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解儿童,回归学前教育的原点

2017-03-14王春燕

今日教育·幼教金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雅斯保教原点

王春燕

儿童不同于成人!

儿童有着与成人相异的生命特征和生活方式,学前教育则承担着捍卫与呵护儿童特质的神圣使命。《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就提出,要“建立对幼儿发展的合理期望,实施科学的保育和教育,让幼儿度过快乐而有意义的童年”。让儿童接受科学保教、拥有幸福童年,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那么,实施科学保教应基于怎样的儿童观?对儿童来说什么样的期望才是合理期望呢?这就需要我们真正走近儿童、认识儿童、理解儿童。

兒童是什么?中国哲人很早就认识到儿童的独特性。老子认为,圣人的状态是儿童的,人类应“复归于婴孩”;明代学者李贽认为,童心即真心,真心即真人。鲁迅在他那个时代就倡导“以孩子为本位”的教育,并大声呼吁“救救孩子”。再看西方,心理学家弗洛伊德认为,游戏着的儿童,其实是一个正在展开想象的诗人;教育家福禄贝尔认为自己是个学生,在向儿童学习;哲学家雅斯贝尔斯甚至大大惊异于“儿童简直就是哲学家”。

而我们长期以来总是习惯站在成人的立场看待儿童,认为儿童与成人无非是在身高、体重上存在差异。殊不知,儿童不是“小大人”,他们是与成人不同的、具有独特身心发展特点的主体,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观察方式、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他们总是以儿童独特的眼光看世界,对世界的理解与思考充满童真童趣,就连童言稚语,也充满了想象和幻想;他们生活的存在方式就是游戏,如果没有了游戏,童年也就失去了幸福和快乐;他们是探索者、发现者,永远充满好奇心,永不满足于固定的答案……我们要怀揣尊重,用敬畏与欣赏的眼光看待儿童,以科学的态度审视我们的行为。我们必须蹲下身去,以儿童的视野看世界,正如陶行知所说,“我们必须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

因此,学前教育,应该是以儿童真实的生命状态为原点的教育。这样的教育,要顺应儿童天性,要源于生活、通过生活、为了儿童的生活,要以游戏为基本教育活动,在活动中提升儿童智慧。儿童唯有在感受、体验、操作、探索、交往中才能激发潜能,发挥创造力。

学前教育,应该是直面“完整的儿童”的教育。完整的儿童,就是指身体、人格、智力、情感、审美等各个方面整体发展的儿童。我们只有理解了何谓“完整的儿童”,才会明白儿童不仅需要获得身体和智识的发展,更需要充分愉悦的游戏体验、追根究底的探索发现、无拘无束的天性伸展……诚如雅斯贝尔斯所言:“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与认识的堆积。”

学前教育,应该是真正有别于小学的教育。目前,学前教育“小学化”“成人化”现象还没有完全杜绝,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强化训练”还时有发生。究其根本,就是我们对儿童还不够尊重、不够热爱、不够了解。要让幼儿园真正成为儿童的乐园,还需要我们更加用心,付出持续的努力。

让我们以真实的儿童为原点、以儿童的生命发展特征为基点开展学前教育,让儿童真正享受幸福的童年生活,获得完整、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作者系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

猜你喜欢

雅斯保教原点
如何在幼儿园户外活动中实施保教融合?
科研引领科学保教
幼儿园半日保教工作细则
Book Pilot 飞行选书师,让书重新回到原点
重返历史“原点”的旅程
在原点震荡的扰动Schrödinger-Poisson系统的无穷多个解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浅谈幼儿园保教管理工作的地位和作用
克拉斯诺雅斯克地区开始建设新的铁路枢纽
“因为孤独几乎是完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