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专业课程“平等伙伴”的人文课程
2017-03-17卢斌玉郭声健
卢斌玉++郭声健
摘 要: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是世界最顶级的现代音乐学院,该校将人文课程定位为专业课程的“平等伙伴”,共开设人文课程160余门,涉及各个学科门类,具有注重夯实全面基础、注重多元音乐文化、注重学科交叉融合、注重实践与研讨等特点。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国内专业音乐学院的公共基础课程与伯克利音乐学院人文课程相比,在课程的可选择性、丰富性以及特色课程方面存在较大差距。
关键词:伯克利音乐学院;人文课程;课程结构;课程特点;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6)06-0058-07
长期以来,在我国专业艺术教育中“重专业,轻文化”的问题普遍存在,一味注重专业技能的训练,文化类课程边缘化,艺术专业学生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低下。针对这一问题,许多学校也进行了课程设置的调整,但基本上都是小修小补,人文课程的地位并没有得到实质性提升。而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把人文课程定位为音乐专业课程的“平等伙伴”,其对人文教育的重视以及人文课程的设置能够为我们的专业艺术教育提供较好的借鉴与参考。
位于美国波士顿的伯克利音乐学院始建于1945年,半个多世纪以来,该校独树一帜,执现代音乐之牛耳,吸引了来自全世界90多个国家的年轻音乐追梦人。目前该校的在校学生4 000余人,其中40%为外国留学生,是一所留学生比例高、办学规模大的专业音乐学院。2013年11月8日发行的《好莱坞记者报》公布了全球音乐行业内最顶级的音乐院校,该校凭借其独一无二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大批格莱美奖、艾美奖和奥斯卡奖获得者击败了其他传统老牌音乐学院,荣膺榜首。当然,当下的大学排名五花八门,若从传统的评价体系和标准来看,这样的排名结果无疑会引来争议,因为该校似乎因其专业的独特性而很少被纳入排名范围,但作为现代音乐的世界顶级学府,伯克利音乐学院在音乐产业方面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显然是首屈一指的,这或许便是它能够在这项评比中击败茱莉亚音乐学院等老牌名校的主要因素。
不过,对笔者而言,最具吸引力的不是伯克利音乐学院的排名,也不是他们的毕业生占据了格莱美奖绝大比例的荣耀,而是报道中所说的该校“独一无二的专业课程设置”。笔者重点关注了伯克利音樂学院的专业布局及其课程设置情况,得出了如下基本结论: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专业课程的确因突出了其在现代音乐领域的巨大优势而显示出名副其实的“独一无二”性,但作为一个专业音乐学院,而且是以爵士、流行、音乐制作等为特色侧重音乐产业发展的音乐学院,其丰富的人文课程设置则更是令我印象深刻且倍感惊讶。人文教育(也称博雅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国内专业艺术院校的软肋,也是我国专业音乐学院长期普遍存在却又从来没能解决好的问题。为此,笔者通过对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人文课程设置进行专门研究,希望能够为破解我国高等音乐教育在人文教育方面的薄弱困局提供一定启示与借鉴。
一、伯克利音乐学院人文课程的基本结构及相关要求
为了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伯克利音乐学院人文课程设置方面的情况和特点,我们有必要先简单介绍一下该校的专业设置、院系布局及整个课程体系。
伯克利音乐学院共设有12个专业,依照英文字母排序分别为:作曲、现代音乐写作与制作、电子音乐制作与设计、电影配乐、爵士乐创作、音乐商务与管理、音乐教育、音乐制作与工程、音乐治疗、音乐表演、音乐产业、歌曲创作等。其专业设置体现出现代性、应用性、市场化的特点,用一句非学术的话表达就是专业设置很接地气。上述各专业的课程教学由3个教学单位承担,可以理解为是3个学部,即专业教育学部、表演学部、创作与技术学部。其中,专业教育学部由人文科学系、音乐商务与管理系、音乐教育系、音乐治疗系、音乐产业系等5个系组成;表演学部由贝斯系、铜管系、练耳系、乐队系、吉他系、打击乐系、钢琴系、弦乐系、声乐系、木管系等10个系组成;创作与技术学部由作曲系、现代音乐写作与制作系、电子音乐制作与设计系、电影配乐系、和声系、爵士乐写作系、音乐制作与工程系、歌曲写作系等8个系组成。需要说明的是,上述3个学部23个系,只是教学单位,也就是说,所有学生不归属于任何系或学部,学生的身份只有专业的区分,没有院系之别,他们的身份所属均为伯克利音乐学院。
在课程体系结构与学分要求方面,伯克利音乐学院的课程由4个板块构成,分别是专业课程(包括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核心课程(包括编曲、听音训练、和声、音乐技术4类)、主修乐器课程(包括个别课、乐队课、实验室课3类)、人文课程。其中特别需要说明且富有特色的是主修乐器课程,伯克利音乐学院规定,所有学生必须至少要精通一门乐器,有的专业根据专业的特殊需求则要求精通两门甚至三门(像音乐教育专业就要求精通三门乐器),且规定一门主修乐器课程不少于14个学分。而要获得学士学位,各专业的最低学分要求是120个,其中音乐教育专业要求最高,需要130-132个学分,音乐治疗专业其次,需要123-125个学分。若修双专业学位,则在此基础上再增加第二专业课程的30个学分,如果是音乐教育与音乐治疗双专业,则需要达到179-181个学分。
伯克利音乐学院专门成立了一个人文科学系,承担着面向全校所有学生的人文课程教学,被称为是“非音乐类课程之家”,相当于国内高校的公共教学部。但与我们不同的是,该系是全校23个系中教师规模最大、学历层次最高的系,目前共有58名教师,其中教授17名,副教授17名,助理教授24名,其教师数占了全校教师总人数的近10%。仅从教师队伍数量上我们就不难看出,伯克利音乐学院对人文课程及其教学的重视程度。
人文科学系属于专业教学部,是专业教学部所管辖的5个系中的第一大系。分管人文科学系的专业教育部主任达拉·汉利(Darla Hanley)教授自信且自豪地这样评价他们的系:我们在音乐专业和人文学科方面有着独一无二的课程体系,这一课程体系让我们引以为荣并且一直在不断地完善。我们的专业课程包括大量的音乐实践以便为学生未来的音乐人生做好精心准备,而人文课程则已经成为我们所提供的音乐专业课程的平等伙伴,它们为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创造了完整的教育旅程。
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人文课程共有160门。这个数字,即便对于我們的综合性大学来说,也是令人感叹的,而对于以专业技能学习为主体和特色的音乐学院而言,则更是有些不可思议了,或许,当我们在下文中将其与国内音乐学院所开设的相关课程做过比较之后,对此的感受会更为强烈。当然,这160门课程不一定会同时开设,有的课程可能安排在春季学期,有的则放在秋季学期开设,但从学年角度来说,只要有学生选课并达到基本数量要求,所有160门课程在一学年里是都可以开全的。据达拉·汉利介绍,每一门课程的开设条件是必须有至少7个学生选择,而每门课程每个班最多不能超过20人。与我们的公共课甚至专业课动不动上百人上课的大班制比较,这种人文公共课程教学的小班建制真的令人羡慕,这也表明伯克利音乐学院对于人文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视。
如上所述,伯克利音乐学院各专业的最低学分要求是120个学分,其中人文课程最低要求为39个学分,约占总学分的三分之一。而伯克利的人文课程包括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三个大类,这39个学分要求平均分摊至每一类,也就是说,人文科学课程、社会科学课程和自然科学课程各修至少13个学分,以此来保证学生课程选择的全面性和均衡性,这是从学分上提出的要求。此外,从课程选择的门数以及具体领域方面也有要求,这样就确保了学生不至于都选择学分多的课程或自己感兴趣的某一个领域的课程而导致课程选择面相对狭小。具体要求是:39个学分必须至少选择15门课程,而且这15门课程必须要分布于以下9个领域(见表1) [1 ]。
从上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领域里必选课程数超过了限选课程门数,对于这个问题,可以有两种解释:第一,15门课程是属于最低限度要求,按照平均一门课2个学分计算,39个学分实际上可以选择近20门课程;第二,人文科学系主要承担面向全校所有学生的公共课程教学,但同时又可能为某些专业开设专业课程,而所开设的这些专业课程也可以作为公共人文课程供各专业学生选修。
在这里还要补充说明的是,伯克利音乐学院实行双专业学位,一般来说学生是在所开设的12个专业中选择副修专业。但为了鼓励学生拓展知识面,提升学生的全面素养,该校在人文课程中也开设了副修专业。可以作为副修专业的课程包括音乐与社会(如非洲裔研究、性别研究、全球研究)、英语(文学、创意写作、演讲与诗)、戏剧、历史、哲学、声学与电子学、视觉文化与新媒体研究等。
伯克利音乐学院之所以如此重视人文课程及其教学,主要是基于这样的一种教育理念:现代音乐的世界里不仅需要创作、交流以及创业技能,也需要有良好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学习人文课程,学生将很好地树立和充分地表达自己的价值观、伦理观、公民参与意识,了解政治、科学、文学,以及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关系;通过人文课程学习所获得的宽阔的知识面和可迁移技能,最终将有助于学生个体的全面成长和和谐发展。
二、伯克利音乐学院人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正是基于上述理念,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人文课程涉猎广泛。下面我们按照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门类就具体课程进行分类列表(见表2)。
从表2我们不难看出,伯克利音乐学院人文课程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第一,注重夯实全面基础。具体体现在学科涉猎十分广泛,看上去似乎与音乐专业关联不大的课程甚多,差不多占了三分之一,如果按照我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修订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所规定的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军事学、管理学、艺术等13个学科门类,上述人文课程除了没有涉及“军事学”之外,其他的学科门类都涉及了,特别是自然科学成为人文课程的组成部分且多达15门,着实令人眼睛一亮。
第二,注重多元音乐文化。上述课程中与音乐紧密相关的课程约四分之一,体现了音乐学科的专业特点,这些课程的设置也充分体现了对于多元音乐文化的尊重。从音乐品种上看,有流行音乐、灵魂音乐、爵士音乐、摇滚音乐、电影音乐、古典音乐、乡村音乐、音乐会音乐等;从民族音乐的角度看,有非洲音乐、印度音乐、古巴音乐、爱尔兰音乐、西班牙音乐、加勒比海英语国家音乐、巴西音乐等(据达拉·汉利介绍,其中对于印度音乐,学生特别感兴趣);从音乐创作与表演主体角度看,有黑人音乐、非裔美国音乐、女性作曲家音乐、非洲移民音乐等。
第三,注重学科交叉融合。上述课程中从音乐延伸到其他学科或领域的课程很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些课程可以大大拓展学生的音乐思维,使他们能从其他学科或领域的视角来认识与理解音乐,进而能够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创造力。如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音乐与神学、音乐与文学、音乐与社会、音乐与和平、音乐与性别、音乐与认知心理、音乐与声学等等。
第四,注重实践与研讨。在实践课程方面,集中体现在相关艺术门类的课程,如“剧场工作坊”“戏剧剧本创作工作坊”“戏剧表演创作工作坊”“场景研究工作坊”等。还有一些课程则是属于师生研讨性质的,如“职业发展规划与研讨”“校训解析与研讨”等课程名称本身就体现出研讨性质,而更多的课程则是以研讨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或许便是他们的学生个个都动手实践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一个重要原因。
上面总结的伯克利音乐学院人文课程的几个特点,还只是从其自身的课程设置上初步分析得出的。为了进一步分析其人文课程设置的特色,并由此找出我们有可能借鉴参考的方面,下面我们不妨再将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人文课程设置与我国专业音乐学院的相关课程设置做一比较。
三、伯克利音乐学院与中国音乐学院人文课程比较
在我国,大家都知道,高等学校的公共基础课程几乎是全国一盘棋,大同小异,在这里,我们选择中国音乐学院来作为比较研究对象。之所以选择中国音乐学院,一方面是因为该校属于国内专业音乐学院中办学水平较高的,它完全可以代表中国高等音乐教育的整体发展水平;另一方面该校的最新培养方案可以在网上方便查阅到,而培养方案中就包括了具体的课程设置。
中国音乐学院共设12个专业,各专业的课程结构及学分分配差不多,都是分为专业主干課程、学科基础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实践、讲座。其中公共基础课程就相当于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人文课程。在这里,我们选取该校有代表性的四个专业即音乐学专业、演唱(民族唱法)专业、音乐教育专业、艺术管理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来进行分析比较。
表3是中国音乐学院2013级本科音乐学等4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及学分要求 [2 ]:
我们将中国音乐学院的公共基础课程与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人文课程二者比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第一,学分及其所占比例的比较。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人文课程学分占总学分的比例约30%,中国音乐学院的公共基础课程占总学分的比例各专业平均也大致为30%左右,两校相差不大。但是绝对学分数有差距,中国音乐学院各专业平均约49分,伯克利音乐学院则为39分。从这个数字来看,似乎中国音乐学院应该是更为重视公共基础课程,因为多10个学分一般而言可以多4-5门课程,但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伯克利音乐学院要求学生选修人文课程至少15门,而中国音乐学院的公共基础课程总数为限定的11门再加4-8学分的其他课程,假设4-8学分的其他课程是2-4门,那么最多也只能是13-15门。由此看来,尽管中国音乐学院的公共基础课程要比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人文课程学分数多10个,但实际上所开设的课程门数反而要少。这表明,其中的某些课程占有了更多的学分,而“英语”首当其冲,像这样的学分分布,是否合理值得反思。
第二,课程的可选择性比较。在这方面,应该说差距还是很明显的。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人文课程是在160门中选择至少15门课程,尽管这15门课程也限定了在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三个领域均衡选择,而且个别课程还限定了是所有学生或某个专业必选,但是,由于39个学分与15门课程都属于最低要求,且真正限定选修的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学生完全可以在160门课程的大菜单里根据自己的专业特点需要和兴趣喜好去选课,选择余地很大。另外,从某一个具体的领域来看,同样也有较大的选择空间。比如说,有关艺术理论及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课程,就有近20门课程可供学生选择,而中国音乐学院就只有一门“艺术概论”;再比如外国语言类课程,有汉语、日语、法语、西班牙语可供选择(当然也可以不选择),而中国音乐学院则只有英语(且非选择不可,不管是哪个专业,也不管需要不需要),而且一门课程就占了16个学分,相当于整个公共基础课程总学分的三分之一。因此,从课程的可选择性上看,两校的反差明显。
第三,课程的丰富性比较。这一点其实是和上面谈到的选择性是紧密关联的,没有选择性的课程设置是不可能丰富的。中国音乐学院的公共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英语”“艺术概论”“计算机”“军事理论”“入学教育”“形势与政策”等,这些课程从名称上看去就单调乏味,让人提不起兴趣(当然,也不排除教材编写得好,教师教学有方而深受学生欢迎的情况出现),关键是学生再没有兴趣也得学,没有商量的余地。反观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人文课程,不仅数量众多,涉猎各个学科门类,而且从课程名称上看去,那些板着面孔的、说教式的、与学生现实生活格格不入的很少,大多都是反映当代社会现实、贴近学生生活的有趣而具体的专题。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了自己的价值观、伦理观、公民参与意识,了解了政治、科学、文学,以及音乐与其他艺术的关系等。
第四,特色课程比较。所谓特色,是两相比较的结果,我有你没有的,便是我的特色,你有我没有的,便是你的特色。应该说,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人文课程和中国音乐学院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各有特色、且特色鲜明的。我们不妨从中国音乐学院的课程设置看起,很显然,思想政治课程、军事理论与体育课程,是中国音乐学院的特色,而其他几门课程,伯克利音乐学院也都有,只不过课程名称不同,内容上更具体实在一些。反过来看,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人文课程设置中,特色就显得更为明显,特色课程就更多了。如自然科学类的所有课程、社会科学类的所有课程、音乐之外的其他艺术门类课程、音乐相关文化类的课程等等,大多数都是中国音乐学院公共基础课程所没有的,这些都可以被认为是伯克利音乐学院的特色课程。而若把课程设置作为一个整体来看,两校还各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特色,即中国音乐学院的公共基础课程与音乐关系不大,而伯克利音乐学院的人文课程至少有四分之一的课程与音乐紧密相关,另有一部分课程则是与音乐间接关联的。
以上我们对伯克利音乐学院人文课程与中国音乐学院公共基础课程进行了简单比较。之所以说是简单比较,一是因为尚未挖掘课程设置背后的成因,二是因为只要把两所学校的课程菜单摆在一起进行比照,彼此的特点与差距就一目了然。课程设置的主要依据是培养目标,对于专业音乐院校的本科教育来说,究竟是培养全面发展的通才还是培养只注重专业发展的专才,在课程设置上自然会得以充分体现。应该说,目前我们的普通本科教育的培养目标还是比较明确的,那就是培养通才而非专才,但仅从人文课程或公共基础课程的设置上看,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目标是并不一致的。即便我们把专业音乐院校本科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专才,现在的课程设置依然也是不科学、不适用的,因为,培养音乐专才,也同样需要夯实文化基础,也需要广泛涉猎各个学科领域,也需要像伯克利音乐学院那样,将人文课程或公共基础课程定位为音乐专业课程的“平等伙伴”,而不是沦落为被大学生戏称的“凑学分课程”。否则,我们培养出来的专才也必定是跛脚的专才,他们主要靠一条腿走路,在专业上是没有后劲,走不了多远的。
这个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个是教育体制上的制约,尤其是公共基础课程设置学校没有决定权;另一个就是学校也缺乏责任感、使命感和危机感,墨守成规,无意创新。因此,仅就从高等学校音乐专业人文课程设置这一个小的方面看去,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的确十分明显,要想赶上,路还异常艰巨和漫长。专业音乐教育如此,整个高等教育也概莫能外。
值得关注和庆幸的是,对于专业艺术教育忽视人文课程教学,专业艺术人才的审美与人文素养低下的问题,国家有关方面已经意识到了。2015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该《意见》在第九条“创新艺术人才培养模式”中明确提出:“遵循艺术人才成长规律,促进艺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坚持德艺双馨,着力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造就具有丰厚文化底蕴、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的艺术专门人才。” [3 ]其中特别强调专业课程教学与文化课程教学相辅相成,并把“丰厚文化底蕴”作为艺术人才素质要求的首要方面。期待这一导向能够真正得以贯彻落实,专业艺术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不仅是一个艺术人,而且是一个文化人。
参考文献:
[1]伯克利音乐学院.Liberal Arts Courses[EB/OL].(2015-05- 18)[2015-12-03]https://www.berklee.edu/liberal-arts/courses.
[2]中国音乐学院.2013版培养方案和教学指导性计划[EB/OL].(2015-03-12)[2015-12-03]http://oldweb.ccmusic-edu.cn/cc music/yinyuejiaoyuxi/tzgg/n85 79578161.html.
[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EB/OL].(2015-09-28)[2015-12-03]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9/ 28/content_10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