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合作办学经管类专业统计学教学改革浅析
2017-03-17熊军红
熊军红
[摘 要] 中外合作办学经管类学生数学基础较差,学习统计学比较吃力。通过在教学中做到学以致用、改革考核方式、训练学生思维能力等改革,可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合作办学;统计学;教学改革;抽样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120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03- 0218- 03
0 前 言
中外合作办学经管类专业包括会计电算化、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等专业,统计学作为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是所有经管类专业必须开出的必修课。与普通本科经管类专业不同,中外合作办学录取分数一般比较低,学生的素质比较差,尤其是数学基础相对薄弱,在学习统计学时比较吃力。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可以做以下改革。
1 学以致用
统计学的教学目的并非只是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他们应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在实际教学中,讲到应用性较强的知识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研,以锻炼他们的应用能力。
比如,在讲授数据搜集和图表展示的时候,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社会调研的题目,把学生分成6~8人的小组,利用3~4周时间,完成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并且用图表展示出来。
在学生完成报告的过程中,首先要确定数据的来源是直接还是间接的。数据如果是别人通过调查或者实验方式搜集的,使用者只是找到并加以利用,则称为数据的间接来源;如果是通过自己的调查或者实验方式搜集获得的第一手数据,则称为数据的直接来源。学生会根据布置的任务确定应该采取自己直接通过调查获得数据的方式,数据来源是直接的。
其次要确定抽样的方式。由于调查的对象,也就是总体的数目比较多,要调查所有的对象费时费力,成本非常高,因此通常采用从总体中抽取一些样本进行调查的抽样调查方式。抽样调查又分为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所谓概率抽样又称随机抽样,是指遵循随机原则进行的抽样。概率抽样使总体中的每一个单位都有一定的机会被抽中,概率抽样包括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和整群抽样等方法。
非概率抽样就是调查者根据研究目的和对数据的要求,采用某种方法从总体中抽出部分单位对其实施调查的方式。它不是严格按随机抽样原则来抽取样本,也就无法确定抽样误差。虽然样本调查的结果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总体的特征,但不能从数量上推断总体。非概率抽样依抽样特点可分为方便抽样、配额抽样、判断抽样、滚雪球抽样和自愿样本样等方式。
在确定了抽样方法后,学生还要选择数据收集的方法,包括自填式、面访式、电话式等方式。自填式是没有调查员协助的情况下由被调查者自己填写,完成调查问卷,问卷可以通过调查员分发、邮寄、网络、刊登在媒体上等方式传递给被调查者。自填式方法调查成本最低,管理相对容易,而被调查者可以自由选择回答的时间,压力也比较小。但是自填式方法不适合结构复杂的问卷,调查周期比较长,问卷的返回率比较低,很难及时采取措施解决数据收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面访式是研究者通过与被调查者面对面,调查员提问、被调查者回答的调查方式。它的优点在于:调查人员可以激励被调查者的参与意识,提高调查数据的质量,还能对数据收集花费的时间进行调节。但是这种方式调查成本比较高,搜集数据的质量控制比较难;电话式是调查人员通过打电话的方式向被调查者实施调查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速度快,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调查。但是使用电话进行访问的时间不能太长,而且要求问卷比较简单,并受电话这种工具的限制。学生要结合抽样框的有关信息、目标的总体特征、调查问题的内容、有形辅助物的使用、实施调查的资源、管理与控制、质量要求来选择搜集数据的方式。
接下来是统计资料的整理和图表展示。数据整理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得来的各种原始资料,进行科学的整理与加工,使之系统化,从而得出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包括数据审核、数据筛选、数据排序等方面。在展示数据的时候,学生要根据数据的类型确定相应的方法。对于分类数据,整理时要计算频数、频率、比例、比率等指标,采用条形图、帕累托图、饼图来展示;对于顺序数据,还可以计算累积频数和累积频率,使用累积频数分布图和环形图展示;对于数值型数据,先要把原始数据按照某种标准转化为不同的组别,然后使用直方图展示数据,而未分组数据可以使用茎叶图、箱线图来展示;时间序列数据使用线图;多变量数据使用散点图、气泡图、雷达图展示等等。
在学生完成调查报告的过程中,需要结合调查的内容,按照以上程序,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报告中。在撰写报告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真正掌握所学知识,做到学以致用。
2 改革考核方式
对于统计学这门课程,期末的笔试成绩并非课程设置的最终目的,因此可以把平时的作业、回答问题情况、甚至调查报告的成绩加入期末的总成绩构成,比例可占60%左右。在教了学生一段时间之后,给学生布置调查报告,考核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程度。
在上课期间,教师可以随时提出问题,让学生及时掌握相关知识点,并记录学生回答的情况。之后根据学生掌握的程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答疑,及时对学生答疑解惑。
通过在某校试点,学生多选择调查在校大学生消费、兼职、逃课、考证的情况,因为获得样本数据比较容易。學生一般选择概率抽样中的简单随机抽样或者分层抽样等方法,采用面访式方式进行调查,并对原始数据进行处理,通过直方图、饼图等方式展示数据。为了更好地验证学生掌握知识的熟练程度,可以让学生把报告做成PPT形式,分小组进行演讲。提交报告时,注明每个成员的任务及组员间评分,避免免费搭车者问题。老师根据每名学生的贡献率、报告的质量、演讲的情况给出最后得分。在某种程度上,调查报告的质量可以代表学生对整门课程的掌握程度,因此其得分应该在学生期末成绩里占较高的比例,比如占40%的比例。
3 训练学生应用能力
学生在学习统计学的过程中,经常用到Excel软件,学好软件对以后从事工作用处很大。教师应该多讲解Excel软件,尤其要教会学生使用图表展示数据、用统计函数计算数据特征、建立变量之间的模型。在学习相关章节之后,教师先在课堂上举例演示,然后通过布置作业的形式让学生使用Excel软件完成。教师根据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给出批改意见,既有利于教师急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也有利于学生了解自己的实际。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建立课程资源网站,让学生可以接触到更多资源,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除了Excel软件,教师也可以教授学生Eviews、SPSS等统计软件,有条件的学校可把课程安排在机房,学生边学边练,通过上机操作及时反馈出软件使用中的问题。
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去统计部门或者企业实践,实地观察、了解统计工作的流程。统计工作包括搜集、整理、分析、推断等活动,每个阶段都有一些专门的方法。在统计调查阶段主要有统计报表制度、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普查等方法;在统计整理阶段,包括统计分布、统计分组、分配数列、统计表、统计图的制作技术等;在统计分析阶段,方法主要有综合指标法、动态数列法、指数法、抽样法、相关分析法等。通过让学生去实际部门实习,亲身经历统计过程,才能真正了解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主要参考文献
[1]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M].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2]刘立娟,姚娜,程丽丽.中外合作办学下经管类专业统计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4(1).
[3]陈翊.国际化课程对教学对象的影响——以《统计学》课程为例[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
[4]赵长明. 我国二手房地产交易价格风险的核算[J]. 统计与决策,20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