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临床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因素及对策研究

2017-03-20何仁丰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8期
关键词:血常规标本血液

何仁丰

(合肥市第五人民医院检验科,安徽 合肥 230011)

血常规检查主要包括红细胞、白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等内容,是一种常见的临床检验项目,其能够为各类疾病的诊断提供更加准确的数据。当前,随着我国医学技术的深入发展,血细胞分析仪应运而生[1]。由于其检验速度快、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因此更好的降低了血液标本检验中人为因素的影响,值得在临床中应用推广。但是,由于临床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的控制是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重要因素,因此其成为了医学上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2]。为了有效控制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的质量,本文随机选取了156例血液样本及其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6月~2017年6月的156例血液样本及其血常规临床检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86例,女性70例,年龄均在28~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1±1.5)岁。71例血液标本出现误差,其中,有36例末梢采血,35例静脉采血。排除机体内部激素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1.2 方法

按照采血过程中的顺序严格进行采血,合理的采集血液标本,同时还要排除机体内部激素以及其它影响因素;在检验室做好血液登记,同时,由专人负责送检血液标本并做好实名管理;定期检查检验室中的试剂是否都在有效期内,确保质控品和待检样本保持一样的基质,并且每一步检验操作都要按照说明书进行。

1.3 观察指标

对影响临床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因素进行分析,针对不同采血部位和不同采血时间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的数量变化进行评价,其数量以“±s”表示。

1.4 统计学处理

该实验结果值均由计算机(统计学SPSS 21.0软件)整理完毕,且为力求准确,结果值全部取三次处理平均值。运算采用描述性分析(±s)及推断性分析。以“±s”表述记数值,采用x2或t行组间均数检验。结果值则采用P表示。

2 结 果

静脉血中的白细胞、红细胞计数均高于末梢血,末梢血中的血小板计数高于静脉血。详情见表1。

表1 不同采血部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s)

表1 不同采血部位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s)

采血部位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 例数静脉血 5.2±0.2 4.4±0.6 109.2±1.5 35末梢血36 t P 4.7±0.5 0.913<0.05 3.2±0.4 1.041<0.05 1283±1.2 10.875<0.05

立即检测的白细胞、红细胞以及血小板计数困高于未立即检测,其中,血液样本放置超过三小时后的血小板计数低于立即检测。详情见表2。

表2 不同采血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s)

表2 不同采血时间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s)

检测时间 白细胞 红细胞 血小板立即检测 4.6±0.3 3.6±0.6 138.3±0.6≥3小时t P 39±0.4 5.114<0.05 3.0±0.5 0.728<0.05 121.4±0.3 1.274<0.05

3 讨 论

在对临床医学检验进行分析时,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检验结果,其中,质量控制是影响检验结果最重要的因素。为了得出精确的检验结果,必须要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但是,由于检验科人员和医务人员的关注度不够,因此,其在临床中往往被忽视,从而难以控制,这也成为了目前国内外检验室管理的难题之一。临床血常规检验能够提供准确的疾病诊断依据,对临床医学检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是,由于样本的采集量、采集方式以及保存和运输等因 素通常会影响采血样本质量的准确性,从而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度,因此,采取有效的策略控制采血样本质量,有利于保证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通过对156例患者的血常规检验结果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临床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3.1 影响因素以及相应对策

3.1.1 药物:医护人员再采集血液样本之前,首先要询问被检验者近期是否服用药物,如果服用,则告知患者最高停药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血常规检查,否则采血样本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容易出现误诊。这是由于患者在服用药物之后会导致其身体的部分指标出现变化,而且药物进入血液循环后会直接影响血液成分,从而降低了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3]。

3.1.2 采血部位:样本中的采血部位一般是末梢血或是静脉血,虽然手指血和耳垂血等末梢血的血液成分与静脉血并无太大差别,但是,由于采集末梢血时容易受到周围环境和温度的影响,造成血液成分的改变,使血液指标发生变化,另外,穿刺采集血液样本时,如果小动脉受到损伤,就会增加末梢血的白细胞数量,减少血小板计数,与静脉血产生较大的差异,影响血液标本的质量,因此将静脉血作为采血标本进行血常规检验,其结果更加准确可靠。

3.1.3 采血时间:饮食、睡眠和运动等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人体的血液成分,因此,在一天内的不同时间采集血液样本,会影响血常规检验指标的水平。另外,被检验者的情绪变化也会对血液指标产生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液采集时,要主动与被检验者进行沟通交流,以缓解其紧张焦虑的不良情绪,从而保证血液样本的质量。

3.1.4 采血量:采血量要与抗凝剂的比例协调,同时还要保证血细胞分析仪的采用量,抗凝剂的使用量不够或是血细胞分析仪的取样量不够,都会影响血液样本质量的准确性。

3.1.5 储存和运输:血液样本采取完成后必须及时进行检测,否则室内温度较低会影响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数量。同时,在运输的过程中,为了防止溶血现象发生而使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降低,要避免出现激烈的碰撞[4]。

3.2 其他

除上述对策之外,医院还要重视对医护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的培养,加强医护人员对临床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定期对其进行相关知识的宣传教育。另外,采血人员的不正当操作也会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的准确性,甚至会造成血液样本溶血。其中,采血人员的不正当操作包括以下原因:①采集人员对穿刺技术不熟悉,在采血是不能一次完成,反复的穿刺会导致溶血凝血现象。②采血过程中,没有排干空气,容易产生气泡而造成溶血。③采血结束后,没有及时取下针头,而是直接将血液注入试管。④采血后剧烈晃动或震荡试管会造成溶血发生。

综上所述,在进行血常规检验分析前控制采血标本的质量显得格外重要,这不仅需要医护人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和职业技能,还要严格控制采血部位、采血时间、采血量以及血液标本的储存运输,严格规范采血前后的每一步操作,为临床诊断提供更加精确的数据,从而有利于医院临床诊疗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1]强鑫华.血常规检验分析前采血标本质量控制的问题与策略[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6,2(13):123-124.

[2]陈伟红.影响血常规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分析前因素[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1(21):3007-3008.

[3]郭健平.临床血细胞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分析[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5,6(4):17-18.

[4]陆胜君.探讨分析不同采血方法在血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9):186-187.

猜你喜欢

血常规标本血液
血常规检验中常见误差原因及解决策略
3D打印技术在动物标本中的应用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血常规解读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多彩血液大揭秘
教你制作昆虫标本
神奇血液
探讨在血常规检验中运用不同采血方法对于检验结果的影响
报废血液的初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