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数学素养的培养
2017-03-20牟维向
牟维向
【摘 要】小学生数学素养是一种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观念、能力、语言、思维、心理等方面,包括数学意识、解决问题、数学推理、信息交流、数学心理素质等内容。在教学中必须探求新的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模式,培养数学观念,培养运用数学的意识,培养创造精神和广泛的数学能力,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实践能力,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成为培育学生数学素养的乐园。
【关键词】数学观念;数学素养;实践能力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让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小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基础阶段,小学数学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任务。要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注重小学生数学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动力源泉,也是学好这门学科的前提。培养小学生的数学兴趣,首先要让数学走进生活,对数学产生亲切感。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充分创设情景,结合生活实际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活动、思考的氛围。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用积极的态度投入学习。例如,逛商场时,和孩子一起商量30元钱能够买哪些东西呢?家里来客人时,让孩子帮着想想要准备多少碗、筷?这些形象具体的情境,都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积极主动的“我要学”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其次,教师要能够根据教学情况灵活选材。把生活中学生最喜爱的、鲜活的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上,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以知识的魅力吸引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
二、在动手动脑中体验数学的乐趣
利用数学学具进行操作实验,让学生动手动脑,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等,感知学习内容,动中促思,玩中长知,乐中成材,使学习内容在有趣的实验中牢牢记住。一年级下册第44页“动手做”中就有一个做风车的手工活动。活动开始时,先拿出一张长方形纸和一张正方形纸,让学生沿所标虚线折一折,或自己通过活动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等。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既体会了平面图形的特征又看到了它们之间的关系。把长方形纸折成正方形纸利用了正方形四边相等的特征,把正方形纸剪成四个三角形时,又看到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关系。转动风车时,又惊奇地发现风车所转动的路径是一个圆。在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拼组中,学生在各种操作、探索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測,感受空间方位的含义及其相对性,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教会学生用数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方法
数学素养的形成与语言是紧密联系的,正确的数学语言能更准确、清晰地反映一个人的思维过程,展示了思维能力的发展水平。因此,我们要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表达数学思想、观点。如学习一年级13-7退位减法时,让学生在桌子上摆1捆又3根小棒,然后让学生拿走7根小棒,他们用了不同的方法,均得出结果6。他们各自讲思考过程,有的讲:先一根一根拿,拿走3根不够时,打开1捆,接着拿4根,最后得6;有的讲:个位3不够减7,取一捆打开是10,用10-7=3,再把剩下的3合起来,3+3=6……学生在亲身感受下,能有条理地讲述“破十法”计算方法与过程,明确算理,发展了语言的表达能力。教学时,让学生边动手操作边出声思考是一条十分有效的训练学生学会表达自己思想观点的途径。学生的思维得到了锻炼,从而帮助学生把抽象的语言具体化,形象化。
四、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包括两条主线,其一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其二是数学思想,是一条暗线。只有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如六年级下册正、反比例这部分内容集中渗透了函数思想。正比例、反比例概念中揭示的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函数关系。这部分教材从事物的运动、变化的角度研究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以小学生能接受的形式和表达方法介绍了初步的函数思想。教师处理这部分教材时,应通过画图、列表等直观方式,画龙点睛地强调量的“变化”,突出“两种相关联的量”之间的对应关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五、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
教师要善于拓宽数学课堂教学领域,将数学学习置于社会生活的大课堂,为学生提供数学学习的大背景,使学生在更广泛的思维空间和实践空间进行数学学习。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的机会,经常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使学生拥有“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六、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领悟和掌握数学思想方法
为了突出小组合作的重要性,全班可以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6—7人,无论是课前准备还是上课时的学习,每位学生都必须在小组内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学生感觉到他的存在,他是班级不可缺少的一份子,而不是因为成绩差而成为老师,同学抛弃的一份子。同时根据各人的特长,因人设岗。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小组合作,不仅能让小学生更好的掌握数学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小学生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在平时教学中注重依据基本数学思想,在解题时注重与学生分析、探讨解题思路与策略,在解题后带领学生进行回顾,如本题应用哪些知识或概念,利用哪些基本技能,体现了哪些数学思想方法,还有哪些解法(一题多解)还有哪些题可借助本题的解法(多题一解)。经过长期这样的训练,能大大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在探索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真正领悟隐含于数学问题探索中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对这样的“知识”消化,并吸收具有“个性”的数学思想方法,逐步形成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指导思想活动。这样遇到问题时,学生才能胸有成竹,从容对待。
总之,在课堂上,教师应该不仅限于知识和能力,还要从过程与方法、情感和态度与价值观领域目标进行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素质教育的实施必将引起学生群体的行为和心理变化,而这些变化又必然反映到他们的学习形态和学习方式之中,这就从根本上形成了推进教学改革的动力,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联系实际创造条件,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探索活动,促进个性发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探索活动中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应用价值所在,真正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
[2]杨富民.关于提高小学生数学素养的教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