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传播学理论高师院校新生入学教育调查:问题及对策
2017-03-17王胜
王胜
摘要: 师范生的入学教育是进行系统化教师教育的起点。在这种特殊的教育传播活动中,面临着诸如把关人弱化等问题。运用自编《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问卷,选取4所高师院校1210名新生,以网络和现场发放的方式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情况进行调查。调查显示:存在网络成瘾日趋严重、经济困难生比重偏大、情感辅导网络化需求迫切、专业认同感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基于教育传播的入学培养”解决方案。如在开学阶段通过把关人过滤不良干扰信息,进行专业认同感教育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以“写出自己的困惑”为传播途径,来达到内在传播的自我心理平衡等干预教育措施。
关键词:大一新生;入学教育;把关人;意见领袖;网络成瘾;教育传播;自媒体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6)06-0110-04
大学生的学习分为三个阶段:入学适应阶段、稳定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1]。从传播学的视角看,高等师范院校入学教育过程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传播,其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适应高校学习和生活)、规范的传播信息(入学教育内容)、特殊的受众(未来教师)、多样化的通道(立体的教学媒体)等。在新生入学阶段运用传播学的理论与方法,对入学教育传播进行干预,帮助受众快速适应新角色,对于提升教师教育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研究设计
本研究针对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和座谈,了解存在的问题,基于传播学的视角,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帮助大学新生快速适应新角色,提升教师教育质量。
1.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和座谈的方法,了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施情况。其中问卷调查法是指运用自编《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问卷,以网络和现场发放的方式,进行“新生入学适应性教育”抽样调查,收集相关数据,并采用SPSS12.5对数据进行管理与处理。共发放开放式问卷1 300份,回收1 213份,有效问卷1 210份,回收率93.31%,有效率93.08%。座谈是指依据专业特征进行分层随机抽样确定座谈对象,通过面对面的交谈,以了解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具体情况。
2.研究对象
使用聚类抽样方法,以安徽省4所高师院校14个师范类专业2014级1 210人为研究对象。研究对象学科结构信息,分布均匀,比例合理。调查内容分为4个方面(学生背景、学校和专业兴趣度、学习需求及大学预期与规划)。
二、问题与分析
受国家“教师教育”优惠政策导向和社会对教师岗位认同感等各方面的影响,女生有更强烈的愿望选择“教师”作为未来职业岗位。
1.女生数量占比高
数据表明,高师院校中男女生比例约为9:16,男生占35.5%,女生占64.5%。座谈表明,女生之间除了互相称呼“老公”、“老婆”及“女汉纸”、“萌妹子”外,还往往会因为两个人的关系亲密引起别的室友情感疏远,而遭到孤立[2],普遍存在寝室关系紧张等人际交往关系障碍问题。
2.经济困难生比重偏大
调查对象中,城镇城市户口的学生为520人,农村户口占57.02%。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占40.50%,其中特殊困难的有210人。
由于家庭经济背景不同,使得他們在性格及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明显,相互融合难度增大,特别是在来自乡镇及农村的调查对象身上表现得更加明显。甚至有宿舍中5位来自农村的女生疏远另外一位来自城市的女生,导致该女生无法正常居住而申请入住别的寝室。
3.独生子女难以融入
调查对象中,独生子的比例为35.54%。他们不但个性较强,宣扬以“自我”为中心,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变相地要求个性及个性解放的现象十分突出。座谈中,有5位来自独生子女家庭的女生因为无法适应宿舍集体生活而申请了外宿。而且他们对于团队合作等方面缺少协作意识,无视学校的规章制度,强调个人的自由度和随意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良好人际关系的建立,影响到教育实习及将来工作后的教研活动开展等。
4.网络化特征突出
“90后”大学生成长于社会转型期,生活在一个自媒体、网络化的时代。这样的成长背景造就了他们生活虚拟化及学习网络化。调查对象在遇到困惑时,只有14.88%的选择“教师帮助”,“室友谈心”的仅为19.83%,说明新生寻求问题解决途径倾向于网络化。
面对网络的虚拟性和匿名传播特点,特别需要引导网上交流。调查显示,45.70%的调查对象选择“网络交流”的方式。受网络传播信息的匿名性及传播者操作自媒体熟练程度增加等因素影响,网络传播信息中把关人(如,网络编辑)把关的可行性降低;网络中“意见领袖”(如,论坛版主等)角色受到冲击和挑战(在网络媒体的影响下传统的意见领袖,如班长、辅导员等角色正在发生模糊和弱化)[3]。对于问题解决的网络化倾向和网络意见领袖的依赖程度高,也使得新生易忽视集体的作用,缺乏团队协作精神。生活在网络虚拟空间中意见领袖的“指挥”下不愿意面对现实生活,极大地影响了寝室关系和班级管理等。
5.网络情感辅导需求迫切
调查表明,在回答“最需要的帮助是什么?”选项中,情感方面“友情”的选择比例为45.62%,“亲情”的选择比例占34.30%,表明新生最需的是建立友情;生活方面选择“寝室关系”的占50.26%,表明迫切需要建立寝室关系来疏导对亲情(对父母的情感等)的依赖。
6.专业兴趣教育亟待加强
在学校选择方面,有54.05%的调查对象是依据老师或者亲朋的建议填报;16.94%是自己兴趣所在,且填报志愿时目的明确,对学校有一定的了解;29.00%的同学都不明确为何选择该学校,是服从专业录取的。
在对专业的选择方面,15.29%和26.53%的调查对象对选择的专业“非常感兴趣”和“感兴趣”;对专业兴趣“一般”的比例占37.36%,但对专业缺少了解;“没感觉”的占20.83%。由数据可知,需要在开学阶段通过把关人过滤不良干扰信息,进行专业认同感教育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专业前景的预测方面,25.29%的学生对本专业的就业前途“充满希望”,但44.05%的对象“感到困惑”,担心就业不理想或不能够就业;感到“前景渺茫”的调查对象比例为25.54%,认为不论自己怎么努力都没有用[4]。这些数据说明,通过把关人筛选专业认同、就业指导等相关信息,强化把关人显得特别重要和突出。
三、对策及建议
在知识信息传播的研究中,对整个世界产生影响的传播模式是1948年拉斯威尔提出的5W传播模式(其有5个基本构成要素,即:Who Says what In Which Channel To Whom With What Effect)[5](P18-25)。依据该模式,我们构建了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的师范生发展教育传播体系,以帮助他们尽快适应角色转变,提高适应能力,促进教师教育的质量提升。
1.基于传播学理论,构建新生教育方案
对传播效果进行干预和影响传播效果的3个重要因素是“网络把关人”[6]、“意见领袖”和传播“微时代”。传统管控舆论方法受到抵制,“网络意见领袖”受到追捧。这些 “意见”领袖的“意见”并不是中性的自话自说,而是对学校有偏见,对规章制度提意见,与学校保持一定的距离,站在学校之外审视学校,就造成很多新生过度忧虑未来就业前景黯淡,偏听偏信网络传言等。
利用把关人信息过滤、学生“意见领袖”引领传播和新生的内在自我传播三者结合进行入学教育,开展“基于教育传播的入学培养”方案,来尝试解决入学教育问题。
2.严格筛选传播信息,重塑把关人
首先以报告、讲座及班会为传播通道进行“二级把关人”的入学教育传播。所谓“二级把关人”,就是设置2个级别的把关人进行传播信息的筛选及传递[7]。一级把关人为学校职能部门、专业教师及相关工作人员(如,分管学生工作的思政工作者、法律专家),主要以讲座或者报告为传播途径,进行学校认同及专业认同等信息筛选与传播。二是精挑细选高年级学长作为二级把关人,就是利用其在新生心中“意见领袖”的角色,以“走寝室”或者“恳谈会”为主要传播途径。
一级把关人重在进行警示教育讲座,法律、规章制度、德育、诚实礼节及亲情友情等方面信息的传播。除了一级把关人进行信息过滤与筛选,还要进一步利用团群组织、高年级的优秀榜样充当二级把关人进行二次把关,对不良与干扰信息再次过滤。二级把关人要公开宣传与选拔,使其承担“意见领袖”的角色。这些“意见领袖”就是传播对象心中的“偶像”,精心组织传播内容,如亲历的大一多彩生活、曾经的内心迷茫和困惑,以引起新生的共鸣[8]。由高年级“国家奖学金”获得者、“感动校园十大学子”及“全国自强之星”组成传播者,以“新老生恳谈会”为传播途径,让他们谈自己如何取得国家奖学金,如何进行国家计算机等级和英语四六级考试,如何准备考研及考编,以及如何处理恋爱与学习等方面的体会与经验。
3.增加信息传播信度,发现意见领袖
意见领袖是指在人际传播中,针对问题解决或者思想困惑等能够为他人提供信息分享、权威意见、专业评论等,而且能对他人的态度、行为或者价值观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是传播群体中“德高望重者”。他们愿意分享自己再加工的信息(有可能会改变原来的信息本义),能加速信息传播扩大影响。要想成为意见领袖,要具有很强的人格魅力、综合能力和较高的社会地位或被认同感,还要在社交场合成为活跃分子,与被传播者处于共同体中通过共同爱好产生共鸣。他们对特定问题的解决方法,会带动千万人采用同样的方法,影响受众的选择倾向。
研究发现,意见领袖的社会声望在影响他人决策过程中比其它媒介的力度更大,使得传播基本群体中的内部意见和行动趋于一致。在教育信息传播过程中,学习信息的输出不是全部直达教育对象,有的只能先传递到意见领袖(如班级干部、学生会干部等),再由其把学习信息传递给班级普通受众。入学教育知识即便能直接被受众(新生)接收,也要輔导员及班长等对知识作出进一步的解释、评价,或者有针对性地引导和指点才能使他们的态度和行为上发生预期的改变。进一步研究发现,传播共同体中意见领袖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大于外部意见领袖,也就是说受众(学习者)的固有观念受改变的影响往往来自本群体中的意见领袖。如何利用新生中的意见领袖来因势利导提高入学教育效果,就显得十分重要。比如,军训结束后,可组织新生中“卡拉OK大赛”、“演讲比赛”及“主持人大赛”等获奖者,以班会为主要传播途径,以“现实与理想”、“郁闷与彷徨”及“探索与胜利”为主要传播信息,通过该阶段活动让新生榜样来唤醒和鼓舞受众,对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进行指引和导向。
4.拓展心理疏导途径,挖掘内在传播
一个人进步最快的方式,除了名师指点、榜样示范外,还要三省吾身。其实,三省吾身就是人际传播中人的“内在传播”,也称人内传播或自我传播。在教育传播中主要指的是个人接收外部学习信息,并自我加工和信息处理的活动。“失败是成功之母”,就是指人类这种自我总结与成长的最基本的传播活动,也是人类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研究发现,读后感、日记及学习感言等,不是对学校内人际关系和生活实践的原始“重复”、消极“复制”,而是具有客观规律总结的、主观能动的、积极创造性的活动,具有鲜明的校园特征和同学交往特性[9]。以“写出自己的困惑”为传播途径,诉说心声,来达到内在传播的心理自我平衡,这也是学生心理疏导的有效途径。
高师院校新生的入学教育是教师教育开展的起点,通过开展有特色的师范性教育来引导新生完成从中学生到师范生角色转变、迅速适应“准教师”生活,也是教育传播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育传播者要结合学校、专业和学生的特点,设计和实施适合本校特色和学情的入学教育活动,尽早地对师范生进行教师素养培训,对教师专业化过程进行干预。此外,还需要对学校、家庭及社会等传播环境的参与,才能提高教师教育系统化程度和教师素养,为国家基础教育培训输送高质量的教育人才。
参考文献
[1] 黄钰.大一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1:27-44.
[2] 天涯杂谈.天涯论坛[EB/OL].http://bbs.tianya.cn/post-free-3215544-1.shtml,2013-04-15/2014-08-19.
[3] 陶文昭.网络意见领袖群体崛起与挑战[J].人民论坛.2012(06):24-25.
[4] 覃娟,王雨露.90后大学新生思想状态调查与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1(21):38-39.
[5] 邵培仁.传播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6).
[6] 张炳林,杨改学.教育传播学视域下的课堂教学信息不对称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107-111.
[7] 崔蜜蜜.美国高等院校新生入学教育的研究与启示[J].中国电力教育,2011(07):162-167.
[8] 胡正荣,段鹏,张磊.传播学总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24-329.
[9] 张钰.运用协同创新理念谈大学新生入学教育[J].高教论坛,2013(09):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