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效果观察

2017-03-20贾耀红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17年95期
关键词:几率心肺心肌梗死

贾耀红

(晋中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山西 晋中 030600)

AMI(急性心肌梗死)是指患者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上所出现的血栓,使得患者血管闭塞,从而出现心肌缺血坏死等表现。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死亡的原因和主要与其心脏泵血功能衰竭以及其心脏破裂、心律失常等有关,以上症状均是患者心肌大面积坏死所致,对患者心肌坏死范围进行控制的主要方法是早期对其动脉血液的运行进行恢复或重建[1-2]。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干预可以有效将AMI患者的死亡率降低,促进其预后的改善。AMI患者在CPR后,其胸腔内可出现出血的情况,从而对其静脉溶栓造成影响[3]。本文主要对AMI(急性心肌梗死)CPR(心肺复苏)后患者接受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价值作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日~2017年1月20日收治的AMI患者100例,其在CPR术后均存活,随机法进行分组,将其分为两组,其中实验组给予PCI治疗,对照组给予保守治疗,50例为一组。将电解质紊乱、传导阻滞、房颤室颤、左室射血分数低下(小于20%)的患者排除。

实验组中,平均年龄(47.52±21.20)岁,男29例,女21例;12例患者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22例为高侧壁、前壁,6例右室合并下壁,10例为下壁;心脏停止至复苏时间(9.12±3.20)min,平均(15.20±8.52)min。

对照组中,平均年龄(47.14±21.32)岁,男30例,女20例;13例患者梗死部位为广泛前壁,23例为高侧壁、前壁,5例右室合并下壁,9例为下壁;平均心脏停止至复苏时间(9.20±3.17)min,平均复苏时间(15.33±8.43)min。

两组AMI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AMI患者均接受CPR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变化情况,为其实施胸外心脏的按压、心肺复苏药物、非同步的电除颤、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其在心肺复苏后均恢复自主心率、自主呼吸、神志转清。

实验组AMI患者在CPR后接受PCI术治疗,即对患者的桡动脉进行穿刺,或通过Judkins法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对其冠状动脉的具体情况进行了解。经过多体位的照射后,对其IRA(梗死相关血)进行确定。术前给予患者300 mg阿司匹林、400 mg氯吡格雷,术中给予患者100~150 IU/kg肝素,术后给予患者100 mg/d阿司匹林进行维持,且给予其75 mg/d氯吡格雷进行维持。

对照组AMI患者在CPR后接受保守治疗,即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其相应的药物干预。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AMI患者CPR后接受相关干预的结果进行观察分析,主要包括梗死血管情况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 果

2.1 血管梗死

实验组AMI患者血管三支病变的几率(86.00%)明显低于对照组血管三支病变的几率(5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AMI患者血管梗死情况对比 [n(%)]

2.2 不良事件

实验组AMI患者的死亡率、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的几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AMI患者不良事件对比 [n(%)]

3 讨 论

AMI患者在心肺复苏后,若其接受溶栓治疗,则会增加其出现风险的几率,可能与其心脏骤停后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血管壁缺血、凝血因子消耗、应激反应等有关,而与患者的心肺复苏治疗无明显的关系[4]。目前,临床对于AMI患者心肺复苏后或心脏骤停后是否适宜实施急诊介入治疗仍然存在一定的争议。

本文研究中,AMI患者在接受CPR治疗后,其均未出现明显的并发症,且其复苏时间较短,主要原因可能是其出现心脏骤停的时在医院内,与其疾病的及时复苏有关,加强患者的除颤干预是对患者原发心脏骤停进行抢救的重要步骤,而AMI患者的有效心肺复苏治疗是其急诊PCI抢救成功的关键[5]。

本文50例AMI患者CPR后接受急诊PCI治疗,其梗死的血管均再通,在其支架置入后,不存在残余狭窄的情况。患者的前向血流为TIMI3级,且其均未出现手术有关并发症。有研究表明,AMI患者的血管病变数目越多,其出现心脏骤停的几率越大[6]。AMI患者CPR后,为其实施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出现心脏骤停的患者中,其多数存在多支病变以及血管闭塞的情况。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AMI患者CPR后接受急诊PCI治疗的实验组,其死亡率、心力衰竭以及心源性休克的几率均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的对照组,而2组AMI患者患者严重出血的几率相比,并不存在统计学意义。若AMI患者同时合并心脏骤停的情况,则应在其心肺复苏后,尽早为患者实施介入治疗,从而将其抢救的成功率提高,改善其预后,且不会增加AMI患者的出血等并发症的几率,安全性较好[7]。有研究表明,AMI患者在发病4小时内接受早期再灌注进行治疗,可以有效对其心肌进行挽救,将其梗死的范围缩小,抑制其心室的扩大,从而对其收缩功能进行改善[8]。

综上所述,PCI治疗在AMI患者CPR后应用,可以将患者的病死率以及不良事件的几率降低,促进其疾病的稳定,从而改善其预后,应用价值较高。

[1] 黄 雷,刘迎午,李 彤,等.体外膜肺氧合联合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抢救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脏骤停的效果[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6,44(7):570-576.

[2] 宋慧慧,楚英杰.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急诊介入术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5):115,118.

[3] 拓 文,向宗兴,田永波,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患者的临床特点和复苏后行急诊PCI的安全性[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7,9(2):199-202.

[4] 沈剑耀,王 翔,任品芳,等.镜像右位心急性前壁心肌梗死行急诊介入治疗一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4,42(4):343-344.

[5] 黎音亮,胡嘉禄,颜 彦,等.冠状动脉左主干(LMCA)完全闭塞致急性心肌梗死(AMI)25例临床分析[J].复旦学报(医学版),2015,42(1):66-71.

[6] 郝明辉,陈文明,王国忠,等.急诊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11):1534-1536.

[7] 李 敏.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术后急诊介入治疗45例围术期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6,22(14):81-82.

[8] 邱建军,卢 玲,魏玉慧,等.探讨急性心肌梗死心肺复苏后紧急介入治疗的疗效[J],2014,2(14):3-4.

猜你喜欢

几率心肺心肌梗死
睡眠不好可能会增加青光眼的发病几率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心肺血管病杂志》
Finding the Extraterrestrial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晒后修复SOS
晒后修复SOS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