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程概念下的数学初高中衔接研究

2017-03-20侯聪丽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1期
关键词:初高中衔接数学

侯聪丽

【摘 要】部分学生自步入高中以来,在一段时间内很难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甚至有少数学生对于数学学习产生畏难情绪以致裹足不前。本文从多个方面系统的阐述了高一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学困种种原因,并且分析了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

【关键词】初高中;数学;衔接

一、高一新生学习数学产生畏难情绪的原因分析

(一)教材的使用方面

教材内容上的断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初中对二次函数的教学在要求上降低了;

2.现在初中只讲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但在高中却常常涉及到三角形的垂心、重心,而且重心也是考察重点;

3.射影定理(即Euclid Theorem: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高是两直角边在斜边上射影的比例中项)在初中讲的深度不够,而在高中则强调它的运用;

4.“平行线的截割”在初中已经删减,但在高中解析几何和立体几何中则强调应用;

5.初中在整式化简部分淡化了分母有理化,而在高中用到分母有理化的地方又很多,学生碰到此类问题很难接受;

6.配方法、“韦达定理”、十字相乘法、某些乘法公式学生明显生疏,不能自如的运用;圆内接四边形性质等知识和方法在高中必用,而在初中不讲的话就会给高中的学习带来很多不便;

(二)初高中教法方面

1.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少,知识难度不大,教学要求较低,且课时较充足。但高中数学知识点增多,灵活性大和课时少,高中教学倾重对学生思想方法的渗透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听课时就存在思维障碍,不容易跟上教师的思维,从而产生学习障碍,影响数学的学习。

2.初中数学习题类型较为单一,老师可以对各类习题进行讲解。而高中习题类型多,且较灵活,许多题目都容纳多个知识点,命题时强调在知识交汇处出题,教师不可能讲全各种习题,高中教师更多的是强调数学思想和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和触类旁通。

(三)学生学法方面

1.初中三年的学习使得学生形成了习惯于围着教师转,满足于你讲我听、你讲我记的听课模式,碰到问题寄希望于老师的讲解,依赖性较强。而到了高中,许多学生往往沿用初中学法,致使学习出现困难,完成当天作业都颇困难,更没有预习、复习、总结等自我消化、自我调整的时间。这显然不利于良好学法的形成和学习质量的提高。

2.初中学习方法上基本是,不会自主学习,尚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高中课堂容量大,高初中对学生思维能力要求上的变化。一学期结束开始出现滑坡,产生了两极分化,对高中数学失去学习兴趣。

3.解题习惯方面,受初中定式影响,没有固定解题套路、需要发散性思维的问题解决起来十分困难。

(四)学生的心理变化

刚入高中的学生正处于心理青春、叛逆期,与初中相比,他们在心理上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更加深沉,但远谈不上成熟。

二、如何做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工作

(一)首当其冲做好学生心理工作

面对高一新生,自入学起第一天班主任就应该利用各种机会洞察每一个孩子,“爱”是班主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因素,让我们的学生生活在爱的环境当中,学会对自己、对他人负责——这是学习知识的必要前提。

(二)准确把握新课标中课程目标和课程理念

要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研究和解决数学教学的初高中衔接问题,首先就要搞清楚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和课程目标。高中数学课程标准目标主要有以下五点:1.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它们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2.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运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3.发展数学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提高数学地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发展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4.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形成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5.逐步认识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文化价值,形成批判性的思維习惯,崇尚数学的理性精神。

(三)把握教材内容的衔接,在知识与能力上实现初高中平稳过渡

教师应了解初高中的差异,在中考要求范围之外对学生(或者较优秀的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或提高有助于这些学生在高中能更好、更早、更大空间地发展。

(四)积极改进、改变教法

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因此适时、因人而异的改变或改进我们的教学方式是非常必要的。

(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杨振宁教授也指出:“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教师应着力于培养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时注意结合社会生活,精心构思课堂导入,重视情境引导,教学过程注意化枯燥为生动,等等。

(六)强调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新课标中明确要求“提高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推理论证、预算求解、数据处理等基本能力”。升入高中后,运算量大,作业中有一些题运算复杂,完成时要有耐心,还要应用掌握的算理,使用简便的方法及一定的变形才能完成。所以,良好的运算能力将成为考试中一项重要的制胜法宝。

三、研究成果

在研究的基础上我们还撰写了论文《初高中数学衔接问题》、《函数的概念和性质扫描》、《例谈函数最值得求解策略》举办了公开课《根与系数的关系》《提公因式法》等。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

[3]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教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新课程初高中数学教学衔接与过渡的几点看法.谈际国《数学教学与研究》,2008年第10期

[5]耿昌瑞.准高一学生的初高中衔接问题,2008年8月13日华商报

猜你喜欢

初高中衔接数学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初高中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学物理教学实践
关于初高中英语学习衔接的一些建议
论刑事技术与刑事侦查的衔接与配合
高职数学与高中数学衔接问题的对策分析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