显的抗感染作用,常用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及其他过敏性皮肤病。临床应用发现,氯雷他定起效快,作用持久,且不受其他药物、饮食的影响,安全性较高。

本次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将氯雷他定、曲安奈德益康唑软膏联合用于外耳湿疹,可快速缓解瘙痒、湿疹、红肿等相关症状,疗效确切,作用持久,明显提高治疗的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1] 熊科亮.艾洛松软膏治疗外耳湿疹96例疗效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1,41(3)∶80-81.

[2] 王晓燕.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联合氯雷他定治疗外耳治疗的105例疗效分析[J].北方药学,2016,13(2)∶98-100.

[3] 杨和平.复方倍他米松联合苄星青霉素在治疗外耳湿疹中的作用[J].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2,26(7)∶324-325.

[4] 熊德明.自配制中药粉剂治疗外耳湿疹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实用医学,2007,1(9)∶53.

[5] 熊科亮.艾洛松软膏治疗外耳湿疹96例疗效分析[J].江西医学院学报,2001,41(3)∶80-81.

猜你喜欢

外耳氯雷曲安
氯雷他定联合甲泼尼龙琥珀酸钠对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疗效分析
氯雷他定联合孟鲁斯特钠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评价
孟鲁司特钠配合氯雷他定治疗小儿过敏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观察
小针刀联合注射曲安奈德治疗老年膝骨性关节炎患者的疗效评价
产前超声在胎儿外耳畸形筛查中的应用
胎儿外耳的产前超声观察
醋酸曲安奈德注射液在术后瘢痕患者中的应用体会
曲安奈德联合复方氯已定含漱液治疗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疗效观察
氯雷他定糖浆佐治小儿过敏性紫癜临床疗效观察
曲安奈德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增生性瘢痕158例临床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