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砍树的老王头

2017-03-17王建生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椿树砍树喜鹊

王建生

这是一串发生在普通农家的故事。

清明节那天上午,我们一家回乡下祭祖。推开老屋的院子门,满园春色扑面而来,长寿的银杏给人惊喜,几天不见就蹿出了快一尺长的嫩芽;枫树经历连日来的“雨纷纷”,崭新的叶面红彤彤;两棵近百年的老树也青翠欲滴;最耀眼的是那棵茶花,赶着季节开,粉红色的花朵把树妆得晶莹剔透;唯有北边的那棵大椿树有点另类——“赤条条”的,还不见新叶。

怎么回事?妹夫用剪刀小心地划开树皮,已经没有生命迹象。

大椿树死了!我着实心痛。围着椿树,我转了一圈又一圈,回到了我的青年时代——

上世纪80年代,我和妻子回农村结婚,没有红地毯,没有婚纱照,我那当了一辈子中学校长的老父亲半夜骑自行车到县城割肉,老母亲颠着一双细脚走三十多里路,到湖边的亲戚家买鱼。凑合着,白天请亲戚叔伯吃餐薄酒;晚上,接同湾的乡亲们来“和洞房”。一切依照老家的婚俗进行,唯一不同的是我和妻子合作栽了棵“结婚树”。当时,方圆数十里没有苗圃,我们也孤陋寡闻,只知道椿树名字好,象征春天,也寓意青春。那小椿树善解人意,一栽就活。三十多年过去了,树形出落得清秀雅致,颇有文化味,不似农村田埂上的树,粗胳膊粗腿弯着长,有人调侃:到底是教书先生栽的,我们听了权当是夸奖。

儿子去年冬季结婚,依照老祖宗的规矩,我们回老屋请乡亲们吃了餐“和房”酒,比起三十年前,不仅鱼肉满席,酒水充足,还放了几挂响鞭、几箱烟花。第二天,喜鹊登门了,又唱又跳地闹了好长时间,然后,衔来干枯的树棍,在椿树的枝丫上奋战了一个冬季,垒的窝巢比背篓还大。清晨,两只喜鹊便叫喳喳地迎接太阳,给没住人的老屋平添了几分生机。

林业站的朋友得知椿树的噩耗,见怪不怪地分析了死树的原因,直截了当地说:“快趁春季砍掉,再栽一棵你喜欢的树。”

说砍就砍,第三天是周六,那位朋友带着两拨人,早我十分钟到达了老家院子门口。这两拨人,一拔是砍树的,平板三轮上带着工具——锯子、斧子、粗麻绳,一应俱全;另一拨是栽树的,实地查看地形和土壤。这里需要交代:进入本世纪,大别山南麓的农村多出了一门手艺人——“砍树的”,他们是“勤”钱(方言:找钱赚)的庄稼人,在五颜六色的树林中,嗅到了属于自己的商机。他们农忙下田畈,干完农活就开着平板三轮车,走乡村,串农户,或锯掉被淘汰的树,或修整多余的枝丫,做起了“侍候”树的生意。这班“砍树的”领头人姓王,五十大几岁,人们称他老王头。老王头是本镇人,中等个子,浅平的头发被树枝挠得像鸡窝,方形的脸上布满皱纹,眼睛还算明亮,身板还算硬朗,一臂肌肉疙瘩透出了庄稼汉的力气。问题出在下身——他是个瘸子,左腿短,走路一跛一跛的,我嘴里不便说,心里有意见,腿不方便的人怎么能爬树拉锯?

大家进了院子,来到大椿树跟前,你一言我一语地商量着办法:砍倒椿树,既要最大限度地获得材料(因为我想用椿树的材料做一件小家具,换种方式留个念想),又不能损害周边的电线,还要便于新树的栽种。

老王头则站在一边,踮起左脚,伸长脖子,直盯盯地望着树上的喜鹊窝,一言不发。

动物也有感应,喜鹊今天破例地没有又叫又跳地凑热闹,而是躲进了窝里。

过了好一会,老王头转过身问我:“椿树上是不是住着一对喜鹊?”

这问话太小儿科了,明摆着的喜鹊窝,还用问吗?我本来对老王头瘸着腿干砍树工就有成见,没好气地回答:“是的,有两只。”

他也很干脆:“这椿树不能砍。”

说得在场的人满头雾水,一棵死掉了的椿树,居然不能砍,难道有什么蹊跷?大家望着老王头,等着他说理由,可他偏偏憋着不做声,现场的气氛有点沉闷。好在老伴送来了刚泡的新茶:“新茶新茶,喝一口再商量。”大家边喝茶边说话,引出了老王头的往事。

老王头从事砍树这行已有十三四年,走遍了方圆近百里,砍过许多难砍的树,他列举了一例:省城武汉有个机关大院,散落着一群古老的园林建筑,一砖一瓦都是宝贝,可偏偏凑巧,宝贝丛中生长着一棵几丈高的大树。为了砍掉这棵树,这个单位四方托人,遍访高手,最终选择了老王头。依据地形树形,他用保险绳把自己吊在树梢上分段裁锯,经历几次惊险,终于完成任务,而且四旁秋毫无犯,东家直夸干得漂亮。“你们猜猜,东家把了多少钱?”老王头本想卖个关子,又等不及大家慢慢猜,刷的一下甩出五根指头,“五千元呀,叫劳务费!”那一刻,老王头眼睛里放射出得意的光芒。我想,这也许是他此生最大的一笔收入。

他的讲述让我越听越渴,我渴望了解这个普通农民,诸如他的左脚是怎么残疾的,椿树为什么不能砍,等等。想知道的东西太多了,我选择了一个话题,不失时机地提了出来:“王师傅,你们砍树有哪些规矩?”

老王头平和地说:“我们农村人,冒得那多规矩,凭力气干活,凭活路换钱,一不谋财,二不害命。刚才说到的那棵树,我最用心也最费力,从太阳冒山干到了电灯亮,人家单位感动得不得了,给的劳务费也多,但是,我只收了一天的工钱。”最后的一句话就像水滴落进了油锅,溅起无数油花,马上有人问:“一天的工钱是多少?”他满意地回答:“三百元,不少。”有人在算账:三百元,五千元的十六分之一也不到。他解释说:“那是中间人会讨价,事先我也不晓得树周边都是宝贝,也冇想到人家会給那么多,我只想要我分内的工钱。”有人嗓门粗:“多余的钱被谁拿去了?”有人调侃回应:“还有谁,中间人,不劳而获……”

我一直没插话,老王头或许是看懂了我的眼神,也或许是转移话题,“东家是问我的脚吧?要是不嫌耽搁工夫,我就拣重要地说一说。”

东边大山坳里有棵老梧桐树,一人抱不过,树身上长了蛮多疙瘩头。多说一句,那不是一般的疙瘩,个头大,形状怪,姑娘媳妇看了害怕。老树死了,没人敢去砍,东家找到了老王头,他不信邪,接了这单生意。砍树的过程蛮正常,树顺利地倒了,他暗暗高兴大功告成,没想到在收拾工具时摔了一跤,折断了骨头……讲到这里,他低下了头,声音小得像是说给自己听,他本该去武汉的大医院治疗的,可苦于没钱:一是自家的家境不好,女儿病了好多年,也诊了不少的钱,就是诊不好;二是他不愿意找主人家的麻烦,怪自己大意,自认倒霉,最终拖成了残疾……

我下意识地闭上眼睛,为的是不让泪水流出,免得大家说我脆弱。但是,我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同情他,怨恨他,一齐涌来心头:“老王啊,你是过于忠厚,还是不够聪明?自己该得的不去争取,别人该赔的不去索要,还说不少,以得到分内就满足;你一介残疾之身,直面生活的困境,承担如此的委屈,还责怪自己大意,以不找别人麻烦而心安;你真是一个活灵活现的阿Q!”

我意识到失态,连忙走到他跟前,递上了一支香烟。老王头尽管不知道什么是阿Q,但明白了我的态度,一只手僵硬地接过香烟,默默地站在那里。

滚烫的油锅又一次噼噼啪啪炸开了,大家如梦初醒,有人说:“王师傅真有心,想到了窝里的小喜鹊。”有人说:“老王头是好人,椿树不能砍。”也有人遗憾:“这么多人,白忙活半天。”有人着急:“师傅们靠手艺赚钱,今天的工钱怎么算……”

老王头猛吸一口,随着喉头结的滚动,两个鼻孔冒出长长的青烟,板着脸对我说:“鹊鸟也是命,我今天宁愿白跑一趟。”

老王头的话掷地有声,给我以莫大的震撼。我是树的主人,我爱绿色,也爱生命,可是,这种爱没有融进血液和灵魂。不像老王头,既忠厚也聪明,不仅能够敏锐地观察事物,还能宽容他人,善待生命。正如大家所说,他是个大好人,他的脚不该瘸!

我没有丝毫犹豫,为了喜鹊窝的生命,今天,必须留下椿树。

妻子递上三张百元钞票:“王师傅,辛苦您了!”

责任编辑:子非

猜你喜欢

椿树砍树喜鹊
秀才砍树(部级优课)
叽叽喳喳的小喜鹊
花喜鹊
万物有灵
万物有灵
挺立的椿树
一棵椿树
喜鹊搬救兵
小猴砍树
只忙着砍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