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忘初心情系领巾

2017-03-16上海市闵行区蔷薇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室带头人

少先队研究 2017年1期
关键词:蔷薇心愿少先队

□ 上海市闵行区蔷薇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室带头人 沈 珺

人物风采

不忘初心情系领巾

□ 上海市闵行区蔷薇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工作室带头人 沈 珺

蔷薇小学,校如其名,是充满花香与师爱的校园。邂逅蔷薇,是在1999年,因工作需要已经担任八年辅导员工作的我,来到蔷薇小学担任党支部书记后又兼任校长。至此我与蔷薇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便深深扎根于此。工作25年中的17年在蔷薇小学,对星星火炬的热爱,始终在心。爱是蔷薇小学发展的最大秘密,爱是星星火炬燎原的无限生命之源,爱是我少先队工作的灵魂所在。

一、 开创了手拉手少先队联合大队模式,让爱注满每一个学生心间

从2001年始,蔷薇小学接收了一所外来农民工子弟学校,成立了一所由公办学校进行管理的农民工子女学校——弘梅学校。刚刚接手管理工作的我,面对两所完全不同性质的学校,看着弘梅小学一群朴素、胆怯的孩子,我不停地思考,该怎么让他们每天在学校里也快快乐乐的,不受他人的歧视,能骄傲地扬起头、挺起胸,享受童真快乐的童年。我敏锐地观察到原两校孩子之间的隔阂与差异。共同的土地,一样的年龄,不和谐的音符让我倍感难受。一扇校门就应该走出同样灿烂的笑脸。于是,我决定创立两校的少先队手拉手联合大队,通过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来打破城市孩子与农村孩子之间的壁垒。于是蔷薇小学和附属弘梅学校“少先队联合大队”在校园里诞生了!通过共同管理、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道德实践活动,让两校的少先队员们浸润在活动的环境中,不断促进双方学生的互动学习,习得良好的道德品质,全面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

联合活动遵循平等性、主动性、动态性三个原则,尊重每一个个体,激发道德动机;正视差异,探索活动资源;重视实践落实,强化道德行为。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与城市儿童的联合活动的推进,呈现“互明”——“互补”——“融合”——“共进”的梯级。在互相了解、彼此沟通中互明。开展了“我的故事”“手拉手,我们是朋友”等活动;在互相学习、完善自我中互补。“互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技能互补:城市儿童传授流动儿童上网冲浪、电子游戏、旱冰活动等技巧;流动儿童传授城市儿童识别植物、基本的家务、市场买菜等经验。(2)情感互补:在共同生活中,城市儿童的情感倾向于大环境,如对环境的关注、对娱乐新闻的关注、对新鲜事物的关注;流动儿童的情感倾向于对家庭和城市生活的关注。(3)心理互补:在活动中,以合作促成功。在合作中,彼此的鼓励或合作的输赢等都会引发新的心理活动的体验,形成“心理互补”,促成学生健康的阳光心理,更自信自强。以融合为手段促进相互认同,在心灵互动、真诚交互中融合。我们开展了“同魂文化场”“城市流动站”“寻根溯源”等系列主题活动,展现了几年来他们互动融合的真实过程。如开展“龙之旅”活动中,每一个教室成为一个地方馆,通过互动学生家乡的历史、地理、民情、风俗等,或展示方言,或展示地方手艺,拉近学生之间的距离,有了城市认同度和归属感。以共进为目标,携手相互学习,促进学生之间友爱互助、自然融合、共同进步。

进城务工子女与城市儿童的联合活动的推进,形式上呈现出四个级别的联合团队:联合大队、联合中队、特色联合小队,以及一对一手拉手好朋友。联合迎新年活动、红十字募捐活动、运动会、联合中队班队活动、联合鼓号队、快板队、手拉手地球村……在系列联合活动中,没有了城乡地区的差异,没有交流的障碍和歧视,有的是情感撞击后的友情收获,有的是不分你我互帮互助的平等交流。孩子们在活动过程中感受快乐,他们的自尊、自信在活动中不断提高,并相互传播着道德正能量。看着一张张幸福绽放的笑脸,一个个自信满满的孩子,我知道,为了孩子的明天,爱是最强的力量。

本着让每一个孩子有学上、上好学的有教无类之育人理念,手拉手联合大队通过8年的研究与实践,由最初关注流动儿童生存状态,到关注其自信自强的人格发展,帮助城市学生和进城务工子女融合共进。蔷薇小学因为手拉手活动倍受关注,我主持的市级课题“在互动融合的少先队活动中促进流动儿童自信自强人格的实践研究”获得了市科研成果三等奖。该项课题以其平等的氛围、新颖的活动、丰富的资源、强大的支撑,成为上海市城市儿童与流动儿童沟通融合,改善流动人口生存质量的先行者。

二、 开设少先队信用社,让梦想激励着每一个学生成长

在小学阶段,学生道德行为的特征表现为道德判断能力不稳定,道德实践行为还停留在外在表现,而非行为内化,缺乏自我教育。行为反复性大,主动性弱,未能真正形成自觉的行为规范。鉴于教育实践中存在的弊端,我带领大家积极寻找新途径,创新少先队工作的新方法。“点点行”蔷薇红领巾信用社应运而生,希望通过“点点行”的开展,成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行规的重要途径。

小学阶段正是良好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行为养成的关键在于积极引导、落实日常、长期坚持。学校以红领巾信用社为载体,开展日常行为养成的实践研究。我们组建了大队辅导员、中队辅导员以及任课教师的行为养成管理团队,对学生良好行为进行奖励,采用点币代替法和心愿兑换法,并制定了一系列的工作制度。根据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确定零门槛原则、加分原则,以精神性奖励为主要原则,促进学生通过行为表现和活动体验规范行为,收获快乐!

1.良好行为养成下放到日常班级管理中

中队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的沃土。红领巾信用社把点币奖励的权力下放到中队,根据每月集体获币的情况发放点币总数。随后每个中队根据自定点币获取的制度和规则,结合“今天我当家”“我是岗位小能手”“流动红旗进我班”“手拉手中队”“雏鹰争章”“阅读吧”“卫生角”“绿色家园”等板块和日常活动进行良好行为培养和管理。同时开展“红领巾信用社伴我成长”“点点行故事”等活动交流行为养成教育活动。这样的方式不仅有利于学生行为的发展,而且还能促进学生人格的养成;同时它也是教师成长进步的阶梯,育人价值实现的园地,更是促进师生关系民主、融洽、和谐的绿色指标之一。

2.良好行为养成活动整合在学校多彩的数字化活动中

良好行为养成活动已经有机地融入校园生活,成为学校生活的一部分。我们开展了“网上读书”“无纸化数字暑期生活”“快乐信息日”“数字化社会实践活动”等活动。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生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习迁移、能力迁移,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学校以三至五年级学生为对象,以学科整合为依托,四、五年级开展了基于生存教育为具体内容的实践活动;三年级开展了基于生命教育的定向运动活动,将探究与信息技术元素融入整个活动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习力、生存力、创造力的锤炼。活动中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评价获取相应的点币。

为了开拓学生的眼界,增长学生的课外知识,走出校园,融入社会,感受上海秀美的景色,在社会实践中接受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教育,我校设计了《爱我中华,爱我上海》五年级数字化实践活动。活动采取了小组合作的方式,以完成任务单的形式进行。在活动中,学生们参加了制定调查表、现场路人采访调研、活动过程微博分享、集体讨论设定出行路线、合理分配活动费用等活动,拓展了视野,丰富了社会经验,培养了对集体、对他人的关爱,同时也经受了文明礼仪、待人接物、合理消费、遵守公共秩序、交通规则等综合行为的锤炼。活动的收获何止是相应的点币奖励!

3.良好行为评价多元化

借助在校行为管理系统,评价方式实现多元化。第一,改变传统的任教教师单一评价,采用多层面教师评价、学生之间互动评价。任何一个老师看到任何一个班级的学生都能评价他的行为并进行行为的记录。值日班级的学生看到任何班级的一个学生都可以进行相应的操作,同时还结合家庭和社区进行评价反馈活动。第二,采用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并更多地关注过程性评价。第三,改变评价内容,涉及更宽泛的内容。当老师和同学们通过一双双慧眼去发现孩子们的美:主动地捡起地上的纸,自觉地靠右走楼梯,规范地做眼保健操,在图书馆保持安静……老师们不再是用“不”的口吻来规范孩子的行规,而是用欣赏的眼光看到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以多元的评价方式,促进他们不断纠正自己的不良行为,形成良性的竞争氛围,在改变中形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习惯。

4.美好心愿的兑换来源于学生的实际需求

每个学生心中都有着美好的愿望和梦想,当学校鼓励学生通过自己良好行为习惯的表现来实现自己的愿望,这是学生行为实施由被动变为主动的最大动力。心愿一定是来自学生的内心,这才会给予学生足够和长远的动力。在我的少先队活动课程设计中,心愿课程成为学生热捧的拓展课程。学校采用前期调研开发符合学生需求的心愿兑换系列活动和学生自定义心愿两种方式,进行美好心愿的兑换。

孩子们开展了一系列心愿兑换活动,如心愿农场活动。学校没有条件,我们开创条件,开垦23块小小的田地,寄托着全校所有孩子的心愿。亲手播下一粒属于自己的种子,看着小苗逐渐长大,期待着收获的那一刻。学校将劳动教育、责任感教育、科学教育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在通过农夫考试取得农夫证后,学生就可用30枚点币获取一个月农场承包农田的权利。小农夫们每日围着自己的农田悉心照料,主动寻找学校阿姨的帮助,利用学校网站相对应的网络版农田,发表自己的心得体会,介绍自己心爱的农作物。

男孩学堂和女孩学堂中,专属男孩、女孩的元素在课堂中体现个性和发挥性别特长。像这样学生喜欢的心愿学堂还有很多:心愿涂鸦、心愿影院、心愿运动、自定义心愿……孩子们乐在其中,教育在无痕中进行着。

在孩子实现心愿的同时,我们还通过“家长告知联”通知家长,带动家庭积极参与并和学校互动。心愿在一次次家校的鼓励和互动中达成,再生成新梦想。为了实现每一个梦想,孩子们将付出行动来落实。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蔷薇红领巾信用社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和不断完善,并逐步把校园行为延伸到家庭、社区、社会,孩子们会在易于接受的富有童趣的活动中健康成长!

三、 成立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人工作室,将经验分享给更多的青年教师

2015年,我有幸成为第二批“上海市少先队辅导员带头人”之一,成立了自己的工作室。本着发展人、多辐射的工作宗旨,我带领工作室成员积极探索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新思路,努力搭建少先队专业化发展平台,引领工作室成员通过多种形式将探索所得的经验进行辐射和推广,为区域少先队辅导员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课程开发、活动创新等贡献一份力量。

工作室自成立后,制定了详细的研修方案和学员个性化培养方案,在培训过程中注重方式,注重理论学习的宽度与深度、注重实践活动的效度、注重培训活动的实效、注重学员的个性发展。我紧扣少先队中心任务,坚持理论研修和实践创新相结合,自主学习和专家指导相结合,骨干培养和引领辐射相结合。在2015学年中,工作室开展了专家讲座、少先队活动设计、队室创建、辅导员才艺展示、观摩学习课例展示与讨论、创意队会等活动,还有非正式形式的学员读书会、交流会不定期举行。学员们奔着同样的成长需求,同样的成长目标而来。我积极参与每个人的成长过程,在活动中学员们紧紧团结在一起,出谋划策,共同讨论,在智慧碰撞的过程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提高辅导员专业精神、专业素养和技能。

工作室建设期内,我们逐渐形成了相关实践成果,并与其他区县和其他工作室进行交流、展示。2015年12月3日,我应邀参加了第二届新空气教育论坛,就“信息化与德育创新”这一主题与与会者进行了演讲分享。

此外,我有效整合工作室工作与学校工作,以学校为基地开展活动。2015年6月10日上午,全国少先队辅导员培训班50人来我校培训,会上,我详细介绍了我校少先队工作特色,给予培训成员新的启发。2016年3月16日,闵行区德育中心组及区级重点项目“从被动走向主动的行为规范教育”子课题组负责人集聚我校晶城校区,开展课题组及中心活动。我以“一花一世界”为主题,用事实诠释了校园环境的打造对于学生行为养成的有效作用;我校朱习华老师以“基于行为数据的学生成长”为主题,介绍了学校利用信息技术采集学生行为轨迹,科学有效对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同时学校积极走出去,将德育工作经验、智慧与他人共享。如学校和美丽中国志愿者组织联合开展活动,学校教师远赴云南临沧市云县开展培训活动等等。

都说少先队工作是琐碎而繁重的,但是我们这批星星火炬下成长起来的辅导员是幸福的。因为我们承载着爱,撒播着爱。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我将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一起收获,让爱的芬芳一直飘荡在蔷薇校园里。

(本栏责任编辑 林 频)

猜你喜欢

蔷薇心愿少先队
心愿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加入少先队
不老的少先队
蔷薇满架,好眠一夏
让少先队走向校外
我们的心愿
花开恣意是蔷薇
2017年的心愿清单
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