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 促进学校研究力提升

2017-03-15张巍

黑龙江教育·中学 2017年3期
关键词:视导课例研修

张巍

对预约视导的认识和理解

从被服务者的视角理解,我们感受到了预约视导与常规随机视导的不同:由过去学校、教师无准备情况下的随机听评,改变为学校、教师研究后的目标性研听;由过去学校没有主题、缺乏思考的发散式听评,改变为学校有研修主题的问题式研听;由过去关注个体教师教学设计的听评,改变为以典型课例为载体、研修问题整体策略优化的研听。这种自下而上的研修与视导方式对我校教学科学管理以及校本研修深化发展都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作为被服务单位,我们非常珍惜每次预约视导的机会,力争通过教研员的指导和引领,提高教师的设计能力、实施能力、诊断能力与创新能力,也使我校校本研修活动具备了开放性、互动性、诊断性、专题性、连续性等特点。

学期初,校长组织主管校长、主任、学科教研组长等研究团队召开了专项会议,研究预约视导的主题、时间及研修形式。

以生命化教育理念为引领,基于教学问题的思考(如化学微观理论课的教学策略研究;物理创新实验教学;语文如何长文短教;数学抽象概念课师生的教与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大问题教学策略的研究与实践;如何开展课例研究,促教师专业成长;微课教学的研究与思考)、学生成长的需要(如何建立家庭实验室,提高学生研究能力;如何以教材插图为载体,进行归类性复习),确定预约视导研修主题。当发现了问题,又苦于没有较为科学的解决策略时,我们便将问题课题化,形成预约视导主题。

在预约视导前,我们先自行开展以“问题为中心”的行动研究,形成初步教学策略。通过“一课两讲”的形式,观察课堂,诊断问题;通过组内二次研磨,调整策略后再进行课堂实践。

在预约视导时,教研员对课例进行观察和思考,倾听团队汇报交流,从预约学科研修主题是否有价值,研修角度选取是否正确,研究思维是否有局限性,典型课例策略是否完善等方面,多角度、全方面对其进行科学把脉、会诊、开处方,纠偏扶正、拓展思维、完善策略。

在预约视导后,学校将调整完善后的有效教学策略应用于课堂实践之中,并进行追踪问效。这种有准备、有主题、有思考、真研究的视导,大大提高了我校校本研修的针对性与自主性,也丰富了校本研修活动的主题内容,给我校教、研、训工作带来了新的活力。

对预约视导的思考与定位

(一)预约视导的研究背景——围绕学校整体校本研修的主题来建构

我校校本研修以“一课两讲”式课例研究为大主题,构建了师生学习共同体。目前的课堂教学还有一些教师习惯于从“教”出发设计和组织教学,而学生的“学”往往是附属活动。为了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我们以课堂为载体,以“一课两讲”式课例教学研究为主线,以“让学习真正发生”为核心问题来研究。在系列化校本研修中,侧重动态课堂的研究过程,侧重对课堂发生的结果展开研究。努力做到“有主题、有目标、有方法、有拓展”,真实再现学科团队共同研课、共同上课、共同磨课、共同拓课的动态研究过程,从而激活教师团队的研究力。

(二)預约视导主题的设置——分学段式主题研究与分学科式主题研究并举

本次预约视导以六年级低学段教学策略研究和八年级历史文化课型教学策略为重点,研修主题是:如何通过小初衔接过桥课程的建立,使学生迈好中学第一步。近几年入学的六年级孩子,与以往学生相比,两级分化比较严重。“双基”的夯实不达标,没有达到小学应知应会的标准,学生好的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再加上初中课业深度、学习方式和考试形式的改变,家长和学生对初中学习都有一定的畏惧心理。这不单单是对口小学的问题,而是近几年哈尔滨市小升初学生的共性问题。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包括中小学教材知识体系衔接有断档;国家在小学初中课程改革中对学生的要求不是一脉相承,缺乏整体思考;减负重压下,双基的落实有些偏颇;等等。六年级的第一个学期是学生学习兴趣、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学习品质建立和培养的黄金期,如何解决小初衔接问题,缩短学生间的差距,让学生信心满满地迈好中学的第一步是我校尝试研究的方向。

以问题为牵动,以课例为载体,以课题为拉动的校本研修活动把大主题分解为一个个小问题,在研究中,教研员们走进现场进行专业引领,真正解决了学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创建了良好的研究文化,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在学期末,我们还将指导各学科团队,把各个过桥课程的课例,按照教材编写体系,从理念的引领、目标的导向、问题的牵动、课题的拉动等方面,进一步整理和完善,形成六年级的校本课程。

猜你喜欢

视导课例研修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以视促行,以导提质
——幼儿园内部视导工作的探索与实践
花开烂漫——彩墨画瓶花课例
中小学视导工作的有效开展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例
中学实验教学视导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只是“看起来很美”——由课例《蒹葭》引发的反思
自主研修与我的专业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