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诗歌教学培养学生欣赏能力的思考
2017-03-16张安君
张安君
摘 要:诗歌教学是小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诗歌教学能让学生在理解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感知情感之美、音乐节奏之美、画面之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让学生真正读懂诗歌、理解诗歌,感知诗歌的情感与意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诗歌教学;欣赏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诗歌欣赏能力培养,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策略,让学生能够爱上诗歌,学会欣赏诗歌,更好地促进学生学习和发展。
一、注重朗诵品味,感知诗歌情感韵律之美
诗歌本身具有很强的节奏感,虽然小学生还不能够完全了解诗歌的平仄、节奏与韵律,但是,这些抽象的东西总要表现为一定的具体形式和载体,那就是诗歌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很有节奏感;反复诵读中能够体会带给学生最为直观的感受,比较悦耳动听。培养学生的古典诗歌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能够在阅读和朗诵中感知诗歌的韵律之美,让他们能够喜欢上古典诗歌。学生有了兴趣,就会主动感知,就能慢慢体会诗歌的内涵。情感是诗歌的内在精髓,融入在诗歌的景物描绘之中,寄托在具体实物的咏唱之中,凝聚在诗歌的语言和诗句里。通过反复诵读,就能感知诗歌的内在精神,体会诗歌展现的情感和思想,慢慢体会其中的节奏和韵律,逐步欣赏诗歌的情感韵律之美。
例如,学习《诗经·周南·关雎》时,让学生朗诵,诗节奏明快,朗朗上口,感觉就像他们平时唱的儿歌那样有节奏和旋律。教师鼓励学生朗诵,按照一定的停顿和节奏,学生非常愿意朗读,并且能够在朗读逐步感知诗歌的情景,能够逐步理解诗歌的情感,想象关关的雎鸠在那欢快鸣叫的画面,体会其中有优美欢快的情感。又如,教学《敕勒歌》,诗歌不仅押韵和谐,而且长短相间,非常有节奏感,学生诵读起来就像一首非常优美的歌曲,带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名族風情,能够更好地感知草原民族愉悦的心情和幸福的生活。
二、鼓励学生想象,感知诗歌的画面情趣之美
想象力是学习诗歌的必备能力,也是学生最为重要的能力,更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源泉。培养小学生的古典诗歌欣赏能力,需要鼓励学生积极想象,让学生在朗诵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塑造的人物想象、表现的具体场景,从而进入诗歌的意境,真正感知诗歌的画面情趣之美。小学诗歌教学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学生的想象能力不足,不能真正进入诗歌的画面,读懂诗歌,感受诗歌的画面之美、情趣之美,也不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无法以诗歌为载体,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进步。大多数学生对诗歌的认识是背诵,是一种囫囵吞枣似的学习,根本不知诗歌描绘的画面,不知诗歌的情感和形象。学生认为学习诗歌跟背诵一般知识没有太大的区别,也就不能够真正感知诗歌的文化和艺术之美,谈不上欣赏能力,更不能真正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为此,小学诗歌教学培养学生的欣赏能力,要从鼓励学生想象着手,找到具体的景物(意象),通过想象组成一定的画面,构成一幅有声有色、动静结合的生动画面,感知画面(意境)之美。
例如,阅读杜甫的《绝句》,这首诗歌让学生背诵非常容易,仅仅28个字,且音韵和谐、朗朗上口。但是,真正让学生理解这首诗,还需要鼓励学生想象,先让学生找出诗歌的具体景物(小学生还不能理解意象这个概念),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找到黄鹂、翠柳、白鹭、青天、西岭、雪、船这些具体的景物。接着让学生感知这些景物的色彩特点,学生能够感知黄、翠、白、青这几种颜色,这是近处的画面,且有静止的事物翠柳和青天,还有动态的景物白鹭和黄鹂,并且从低处到高处,来表现非常大的背景画面。学生通过想象能够感知这首诗歌是春天的画面,感觉很有生机,比较热闹。
三、组织学生表演,再现诗歌的场景形象之美
小学有着非常强的表演能力,形象思维较为突出,学习诗歌,培养他们的欣赏能力,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表演,让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表演再现诗歌的场景和形象之美,真正领悟诗歌的形象,把握诗歌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学习《悯农》,教师让学生在朗诵的基础上,鼓励学生想象,引导他们合作学习,组织表演,再现诗歌中农人形象。学生非常有热情,他们模仿锄禾的动作,感知锄禾的艰辛,也就能够理解“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思想。
总之,小学诗歌教学一定要注重学生的欣赏能力培养,让学生真正读懂诗歌、理解诗歌,能够把握诗歌的主题,感知诗歌的情感与意蕴,更好地促进他们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辉.古典诗歌教学中的审美情感教育[D].开封:河南大学,2015.
[2]孙 艳.古典诗词教学策略探微[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