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手术中抗菌药物防治感染的疗效分析
2017-03-16陈远中缪建春陈宇
陈远中 缪建春 陈宇
【摘要】 目的 探讨骨科手术中抗菌药物防治感染的疗效。方法 120例接受骨科手术治疗的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术前0.5~1.0 h内、术后12 h均静脉滴注足量抗菌药物, 参考组患者术后静脉滴注抗菌药物持续7 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率、愈合率及术后住院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感染发生率1.7%低于参考组1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甲级愈合率50.0%高于参考组3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5.77±1.56)d短于参考组(19.65±2.08)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科手术中把握合适的抗菌药物使用时机能够降低术后感染的发生, 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关键词】 骨科手术;抗菌药物;防治;感染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2.013
Effective analysis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infection in orthopedic operation CHEN Yuan-zhong, MIAO Jian-chun, CHEN Yu.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Shenzhen City Longgang District Sixth Peoples Hospital, Shenzhen 5180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urative effect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in preventing and treating infection in orthopedic operation. Methods A total of 120 patients receiving orthopedic operation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6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plenty of antimicrobial agents by intravenous drips in preoperative 0.5 ~ 1.0 h and postoperative 12 h, 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antimicrobial agents by intravenous drips for 7 d. Observation were made o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healing rate and hospital stay time. Results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 lower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 as 1.7% than 13.3%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postoperative first grade healing rate as 50.0% than 31.7%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horter average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time as (15.77±1.56) d than (19.65±2.08) d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Seizing the appropriate timing of using antimicrobial agents in orthopaedic surgery can reduce the occurrence of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and promote postoperative rehabilitation in patients.
【Key words】 Orthopedic operation; Antibacterial agents; Prevent and treat; Infection
骨科手術后患者容易出现切口感染等并发症, 导致患者术后康复效果差, 严重时可造成感染性休克或死亡, 因此必要时需要给予患者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发生, 然而骨科手术中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现象较为普遍[1-3], 违背了国家对于抗菌药物使用规定, 不仅不利于患者的康复, 同时可能增加耐药性等问题的发生, 因此对骨科手术中抗菌药物防治感染的时机与疗效进行分析有着重要作用, 作者选取本院收治的120例骨科手术患者作为对象进行研究, 现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120例骨科手术患者, 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60例,
排除手术禁忌证及体内存在感染灶的患者。观察组:男38例, 女22例, 年龄13~65岁, 平均年龄(42.19±7.60)岁, 29例
Ⅰ类手术, 25例Ⅱ类手术, 6例Ⅲ类手术;参考组:男40例, 女20例, 年龄15~66岁, 平均年龄(43.60±7.47)岁, 30例
Ⅰ类手术, 25例Ⅱ类手术, 5例Ⅲ类手术。患者术前在医院接受治疗时间均在5 d内。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进行比较。
1. 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术前0.5~1.0 h)静脉滴注生理盐水100 ml与头孢呋辛1.5 g混合液, 15~30 min内滴注完毕, 若患者手术时间≥4 h则追加1个剂量, 手术结束后12 h再次滴注同等剂量药物;参考组患者在手术前、术中均未滴注抗生素药物, 术后患者转入病房后立即滴注头孢呋辛, 剂量与观察组相同, 术后连续滴注7 d。两组中对头孢呋辛过敏的患者则采用克林霉素。
1. 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及平均住院时间。
1. 4 判定标准 术后感染部位的划分依据卫计委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来评价[2]:浅表切口出现脓性分泌物或伴随红、肿、痛、热等症状为浅表切口感染;切口深部软组织出现感染为深部切口感染;器官或腔隙出现的感染为器官感染。术后愈合情况判定[3]:愈合部位未出现炎症或化脓为甲级愈合;愈合部位出现炎症但无化脓为乙级愈合;切口化脓为丙级愈合。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出现1例浅表切口感染, 无其他混合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1.7%;参考组患者术后出现4例浅表切口感染, 3例深部切口感染, 1例器官感染, 感染发生率为13.3%;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参考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术后愈合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甲级愈合率50.0%高于参考组31.7%,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 3 两组患者术后平均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8~21 d, 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5.77±1.56)d, 参考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10~26 d, 平均术后住院时间(19.65±2.08)d, 两组患者平均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骨科手术患者多需要金属或其他材料的内固定材料, 发生感染的几率较高, 当切口暴露时间过长时可导致切口创伤表面细菌数量明显增多, 伤口被污染, 同时损伤组织受到牵拉, 引起伤口出血等症, 而手术对患者机体创伤较大, 术后患者机体抵抗力较低, 增加了患者感染的几率, 不利于切口部位的良好愈合, 因此术中医护人员要提高防范意识, 规范操作,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标准, 而有植入物或内固定物的Ⅰ类切口手术以及Ⅱ、Ⅲ类切口手术患者围术期合理预防使用抗菌药物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发生, 避免了感染加重患者伤痛及病情加重, 有助于患者尽快康复[4-9]。
目前国内医院外科手术时为了预防感染的发生, 多会在术后给予患者长期的抗菌药物治疗, 以往认为这种用药方式能够降低术后感染发生, 然而近年来这一理论逐渐被临床研究所否定, 抗菌药物的滥用, 不仅对患者术后康复无关键帮助, 甚至可能引起患者出现交叉感染、耐药性等问题, 造成患者病情加重甚至死亡。有学者对住院患者进行研究, 结果发现抗菌药物构成、联用方法、使用时间等均存在不合理现象[10]。其实手术感染危险期多在24 h内, 主要在手术切开至缝合关闭这一阶段, 切口在空气中暴露, 與体表相通的空腔脏器可能受到细菌侵袭, 因此有学者主张应在切口或手术野受到污染之前或污染后的短期内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 这样就能保证药物浓度在细菌侵入时达到有效浓度, 因此多会在围术期预防性给药从而保证药物能够完全覆盖感染危险期[4]。而围术期预防性给予患者抗菌药物能够实现切口部位抗菌药物的高浓度聚集, 这是由于手术部位受到创伤后, 微血管渗透性显著增高, 白细胞渗出, 体液渗出, 导致抗菌药物局部聚集, 因此临床已经被广泛认可在围术期预防性给药[11-15]。本次患者在接受抗菌药物预防性治疗时, 在麻醉诱导期(术前0.5~1.0 h)即给药, 而对于手术时间≥4 h患者, 则需要在术中追加1个剂量, 从而保证药物浓度足够对侵入组织和血液的细菌产生抑制并有效杀灭, 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参考组(P<0.05), 患者术后甲级愈合率显著高于参考组(P<0.05), 这就说明本次预防性给药效果显著。参考组患者虽然在术后连续7 d给药, 然而术后患者发生感染率较高, 同时2例患者出现二重感染, 这说明术后长期盲目使用抗菌药物在预防感染时效果并不令人满意, 而患者出现二重感染则与使用抗菌药物盲目治疗有关, 患者术后病房环境菌群、皮肤表面正常菌群和医护人员携带菌群之间的互相作用, 也是导致治疗难度较大的原因。
目前骨科围术期抗菌药物使用需要遵照以下几点:①抗菌药物预防性使用率过高, 虽然骨科手术部位感染通过抗菌药物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 然而这并不能够作为所有骨科手术用药指征, 围术期预防性给药时需要将手术野污染可能性作为基本观察指标, 其中切口的分类是重要依据。Ⅰ类切口原则上无需预防性用药, 只需要医生在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标准进行, 然而对于高龄、免疫功能低下、糖尿病、营养不良和手术时间长、创面大患者需要给药[16]。②药物选择, 预防手术部位及切口感染是围术期预防性给药的重点, 因此在给药时需要针对手术部位可能定植的致病菌的抗菌药物, 同时参考抗菌药物的抗菌谱、体内过敏、不良反应等来综合给药, 从而快速杀灭定植菌。手术类别不同, 准则用药也不同, 切口感染的致病菌主要为革兰阳性球菌, 深部切口可能兼有革兰阴性球菌, 因此这类手术切口患者可预防性给予第二代头孢菌素类药物, 若患者对头孢类药物过敏则可选择克林霉素。③选择合理的给药时机, 预防性给药能否达到期望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给药时机, 本次研究中在术前0.5~1.0 h给药, 术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感染现象, 这是由于此时给药能够保证手术时间内药物浓度弥散, 从而有效降低了切口感染的发生。术后12 h给药则是为了杀死术中残留的定植细菌, 防止其出现扩散和繁殖。同时在联合给药时需要具有明确指征, 对于单一用药即可达到预防治疗效果者, 无需联合给药;在给予患者抗菌药物时需要严格依照剂量给药, 避免剂量过大而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增加。
综上所述, 骨科手术中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能够显著预防感染发生, 因此临床医生要严格按照患者指征, 依照抗菌药物使用原则给药, 避免抗菌药物滥用现象, 促进患者尽快康复。
参考文献
[1] 陈涛, 余润泽, 章杰斌, 等. 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窦道冲洗置药治疗18例报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2013(8): 448-451.
[2] 王晨, 刘元元, 丁玉峰, 等. 对卫生部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病历用药合理性评价标准探讨. 医药导报, 2015(4):534-537.
[3] 赵杰. 2009-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藥物应用分析.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 2011(9):783-786.
[4] 张先龙, 沈灏, 王俏杰. 髋关节假体感染的临床和基础研究进展. 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 8(1):1-3.
[5] 裴保香, 徐艳萍, 冯洁, 等. 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7, 17(11):1424-1426.
[6] 周月红, 张继明.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的调查.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6, 16(10):1154-1156.
[7] 常芳, 郝彩琴, 李鑫, 等. 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21):3401-3402.
[8] 饶友凤. 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实用临床医学, 2011, 12(4):122-123.
[9] 王芳, 包蕾, 曹亚丽. 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21):4867-4869.
[10] 要慧, 赵艳春, 李六亿, 等. 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调查及成本分析.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0, 20(21):3399-3400.
[11] 桂枫, 胡定安. 骨科围手术期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临床观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2, 22(9):1880-1881.
[12] 张玉娥, 梁锦仪.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感染的药物经济学分析. 中国执业药师, 2009, 6(10):33-36.
[13] 王素英. 骨外科Ⅰ类切口手术抗菌药物使用与切口感染调查分析. 当代医学, 2015, 21(18):64-66.
[14] 张冬艳, 欧阳芳. 95例骨科围手术期患者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调查与分析. 中国药学杂志, 2007, 42(22):1753-1755.
[15] 曾文丛. 骨科无菌手术中抗菌药物防治感染的疗效分析. 抗感染药学, 2015(5):679-680.
[16] 张叶芳, 王小玲, 张秀珍. 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使用对比研究. 吉林医学, 2015(10):1973-1975.
[收稿日期:2017-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