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及教学方法
2017-01-12王亚婷
王亚婷
摘要: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培养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成为教育部门高度关注的工作内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具有基础性、应用性与趣味性的基本特点,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尊重小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转变教学思想,创新教学方式,全面提升小学信息技术课堂的教学质量与效率。通过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了其教学方式。
关键词: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教学方法
知识经济与信息爆炸时代的来临,具备基本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是社会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在小学信息技术课堂中,如何针对小学生的群体特点,制订符合小学生成长与成才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成为教学工作者重要的工作内容。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特点
1、基础性。小学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阶段,对于基础技能的培养高度重视。信息技术课程基于目前社会对科技人才的需求,结合小学生的自身特点,在课程内容与类型设计上,注重计算机技术基础操作教学、计算机基础理论概念以及信息基础理论概念的教学,在内容上较为简单、易懂,符合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同时,更为重要的在于,从对学生信息素质培养的角度出发,继而选取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基础知识以及基础技能,凸显了小学信息技术的基础性的特点。
2、应用性。信息技术本身具有极强的应用性特点,注重培养学生通过学习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随着我国教学环境的改善,政府在教育领域中的投资比重不断加大,大多小学配备了专门的微机室。在教学实践中,在结合理论的同时,更加注重对小学生信息技术应用上的培养,提升小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小学信息技术通过小学生应用技能的提升,使小学生掌握在信息海洋中检索、筛选、鉴别、使用、表达以及创新的能力,从而有助于自身对各种问题的有效解决。因此,小学信息技术具有较强的应用性。
3、趣味性。信息技术以其本身应用对象极为广泛,在信息获取后,能够有效满足人的基本需求。由于小学生好奇心强,好动、活泼的性格,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能够提升小学生个人技能的同时,让其获得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提升学习效果。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内容设计上,增强了趣味性,重视激发、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使学习兴趣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充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从而合理、科学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
1、科学确定教学目标,注重小学生兴趣培养。信息技术的教材内容包含基础知识理论与基本技能,要求学生掌握相关内容。教师应依据课程与学期目标,科学确定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学生观察能力、协作能力、自主探究能力以及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尤其要注重对学生兴趣的引导,避免在学习中设置过于硬性的标准,以造成学生的积极性降低,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本节课或者是本学期的重点与难点,将课程的核心知识放在教学活动中的重点位置,对于难度较大、阻力较大的学习内容,教师应设置专门课堂进行重点突破。教学目标的确定作为引领教学活动的重要工作,应结合学生认知的实际情况,避免将目标设置得过远与过大,从实际出发,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2、优化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教学环境的改善,教学活动已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更应该注重通过实际操作,提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能力。因此,教师需要在教学活动中,通过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对教学效果的反馈,适时、有效地对教学策略进行优化升级,全面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其中,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教学情境,对生活事件及时进行收集与记录,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使学生积极展开互动,通过教学氛围的营造,提升学习效果。例如,在《走进PowerPoint》的教学实践中,可以以学校运动会等大型活动为契机,引导学生进入与退出程序,插入幻灯片、选择幻灯片以及剪贴画等操作的学习,创设相关情境,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基本操作技能,提升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
3、整合教学资源,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当前,信息技术的教学活动具备充足、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所学习的基础操作技术,很多小学生在课下即已掌握。教师应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通过网络、数据库、图书馆等途径,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信息数据,从而充实与丰富信息技术的课程教学。例如,在对小学生教授“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进行充分的预习,指导学生通过网络资源,获取相关的知识点,有效提升知识获取的能力,同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另外,小学生性格存在很大的差异性,教师在教学中应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设置小组合作学习,互帮互助,提升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使不同性格的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发展。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在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小学生掌握基础的计算机操作技术,是当前社会对小学生的基本要求。教师应针对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技术性、应用性与趣味性,科学、合理地设置教学目标,尤其注重学生的兴趣引导,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通过优化教学策略,创设教学情境,整合教学资源,全面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