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2017-03-16刘长利王秀娟龚慕辛许利平王满元邹海艳张夏楠巴寅颖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2期
关键词:中药学本科生中医药

刘长利,陈 忻,王秀娟,龚慕辛,许利平,吴 霞,王满元,邹海艳,张夏楠,巴寅颖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思考

刘长利,陈 忻*,王秀娟,龚慕辛,许利平,吴 霞,王满元,邹海艳,张夏楠,巴寅颖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 100069)

以“基础牢、实践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从新生教育到毕业专题实习分阶段、多途径连续4年不间断强化学生专业实践技能培养,逐渐完善由实验教学、基地实训、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5个部分构成的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提高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专业实践技能和科研创新能力。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人才培养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培养什么,怎么培养”的问题始终是高等教育面对的主要问题。《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标志着中医药发展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其中推进高层次中医药人才培养是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中药学专业本科生教学采用的是以理论教学为主的教师主导课堂模式,实验实习多为验证性的辅助教学,学生实践学时与实践机会少,导致实践能力不足,难以胜任毕业后的行业工作和科研工作。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本科专业每年招生一个班,以“精品教育”为目标,实施本科生导师制[1-2],在教学改革中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培养“基础牢、实践强”的应用型专业人才。通过多年的实践,所培养的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本文是对我校构建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总结,以供同行参考与讨论。

1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依据《本科中药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总体培养目标可归纳为: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医药事业发展需要的,具备中医药思维和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具备中药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掌握一定的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良好思想道德、职业素质、创新创业意识和社会服务能力,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传承传统中药学理论与技术的能力,能够从事中药生产、检验及药学服务等方面工作,并在中药教育、研究、管理、流通、国际交流及文化传播等行业具备发展潜能的人才。

为了达到上述总体培养目标,《标准》规定:中药学专业课程计划中必须安排满足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实践教学,其中实验教学不少于520学时,实训、实习和社会实践不少于22周,同时必须具备相应的实验条件和实践基地。因此,构建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规范实践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法,培养本科生的实践创新能力是提高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途径。

2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

首都医科大学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是以“基础牢、实践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为目标,由实验教学、基地实训、科研实践、社会实践与毕业实习5个部分组成,见图1。

图1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构成图

2.1 实验教学体系

实验教学对于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强化学生专业基础知识、掌握实验操作技能和基本实验方法具有重要作用。实验教学是在校内实验室实施的,包括医学基础课程实验、基础化学课程实验、专业课程实验和专业综合设计实验。

2.1.1 医学基础课程实验教学 包括形态学概论、医学物理学、医学生物学、病原学概论、医学机能学等医学基础课程实验共计164学时,安排在1~6学期,由我校基础医学院通过教学改革设计不同学时的课程模块,我们选择与专业培养目标相关的课程模块。

2.1.2 基础化学课程实验教学 包括无机化学、定量分析、有机化学、仪器分析、物理化学等课程实验,共计360学时。安排在1~4学期,由我校药学院通过教学改革整合为4门基础化学实验,每学期1门,开展基础化学的实验操作规范化培养,奠定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化学实验基础。

2.1.3 专业课程实验教学 包括药用植物学、中药鉴定学、中药化学、中药成分波谱解析、中药炮制学、中药药剂学、中药制剂分析、中药药理学共计400学时的实验教学。安排在4~7学期,由中医药学院通过以下教学改革,不断强化并规范实验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相关课程的实验操作技能。(1)在教学大纲调整过程中,明确了1∶1的实验与理论学时比例,保证实验教学与理论讲授紧密结合;(2)考虑到实践创新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各门专业课程实验教学计划均设计了至少50%的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使学生在各门专业课程上都能接触到综合性的实验项目,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3)自编校内教材《中药专业基本实验技能训练指导》(获我校第6届优秀教材二等奖),规范专业教师的实验带教,引导学生强化专业实践操作的规范性与科学性,采取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实验成绩评定方法,督促学生规范实验操作和注重技能训练,为学生参与科研实验和启发创新思维奠定了基础[3-4],同时安排教学督导到实验室听课,促进了中药学专业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2.1.4 专业综合设计实验 为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中药学相关学科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和科研创新思维,我们自2002年起开设中药学专业综合设计实验课程(第7学期,36学时),并编写了配套教材,从5个阶段11个环节规范师生的实施过程[5]。学生由专业教师指导,通过查阅文献、设计课题、实验操作、数据分析、总结报告等过程,培养学生对相关学科知识与实验方法的综合运用能力,检验学生在校学习的系统性和主动性及其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激发学生自主实践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为学生的毕业实习奠定基础[6]。该项实验教学曾获2014年我校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通过持续多年的实验教学改革和体系建设,规范了实验教学内容与考核方法,强化了实验教学的专业内涵建设,显著地提高了实验教学质量,使学生在实验教学中加深了对学科理论知识的理解。2015年,我校中医药学实验教学中心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2.2 基地实训体系

基地实训是最受学生欢迎、实践教学效果最显著的教学环节。强化基地实训的规范化建设,有助于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校的基地实训是在校外实践基地、野外实习基地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等合作机构实施的。

2.2.1 基地实训体系的构成 主要包括4项:(1)药用植物学野外实习,安排在京郊山区开展药用植物野外识别的专业技能实训;(2)中药鉴定学药材市场实习,安排在河北安国药材市场开展中药材与中药饮片真伪优劣鉴别的专业技能实训;(3)中药饮片厂见习,开展中药炮制设备与工艺的观摩;(4)中药药剂学仿真生产实训,安排在中药仿真生产实训车间开展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具体单元模块的操作实训[7]。每项实训安排在相关课程教学中间或之后,时间为1周左右。

2.2.2 基地实训质量的控制 相对于其他实践教学体系,基地实训是在校外组织实施的,其教学组织与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到学生专业实训的质量。因此,我们针对基地的选择依据、实训项目的设计、带教教师的实践能力、学生实践技能的考核等做了明确规定。在每一项实训项目开始之前与基地沟通,对学生做实训动员和分组安排,确保实训项目顺利开展并安全实施。在实训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通过细化实践考核项目增强学生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通过分组安排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技能与行业认知能力。

2.2.3 实训基地的规范化建设 对于实训基地的选择,采取“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合作模式,结合中药学专业课程的培养目标,通过实地考察、意向座谈、签署协议等步骤,确定我校实训基地。多年来,我们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联合大学、北京郊区的自然保护区、河北安国药材市场等,通过学生实训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在科研、企业等领域培养了许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带教教师,保证了学生实训项目的规范化开展和教学质量。2010年,我校中药学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为“北京高等学校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2.3 科研实践体系

科研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的科研实践来培养学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思维[8]。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实践,我们开展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2.3.1 开设相关课程 在教学计划中增设中药学科研方法课程,向学生介绍中药学学科领域基本的科研设计与研究方法;举办中药学学科进展的讲座,各学科教授向学生讲解相关学科领域的学科动态、研究热点、新技术、新方法等,加深学生对专业及其相关学科的了解,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

2.3.2 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与学生科研创新项目 我校通过立项资助,鼓励教师申报并指导学生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与学生科研创新项目[9],并明确所指导学生的班级、姓名和项目分工。自2011年至今,我们已指导197名学生开展51项第二课堂教学项目研究,指导144名学生开展40项学生科研创新项目研究。教师通过启发、引导,促使学生观察、思考、质疑、实践、总结,思考并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操作实验并完成结题报告。多年来的科研实践加深了学生对相关课程、学科理论的认识,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协作能力,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践创新能力与中医药科研思维的培养[9-10]。

2.3.3 参与导师的科研实验 为了实现“精品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强专业教师对本科生专业课程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的指导,在为每个班级配备辅导员和班主任外,自2008年开始我校中药学专业实行本科生导师制[1-2],5~8名本科生可选择1名专业教师作为导师,从入学到毕业4年进行全程指导。在本科生科研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本科导师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本科生可随时参与到导师的科研活动中,既可以参与一项科研课题,也可以参与其中部分实验工作;或者观摩研究生实验、参与实地考察;或者参加课题组交流、研究生开题、中期报告、结题汇报、毕业答辩等,使学生逐渐了解什么是科研,科研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都有哪些科研方法与实验手段;学生逐渐明确自己感兴趣的科研方向,有了科研创新的思维和动力;学生有了科研成就感和学术驱动力,坚定了考研深造的信念。近年来,我校中药学专业本科生考研率逐年提高,2016年接近70%的本科毕业生考上了研究生。

2.4 社会实践体系

中医药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学科,因此利用周末、寒暑假等课余时间,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了解中医药的社会地位与存在的问题,增强对中医药专业学习的思考。我们主要开展了以下3个方面的工作。

2.4.1 中医药文化游学实践 考虑到新生对中医药专业了解少、专业思想不稳定的状况,我们从新生入学开始就将中医药文化融入了本科生入学教育及一年级的课余活动中,由专业教师带领,充分利用首都中医药文化资源,开展参观博物馆、参观药用植物园、探访名医馆系列等游学实践,激发新生对中医药文化的感悟与思考,培养中医药思维模式,受到新生及其家长的好评,已成为我们学院新生入学教育的品牌活动[11-12]。

2.4.2 早期社区卫生实践 针对大学二年级本科生,利用第4学期末暑假的两周时间进入学校附属医院的中医药科室和药房,从事资料整理、辅助调剂与制剂等岗位实践活动,亲身体验社区卫生行业工作,密切接触临床医生和药师。

2.4.3 中医药义诊服务与调研实践 组织大学二、三年级的本科生到学校周边社区或郊区农村,或外省偏远山区,由专业教师带领开展义诊服务,合理开展用药宣传及中药资源考察等专业实践活动。在义诊服务与调研活动中,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服务,提高专业学习的成就感。

2.5 毕业实习体系

毕业实习是实践教学体系中的最后一个阶段,必须加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及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毕业实习质量的高低检验着学生能否适应毕业后的社会工作与科研工作[8],主要包括医院中药房中药调剂实习、毕业专题设计及论文答辩。

2.5.1 医院中药房中药调剂实习 中药调剂是中药临床应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中医临床用药的处方审核、调配、监督、管理、用法、药后护理等相关知识与技术的一门学科[13]。我们借助学校附属医院中药房和首都国医名师馆的资源优势,以加强中药调剂的技能实训为目标,在第7学期末安排3周时间,组织本科生到宣武医院、北京中医医院和首都国医名师馆门诊部的中药房,开展中药饮片的调剂、中成药调配、特殊药管理、药房管理、调剂规程、处方审核、煎药规程等环节的岗位实训,增强学生对行业与岗位的专业认知,提高学生将来从事药房工作的岗位实践能力。

2.5.2 毕业专题设计及论文答辩 安排在第8学期,时间为22周,每名本科生均在导师指导下开展中药学专业学科领域的科研设计与实验工作,并完成文献查阅、课题设计、实验操作与记录、数据统计与结果分析、毕业论文撰写及答辩。长期以来我们坚持毕业专题设计的实践性,要求不能只写综述,必须通过科研实验拿到第一手数据,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同时要求指导教师从理论、方法、论文撰写上指导到位,并做好过程质量控制,认真组织答辩,重视论文评审并给学生指导意见,使学生真正从毕业专题设计及论文答辩环节中受益。有了前期实践教学体系各环节的基础铺垫,学生在进入毕业专题设计时显得很有信心,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样去做,加之我们对实习过程的严格管理,使我们的本科生特别受实习单位的欢迎,普遍反映本科生实践能力比较强。

3 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在总体的教学计划以及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中,必须要安排足量的实践教学内容,以确保对本科生实践教学能力的有效培养。多年来,我校中医药学院通过顶层设计、系统建设和规范管理等多项措施,有效整合校内外资源,不断加强中药学专业内涵建设,持续构建并完善中药学专业本科生实践教学体系,持续加强学生在校4年中的实践能力培养,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今后将根据《标准》要求,考虑从以下3个方面完善中药学专业本科生的实践教学体系:(1)以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大赛选拔参赛选手为契机,做好学院选拔赛的设计与实施,切实提高本科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分析并解决科研与行业问题的能力;(2)以中医研修学院、首都国医名师馆、中药标本系列展馆为依托,加强校内实践基地的建设,增加本科生的实训内容与时间,有效培养本科生的中医药思维和实践能力[14];(3)以“北京高等学校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为载体,促进中药学专业实验课程教学的整合设计,加大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学时比例,提高本科生的设计实验能力和科研创新能力。

[1]龚慕辛,车念聪,王秀娟,等.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全方位育人促进学生成长[J].中医教育,2013(1):36-39.

[2]吴霞,李莉娅,邹海艳,等.完善本科生导师制培养高素质中医药人才[J].药学教育,2008(4):4-6.

[3]邹海艳,陈忻,龚慕辛,等.加强中药专业本科生基本实验技能的探索与实践[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5(9):831-832.

[4]王蕾,车念聪,龚慕辛,等.形成性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学习成绩评定体系构建与实践[J].中医教育,2014(6):11-13.

[5]陈忻,龚慕辛,许利平,等.中药专业综合设计实验课实验项目建设及其教学方法研究[J].中医教育,2009(5):34-36.

[6]李佳,贾富霞,邹海艳.中药学专业综合设计性实验的探索与实践[J].继续医学教育,2015(10):17-18.

[7]李静,王喆,龚慕辛,等.中药药剂学仿真生产实训课程研究与实践[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12):8-10.

[8]张永清,李心沁,包华音.中药专业本科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与措施[J].中医教育,2005,24(4):10-13.

[9]金玲玲,李芳,刘芳.以科研实践活动为形式的自主性学习模式的探索[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4):87-89.

[10]关怀,王地,张红月,等.第二课堂实验教学规范化建设推进高校创新教育的研究[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1(1):164-165.

[11]仇峰,王婷婷,龚慕辛,等.现代医学背景下中药学专业本科生中医药文化游学活动初探[J].卫生职业教育,2015,33(21):16-18.

[12]吴晓毅,高伟,孙超,等.中医药文化游学活动模式的探索和思考[J].医学教育管理,2016(S1):1-3.

[13]翟华强,王燕平,金世元,等.高等院校培养中药调剂人才的传承与创新[J].中医杂志,2013(15):1349-1350.

[14]褚克丹,王晓颖,徐伟.中药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调查报告[J].中医教育,2016(1):9-12.

(*通讯作者:陈忻)

G40-03

A

1671-1246(2017)02-0026-04

首都医科大学校长研究基金(13JYIVY27,2016JYZ05)

猜你喜欢

中药学本科生中医药
One Heath视角下昆明市高年级本科生抗生素认知与行为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行业特色院校本科生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探讨
本科生党支部活动方式的创新研究
论法学本科生法律思维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