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解字》阜部字研究

2017-03-13苏慧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7年1期
关键词:形旁古文字说文解字

苏慧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说文解字》阜部字研究

苏慧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

以《说文解字》阜部92字为研究对象,基于甲骨字形考释阜字本义,对阜部字作造字方法分析,并归纳其字义体系,举例说明义符阜、土的通用现象及从阜字的增土繁化现象,考察《说文解字》阜部字的基本面貌。

《说文解字》;阜部;字义;义符通用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书,许慎根据汉字以形表义的特点创立了汉字部首,制定按部首编排字书的体例。《说文》确立了六书理论,保存了许多先秦的词义和汉代的训诂资料,保留了完整的小篆字形、古音资料,记载了丰富的古代文化资料。自其成书以来,对《说文》的研究相沿成习,经久不衰。《说文》分540部,每部以最具代表性的首字统领,按照形体连缀各字,这是由于六书始于象形,也方便人们记忆和查检。如阜部,以各字共同的义符“阜”作为首字,其余各字据形系联,共收字92个,其中重文9个。

一、阜字本义考

阜字在甲骨文中已有用例,后多用作构字部件,不断简化后现写作阝,使用频率很高。关于阜字本义为何,历来存在争议,主要有土山与阶梯两说。笔者认为二说皆有道理,试从阜字的甲骨字形入手,考察阜字本义。

阜是象形字,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其本义与字形之间的联系相当密切。笔者根据《甲骨文编》与《古文字诂林》对阜的甲骨文字形进行了整理(如表1所示)。

表1 阜字商代甲骨字形①

2015年,雷缙碚、喻遂生在《甲金文“阜”字及字符“阜”的两个来源》一文中提出表山崖与表阶梯实际上是阜字的两个来源。这一观点可以从甲骨文用例中得证。

二、《说文》阜部字造字方法分析

据统计,《说文·阜部》共收92字(重文9个),其中象形字仅1个,会意字3个(其中包括1个亦声字),88个形声字,无指事字。

《说文·阜部》收形声字88个,占了总数的95%以上,均是以阜为形旁,配以不同的声旁,分别为:陵、阞、阴、阳、陆、阿、陂、阪、陬、隅、险、限、阻、陮、隗、阭、、陗、陖、隥、陋、陕、陷、隰、、、队、降、陨、阤、隓、、陊、阬、、防、隄、阯、陉、附、阺、阢、隒、阸、隔、障、隐、隩、隈、、、陇、、陕、、、陭、隃、阮、、陚、、、、陼、陈、陶、、阽、除、阶、阼、陛、陔、际、陪、、陾、陴、隍、阹、陲、隖、院、陯、陙、。

三、《说文》阜部字字义体系

表地势山势的字共23个。其中陮、隗、阭、陗、陖、阬、院、险、阻、、阽、陲、、隉14个字为一组,都含有高峻险要的意思。例如,陮,常与隗连用,陮隗都表示高峻不平的样子,《说文·阜部》:“陮,陮隗,高也。”陖,同“峻”,表示山势高而陡,陗和陖意义相似。《说文·阜部》:“陖,陗高也。”阽,表示山壁倾危,后来引申为广义的危险,《说文·阜部》:“阽,壁危也。”陋、陕、3字都有狭隘窄小的意思。陋表示狭隘、简陋、低小,《说文·阜部》:“陋,阸狭也。”陕字同“狭”,是狭隘,狭窄的意思。《说文·阜部》:“陕,隘也。”字,《说文》中解释为“小块”,段玉裁认为此字是“凷”的俗字,凷,同“块”,本义是土块。阸、隔、障、隐、隖、限6字都含有阻隔遮蔽的意思。其中阸、隔、障基本同义,《说文》中隔、障互训,均表示阻塞、阻隔之义。隐是隐蔽、隐藏之义,《说文·阜部》:“隐,蔽也。”

在《说文·阜部》中共有14个字是表示专门名称的,包括山坡名和地名,山坡名有陇、、陚、陭、、阮、隃、、、陈、陶,地名有陕、、。

表动作形态的阜部字共有11个,陟字表示由低向高处登陟,《说文·阜部》:“陟,登也。”陷、、队、降、陨、隓、陊、陯、阤9字都指示向下的方向,如降表示自高处下降,与陟相对,《说文·阜部》:“降,下也。”陊,也作堕,义为由上而下坠落,《说文·阜部》:“陊,落也。”陷、、队、陨意义与陊相似。隓、陯、阤都含有崩塌、毁坏之义,如陯表示山阜塌陷,也作沦,泛指沦没,《说文·阜部》:“陯,山阜陷也。”另有一个字,表示用铁锹翻起板土,《说文·阜部》:“耕,以臿浚出下垆土也。”臿指锹之类掘土的农具,浚是挹取的意思,垆指黑色坚实的土壤。

四、义符阜、土通用及从阜字的增土繁化

(一)义符阜、土通用现象

通过考察《说文》阜部各字的异体字,笔者发现阜和土作为义符经常互换而构成异体。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提出字形通转的一种情况,即“凡义相近的字,在偏旁里可以通转”④。土、阜通用就属于这种。在文字形体尚未十分固定之前,同时期的一个汉字会有多种写法,而这些通用的写法是为人们所公认的。徐中舒先生在《怎样考释古文字》一文中提出:“《说文》偏旁从‘阜’之字,多与从‘土’旁之字通用。如阬,坑,这都应是脚窝形升降普遍存在时所造的形声字。”⑤他认为阜像独木梯形,而独木梯是仿土质脚窝而制,在穴居时代没有木梯,人们从土阶上下,所以许多从阜的字或从土。由此扩展开来,笔者认为义符阜、土通用现象之所以存在,是由于阜特指土质的山坡。考古证实,商、周、秦汉时期建造阶梯、堤坝、城墙等建筑时所用的主体材料都是夯土。因此古人在创造这些形声字时取了同一个字表声,但因着眼点不同而采用了不一样的形旁,以阜作为形旁是着眼于山坡或建筑的形态,以土作为形旁则是着眼于材质,这也就是裘锡圭先生所说的“形旁的代换”。

《说文》中土、阜通用现象很多,例如:

1.隄,堤

隄,同堤,义为沿江河湖海用土石等修成的挡水建筑物。《说文·阜部》:“隄,唐也。”段玉裁注:“隄与唐得互为训者,犹陂与池得互为训也。其实窊者为池,为唐。障其外者为陂,为隄。”唐就是池塘的“塘”,意思是堤岸、堤防。隄、唐二字,意义大致相同,在古代文献中常常存在互训关系,但它们也有不同之处,唐往往指中间低凹、低下的部分,隄则指外围环绕的建筑,也就是堤坝。《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宋芮司徒生女子,赤而毛,弃诸堤下。”陆德明释文:“堤,亦作隄。”隄与堤是因造字方法不同而产生的异体字。

2.阯,址

阯,同址,义为地基、山脚、墙角。《说文·阜部》:“阯,基也。址,阯或从土。”基就是墙角、地基的意思,又泛指一切建筑物的底部。如《汉书·郊祀志》:“禅泰山下阯。”这里的阯指山脚。址义为基址,现在一般用址而不用阯了。《说文·止部》:“止,下基也。”止又是表示足的趾的象形初文,阯、址、止、趾实际上记录的是同一个词。

3.陂,坡

陂和坡的意思都是斜坡、地势倾斜的地方,《说文》中,陂和坡都训为“阪也”,段玉裁注:“陂与坡音义皆同。”坡、阪互训,《说文·阜部》:“坡者曰阪。”而同样一句话在《尔雅·释地》与《毛传》中都写作“陂者曰阪”。可见,陂与坡异部同字,阪和坂也是如此。陂与阪同属帮母,歌元对转,意义相同,是一对同源字。

4.陷,埳

陷义为陷入、坠入,《说文·阜部》:“高下也,一曰陊也。”段玉裁注:“高与下有悬决之势也。”高下是指从高处陷入地下,陊义为从上而下坠落。《集韵·陷韵》:“陷,或从土。”埳,《玉篇·土部》:“埳,陷也,与坎同。”《说文·土部》:“坎,陷也。”坎指地面低陷的地方,陷、埳、坎同义。《庄子·秋水》:“子独不闻夫埳井之鼃乎?”“埳井之鼃”就是井底之蛙。现在用陷而不用埳。

5.陪,培

陪,《说文·阜部》:“陪,重土也。”此处“重”是增加的意思,指在土丘上再加土,段注:“《左传》曰:分之土田陪敦。注曰:陪,增也。”重土为陪,后加以引申,凡是相重的事物都称为陪,比如古代乘车时,最尊贵的人居左,驾车的在中间,在右边的就称为陪乘,宴会中也有陪鼎之说,就是指宴会时正菜之外的加菜。王念孙《广雅疏证》:“郑注《曲礼》云:‘陪,重也。’又注《中庸》云:‘培,益也。’培与陪通。”《广韵·灰韵》:“培,益也。”陪与培并母叠韵,二者义符通用。

(二)从阜字的增土繁化现象

除阜、土义符互换现象外,还有一些以阜为义符的字存在增土繁化现象,例如:

1.防,埅

防,《说文·阜部》:“防,隄也。埅,防或从土。”《集韵·阳韵》:“防,或作埅。”《玉篇·土部》:“埅,与防同。”古人已造出一个防字来表示堤防,但后来为了强调其材质,又在其上叠加义符土进行了繁化,今天仅用防,埅字已废弃不用了。

2.队,坠

五、结语

注释:

①表1中编号均为所引书目简称及该字形在原书中的编号。甲:董作宾编《殷墟文字甲编》一册。乙:董作宾编《殷墟文字乙编》三册。菁:罗振玉辑《殷墟书契菁华》一卷。簠:王襄撰《簠室殷契征文》十二编。佚:商承祚编《殷契佚存》一卷。河:孙海波编《甲骨文录》一卷。库:(美)方法敛摹,白瑞华校《库方二氏所藏甲骨卜辞》。

②古文字诂林编纂委员会:《古文字诂林》第10册,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771页。

③徐中舒:《先秦史十讲》,中华书局,2009年,第140页。

④唐兰:《古文字学导论》(增订本),齐鲁书社,1981年,第241页。

⑤徐中舒:《古文字学讲义》,巴蜀书社,2012年,第125页。

[1]古文字诂林编纂委员会.古文字诂林:第10册[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

[2]徐中舒.先秦史十讲[M].北京:中华书局,2009:140.

[3]唐兰.古文字学导论[M].增订本.济南:齐鲁书社,1981.

[4]徐中舒.古文字学讲义[M].成都:巴蜀书社,2012:125.

[5]许慎.说文解字[M].徐铉,校定.北京:中华书局,2013.

[6]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7]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甲骨文编[M].香港:中华书局香港分局,1978.

[8]于省吾.甲骨文字诂林[M].北京:中华书局,1996.

[9]容庚.金文编[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0]郭沫若.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79-1982.

[11]王力.同源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14.

[12]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修订本.北京:商务印书馆,2014.

[13]雷缙碚,喻遂生.甲金文“阜”字及字符“阜”的两个来源[J].中国语文,2015(3):274-277.

责任编辑:赵 青

10.3969/j.issn.1673-0887.2017.01.015

2016-08-07

苏慧(1993— ),女,硕士研究生。

A

1673-0887(2017)01-0071-05

H161

猜你喜欢

形旁古文字说文解字
你知道形声字吗
形旁在形声字识别中的优势作用*
释古文字中的“杪”及相关字
古文字“刀”“匕”混同——兼説舊釋“從宜從刀”之字
古文字“丙”與古器物“房”
从古文字的角度看李阳冰对《说文》的说解
“六书”在小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说文解字》中的反形字分析
体验知识的形成、产生和发展
略论古文字义近形旁的通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