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2017-03-16可成友

当代医药论丛 2017年10期
关键词:磺脲降糖药靶点

刘 秀,可成友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42)

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刘 秀,可成友

(沈阳化工大学,辽宁 沈阳 110142)

糖尿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目前,临床上治疗糖尿病的常用药物主要包括双胍类降糖药、促胰岛素分泌剂、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等。本文对用上述药物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临床医生治疗糖尿病提供参考。

糖尿病;药物;胰岛素;降糖药

糖尿病是一种以糖代谢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1]。此病主要是由于患者的胰岛β细胞缺陷或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的。糖尿病患者可出现多饮、多尿、多食、体重减轻等症状,严重者可伴有脂肪、蛋白质代谢紊乱,从而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糖尿病患者长期处于高血糖状态可发生心血管疾病、视力减退、肾衰竭等并发症[2]。近年来,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且发病人群呈年轻化的趋势。在本文中,笔者对近年来临床上有关用药治疗糖尿病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 治疗糖尿病的常规药物

1.1 双胍类降糖药

临床研究发现,应用双胍类降糖药治疗糖尿病不会增加患者胰岛的负担,且不易导致其发生低血糖[3]。二甲双胍作为双胍类降糖药中的代表性药物,被各国权威糖尿病治疗指南推荐为治疗Ⅱ型糖尿病的首选药物[4]。此药具有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率和抑制肝糖原的分解等作用。近年来,二甲双胍已成为治疗糖尿病方面应用最为广泛的药物。

1.2 促胰岛素分泌剂

促胰岛素分泌剂可分为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和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两大类。目前,临床上已研发出第3代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与前2代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相比,第3代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具有促胰岛素分泌作用强和患者不良反应少等优势。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第3代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是格列美脲。非磺脲类促胰岛素分泌剂的代表性药物包括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这两种药物可通过阻滞胰岛β细胞K+通道的方式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但容易引发低血糖[5]。

1.3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代表性药物是阿卡波糖。此药可抑制小肠绒毛上端α-糖苷酶的活性,进而可抑制机体对单糖的吸收[6]。临床研究发现,应用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减低和餐后高血糖的临床疗效较好,且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7]。

1.4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

噻唑烷二酮类胰岛素增敏剂可通过增强脂肪组织、骨骼肌和肝脏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提高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率等方式来降低血糖。此药具有降糖作用强等优点,但容易引发肝功能受损和肥胖[5,8]。

1.5 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

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是应用DNA重组技术研制而成的一种生物制剂。此类药物的作用与内源性胰岛素相似。但是,临床研究发现,应用胰岛素及胰岛素类似物治疗糖尿病易导致患者发生低血糖。因此,在应用胰岛素或胰岛素类似物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时,应严密监测其血糖水平的变化情况。

2 新研发的糖尿病治疗药物

2.1 口服胰岛素制剂

胰岛素属于蛋白质多肽类药物,易发生失活,且患者口服胰岛素易出现首过效应。因此,口服胰岛素的生物利用率非常低。为了提高口服胰岛素的生物利用率,国内外学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近年来,通过添加蛋白酶抑制剂(抑肽酶)、甲磺酸卡莫司他等方法来提高口服胰岛素生物利用率的方法逐渐得到了临床上的认可[9]。Mukhopadhyay 等[10]成功制备了pH敏感型壳聚糖接枝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应用此类水凝胶制成的口服胰岛素制剂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非常高。Niu[11]等研发出一种含胆盐脂质体的口服胰岛素制剂。有研究证实,此类口服胰岛素制剂的生物相容性很好,且药物半衰期较长。笔者认为,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口服胰岛素制剂将拥有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

2.2 治疗糖尿病的新靶点药物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根据新发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靶点研发了许多新靶点药物[12]。其中,二肽基肽酶-4(dipeptide peptidase-4,DPP-4)、 葡 萄 糖 激 酶(gluco kinase,GK)、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 (protein tyrosine phosphatase-1B,PTP-1B)和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2,SGLT2)均为临床上新发现的治疗糖尿病的药物靶点[13]。近年来,基于上述药物靶点设计的DPP-4抑制剂、GK激动剂、PTP-1B抑制剂和SGLT2抑制剂等新靶点药物已逐渐被投入临床使用[14]。

3 治疗糖尿病的中药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于“消渴症”的范畴。目前,临床上公认的具有降糖作用的中药主要有黄芪、葛根和黄连等。临床上常用的治疗糖尿病的中药复方制剂主要包括糖复康、降糖舒和六味地黄丸等[5]。

笔者认为,随着生物技术和人类基因重组技术的不断发展,有关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临床研究将会取得重大突破。

[1] 刘丹红,许跟起.糖尿病人群发展状况预警建模研究[J].数学物理学报,2014,34(3):495-511.

[2] 周维军,吴冬梅,方烨.糖尿病及新药研发概况[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7):538.

[3] 崔宏,任乐.双胍类治疗糖尿病的药物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 13 (25):137.

[4] 杜伟奇,施秀芳,邱明艳,等.治疗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 25(1):68.

[5] 杨淑芳.治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2013,6(8):178.

[6] 崔俊,王友群.治疗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J].中国药房,2009,20(35):2785.

[7] Godbout A, Chiasson JL.Who should benefit from theuse of alp ha -glucosidase inhibitors[J].Curr DiabRep,2007,7(5):333.

[8] 刘树成.口服降糖药物的分类和特点[J].北方药学,2015,12(12):127.

[9] 刘岩,杜郁茜,孙进.口服胰岛素制剂的研究进展[J].中南药学,2015,13(10):1063.

[10] MUKHOPADHYAY P,SARKAR K,BHATTACHARYA S,et al.pH sensiti ve N-succinyl chitosan grafted polyacrylamide hydrogelfor ora l insulin delivery[J].Carbohydr Polym,2014,112(2):627-637.

[11] NIU MM,TAN YN,GUAN PP,et al.Enhanced oral absorption of insulin-loaded liposomes containing bile salts: A mechanistic study[J].Int J Pharm,2014,460(1):119-130.

[12] BIFTU T,QIAN X,CHEN P,et al.Novel tetrahydropyran analog sas dipeptidyl peptidase IV inhibitors: profile of clinical ca ndidate( 2R,3 S,5R) -2-( 2,5-difluorophenyl) -5-[2-(me th-ylsulfonyl)-2,6-dihydropyrrolo[3,4-c]pyrazol-5(4H) -y l]tetrahydro-2H-pyran-3-amine (23)[J].Bioorg Med Chem Lett,2013,23(19):5361-5366.

[13] LIU Y,SI M,TANG L,et al.Synthesis and biological evaluation of novel benzyl-substituted (S) -phenylalanine derivatives as potent dipeptidyl peptidase 4 inhibitors[J].Bioorg Med Chem,2013,21(18):5679-5687.

[14] 黄秀东,易文斌,易立成,等.糖尿病治疗热点靶点研究进展[J].中国新药杂志,2015,24(5):526-530.

R587.1

B

2095-7629-(2017)10-0038-02

猜你喜欢

磺脲降糖药靶点
长效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
维生素D受体或是糖尿病治疗的新靶点
肿瘤免疫治疗发现新潜在靶点
关于口服二甲双胍类降糖药联合长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及安全性探究
健康用药:糖尿病患者应掌握好停药日
BMJ:糖尿病患者换药需谨慎,从二甲双胍更换为磺脲类药物增加不良事件风险
磺脲类降糖药你用对了吗
2型糖尿病应用磺脲类药物的脑血管风险研究
心力衰竭的分子重构机制及其潜在的治疗靶点
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患者加用降糖药或胰岛素的疗效及对抑郁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