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复印机”到小画家
2017-03-14陈林
陈林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眼我在幼儿园已经任教了十三个春秋。回想这些年来的点点滴滴,感触良多。
我从小就热爱美术,从教这十几年来更是一直担任着美术学科的教学。而我所任教的每一届幼儿都是学校画展的“主力军”。我一直为自己教出来的孩子能作出远比同龄人“优秀”的作品而沾沾自喜,觉得自己是一个颇为优秀的美术老师。直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的出现,才让我从自我陶醉中醒悟过来,明白自己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严重不足。
一直以来,我所执教幼儿的每一幅作品都算得上布局恰当、线条流畅、颜色生动饱满。 有着“小画家班级”的美誉。以致于经常让观众们误认为是教师代笔作品。为此,我曾一度认为我的教学远比其他老师成功。现在想来,不禁觉得无地自容。孩子们的作品单看确实优秀,但拿在一起看起来就很让人担心了:全班经常会5个、10个、甚至20个或者更多的孩子作品都一模一样。一样的构图、一样的层次、一样的颜色、一样的动作。都是那么的“优秀”。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表现力体现在哪里?我培养出来的不是小画家,而是小“复印机”!
诚然,《指南》发布前的那十年里,我一直是一位认真的幼儿园美术老师。我会提前花大量的时间写好教案,准备好丰富的操作材料,也会不断学习新的创作方法并将之应用到教学中,让幼儿能接触到绘画、涂色、刷画、浸染、刮画、撕贴等等不同的创作方法,创作出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作品。但是,我一直在无意中不停地重复着一个致命的错误:经常让幼儿照着我事先完成的范画来进行操作,严格要求幼儿作品的线条、色彩等,并对其中模仿得最惟妙惟肖的幼儿进行奖励。我还会用自己的审美去评判幼儿,比如,我会很严肃地教育幼儿:太阳要涂红色,树干、泥土要涂褐色、水要涂淡蓝色……从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现在回想起来,不由万分残愧。
《指南》中明确指出,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萌发幼儿对美的体验和感受,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用心感受和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现和创造美。不能用自己的审美去评判幼儿,更不能为了追求结果的“完美”而对幼儿进行千篇一律的训练,以免扼杀其想象与创造的萌芽。《指南》尤其强调:幼儿绘画时,不宜提供范画,更不能要求幼儿照着范画进行创造。
亡羊补牢,犹未晚矣。学习和改正,永远不会迟到。《指南》为我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让我能在正确的方向上大步前进。现在,我更多的是注重对幼儿发现美和感受美的能力的培养。我经常利用图片、视频、文字、实物等资料让大家充分欣赏和感受生活中一切美的事物;鼓励家长每个周末带幼儿们去亲近社会,亲近自然,为平时的教育教学收集丰富的素材。同时,我还为幼儿创造各种欣赏、感受美的机会,同时为他们准备充足的材料,鼓励他们在操作前细心观察,自主选择,认真构思,大胆尝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创作。我还会充分肯定幼儿作品的优点,同时让幼儿互相交流、学习,从多方面引导他们的提高。通过三年多的努力,现在孩子们已经能在同一个命題下创作出各式各样丰富多彩、个性鲜明的真正优秀的作品。
我相信,只要方向不错,我总会在前进的道路上越走越好,直到成为一名真正优秀的幼儿园美术教师。
(作者单位:重庆市巫溪县凤凰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