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皮在六味地黄丸生产中的工艺分析
2017-03-15高峰
高峰
黑龙江参鸽药业有限公司 150000
牡丹皮在六味地黄丸生产中的工艺分析
高峰
黑龙江参鸽药业有限公司 150000
目的:通过科学的方式优化牡丹皮药材在六味地黄丸药物中的生产工艺。方法:针对于牡丹皮药材采用单独粉碎的操作,并在这个过程中通过对粉碎阶段温度的控制达到对粉碎阶段时长的控制。结果:在实验之中的数据显示当将粉碎阶段的时间控制在一小时左右的时候,就能将牡丹皮药材的粉碎温度有效的稳定在五十摄氏度的范围之内。结论:这种药材加工方式具有切实可行的特点,并且在使用过程中能达到促进牡丹皮药材中丹皮酚相应的转移率提升的效果。
丹皮酚;牡丹皮;六味地黄丸
牡丹皮作为药材入药的历史比较悠久,在古代人们就已经认识到了牡丹皮的药用价值,并且在现代的药物制作过程中牡丹皮依旧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目前的《中国药典》之中就收入了大量含有牡丹皮的药方,并且在药典收录的药方之中,大部分都是在牡丹皮粉碎之后直接入药进行药物的制作,在这些以牡丹皮作为主要成分的药品中有一些是人们比较熟悉的,比如六味地黄丸、麦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养阴清肺丸等等。牡丹皮这一药材有着极高的药用价值,能起到清热凉血以及活血化瘀的优良功效,在现代医学对于牡丹皮的进一步研究之后,从化学构成角度对牡丹皮药材有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牡丹皮之所以具有如此优良的效果,主要是牡丹皮之中的丹皮酚物质发挥了效果,丹皮酚这种物质在其熔点方面有着比较低的特点,当温度处在四十九摄氏度到五十一摄氏度之间的时候就会融化,并且这种物质还具有容易升华的特点,同时在认识到牡丹皮中主要药用成分是丹皮酚之后,丹皮酚这种物质的相应含量也就成为了对中成药的品质进行评价的关键指标。但是在目前实施药物制作的时候,由于生产工艺等方面的影响,使得丹皮酚物质在制药过程中转移率比较低,不仅使得牡丹皮药材原材料造成了浪费,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物的制作质量,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次实验之中就以六味地黄丸作为实验案例,采用新型的牡丹皮粉碎工艺,通过在牡丹皮的粉碎过程中实施单独粉碎的工艺,来达到对粉碎阶段温度数值、时间长度进行有效控制的目的,以期通过这些措施有效的控制牡丹皮之中丹皮酚相应的转移率,最终促进药物制作品质方面的提升。
1.器与试药
LC-2010AHT高效液相色谱仪(岛津);KQ-500型超声波清洗器(昆山超声仪器有限公司);T-214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美国DENVER公司);TB-215D十万分之一分析天平(美国DENVER公司);YCSG-6乙醇气体中药灭菌器(邢台市医疗器械厂);TF-700D粉碎机(天津市中药机械厂)。甲醇为色谱纯(天津市四友生物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水为自制双蒸水;丹皮酚对照品(110708-200506,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六味地黄丸(9g/丸,批号分别为 20120101,20120102,20120103,20120104,20120105,20120106),由山西振东开元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2.方法和结果
2.1 色谱条件
大连依利特色谱柱(4.6mm×250mm,5μm),柱温24℃,流动相甲醇-水(70:30),流速 1.0mL/min,检测波长 274nm。按此色谱条件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丹皮酚与其他组分色谱峰基线分离,理论板数不低于3500。
2.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丹皮酚对照品适量,加甲醇制成浓度为 20μg/mL的丹皮酚对照品溶液,摇匀。
2.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取本品适量,剪碎,精密称取0.4g,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入50%甲醇50mL,密塞,称定重量,超声(功率250W,频率33kHz)处理45min,放冷,用50%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
2.4 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
取六味地黄丸阴性样品,剪碎,精密称取适量,按 2.3项下的方法制备阴性样品溶液。
2.5 药典工艺
按药典工艺(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等6味药材灭菌→配料→粉碎→混匀→加炼蜜→制丸)生产3批六味地黄丸,测得每丸(18g)所含丹皮酚含量,该工艺生产的六味地黄丸中丹皮酚的含量平均为12.38mg/丸,
2.5.1 灭菌工艺对丹皮酚含量的影响
选用同批(批号20120101)牡丹皮药材,测定3个样品的平均值。在相同工艺条件下(温度60℃、蒸汽压力≤0.2mPa)进行乙醇灭菌,测定灭菌前后的牡丹皮药材丹皮酚含量,其损耗率平均为16.5%
2.5.2 粉碎工艺对丹皮酚含量的影响
选用同批(批号20120101)牡丹皮药材,测定3个样品的平均值。在相同工艺条件下(粉碎时间 40min)经同一粉碎机粉碎后,对粉碎前后牡丹皮药材测定丹皮酚含量。粉碎过程中丹皮酚含量平均损耗率为50%,是影响丹皮酚含量的关键步骤。
2.5.3 粉碎温度对丹皮酚含量的影响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粉碎一批量六味地黄丸药材(每批次配方1000kg)需8h左右,连续长时间的粉碎过程使得粉碎机温度上升、药粉温度可高达80℃。生产3批六味地黄样品,在粉碎过程中2h、5h、7h抽取样品测定药粉温度和丹皮酚含量。可知,药粉温度控制在50℃左右,丹皮酚含量损失较少。
2.6 新工艺
由于牡丹皮在处方比例中占1/10,如对牡丹皮采用单独粉碎,可缩短牡丹皮药材在机膛内的时间(约减少 7h),从而减少牡丹皮因高温条件而造成的丹皮酚损失。初步确定含牡丹皮药材的成方制剂其粉碎混合工序工艺为:牡丹皮药材先行单独粉碎→除牡丹皮外其余药材粉碎→采用等量递增法混合两种药粉至均匀。牡丹皮药材在六味地黄丸生产中采用新粉碎工艺,其实验结果。
2.7 工艺改变前后转移率以牡丹皮药材丹皮酚含量2.0%计算六味地黄丸处方中的含量,按70%的转移率应为7.198mg/丸
3.讨论
丹皮酚为白色或微黄色有光泽的针状结晶,无色针状结晶(乙醇),熔点49℃-51℃,气味特殊,味微辣,易溶于乙醇和甲醇中,稍溶于水,在热水中溶解,不溶于冷水,能随水蒸汽挥发。丹皮酚可随水蒸气蒸馏,且在紫外光区有强烈吸收,在274nm波长处E(1%1cm)为862,利用此性质可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所以牡丹皮属于比较容易发生升华的药材,在进行药品制作的过程之中应该在低温环境中进行粉碎,但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由于种种干扰因素的影响,使得这一目标在实际的施工中难以达成。。以丹皮酚的转移率为参数进行研究,理论上牡丹皮药材(丹皮酚含量 2.0%)在六味地黄丸处方中的含量以丹皮酚计为 10.29mg/丸,按70%的转移率应为7.198mg/丸,而实际转移率60%左右。对于工艺相对简单的大蜜丸,此转移率较低,通过丹皮酚的转移率,发现药材粉碎方式是关键步骤。丹皮酚具有升华性,且熔点低,在粉碎过程中由于机膛温度高,粉碎后的药粉温度高于70℃,易造成丹皮酚的加速升华,加之成方制剂中药材量大,粉碎时间过长,导致药粉中丹皮酚含量明显下降。为此,应该控制粉碎过程中的关键因素——粉碎方式。采用牡丹皮药材单独粉碎,即在机器等零部件处于室温状态下,利用1h左右的时间对牡丹皮药材先行粉碎,也可达到目的。采用新的粉碎工艺条件下所得成品丹皮酚含量较药典标准提高了 21.23%,大大提高了丹皮酚的转移率,同时提高了药材的有效利用率,节约了成本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工业出版社,2010:160,597.
[2]赫炎,王祝举,唐力英.牡丹皮炮制历史沿革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07,13(11):67-68.
[3]郑俊华.生药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7:27,51,243
[4]萧三贯,王克,罗称,等.中药天然提取物质量技术标准规范实用手册[M].中国医药科技电子出版社,2008:213.
R473.5
A
1672-5018(2017)03-198-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