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水潺湲抱郭流

2017-03-15朱仲祥

江河文学 2017年1期
关键词:沙湾大渡河岷江

朱仲祥

我生活在川西南的古嘉州乐山。这是一座傍水而居的城市,而且这座城市所依傍的不止一条两条河流,而是很多条大小不等的江河溪流。这些纵横交错、汪洋恣肆的河流,织就一张巨大的水网,将我的城市严严地网在其中,形成水绕着城走、城漂在水上的独特景观。因此清代大诗人、大书画家张船山写诗赞道:“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湲抱郭流”。

这座以水为基调的城市,其发轫就与水有关。由于它位于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交汇处,古时候这里经常发大水,给这片鱼米之乡带来不少灾难。战国时期,开明王鳖灵,率领族人从荆楚之地沿长江而上,来到古蜀国的凌云山下,劈开乌尤山的阻遏,疏浚三江之水,并在这里扎下根来,在岷江东岸的三山九顶之上建起了开明王城。因水而生的开明故城,便成了其后犍为郡城和嘉定府城以及现代乐山城市的发轫之地。秦时蜀郡守李冰在这里二次治水,深挖了麻浩河床,增大了岷江的行洪能力,也进一步形成了“绿影一堆飘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的离堆景观。到唐代,这里的先民为镇三江水怪,在高僧海通和尚的倡议和川西节度使韦皋的主持下,经历近90个春夏秋冬的艰苦鏖战,在三江汇流处的绝崦丹崖上,修建了70多米高的凌云大佛,从此成为这座城市的地标。

“山水在城市中,城市在森林中”,这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乐山的赞誉。凌云连绵的山峰如屏障一般横亘在岷江对岸,白岩山、尖子山、虎头山、老霄顶诸峰错落在楼宇之间。但水依然是这座城市的主题元素。岷江从川西北高原逶迤而来,流经成都、眉山之后进入乐山,在城市北面稍作停留后,便在大佛脚下拥抱了青衣江、大渡河,然后携手奔向滚滚长江一泻东去。素有“川西玉带”美称的青衣江,穿过川西北高原的重重阻遏,越过“两山对峙、一水中流”的夹江千佛岩,在乐山城郊草鞋渡和大渡河相会。而发源于贡嘎山麓的大渡河,流经康巴藏区和小凉山区,进入沫若故里沙湾城区,再串起数十个翡翠般的沙洲后,在乐山中心城区与青衣江深情牵手。

围绕这三条江河,城市周围分布着由溪流河汊构成的若干水系。主城区鳞次栉比的楼宇间,清澈的竹公溪由北向南穿城而过,形成一道绿荫夹岸、小桥流水的水景观;而青衣江西岸的苏稽城区,秀丽的峨眉河带着峨眉仙山的灵气,在这里绕了一个优美的弯,留下一段田园牧歌般的风光之后,急切地扑进青衣江的千重碧波之中。从凌云山、乌尤山之间劈出的麻浩河,向南在牛华古镇与流花溪汇合,涂抹出一片水乡江南的图画后,再牵手涌斯江再注入滔滔岷江。同时,在乐山城郊的这些水系上,水库、湖泊、堰塘星罗棋布,如古代有著名的明月湖、西湖塘,如今有佛光湖、碧山湖等,如仙女遗失的一面面铜镜,给城市平添了几多灵气。

乐山市除三江汇流处的主城区外,还有沙湾和五通桥两个傍水而居的城市组团。

来到位于城南十余公里的五通桥,你会被那里“十里山水十里城”的风光所迷住。你看,滔滔岷江绕城而过,茫溪河和涌斯江盘桓城中。在城里的两河交汇处,形成一片数百亩的水域,绿水汤汤,碧浪千重,风光潋滟,美不胜收。葱茏俊秀的菩提山矗立在城中,一道道绿水绕在山下。在青山和绿水之间,散布着童话般的城市楼宇。整个五通桥城区,仿佛被水托举着、亲吻着、拥抱着,城市矗立在水上,河水荡漾在城中,山、水、树、城相交相融,形成独特的景色。清代诗人李嗣沆赞道:“垂杨夹岸水平铺,点缀春光好画图;烟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五通桥因此有了“小西湖”的美誉。因了水的缘故,城市之间便出现了若干的桥,包括上百年的石拱桥、很现代的水泥桥、很别致很民俗的浮桥和彩虹桥。不仅桥多,水码头也著名。这里自古生产盐巴,是享誉一方的盐码头,自古盐商云集,百帆竞发,商贸活跃,百姓富庶,因而有了“金犍为”的美誉。五十年代,这里因水路畅通、盐业发达、商贸繁荣,曾一度被周恩来总理特批为五通市。

沙湾城区位于主城区西南二十余公里,紧傍古称沫水的大渡河,城下波涛拍岸,城后青山耸立,古人常用“绥山毓秀,沫水钟灵”来描绘这里独特的地理风貌。当你信步走过飞跨大渡河上的彩虹桥,站在河对岸看城市的风景,错落十里的沙湾城区如海市蜃楼一般,那种漂浮在水上的感觉就特别明显。这里是一代文豪郭沫若的出生地,少年时郭沫若最爱去的地方,就是站在大渡河边看飘逸的船帆和拉纤的船夫,到大渡河边的茶溪垂钓,或者到溪边的茶土寺折腊梅。有次他在茶溪钓鱼,因专心读书而忘了垂钓,鱼竿不知什么时候被鱼儿拖了去。他在生气之后随口吟出四句诗来:“闲钓茶溪水,临风颂我书。钓竿含了去,不知是何鱼。”(《茶溪》)而郭沫若的名字,就是取自故乡的大渡河和古称“若水”的青衣江,他故居前的明清古街也被叫做“沫水街”。汹涌狂放的大渡河一过沙湾,便进入平缓的嘉农、水口冲击小平原,水流由一条分散成三条、四条,变得慵懒漫漶起来。这些漫漶的河流,给沙湾城区和主城区之间留下了星罗棋布的沙洲和湿地。

河流众多,水系发达,滩涂湿地便多。站在赭红色的乐山城垣上,便可望见凌云大佛对面的江心,一抹沙洲如绿色的凤凰,翔舞在万顷波涛之上,被当地人称为“凤洲岛”。原来岛上全是沙石,夏天洪水一来,便淹没得没有踪迹,大佛脚下汪洋恣肆、茫茫一片。近十来年的夏天涨水,冲来了不少植物淤积在上面,水退后便魔幻般长出了一大片树林和芦苇丛,成了城市的一道景观。如今,这里已打造成以凤洲岛为中心的城市湿地公园。而在大佛上游嘉定坊外,一到枯水季节便露出一片乱石杂陈的滩涂,这便是神话传说中鳖灵斩杀恶龙的九龙滩。九龙滩尽管寸草不生,却是野鸭、沙鸥、白鹭等水鸟们的天堂。它们或飞翔在河滩上,或信步在江水边,成群结队,野趣盎然。每当游船经过,它们就表演似的成群飞起,赢得中外游客一片喝彩。

在乐山近百平方公里的城区,像凤洲岛、九龙滩这样的江心沙洲还有很多,单是从沙湾到老城区的一段河面,就有大小不一的岛数十个,翡翠一般散落在大渡河上。其中不少沙洲都无人居住,成了被保护的天然湿地。这些湿地上,灌木遍地,芦苇丛生,野花盛开,鸥鸟云集。也有一些有人居住的岛,岛中间是耕地和人家,岛周边是滩涂和湿地,人和野生动物在沙洲上和谐共生,构成一幅动人的图画。在这两年进行的城市开发中,乐山人又在城市的“绿心”中,开辟了若干人工湿地,修建了不少水景观,同样吸引了许多白鹤、野鸭、沙鸥等水鸟来此栖息。正是这些滩涂和湿地,调节着城市的气候,蕴育了城市的生机。

乐山人对水的热爱和崇拜与生俱来,水图腾和码头文化也应运而生。古时候,三江之滨建有龙王庙不下十处,沿江的居民都把风调雨顺和行船平安的希望寄托于龙王,祈求神佛的保佑,如今只有五通桥的龙神庙硕果仅存。但每年端午赛龙舟的习俗保留至今,他们举办了若干届声势浩大的乐山国际龙舟赛,赛龙舟、放河灯、抢鸭子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因为水上交通的顺畅,商业贸易也非常繁荣,古代为“南方丝路”的交通要冲,三江之上舟楫往来,络绎不绝。直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乐山水运还非常繁荣,郭沫若有诗云:“三两渔火疑星落,千百帆樯载月收。”写的就是那时乐山港的繁盛境况。

生活在乐山这座水城是幸运的。围绕着水,我便多了许多生活的闲情逸致。比如邀约朋友到江边亲水的茶园喝茶,静听涛声阵阵,闲看芦苇飘雪;比如独自漫步在赭红的古城垣上,静静放飞思古之情怀,细心体验刘禹锡“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诗句的深邃意味;比如到江边散步,看人们打渔、垂钓或搬罾,感受水城的别样风情;再比如去那些沙洲、滩涂和湿地,观察鸟们诗意地飞翔和栖息。我最喜欢的还是看大渡河落日。每当天晴的黄昏时分,一轮落日便出现在城市西邊,灿烂的晚霞勾勒出峨眉清晰的山影,将大渡河映照得酒醉般绯红,江心的波涛、沙洲以及山崖上的大佛、岸边的城市,都被霞光涂抹得辉煌壮丽,整个画面既热烈又凝重,写意着“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的古诗意境。随着晚霞的渐渐消失,城市的华灯渐次亮了起来,梦幻般的灯光倒映在水中,闪闪烁烁如跃动的金子。此时你会想起郭沫若著名的诗句来:“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三面临水,一面靠山。行走在这座山环水绕的城市,我更能感受到水对于生活非凡的意义。我想,正是因了水,才有了这座城市,才有了威镇三江的乐山大佛;正是因了水,因了水中珠串般的沙洲湿地,城市的景色才多了几分润泽和生机,多了几许内涵和魅力。

责任编辑:邓雯雯

猜你喜欢

沙湾大渡河岷江
大渡河遥想
岷江
梅瓶(二首)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德贤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德贤小学作品集1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龙岐螺阳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龙岐螺阳小学作品集1
爱父爱国抉择之间的悲歌
南水北调西线一期工程对大渡河下游某已建水电站发电影响分析
风景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