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材料作文审题的常见错误及应对

2017-03-20李朝伟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材料作文常见错误审题

李朝伟

摘要:材料作文材料本身具有多义性和层次性,无形中增加了教师审题教学的难度。而学生在审题时思维认识的片面性,又导致了材料议论文审题极大的随意性,容易走入误区。那么,学生在审题时有哪些常见的错误?又该怎样应对呢?在此,笔者加以阐述,以饗读者。

关键词:材料作文;审题;常见错误;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1-0065

错误一: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材料]有一回我画一个人牵两只羊,画了两根绳子,有位先生教我:“绳子只要画一根,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我恍悟自己阅历太少,后来留心观察,看见:果然前头牵了一只羊,后面数十只羊都会跟去。(节选自丰子恺《随感》)

观点:1. 羊群走路靠头羊——谈领导作风;2. 莫做温驯的绵羊——论个性;3. 牧羊有方——谈方法的重要。

这些是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观点。上述观点是多角度分析的产物,它们分别从头羊、群羊、牧羊人的角度立意,表现出思维的活跃性。但遗憾的是,它们都只抓住了一点,没有顾及材料的整体,得到的是从局部引发的片面认识。因为这些观点只涉及到原材料中“牵了一只羊,后面的都会跟来”的说法或观察结果。材料的主体内容是谈画画,通过只要画一根绳子却画了两根绳子的错误,说明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关系,强调了观察生活的重要性。

这就告诉我们:面对任何材料,我们首先必须从整体上全面地审视其中的信息,理清其层次及相互关系,再多向引发。如果断章取义地摘取与主旨无关或关系甚少的只言片语引发观点,就必然偏题。

错误二:只看现象,不见实质

[材料]从前,有个人看见一只大雁在天上飞翔,准备开弓把它射下来,说:“射下来就煮着吃。”他的弟弟不同意,争着说:“家鹅煮着好吃,鸿雁还是烤着好吃。”两人争论不休,一直吵到社伯跟前,请他分辨是非。社伯请他们把雁剖开,煮一半,烤一半,两人都同意了。随后再去找雁,那只雁早就高飞到天边去了。(《兄弟争雁》)

这则材料说的是兄弟俩想吃雁肉却未吃到,意在批评那些只说空话,不尚实干的人。告诫我们确定了目标后要及时付诸行动,否则,任何美好的愿望都会成为泡影。

然而,却有这样的观点:(1)放下你的弓箭;(2)各执一端与二一添作五;(3)要把握时机。

这三种观点都是只看见现象,没有把握问题的实质。第一种观点离题最远,看到要射杀大雁便联想到今天的鸟类保护,完全脱离原材料的寓意。第二种观点只就哥俩及社伯谈吃法中引发,说哥俩各执一端不对,社伯采取折中的办法回避了是非,也不足取。这种观点似是而非,因为这则材料的实质是谈哥俩想吃雁肉却未吃到的原因,并非只谈到吃法问题的争议。第三种观点隔靴搔痒,没有进一步从本质上揭示原因——只尚空谈,没有实干。

由此可见,对那些寓含深刻哲理的含蓄性材料,我们绝不可只从表面引发,而应该进行由表及里的思索,透过现象看本质,从其所蕴涵的本质中引发,才不会偏离原材料。

错误三:泛论关系,不见重点

[材料]某中学生代表我国参加国际性数学竞赛,当飞机抵达外国机场后,竟连自己的行李也不拿,眼看着带队的老数学家费力地为他提行李。还有一名中学生,设计了一项航天飞机实验方案,他认为自己的方案能获一等奖,结果只获二等奖。当专家宣读获奖名单时,他竟拒不起立领奖,造成很坏的影响。

因为这则材料涉及到中学生的成才,所以不少学生泛泛而谈要“德才兼备”。这似乎扣住了问题的实质,而且是辩证分析,其实不然。材料所指中学生均为学业上的佼佼者,不可谓无才,也就是说“才”已“备”,只是“德”不够。因此,我们要抓住重点,不只停留在对德才关系的静止的机械的分析上。可从成才者角度确立“有才还须有德”的观点;针对“思想政治教育上的失误”,可以从教育者的角度确立“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已刻不容缓”的观点。

这就要求我们,在对事物进行一分为二分析的前提下,还要善于敏锐地捕捉重点,敢于突出重点,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错误四:刻意求异,忽视集中

有的学生为了创新而发散求异,忽视了发散性思维应该以集中性思维为中心扩及其几个方面,需要通过不断的思维反馈,集中到问题的最佳方案上来。求异发散不是无度的,它必须受集中思维的限定。

[材料]濫竽充数的故事(略)。对“滥竽充数”这个典故,我们可以从多角度进行求异。原意是讽刺南郭先生不学无术,冒充内行,最终落得个逃之夭夭的可耻下场。

然而,有的学生却有这样的观点:①知耻发愤,终有所为;②能充则充,不能则逃——谈南郭先生的机智。

第一种观点的引发已超出了“滥竽充数”典故固有的内涵,因为这则典故的情节止于南郭之“逃”,至于“逃”以后的内容,其本身也是一种想象延伸,从这延伸的内容中引发出的观点自然偏离原材料质的规定。第二种观点盛赞南郭先生聪明机智,有清醒的头脑,能充则充,该逃则逃,这种连“充”也要肯定的求异违背了典故的精神实质。所以,就材料所作的求异思维必须掌握好“度”,既不画蛇添足,又要是非分明。

错误五:一味逆向,全盘否定

部分学生在审题时,只要从前或人家肯定的,他就一概否定;只要从前或人家否定的,他就一概肯定,根本无视事物是否具有可逆性。似乎是所有的琵琶都要反弹,所有的文章都要翻案。

这就要求我们,在运用逆向思维审视材料时,必须坚持辩证否定的观点。对旧事物要扬弃。只有吸取旧事物的积极内容,旧事物才能在真正意义上被否定掉,只有把旧事物的合理成分批判地继承下来,才能形成自己的历史。

纵观上述五种错误,尽管表现形式各异,但其实质一致,都是形而上学地对待材料。因此,要避免因审题的“毫厘之差”而导致作文全程的“千里之谬”,最有效的应对办法便是把辩证分析方法具体用于材料作文的审题过程中,这也正是哲学所要求的。

(作者单位: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 474250)

猜你喜欢

材料作文常见错误审题
精审题,明立意,读懂童话
准确审题正确列式精确验证
七分审题三分做
再三审题,由表及里
高考材料作文历史演变及任务驱动型作文应对策略
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分析及策略初探
关于初中数学最简二次根式的探究
试论材料作文与高中语文教学的技术性结合
初中生解一元一次方程常见错误及成因分析
材料作文的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