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标准性别差异理论假设的检验
——以郑州市20至30岁未婚男女择偶标准为例
2017-03-20雷霄
雷 霄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学生处,郑州 450044)
择偶标准性别差异理论假设的检验
——以郑州市20至30岁未婚男女择偶标准为例
雷 霄
(郑州工程技术学院 学生处,郑州 450044)
择偶一直是心理学研究的热点问题,关于择偶标准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及原因,进化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一直存在争议。进化心理学家认为择偶标准是存在性别差异且造成差异的原因是男女在进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适应问题不同,社会文化心理学家则认为择偶标准的不同是后天文化环境造就的,与先天因素没有关系。为了对进化心理学理论中择偶标准性别差异假设进行检验,本研究通过对随机抽取的20岁至30岁的335名未婚男女的择偶标准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结论如下:男性更关注未来异性配偶的相貌、身材信息,而女性更关注未来异性配偶的经济情况和家庭背景等信息,有效地验证了进化心理学中关于择偶标准性别差异的理论假设。
进化心理学;社会文化心理学;择偶标准;性别差异
择偶是婚姻建立前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是缔结婚姻、建立家庭的前提,也直接关系到日后当事人婚姻质量的好坏。择偶不慎往往会为婚后生活埋下隐患,造成当事人婚姻的不幸福和不稳定。择偶标准指的就是人们在择偶过程中,对未来配偶在外在条件和内在修养等方面的要求。
广大青年在择偶时看重的是个人性格、修养、品性、气质风格、才华,注重情投意合、志趣相投等精神因素,还是更看重对方的权力、地位、金钱、美貌等外在因素呢?全面了解现代未婚青年的择偶标准,可以为更好地缔造完美婚姻奠定扎实的基础,也为深入地探讨当代婚姻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提供依据,对降低离婚率,提高人们婚后生活的幸福感具有现实意义。
在心理学领域中,择偶标准也一直是心理学家研究的热点问题,心理学家希望通过探讨个体在择偶过程中的心理机制,更好地研究个体的恋爱价值观。其中,“进化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在有关择偶标准形成的过程方面一直存在着争议。
进化心理学试图从进化论的视角出发对个体心理的起源和本质以及一些社会现象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同样,在择偶标准方面,进化心理学家认为男性和女性的择偶标准是存在差异的,因为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男性和女性遇到有关环境的适应问题是不同的,所以在择偶观上,男女选择配偶是为了更好地解决生存适应中遇到的问题[1]。
社会文化心理学家则认为,个体心理本质上是社会文化塑造的产物。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文化关系的总和。社会文化心理学家认为,个体不同的择偶标准也是后天社会环境塑造的结果,不同的生长环境和教育背景会产生不同的择偶标准,与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没有关系[1]。
通过探讨当代青年男女择偶标准的差异,究竟是为了解决人类进化过程中的适应问题,还是后天文化的塑造而成,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一、文献综述
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一直是西方心理学界的研究热点,心理学家们一般通过三种方式研究它:自我报告、国家公开的婚姻统计资料和报纸杂志上的择偶启事[2]。通过长期得研究提出了两种相对立的理论假设,分别是进化心理学中的择偶标准性别差异理论假设和社会文化心理学观点的“白板说”。
进化心理学关于择偶标准的基本假设是:为了将自身基因成功地遗传下去,男、女性针对择偶的偏好各自发展出不同的模块化心理机制,女性总是寻找能够提供资源并且有精力照顾孩子的男性,而男性则会寻找具有多育潜力的伴侣,由于女性多育和健康的一个明显标志就是年轻和吸引力,因此男性征婚者更关注年龄、外貌特征等方面的信息[3]。在进化心理学领域中,提出的关于择偶方面的研究也有一些,例如,朱新秤在其《男女择偶标准的进化观》中提到,因为男女在进化过程中遇到不同的适应问题,所以其择偶观会发生不同的变化,经过长期的进化繁衍,女性则比较偏爱有权力的男性,以期望给自己和后代带来安全感,而男性则更希望外貌有吸引力的女性为其更好的繁衍后代[4]。
David Buss也曾就进化心理学的择偶机制假说,在37 种不同文化下进行过验证性研究,并在一定程度上获得证明。其研究结果为进化心理学理论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表明择偶偏好并不是某种文化、环境的产物,这种趋势是具有相当普遍性的,而且不论文化和社会标准如何不同[5]。另外,秦季飞通过对武汉地区200多名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在择偶过程中,首先看重的是对方品性,其次是双方的感情,其余的才是相貌,才能,经济条件等方面[6]。这些研究都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进化心理学中关于择偶标准性别差异的理论假设。
在蔡琴凤的《择偶策略的影响因素》一文中提到,性别、早期经验、收入和自我择偶价值等因素都会对人们的择偶标准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7]。其中提到的性别是进化心理学观点中先天适应问题,而其中早期经验的问题则又涉及到了社会文化心理学观点中的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影响因素。
与进化心理学相对应的理论是“社会文化心理观”,该理论认为个体的行为是在一生中慢慢习得的,受社会文化的影响,包括人类的择偶标准也是在后天的生活中通过社会文化、政治制度的影响而逐渐建立起来的,没有所谓的先天的心理择偶机制。如社会学习理论者持“白板”(Blank Slate)隐喻假设,认为人类的天性就像白板,没有先天的心理择偶机制,男性寻找年轻、有吸引力的女性,女性寻找年龄大一些,有经济保障的男性,这些都只是后天社会化作用的结果,不同的文化之间会存在择偶标准上明显的、甚至是“质”的差别。
在乐国安、陈浩、张彦彦的《进化心理学择偶心理机制假设的跨文化检验——以天津、Boston两地征婚启事的内容分析为例》一文中提到:通过对404例天津和432例Boston征婚启事的内容分析,结果发现: 男性更关注未来异性配偶的相貌、身材信息,而女性更关注对方的资源与承诺信息,但天津男女征婚者在这两方面都表现得更为强烈;男性随年龄增长,会倾向于更大程度地寻找比自己小的女性,而中美两地的女性则较稳定;在年龄选择上Boston人的配偶选择年龄空间较天津人广; 在个性特质方面,天津人更关注承诺性,Boston人更关注精神性与“享乐性”。结果表明,进化心理学对男女间差异有较大解释力,但对中美之间的文化差异却缺乏足够说服力[8]。此研究试图解释进化观和文化观的联系,通过研究则发现,较好的支持了进化心理学的假设,而对于社会文化心理学的假设则缺乏更有力的证据。
进化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在择偶标准方面一直存在争议,且缺乏有力的证据证明其假设。所以,为了对两大理论假设提供更多的事实证据,我们可以从进化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两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大胆进行假设。如果通过调查问卷的结果研究发现,在择偶过程中,男女的择偶标准确实存在差异,且男性偏向年轻貌美的女性,而女性则偏爱有经济地位、家庭条件较好的男性,我们则可以认为进化心理学中关于男女择偶标准性别差异的假设是正确的,男女不同的择偶标准确实是为了解决进化过程中的适应问题。如果调查问卷结果显示,男女择偶标准不存在显著差异,而是存在着社会文化的差异,同一社会文化背景下无论男性或者女性其择偶标准偏向一致,则我们认可社会文化理论的假设,人类的择偶是没有先天的心理机制的。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通过在郑州市省供销社社区、二七区委社区和中原区委社区三大居民区中随机抽取未婚男女作为问卷调查对象,这三大社区分别位于郑州市金水区、二七区和中原区,是郑州市三大主要的社区,其研究对象具有较大的代表性。总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35份,其中男性178人,女性157人,男女答卷人数基本相当。
(二)研究工具
经过查阅和整理相关文献,借鉴由梁艳争、曹金明和黄晖编制修改的问卷[9],经调查研究和商讨,编制出关于当代青年择偶标准调查问卷。为了便于真实反映情况,把问卷题目定为“关于当代青年择偶标准的调查问卷”。该问卷为四级评分问卷,罗列不同择偶标准,按“非常重要”“比较重要”“一般”和“不重要”四级排列,分别得分为4分、3分、2分和1分,分值越高表示对该项要求越高。
通过问卷的回收和结果整理,把未婚男女的择偶标准划归为三大因素,分别为生理因素、个人因素和家庭因素。其中生理因素包括对未来配偶的外貌、身材、身高、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个人因素包括对未来配偶的性格、受教育情况、月收入的要求;家庭因素包括对未来配偶是否有住房和家庭背景条件的要求。
(三)研究程序
采用单独施测的方式,在郑州市金水区、二七区和中原区,由研究者担任主试,进行填写问卷。在测试前,主试提醒受测者阅读指导语和填写基本情况说明,并向受测者说明测试目的和意义,特别说明是无记名问卷,无任何商业目的和涉及隐私,然后开始答题,平均每人测试时间约为5分钟。当场收回,对问卷进行初步的整理,对填写不完整,受测者的年龄和婚姻状况不在测试范围内的问卷进行筛选,共剔除无效问卷65份,得到有效问卷335份。
(四)数据处理
对所有有效的数据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录入、整理和统计分析。因为该研究以性别差异为自变量,每项择偶标准的重要性得分为因变量,问卷采用四级评分方式。故对其数据结果的分析主要采用非参数检验中的卡方检验来对其差异性进行比较。
三、调查结果
(一)未婚男女青年各项择偶标准平均分排序
对郑州市未婚男女青年择偶标准调查,通过平均数分析,三大择偶因素的重视程度排序如表1。
表1 未婚男女青年择偶标准平均分排序比较
从表1可以看出,男性对未来配偶的要求中,平均分最高的是生理因素,其次是个人因素,最后是家庭因素;女性对未来配偶的要求中,平均分最高的是个人因素,其次是家庭因素,最后是生理因素。
(二)未婚男女青年在生理因素方面重要性差异比较
对郑州市未婚男女的择偶标准在生理因素方面认为重要的百分比进行罗列,并将其得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2。
表2 未婚男女青年在生理因素方面重要性差异比较
由表2可知,未婚男性在未来配偶生理因素方面的要求中,对其外貌、身材、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的重视程度均高于未婚女性,其中,在外貌和身材两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未婚男女性在未来配偶生理因素方面的要求中,对其身高的重视程度高于未婚男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X2=3.207,P<0.05。
(三)未婚男女青年在个人因素方面重要性差异比较
对郑州市未婚男女的择偶标准在个人因素方面认为重要的百分比进行罗列,并将其得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3。
表3 未婚男女青年在个人因素方面重要性差异比较
由表3可知,在个人因素的择偶标准中,未婚女性对未来配偶的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要求均高于未婚男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未婚男性对未来配偶的性格要求高于未婚女性,但不存在显著性差异,X2=0.618,P>0.05。
(四)未婚男女青年在家庭因素方面重要性差异比较
对郑州市未婚男女的择偶标准在家庭因素方面认为重要的百分比进行罗列,并将其得分进行差异分析,结果如表4。
表4 未婚男女青年在家庭因素方面重要性差异比较
由表4可知,在家庭因素的择偶标准中,未婚女性对未来配偶是否有住房和家庭背景的要求均高于未婚男性,且存在显著差异。
四、分析讨论
(一)男女性的择偶标准在生理因素方面的差异比较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在生理因素方面的结果显示:男性比女性重视未来配偶的生理因素,即未来配偶外貌、身材、身高、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
经过进一步差异分析,我们知道,在生理因素中,男性尤其看重女性的外貌和身材,且和女性的重视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女性则比较看重男性的身高,和男性对未来配偶身高方面的重视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方面,男女对未来配偶的重视程度都较高,且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根据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假设,有较高生育能力的女性就会吸引男性,而有安全感的男性则会更受女性青睐[10]。但从生理因素方面可以看出,外貌姣好,身材曼妙的女性,在男性看来是具有较高生育能力的标志;而身高较高的男性,从女性的角度分析则可认为是有安全感的标志,在遇到危险时,可以更好保护自己和孩子。
根据社会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假设,无论男女,在生理因素方面的择偶标准受后天的文化和环境的影响,同一文化条件下的未婚男女其择偶标准应大体相同[11]。无论男女都比较重视未来配偶的身体健康状况,因为受后天文化环境的影响,都认为拥有良好的身体健康水平是共同生活,缔造完美婚姻的基础。
所以,根据两种理论的比较和研究调查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在生理因素方面,男性对女性的择偶标准在外貌和身材方面符合进化心理学的假设,而在身体健康状况和年龄的要求中则符合社会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假设。
(二)男、女性的择偶标准在个人因素方面差异比较
在个人因素方面,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尤其看重男性的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的高低,且和男性的重视程度存在显著性差异;在性格因素方面,男女对未来配偶的重视程度都较高,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根据进化心理学的理论假设,在个人因素方面,受教育程度较高和月收入较高,在女性看来是个人能力高的标志,个人能力水平较高的人则更会给女性和孩子带来安全感,带来更好的的生活条件。
在性格方面,根据社会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假设,后天的教育和环境告诉我们,良好和谐的性格是使婚姻幸福长久的基础,所以在择偶时,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都比较重视未来配偶的性格是否与自己的性格相匹配,且不存在显著差异。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得出:在个人因素方面,女性对未来配偶的受教育程度和月收入高低的要求符合进化心理学的假设;在性格的要求中则符合社会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假设。
(三)男、女性的择偶标准在家庭因素方面的差异比较
在本研究中家庭条件包含的两个方面中,即是否有住房和家庭背景,是否婚后有住房我们可以作为对方家庭经济条件好坏的代表,而家庭背景则是以对方父母的职业和父母关系的融洽程度作为代表。
通过研究调查结果显示,我们可以看出,女性对未来配偶的要求程度都普遍高于男性,且存在显著性差异。
根据进化心理学和社会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假设,我们可以认为这是,人类进化和社会文化共同影响的结晶。
从进化心理学角度分析,婚后有住房和拥有良好的家庭背景,这虽然不是个人能力的象征,但是这些优渥的外在条件会给日后生活奠定更好的经济基础,有助于提高其社会地位,进而带来更多的安全感。
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分析,根据众多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因为受中国传统文化和家庭教育,普遍认为结婚由男方准备住房是情理之中的事情,而当代未婚女性在择偶中也更期望寻找家庭背景好的男性作为依靠[12-15]。
(四)本研究的不足之处
在本研究的问卷设计中,关于年龄这一项目的设计提到“认为未来配偶的年龄与自己年龄的匹配程度”但并未对匹配程度做详细的说明,是高于或者是低于,且未说明年龄范围。问卷中的这一点不足之处,造成了在结果分析中,我们在比较年龄方面时,通过比较平均分发现男性高于女性,但是其平均分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无法得出相应的结论,从而对于进化心理学中提出的男性更偏爱年轻女性,女性更偏爱年纪较大的男性的理论假设,无法进行有效地验证。
四、结论
在择偶过程中,男性最重视女性的外貌和身材等生理因素,女性最重视男性的月收入和受教育程度等个人因素。
在家庭因素中,女性对未来配偶的重视程度高于男性。
对于男女择偶标准的性别差异,在外貌、身材、身高、月收入、住房、家庭背景中,对进化心理学中择偶标准的理论假设进行了有效地验证;在性格,身体健康状况方面,则符合社会文化心理学的理论假设。
[1]叶浩生.进化心理学思维方式的变革及其意义[J].心理科学进展,2005(13).
[2]Hayes A F.Age Preferences for Same-Sex and Opposite-Sex Part[J].Journal of Social Psychology, 1995(2):125-133.
[3]Buss D M.Human Mate Selection[J].American Scientist, 1985(73).
[4]秦季飞.武汉地区大学生的择偶标准[J].青年研究,1995(11).
[5]Buss D M.Sex Difference in Human Mate Preferences: Evolutionary Hypotheses Test in 37 Cultures[J].Behavioral and Brain Sciences,1989(12).
[6]朱新秤.男女择偶标准的进化观[J].婚恋家庭,1999(11).
[7]蔡琴凤.择偶策略的影响因素[J].社会心理科学,2009(1).
[8]乐国安,陈浩,张彦彦.进化心理学择偶心理机制假设的跨文化检验:以天津、Boston两地征婚启事的内容分析为例[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0(4).
[9]徐维玮.长春地区大学生恋爱观的现状及特点[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10]黄洋子.进化心理学两性配偶选择及相关问题差异的研究述评[J].社会心理科学,2009(6).
[11]阎晓军.中日大学生择偶心理的比较研究[J].青年研究,2002(5).
[12]徐明.某高校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06(8).
[13]杨艳玲.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及其影响因素[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14]刘祥松,胡珍.大学生恋爱价值取向及其整合对策思考[J].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2(23).
[15]王美萍.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2009(4).
(责任编辑 许峻)
The Inspection of Theoretical Hypothesis about the Gender Difference in Selecting Spouse Standard——Taking Zhengzhou’s 20-30 Years Old Unmarried Young People as an Example
LEI Xiao
(Students’Affairs Division, Zheng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Zhengzhou 450044,China)
The standard of selecting mate is always a hot point in psychology field. There is a discussion between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nd soci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about selecting spouse standard because of gender difference.Evolutionary psychologist believe that gender difference causes the difference of selection mate standard,the reason is the different solutions between mam and woman in human being’s evolutionary.However, soci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ist think that it is the result of the culture and education.In order to prove the assumption in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about gender difference selecting mate,through Unmarried people’s selection mate standard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the 350 young people from 20 to 30 years old random samples, the result is: The male think the standard of appearance and figure about his future mate is more important, but the female pays more attention to her future mate’s economic condition and family background.Finally the criteria for gender differences in the theoretical assumptions in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is verified effectively.
evolutionary psychology; social and cultural psychology; standard of selecting mate; gender difference
2016-12-17
雷霄(1987—),女,河南郑州人,硕士,郑州工程技术学院学生处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10.13783/j.cnki.cn41-1275/g4.2017.01.018
C913.1;C924.2
A
1008-3715(2017)01-008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