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研究
2017-03-16龚新蜀靳亚珍
龚新蜀,靳亚珍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新疆社会发展】
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研究
龚新蜀,靳亚珍
(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新疆石河子 832003)
地区产业布局优化应重点考虑产业积累水平、产业发展动力和产业带动能力三个方面的因素。该文运用因子分析法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新疆产业布局状况,结果表明:新疆整体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较低,新疆四大产业带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存在明显差距,15个地州市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并运用相关性分析法进一步探讨了新疆产业布局优化的影响因素,发现产业布局的积累水平和产业发展动力较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新疆各地区的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而产业带动能力对产业布局优化的作用不明显。因此,政府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发挥产业带动效应,提升技术创新服务能力,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以实现新疆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产业布局;因子分析;相关性分析;新疆
一、引言
新疆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在我国和欧亚国家的经贸格局及产业格局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近年来,新疆在产业布局过程中存在着整体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较低,各地区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地区间产业布局重复、产业结构趋同,产业科技含量较低、自主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结构升级缓慢,产业发展集聚效应与关联效应不强等问题。因此,提高新疆的产业积累水平、产业发展动力和产业带动能力是实现产业在空间上合理分布、生产要素合理配置和最优产出效益,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增强整体综合竞争力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也是真正发挥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作用,打造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第四极,为新疆乃至全国打开新的巨大的增长空间,使新疆真正成为我国对外开放前沿的现实重大问题。
国外学者对产业布局进行了多方面、深层次的研究,最早可追溯到Thunen、Weber等学者(1826,1909)提出的产业区位论,该理论认为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决定了这一区域应该发展什么产业,是目前研究产业布局优化的理论基础[1]267-294;[2]13-21;[3]59-71。20世纪70年代,以Paul Krugman为代表的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不完全竞争和集聚效益等因素对产业布局的影响[4]2-7;[5]657-679,开创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近年来,Hani等学者(2007)基于蚁群优化算法提出了一个较好的解决企业最优布局地点与工业产业布局二次分配的模型,这也意味着未来产业布局研究的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为数理模型的应用[6]633-642。国内学者在国外研究的基础上,重点考虑工业化、城市化、人口流动、就业结构等因素对于产业布局的影响,进而探讨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有效途径。相关研究主要有:曹颖(2006)研究了区域产业布局优化的经济学、环境学及生态学理论依据,指出产业布局的经济效益要与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协调一致[7]72-74。刘涛(2011)构建了评价产业布局模式合理化的综合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检验[8]190-196。吴殿廷等(2010)通过建立产业布局与区域发展的耦合模型,实证表明产业布局优化必须与区域发展相结合[9]2-5。郭爱君、毛锦凰(2014)以产业空间布局模式和产业布局原则为依据,从经济带、国家和节点三个层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产业空间布局战略[10]40-49。也有学者对新疆的产业布局进行了探讨,崔功豪(2009)认为新疆缺乏对产业布局的整体规划是新疆各地区产业布局差距较大的原因,各地区之间重复建设,区位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划分[11]164-172。席瑞、王雪梅等(2014)运用洛伦兹曲线及集中化指数测度了新疆16个地区三大产业的空间布局的均衡度,发现新疆16个地区三大产业空间布局集中化程度均较高,发展不够均衡[12]32-36。李力叶(2014)认为各地区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的差异是阻碍新疆优化产业布局进程的主要问题[13]81-84。
综上所述,国外学者对产业布局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奠定了产业布局优化的理论基础。国内学者对于产业布局优化问题的研究则主要集中在产业布局优化的理论依据、产业布局模式合理化的评价及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的制定上,但综合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实证研究区域产业布局差异化程度和影响产业布局优化因素的文献比较少,尤其是分别从新疆整体、四大产业带和15个地州市三个层面,运用因子分析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新疆产业布局优化进行深入系统研究的则更不多见。本文针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二、产业布局优化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产业布局是产业结构在区域地理空间上的映射,产业布局的合理性决定了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产业布局优化的一般目标及原则是:充分发挥区域优势,保持产业结构的整体性与系统性,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先进性,并带动地区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提高,减缓就业压力、提升环境质量。以此得出衡量地区产业布局合理性的评价标准:(1)充分有效利用人力、财力、物力、自然资源等区域资源;(2)区域产业的技术结构合理,有利于领先技术的研发和产业演进;(3)区域内各产业部门间的关联协调,能通过辐射影响带动区域相关产业发展;(4)区域产业结构具有较强的转换能力和应变能力,能充分吸收、消化外部系统因素的影响;(5)具有较高的产业结构效益,能实现个体和整体的效益共增。
结合产业布局优化的一般目标及原则,以及衡量地区产业布局合理性的评价标准,本文以此构建产业布局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①本文指标体系的构建是在借鉴徐杰、段万春关于西部地区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研究相关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新疆产业发展实际得出。:
(一)产业积累水平
产业积累水平(反映状态和趋势)是支撑地区产业布局优化的经济基础,为产业布局的合理化增强可行性。以人均GDP、GDP增长速度、投资率、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人均利用外资等指标反映地区积累能力。其中,人均GDP能有效反映区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是最能直接体现经济发展实际情况的指标;GDP增长率反映出某一区域(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发展的速度,可用来表征该区域的经济发展趋势;投资率水平的提升能有效扩大再生产,提高生产能力,一国或地区要保持经济较快增长,都需要维持较高的投资率水平;资金利税率从微观层面体现了某一产业或行业的经济效益和对国家财政所作的贡献;人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则反映了某一地区吸收资本的能力以及资本质量,是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市场化进程加快的重要手段。
(二)产业发展动力
创新能力和市场潜力是促进地区产业发展的两大动力。创新能力通过产业内外创新扩散产生的乘数效应以及技术创新基础上的产业竞争导致的选择效应对产业结构产生影响。技术创新不仅是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还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新技术的需求会推动产业发展直至形成与新技术对应的新产业,而新产业的发展带来产业布局的改变;市场潜力主要指区域的内外部需求水平,由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体现。随着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居民消费观念日益成熟、消费层次日趋复杂,以消费为目的的生产也随之改变。生产结构的变化会对现有产业结构产生强大的压力,新兴产业淘汰过剩产业迅速发展,新旧产业的交替对产业布局产生拉力,促使其不断调整优化。
(三)产业带动能力
产业带动能力包括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政策导向。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由资源在不同效率生产部门间的合理流动实现的,反映在由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变动上。其中,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一个地区适应市场需求变化而调整产业结构的能力,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反映地区就业结构和生产生活辅助对经济发展的协调推动作用;产业政策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产业结构转换的外部因素,它通过提供地区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引导形成地区特有的产业分工和城镇结构。城市化水平的提升能促进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在解决就业的同时带来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从而提高整体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产业分工是建立在各个国家产业优劣势差异的基础上的,外贸水平作为参与产业分工的重要内部因素推动区域产业的发展。
三、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综合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
(一)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评价指标体系的选择
结合可比性、可获得性、科学性等原则,围绕产业积累水平、产业发展动力和产业带动能力三个方面,本文构建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见表1)。
表1 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二)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程度的综合评价
1.指标选择与数据处理
区域产业布局,体现为区域的产业结构及发展态势是否有利于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从数据可得性与可操作性出发,选取反映产业积累水平的人均GDP(X1)、GDP增长速度(X2)、投资率(X3)、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X4)、人均利用外资(X5),反映产业发展动力的劳动生产率(X6)、地区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反映产业带动能力的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X8)、第三产业产值占GDP的比重(X9)、外贸依存度(X10)、非农业人口(X11)共11个指标衡量新疆的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本文数据由历年《新疆统计年鉴》与《乌鲁木齐统计年鉴》《阿勒泰统计年鉴》等新疆15个地州市统计年鉴中的数据整理而得(见表2)。
表2 2014年新疆15个地州市产业布局合理化程度的主要评价指标
应用SPASS22.0对数据作标准化处理后,考虑到指标之间可能存在序列相关①|r|≥0.3,即说明指标之间存在相关性;0.3≤|r|<0.5,称低度相关;0.5≤|r|<0.8,为显著相关;|r|≤0.8,为高度相关。,对11个指标作相关性分析,得到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矩阵。发现在0.05的显著性水平下,大部分变量间单尾相关性检验值大于0.3,序列间存在相关。其中,人均GDP与劳动生产率(0.905)、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0.841)及城市化水平(0.883),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与工业企业资金利税率(0.725)、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0.725)及城市化水平(0.678)等指标之间均具有强相关性,这在分析过程中会由于信息间的重叠导致实证结果的不理想,因此为了消除指标间存在的序列相关性,对其进行降维处理。因子分析法可以从冗杂的指标中筛选出具有代表性的影响因子并形成利于分析的线性组合,其优点是可以用简单组合的指标分析复杂的经济问题,因此本文采用因子分析法作相关分析。
2.因子分析
在多元经济分析中,通常会认为指标选取的越多,越能全面地解释复杂的经济问题。然而有些看似没有任何关联的因素,恰恰相反只是问题同一属性的不同表现方式。因子分析法正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设计,它可以通过降维将较为冗杂的指标直观地用相对较少的几个因子的线性组合来反映原始数据所需要表达的全部信息。
因子分析中原始变量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由p个变量X1、X2,……,Xp所共同具有的公因子,即F1、F2,……,Fm,是因子分析中可观测的部分,但由所有公因子构成的向量集合F=(F1、F2,……,Fm),其均值向量为0,协方差为1,是不可观测的,因此各公因子之间是互不相关,相互独立的。其计算公式为:
各因子得分为:
另一部分是因子分析中各原始变量所具有的特殊部分,是不能够由公因子解释的,为ε1。同样地,E=(ε)=0,与F相互独立。由αp1、αp2,……αpn,等所构成的向量A(aij)为因子载荷矩阵,其分向量αij代表了第i个变量在第j个公因子上的权值,在计量分析中,其反映的是i变量与j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反映公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程度。其值越大,说明该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力度越大,反之则越小。
3.实证分析结果
(1)变量的KMO和Bartlett检验
KMO和Bartlett检验是为了确定变量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原理为,给出原假设:相关系数矩阵是一个单位阵,在给定的显著性水平下,如果检验的统计量数值较大,则拒绝原假设,反之接受原假设,变量不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检验则是用来判断变量之间的偏相关系数大小,Kaiser认为一般在KMO检验大于0.5才能对变量作因子分析。由表3可知,检验的KMO值为0.628大于0.5,且在0.000(<0.5)的显著性水平下,Bartlett球形检验值为135.016,服从近似卡方分布,因此变量可以作因子分析。
表3 KMO与Bartlet检验
(2)共同度
共同度是用来说明提取的公因子对原始变量的解释程度。“初始”表示通过提取特征值将所有原始变量方差标准化为1,则所有原始变量的方差均可被解释。“提取”表示对变量按指定条件提取特征值后变量的共同方差,由表4可知,所有变量的共同方差均较高,其中人均GDP、城市化水平及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共同方差分别为0.936、0.899和0.871,说明提取的公因子对这三个变量的解释程度很强,达到了93.6%、89.9%和87.1%,表示提取公因子后各原始变量信息丢失均较少,因子分析方法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果较理想。
表4 共同度分析
(3)总方差的分解
对总方差的分解(见表5)可以看出,第一个因子特征值达到5.399,其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均为49.080%,说明它能解释11个初始变量的49.080%,特征值同样大于1的还有两个因子,方差贡献率分别为20.637%、10.945%,三个因子对所有初始变量的累计贡献率达到80.662%,即提取的3个因子对原始数据的解释程度能达到80.662%,总体上,反映了初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
表5 总方差的分解
因此,提取前三个因子评价新疆15个地州市产业空间布局优化效果是合理的。
(4)未旋转的成分矩阵
从表6中可以看出,11个原始变量在第三个因子上的负荷相对较小,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负荷均很高,其中,X1在第一个因子上的负荷达到0.962,二者之间的相关程度非常高。
表6 成分矩阵α
(5)旋转后的成分矩阵
对因子的负荷矩阵进行旋转是为了使因子负荷量能更好地被解释,一般有“正交旋转”和“斜交旋转”两种方法,采用斜交旋转法旋转后并不能保证新生成的因子之间不存在相关性,而采用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负荷矩阵旋转后可以最大程度保证新生成的因子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因此本文采用“方差极大的正交旋转法”。
从表7可以看出,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方差极大法旋转后,人均GDP、GDP增长速度、利税率、人均利用外资和劳动生产率五个变量在第一因子上有较大的负荷,分别为0.645、0.772、0.677、0.773和0.792,第一个因子主要解释这五个变量,其主要意义代表新疆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的产业发展动力的大小;投资率、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非农人口比重这三个变量在第二因子上有较大负荷,分别为0.885、0.854、0.780,第二因子主要解释这三个变量,其综合反映了新疆产业空间优化布局的产业积累水平、产业发展动力和产业带动能力;第三因子主要解释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外贸依存度这三个原有变量,其载荷值分别为0.697、0.810、0.790,其意义可以表示为新疆产业布局优化的产业带动能力。
表7 旋转成分矩阵α
(6)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根据回归算法,结合标准化后的原始变量值可以计算得出因子得分函数的系数,如表8,则旋转后的因子得分表达式为:
F1=0.092X1-0.368X2-0.257X3+0.163X4-0.341X5+ 0.229X6-0.006X7-0.022X8-0.013X9+0.240X10+0.083X11
F2=0.133X1+248X2+0.399X3-0.039X4-0.033X5+ 0.009X6+0.302X7+0.092X8+0.112X9-0.027X10+0.232X11
F3=0.095X1+0.111X2+0.079X3+0.107X4-0.297X5+ 0.006X6-0.080X7+0.283X8-0.370X9-0.480X10-0.050X11
表8 因子得分系数矩阵
根据因子得分表达式得到因子得分表,如表9:
表9 因子得分表
(7)因子得分协方差矩阵
表10表示所提取的三个因子的协方差矩阵,可以看出三个因子相互之间相关系数均为0,即三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也说明了经过因子分析得到的每个因子所包含的原始数据的信息是不重复的,实现了因子分析的目标。
表10 因子得分协方差矩阵
提取方法:主成分分析法
旋转方法:具有Kaiser标准化的正交旋转法
(8)综合得分的计算结果
根据上面的分析结果,对新疆15个地州市产业布局效果进行综合测度。首先确定三个因子权重,由于三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80.779%,解释了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因此权重由因子的方差贡献率给定的,进而加权相加得出综合评价得分计算公式:
由综合评价得分值的大小可以确定某一地州产业布局的综合水平,如表11:
表11 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综合评价得分及排序
利用因子分析法综合测度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根据综合得分的计算结果,可以看出新疆产业布局有以下特点:
(1)从整体产业布局水平看,新疆15个地州市中只有克拉玛依市、乌鲁木齐市、石河子市、巴州、阿勒泰、塔城6个地州市的产业布局合理化综合评价得分大于零,分别为1.916、0.499、0.175、0.509、0.119、0.043;吐鲁番、博州、伊犁、阿克苏、昌吉州、哈密、喀什、克州及和田9个地州市的综合评价得分依次为-0.052、-0.056、-0.121、-0.161、-0.198、-0.461、-0.528、-0.582、-1.102,均小于零。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值的大小,可将新疆产业布局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克拉玛依,综合评价得分值大于1,远高于其他地区;第二层次为巴州、乌鲁木齐、石河子、阿勒泰和塔城,其综合评价得分均在[0,1]之间;第三层次为吐鲁番、博州、伊犁、阿克苏、昌吉州、哈密、喀什、克州、和田等9个地州市,其综合评价得分均小于零。
(2)从四大产业带产业布局水平看,新疆天山北坡产业带、天山南坡产业带、北疆北部沿边产业带与南疆三地州产业带产业布局合理化综合评价得分依次为0.213、0.174、0.081、-0.737。产业布局合理化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是天山北坡产业带,其次是天山南坡产业带与北疆北部沿边产业带,最低的是南疆三地州产业带。其中,产业布局合理化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天山北坡产业带与最低的南疆三地州产业带之间的差值达到0.95,接近1,差距明显。
(3)从15个地州市产业布局水平看,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综合评价得分由大到小依次为:克拉玛依、巴州、乌鲁木齐、石河子、阿勒泰、塔城、吐鲁番、博州、伊犁、阿克苏、昌吉州、哈密、喀什、克州、和田。其中,产业布局合理化综合评价得分最高的是克拉玛依,为1.916,得分最低的和田地区仅为-1.102,二者间的差值竟达到3.018。
(三)影响新疆各地区产业布局合理化的主要因素分析
通过对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的综合评价可以看出,新疆整体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较低,四大产业带之间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与15个地州市之间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均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将11个初始指标及产业布局合理化综合评价指标Y组成新的分析矩阵,利用SPASS22.0软件对新矩阵作相关性分析。
表12 各指标数据的相关矩阵
由表12的相关系数矩阵可以得出:
1.产业布局合理化综合评价得分(Y)与人均GDP(X1)、人均利用外商直接投资(X5)、劳动生产率(X6)高度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8、-0.818、0.897,表明新疆产业布局优化程度与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技术创新能力、外资的利用水平呈现较强的正相关性,并且产业积累水平和产业发展动力较大程度上决定和影响了新疆的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产业带动能力未能较好实现和反映在产业布局优化中。
2.人均GDP(X1)与劳动生产率(X6)、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8)、非农人口比重(X11)具有很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依次为0.905、0.841、 0.883。而人均GDP(X1)与投资率(X3)的相关系数较低,为0.279。这说明产业布局积累水平主要依靠技术创新能力、产业结构层次和城市化水平的提升,投资的作用未能很好体现。
3.劳动生产率(X6)与人均GDP(X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8)、非农人口比重(X11)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05、0.698、0.701,而劳动生产率(X6)与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9)之间的相关性较低,相关系数为0.461。这说明产业发展的动力主要依靠工业的快速发展与城镇化水平的提升,而作为调试产业结构,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缓解就业压力的第三产业并未得到较大程度的发展。
4.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8)与劳动生产率(X6)、非农人口比重(X11)、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9)呈现较强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698、0.678、-0.725。而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X8)与投资率(X3)、人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X7)之间的相关系数较低,依次为0.271、0.385。这表明产业的带动能力主要依靠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与第三产业的不断发展,而吸引投资与扩大消费需求对产业带动能力的贡献不足。
四、结论及对策建议
新疆作为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区,是丝绸之路经济带中最重要的战略枢纽,在我国和欧亚国家的经贸格局及产业格局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新疆产业布局的优化,有利于新疆实现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增强新疆区域综合竞争力,将会为新疆乃至中国打开新的巨大的增长空间。通过对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的综合评价发现,新疆整体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较低;四大产业带的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存在明显差距,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最高的是天山北坡产业带,其次是天山南坡产业带与北疆北部沿边产业带,最低的是南疆三地州产业带;新疆15个地州市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也存在较大差异,克拉玛依、巴州、乌鲁木齐、石河子等地区产业布局合理化综合评价得分较高,而喀什、克州及和田等地区产业布局合理化综合评价得分较低。所以地区政府要因地制宜,通过合理规划,抓住推进区域发展的关键因素,恰当选择重点优先发展的产业和地区,然后通过投资的诱导机制和产业间、地区间的关联效应与驱动效应,带动其他部门和产业的发展,及时对产业布局进行调整,以缩小各地区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的差异,实现新疆地区产业布局优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对产业布局合理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分析表明,产业布局的积累水平和产业发展动力较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了新疆各地区的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而产业带动能力对产业布局优化的作用不明显。新疆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自然环境、人文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水平相对滞后,南北疆经济差异化非常明显。以劳动生产率表征的技术水平与技术创新能力是促进新疆产业布局优化最重要的因素,但新疆仍在走资源驱动、投资驱动的低质增长的老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滞后,人力资本、人才的理念、技术创新环境等方面发展相对内地比较滞后,且不同区域技术创新能力和水平差异较大,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对新疆而言非常紧迫,而且用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解决就业问题的第三产业未得到充足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传统服务业仍占有主导地位。因此,新疆要注重发挥经济基础较好地区的产业带动效应,引导形成符合地区长期发展需要的主导产业;同时围绕新疆产业布局的重点产业及其关键技术,鼓励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提升创新服务能力,以技术创新带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推进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新疆产业布局的优化,推动新疆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1]约翰·冯·杜能.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M].吴衡康,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2]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埃德加·胡佛.区域经济学导论[M].郭万清,等,译.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
[4]Combes,P.P.,T.Mayer and J.-F.Thisse.Economic Geography: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s and Nations.Princeton: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2008.
[5]Steler.“Where do cities form?A geographical agglomeration model for Europe”[J].Journal of Regional Science,2005,45(4).
[6]Y Hani,L.Amodeo,F.Yalaoui,H.Chen.Ant colony optimization for solving an industrial layout problem.European Journal of Operational Research,2007,183(2).
[7]曹颖.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及理论依据分析[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5,(5).
[8]刘涛.区域产业布局模式识别:指标体系与实证检验[J].地理科学,2010,(2).
[9]吴殿廷,陈启英,等.区域发展与产业布局的耦合方法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4).
[10]郭爱君,毛锦凰.丝绸之路经济带:优势产业空间差异与产业空间布局战略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11]崔功豪,魏清泉,等.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12]李立叶.新疆产业布局合理化水平研究[J].经济论坛,2014,(2).
[13]席瑞,王雪梅,等.新疆产业结构变化及空间布局研究[J].天津农业科学,2014,(3).
(责任编辑:李平)
On Rationalization Level of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in Xin jiang
GONG Xin-shu,JIN Ya-zhen
(College of Economy and M anagement,Shihezi University,Shihezi 832003 Xinjiang,China)
Regional industrial layout optimization should focus on three aspects:the level of industrial accumulation,the driving forc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driving power of industry.By using factor analysis method,this paper constructs a rational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industrial distribution,and analyzes the situation of Xinjiang industrial distribution.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overall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level of Xinjiang is low;there is a clear gap between the rational level of th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of the four major industrial belts in Xinjiang;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of distribution level among the 15 districts of Xinjiang.By using the correlation analysis to further explore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optimization of Xinjiang’s industrial layout,we found that the accumulation level of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and the driving forc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ffect and determ ine the level of the industrial layout in Xinjiang,while the industrial driving capacity of the industrial layout optimization is not obvious. Therefore,the government should adjust measures to local conditions,plan reasonably,give full play to the industrial driving effect,promot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ervice ability,accelera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ird industry,so as to realize the industrial distribution optim ization and sustainable econom ic development in Xinjiang.
industrial distribution;factor analysis;correlation analysis;Xinjiang
F127
A
1671-0304(2017)01-0038-09
URI:http://kns.cnki.net/kcms/detail/65.1210.C.20170227.1243.030.html
2016-09-12
时间]2017-02-27 12:43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新疆产业结构调整驱动空间布局优化研究”(16BJL117);“‘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框架下新疆产业分工与区域竞争力研究”(14BJL090);兵团屯垦经济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产业协同效应的新疆产业空间布局优化研究”(XJEDU020215C01)。
龚新蜀,女,四川遂宁人,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产业结构与政策等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