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式教学对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研究
2017-03-15刘俊玮马勇
刘俊玮+马勇
摘 要:职业教育的特点是要以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的培养为根本目的,从人才市场的需要为切入点,全面做好学生的素质教育。文章将混合式教学理念融入到职业教育学生的教学中,通过对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变化的测量,来分析混合式教学对于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的影响。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
作者简介:刘俊玮(1971-),女,云南曲靖人,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与继续教育;马勇(1959-),男,云南建水人,云南大学职业与继续教育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职业与继续教育。
基金项目: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十二五”成人教育科研规划2013-2014年度课题“成人自主与协作学习模式下的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研究”(编号:2013-041Y),主持人:刘俊玮。
中图分类号:G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29-0065-05
一、概念的界定
(一)混合式教学
所谓混合式教学,是指将传统教学的优势与数字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是将学习从传统的基于课堂的“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模式转变为通过多种途径来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混合式教学主要是从“教学内容”、“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环境”这三个点着手,利用网络在线学习所具有的多媒体资源丰富、内容更新快、交流渠道多样化、学习方式自主化等优势,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存在的教学手段与现实脱节、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单一、技能及创新培养欠缺等问题。
(二)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素质的概念,不同的切入角度有不同的含义,一般可以将其分为广义和狭义的理解。狭义角度的素质,主要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切入,而广义角度的素质,则是指个体基于先天的基础,结合后天的环境,包括教育环境、生活环境等的影响,而形成的一种心理品质。《辞海》对素质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素质是指人或事物本身具有的一些特点和基础。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素质则是指人的生理运动转向心理运动的一种系统,是人的心理活动转变为行为发展的准备状态。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素质是指人的身心发展水平在先天与后天的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一个总体水平。也有人认为素质是人的一种基本品质,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而形成的品质结构。
本文基于前人的基础,认为素质指人基于先天的一些生理和心理属性作为基础,然后经过后天的学习与培养而形成的一种品质,是先天与后天共同作用所产生的一种身心品质。在素质教育体系中,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出是基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角度出现的。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的未来发展形态应该是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基本原则的。因此,我们的素质教育将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核心理念。
二、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
(一)自我评价
自我评价是将教育活动的实施者作为评价的主体。自我评价是一种内部评价,是对自身思想和行为等的一种评价,例如学生基于教师的要求,对自己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参与的态度所进行自我评价,从而对课堂的效果进行反馈。在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中,自我评价即为学生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这可以让学生充分体会到主人翁意识,通过对自己的评价来认识自己,并且对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反省,最终来调整学生参与学习与活动积极性。但是,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会受到外界环境较多的影响,且学生本身的自我评价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时往往不够客观,因此,需要来自多方的评价来对学生的自我评价进行修正。
(二)他人评价
与自我评价相对,他人评价是指教育活动实施者之外的他人作为评价的主体,他人评价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团体或机构。他人评价是以除自身以外的群体对被评价者的表现进行判断的一个过程。他人评价属于外部评价。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他人评价一般有教师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主要是指教师对学生在学校中的德智体等方面的评价。同学评价则是对被评价者的上课专心与否、发言积极与否等方面进行评价。家长评价则主要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进行评价。
三、混合式教学对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影响的实证研究
(一)采取的技术路径
以某职业院校某专业的学生为具体研究对象,按照建立的评价体系,在新学期开始之初(即实施混合式教学之前),从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三个层面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选取2门课程,对教学内容进行划分,确定课堂学习、网络学习和技能训练三个平台的适用内容以及所占比例,实施混合式教学;在学期末,按照建立的评价体系,再次从学生自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三个层面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析学生综合素质的变化;给出结论和建议,讨论混合式教学的改进途径。
(二)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是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于1983年首次提出,认为智力是人们解决一种或一类问题的能力或者创造出受到多种文化背景中均认可的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智力是一种组合,是由多种能力共同作用而成的一种组合,而不仅仅是通过简单的测验就可以测量出来的。Howard Gardner认为,人的智力是由多种智力构成,其中包括语言智力、逻辑智力、数理智力、运动智力、身体智力、自我反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等。对于学生而言,在智力的构成上是平等的,每个学生都具备上述这些智力,但是这些智力在不同學生身上的表现强度以及后天的发展程度是不同的。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意识到每个学生都是具有其智力强项和智力弱项的,因此,应当重视学生在其强项智力方面的发展潜能,而不仅仅以学生的考试成绩来评判学生的智力高低。可以看出,多元智力理论认为,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是一个多维度的工作,这与我国教育理念中的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是一致的。
2.成功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R.J.Sternberg于1996年提出的,该理论是对传统智力理论的重大突破。成功智力理论认为,传统的智力理论所涉及到的那部分智力是呆滞的智力,即参与学业评估、智商测试等测验所表现出来的智力。虽然很多人熟练掌握这一类智力,但是却严重缺乏将这些内在的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成功智力理论则认为,智力分为分析性智力、创造性智力和实践性智力。人的综合智力是这三部分智力共同协调发展的综合体,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创造性智力,这是分析性智力与实践性智力相互联系的桥梁。成功智力理论认为,成功不属于少数人,而是人人都能成功,因此,学校应该采用全方位、个性化的培养方式,帮助学生找到其智力潜质,从而获得成功。
3.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提出的,认为人是作为一个完整的整体来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换言之,人的全面发展涉及到了人需求的满足、能力的提高、活动的丰富、个性的发挥、社会关系的富足等内容。马克思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充分自由发挥其内在潜能的一个过程。人的全面发展其最终目标是实现个体的差异性发展,实现社会全体成员的整体性发展。由此可见,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其本质是对人的综合素质整体提高的一种倡导。人的全面发展理论重点论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的素质提高两者之间的必然联系,这是学校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知道思想。
(三)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基础,结合上述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体系建立的理论依据,制定了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养评价量表。该量表由五大部分构成,分别是道德素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表现,此为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养评价一级指标。每个一级评价指标由若干个二级评价指标构成。每个二级评价指标由若干个子条目对其进行衡量。评价量表见表1。
(四)混合式教学实施后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以表1为具体评价手段,根据学生的具体表现进行评分。评分分为五个等级,由高到低分别为5分、4分、3分、2分、1分。为了避免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主观性,本文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自评、家长评价以及教师评价三个层面对职业教育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
1.学生自我评价。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从学生自我评价的角度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实施混合式教学前进行对比,其结果如表2所示。
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除了表达能力和生活这两个指标外,学生综合素质的大部分指标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都有了较大的进步。
2.家长评价。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从家长评价的角度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实施混合式教学前进行对比,其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除了责任层面,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其他层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其提升的幅度较大。
3.教师评价。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从教师评价的角度对其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并将其与实施混合式教学前进行对比,其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的结果可以看出,在实施混合式教学后,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所有层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尤其是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兴趣以及表达能力,其提升的幅度较大。
四、结果讨论与建议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生活、生存技能,提高其综合素质。混合式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实用的教育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有助于他们成为高效的学习者,更好地适应着瞬息万变、充满挑战的社会。而实施混合式教学,需要从教师和学校这两个层面共同努力,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师层面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者,因此,对于混合式教学而言,其实施离不开教师在其中的主导作用。这包括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适当调整传统的课堂讲课教学方式与网络等数字化学习方式的时间比例。学生习惯的教学方式是课堂教授,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学生掌握系统的知识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而网络等数字化形式的教学方式虽然能够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种特殊的教学方式所占的时间会比较长,对学生而言是一种负担。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调整好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时间分配,学生在这种混合式教学方式中,不但能够增强其对学习的兴趣,改善其学习习惯和态度,还可以促进学生全方位地掌握知识要点,并掌握具体的实践能力。换言之,混合式教学不仅仅是要将传统的课堂授和网络等数字化教学结合,更要合理分配这两种教学方式的时间,从而发挥混合式教学的最大优势。另一方面,科学地设计学习活动。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掌握知识的过程,而学习活动设计对于混合式教学而言,不仅仅包括网络等数字化教学形式的设计,还包括课堂授课的形式设计,比如设计小型活动来达到学习目的。混合式教学的设计应遵循三大原则:一是适配学习对象。以学生为中心,综合考虑其学习需要、兴趣爱好、已有能力水平、认知特点等各方面情况;二是适配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内容需要不同的混合学习活动;三是适配学习过程。不同的学习过程需要不同的混合要素。只有科学合理的学习活动设计,才能真正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就是说,混合式教学不是传统教学方式和数字化教学的简单叠加,而是要将两者进行有机结合,达到1+1>2的效果。
围绕着上述教师主导作用的两个方面,在混合式教学背景下,教师必须具备四项技能:第一,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技能。混合式教学模式意味着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有两种及以上的学习方式,因此,为了使学生能够进行深度的学习,教师需要对各种媒体资源进行优化设计,并且通过不同教学策略的创设,来丰富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情境,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出学生体验情境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学生的知识建构过程。第二,促进有效交互的技能。虽然混合式教学中在线学习意味着教师不用进行面对面的授课,但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的参与对于学生学习的有效交互依然发挥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需要在交互过程中体现其亲和力,注入一定的情感因素;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仍然需要教师进行解答。第三,学习过程管理的技能。混合式教学中,教师会在滿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同时,来帮助学生完成深度学习。因此,教师在混合式教学中必须具备足够的学习过程管理能力,从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第四,学习环境的设计技能。混合式教学的本质,是要求教师能够为学生创设学习文化和氛围,尤其是在网络环境下,虚拟文化环境对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教师为了实现混合式教学,就需要结合教学目的,来进行学习环境的设计。
(二)学生层面
作为混合式教学的学习主体,学生学习效果除了与学校的混合式教学平台,以及教师的混合式教学技能有关,还与其自身的学习主动性有关。换言之,混合式教学价值的真正发挥,不但依赖于学校、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力量,同时,还需要学生从自身出发,把握各种参与混合式教學的机会。学生要积极了解自己,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是学生了解自身,增强自我意思一条重要途径。同时,学生还应该积极参加各种混合式教学实践活动。除此之外,在混合式教学的实施模式下,学生要自主做好时间管理,合理安排好学习和休息时间,同时还要增强自身在混合式学习中的责任感,做到有人监督和无人监督一个样。
(三)学校层面
从混合式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发现,要使混合式教学真正发挥其在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方面的作用,仅仅依靠教师和学生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依靠学校管理部门的支持,特别是在政策、师资、教学资源和教学平台的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这对混合式教学能否顺利高效开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例如,从学校层面出台混合式教学的相关政策,注重师资培养,搭建或改造网络教学平台、技能训练实训室平台等学习环境,真正发挥平台的在线讲授、小组讨论、成果展示、在线测试、互动评价、学习反思、协作学习、自主学习、技能实训等功能。
参考文献:
[1]Garrison,D.R. and H. Kanuka, Blended learning: Uncovering its transformative potential in higher education[J]. The internet and higher education. 7(2):2004,P:95-105.
[2]Garrison, D.R. and N.D. Vaughan, Blended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Framework, principles, and guidelines. 2008:John Wiley & Sons.
[3]Launer. R. ,康文霞.混合式学习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五种假设[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1):57-60.
[4]王淑慧,刘丽萍.信息化背景下的混合式学习的发展和应用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9):2113-2114.
[5]郭丹.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7):153-156.
[6]罗晓岗.影响高校混合式学习有效性的关键因素分析[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1(1):24-30.
[7]黄荣怀.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8]李恬.论网络环境下“混合式学习”课程设计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187-191.
[9]杨志珍.混合式学习的教学策略研究[J].继续教育,2010(3):37-39.
[10]杨志峰.高校思想政治课混合式学习的设计和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09.
[11]梁成艾.职业教育“项目主题式”课程与教学模式研究[D].西南大学,2012.
责任编辑 时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