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工成本管理运行体系刍议
2017-03-17伍海宪
摘 要:人工成本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人工成本的概念,以及目前人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旨在通过人工成本管理运行体系的建立完善,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科学有序顺利运行。
关键词:经营管理;人工成本管理;运行体系
人工成本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也是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不仅能降低成本费用,提高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而且对于引导企业提高企业人工成本投入产出效率、优化企业人工成本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可持续发展的客观需要。
一、人工成本的概念
人工成本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围绕劳动者所发生的全部费用,主要由从业人员劳动报酬、社会保险费用、职工福利费用、职工教育经费、劳动保护费用、职工住房费用和其他人工费用构成,与物耗成本,管理费用等共同构成企业产品的总成本。
二、目前人工成本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油田的人工成本管理由于受长期计划经济的影响,基础工作相对比较薄弱,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和内控作用;面对目前用工形式的多样化使人工成本统计口径差异较大,财务列支渠道的不一致也造成人工成本核算有较大差异,存在重工资而轻人工成本的问题。
(一)人工成本的观念意识不到位
长期以来,企业对市场竞争缺乏经验,人工成本的观念意识尚未普及。企业的经营者将主要精力放在如何开拓市场,寻找新的经济利益增长点上,不注重对企业人工成本的统计核算与分析。
(二)市场调节人工成本的力度弱
当前,真正适应市场的具有竞争激励机制的岗位动态管理和人员合理流动机制尚未完全建立健全,绝大多数岗位还处于静止状态,与之相适应的内部分配机制也不够完善,岗位工种工资水平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相脱节,影响了经营者和关键人才的积极性。
(三)科学的人工成本管理体系尚未构建
一是人工成本统计、分析亟待加强。劳资统计人员缺乏专业培训,对于各相关经济指标的理解还有待于加深;同时劳资、财务部门协调不够,有关数据不能及时沟通以形成有效信息,影响了数据的准确性。
二是有效的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办法尚未形成。仅仅把人工成本视同其他成本项目一样简单管理,没有科学地分析、预测、控制人工成本,使其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
三、人工成本管理运行体系的建立完善
企业人工成本控制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要求企业必须有系统地、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地进行这项工作,企业的决策层、劳资部门、财务部门、基层管理部门及职工个人都要通力配合,才能建立起完善的人工成本管理运行体系。
(一)加强企业人工成本管理的宣传,提高企业对人工成本管理和控制的认识
一是要提高单位领导(決策层)的认识。使他们认识到,加强人工成本管理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建立人工成本自我约束机制,实现人工成本管理的科学化与规范化,是企业深化改革过程中的一项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二是要加强对人工成本的广泛宣传。广大职工要增强控制人工成本的意识,充分认识核算人工成本的重要性,把人工成本作为劳动力要素投入的总费用,进行严格的统计核算和分析比较,用比较少的投入获得较多的经济效益。
三是按照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制度的需要,劳动工资管理工作者应树立新的观念,不仅要对职工的总量和配置结构进行管理,还要对这一管理过程中所发生的总费用和各种费用的结构进行统一管理,也就是说要对整个人工成本进行成本管理。
(二)确定正确的人工成本控制目标
人工成本是总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严格控制人工成本的目的是为了增加利润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实力。人工成本与企业利润存在着彼此消长的制约关系,但都来自新增值。企业的新增值是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其中包含着人工成本的利润,只有高效率的劳动才能创造低成本、高利润率和劳动者的高收入,而高效率的劳动取决于劳动者的劳动素质和劳动者的积极性,取决于对劳动者的投入。因此,人工成本既是与利润来自同一源泉,又是能够保证同方向变化的成本支付项目,控制企业人工成本目标应该是实现职工收入与利润的同步增长,形成“水涨船高”的局面。
(三)形成人工成本能增能减的动态管理机制,发挥人工成本的激励功能
一是在企业内部分配方面,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强化分配的约束机制,使社会平均人工成本水平逐步成为决定企业工资收入水平的重要约束条件之一,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生产经营特点的人工成本决定机制。应根据本企业效益状况确定人工成本合理投入量,通过人工成本的能增能减来实现人工成本的动态管理。人工成本不是福利,是一种投入,投入的目的是要效益。
二是在搞活内部分配的基础上加强对职工履行岗位职责、工作成效和工作态度的考核,科学公正地评价职工的劳动贡献。提高与企业效益和职工实际贡献挂钩的活工资比例,将职工工资收入与贡献挂钩,发挥人工成本的激励功能,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
三是工资个量分配与市场工资价位接轨。目前,油田的部分一般简单劳动力的工资明显高于市场价位;而高层次的技术、管理、高技能人才,工资明显低于市场价位。同市场工资接轨,并不是把存量工资打破重组,而只能从工资增量切入,进入结构性调整,即在以后的调级增资中,已经高于市场工资价位的,少加或不加;而低于市场工资价位的则多加、加足。
四是实行效益、成本双挂经济责任制。推行“效益、成本双挂经济责任制”,主要是将效益、成本指标进行分解,严格考核,使效益、成本两大指标与各单位、各部门的工作和职工的切身利益挂起钩来,从而堵塞管理漏洞,努力引导职工树立向管理要效益的观念,形成人人关心成本、人人参与成本管理的局面。
(四)构建科学统一的人工成本预算、核算、分析制度
一是强化预算管理。人工成本的管理和控制要融入预算管理之中,根据先进的定员定额,在预算人工费支出的基础上,制定标准人工成本。动态地监测实际达到的人工成本与标准成本之间的差距,加以揭示和分析,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实际人工成本控制在成本标准之下。
二是要建立人工成本总额和构成的统一制度,建立人工成本统计台帐,规定统计口径,由劳资部门掌握逐年变动情况,从中分析出人工成本支付的最高限额和最低限额,形成统一规范的统计报告制度。同时,要明确人工成本核算与企业财务核算的关系,财务会计的核算中设立人工成本的统计内容,将人工成本所有项目进行汇总,改变以往人工成本的会计核算项目比较分散的现象。
三是在对人工成本进行科学统计核算的基础上,要建立人工成本分析制度,首先要确定人工成本水平的比较对象,建立比较准确的参照系;其次要运用人工成本指标进行纵向和横向分析,明确人工成本水平的动态控制和预警标准;最后要建立人工成本定期分析制度,及时发现问题,研究对策。
作者简介:
伍海宪(1985—),男,贵州省六盘水市人,大学本科,经济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