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一带一路”等战略看南中国海问题的两难

2017-03-13李优坤

关键词:南中国海大国利益

李优坤

从“一带一路”等战略看南中国海问题的两难

李优坤

(重庆三峡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重庆 404120)

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竞争的交汇,决定了南中国海问题的解决必须有“一带一路”等经济视角。从这一视角看,南中国海问题至少面临以下两难:异质大国崛起期,领土权益维护与确保区域和谐合作之间的矛盾;国家利益合理扩张与霸权国及其他大国疑虑间的两难;全球化时代,中国在竞争中求合作和在合作中竞争的难题。中国需要以高度的战略耐心、长期的国家理性、谨慎的国家战略来小心应对这些矛盾。

一带一路;南中国海问题;地缘经济;地缘政治

2008年金融危机后,伴随中国崛起带来的国际格局转换,大国和周边对中国的疑虑加深,中国周边的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在一些大国的挑动下,南中国海争端越来越复杂。与此同时,中国周边的地缘经济竞争也在加剧。美国加剧南中国海问题复杂化的“亚太再平衡”战略不仅包含环绕中国的军事部署,更有与之配合的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等经济内容。而且美国政军学三界很多人也认为,后者才是这一战略的中心。因此,地缘政治竞争和地缘经济竞争的紧密结合是当今时代国际竞争的主要特色。

“一带一路”等战略是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从战略高度驾驭外交全局,统筹谋划周边外交的重要举措。而南中国海权益也早被中国领导人界定为不能退让的核心利益。因此,如何在顺应区域和全球合作大潮、推动“一带一路”等战略的同时,维护包括南中国海等领土权益,是我国外交的重大难题。但这恰是我国理论研究的薄弱环节。尽管近年来,“一带一路”和南中国海问题始终是学者们关注的热点,但两者之间联系的研究却始终未引起足够重视。因此,从“一带一路”等战略看南中国海问题的两难,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领土权益维护与确保地区和谐合作的两难

从“一带一路”等战略看南中国海问题的难点,反映出崛起中的中国,维护国家领土权益与推动地区和谐合作、推动中国和平发展之间的两难。

尽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相比,即使美国学者都认为,在未来几十年内,中国在经济、军事、软实力等诸多方面都无法与美国相提并论,所谓的“中国世纪”远没有到来。[1]当前中国实际上正处于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在稳定经济发展速度、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同时,集中精力应对社会转型和加速政治、经济和文化体制改革,推动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的全面、和谐发展,推动中国梦的实现,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家大战略的首要任务。正因为如此,我国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仍然强调,“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2]。

同时,当代中国也是一个深深融入世界经济的“体系内国家”。今天,我国经济的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高达50%以上,能源对外依存度达60%,进出口对外资的依存度也高达70%,就连国家的粮食加工等国民经济命脉也多与外资紧密相关。因此,“根据中国‘大进大出’的经济格局,要达成可持续的经济发展,必须谋求一个和平的国际环境”[3]。而包括南中国海争端国在内的周边,是中国争取长期和平的国际环境、推动中国和平发展相关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条件下,为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完全复兴,仅仅和平的国际环境是不够的,与周边国家构建更紧密的区域经济合作关系也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大局。20世纪90年代以来,地缘经济和地缘政治一样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全球性地区主义成为一种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哪个大国能在地缘经济竞争中占据主动,就意味着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占住了先机。因此冷战结束后,北美、欧洲和亚太才会分别兴起以美国、欧盟,以及东亚的中日为核心的地区主义浪潮。但与欧美相比,我国所在的亚太,特别是其核心——东亚,却一直被历史造成的不信任及现实的安全困境所困扰,区域经济合作进展缓慢。中韩日之间的历史认识、东海大陆架划界、岛屿主权纷争等问题,中国和东南亚国家之间的南中国海纠纷,都不时困扰着东亚合作。美国也趁机利用东亚地区复杂的结构性矛盾,挑起东亚各国间的矛盾纷争,来达到继续主导亚太政治经济的目的。中日间钓鱼岛问题自2010年后的激化,中国和东盟国家关于南中国海问题的矛盾在2011年后的再度复杂,后面都明显存在美国的影子。近年来,美国还通过大力推进TPP,“很容易就导致东亚出现了深度的地缘经济分歧,并将削弱被中国支持的排他性的东亚经济合作安排”[4]。这种美国插足的东亚合作,导致东亚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分裂和军事对立,经济合作也在美国的挑动和插足下而裹足不前。对中国来说,这将意味着中国未来国家战略环境的恶化,以及发展环境受美国压制。因此,“做好周边外交工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需要”。[5]而“一带一路”等战略,正反映出配合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加速经济进一步发展战略需求下,推动区域经济整合的努力。

政治经济现实决定了我国必须坚持和平发展的国家战略,而冷战结束后全球化潮流带来的地缘政治和经济竞争,也进一步迫使中国必须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推动区域经济整合。但另一方面,领土权益维护从来都不是“请客吃饭”,必须依靠国家实力,甚至一定的军事威慑,必然造成与争议国矛盾在一段时期内的紧张。历史证明,每次中国在南中国海的强硬维权,都极易导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关系的波动,导致东亚区域和谐合作出现波折。而西方国家学者也指出,中国在南中国海采取的提升影响力的行为、政策和措施,甚至可能由于削弱东盟的跨地区团结而对东亚地区一体化进程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6]。

在国际关系越来越民主化和法制化的当代,领土权益——不管是主权还是资源,都有失去后就很难再获得的“不可逆”性。而中国改革开放后的历史也表明,当中国集中精力于经济发展的时候,总有国家乘机抢夺中国的海洋权益。为了争取国际道义支持,这些国家也会借西方制造的“中国威胁论”陷阱,有意无意把中国是否在南中国海等问题上保持克制,设计为检测中国“和平发展”诚意的“试金石”。因而,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长期“韬光养晦”,毫不奇怪地就推动了一些争议国养成一种习惯,即“在利益冲突的场合你就应该退让,你不退让是不对的,你不退让说明你自己的政策出了问题”[7]。更值得深思的是,随着一些争议国实力的同样快速增长和国际地位的上升,他们与外部大国,如美国的关系却在不断改善。因而,卷入外部大国的日益增多,实际上只是意味着中国领土权益维护成本的不断增加。因此,如果不能在领土问题上采取一定行动,“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不但不能减轻,反而会加深中国在南中国海问题上的被动。

2010年以后,中国加大了维护国家领土和海洋权益方面的力度,却迅速招致周边国家以及外部大国,特别是美日的不满,而周边小国则乘机在南中国海问题上挑衅和牟利。2011年开始,美日越来越深地卷入这一争端,甚至开始在南中国海进行军事巡航;印度和俄罗斯也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对南中国海的兴趣;2013年菲律宾单方面将南海争端提交国际仲裁法庭;2014年中越船只在西沙海域冲撞;2015年美国更开始在南中国海派出军舰和战斗机进行挑衅……南海问题正朝着复杂化、扩大化趋势发展,严重影响中国的和平发展和区域和谐合作。而美国则乘机抓紧时间,在亚太地区推进TPP。TPP能在2015年达成初步协议,不能说没有这一因素的影响。这说明,中国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进一步改换并确立新的海权规则,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维护同周边国家的区域和谐、合作的大局。

“中国是地区大国中与东南亚国家关系最复杂的一个,由此也吸引了地区最多的关注。”[8]从“一带一路”等战略视角看南中国海问题正说明,在整个中国崛起期,必须在领土权益维护过程中把握分寸,处理好领土权益维护与国家经济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之间的矛盾。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举动不可能不对我国和邻国的关系造成影响,有时候甚至会带来中国和一些国家关系在一段时期的倒退。不过反过来,这种影响必须是可控的,不至于影响区域和谐合作及国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

二、中国崛起中的利益扩张与体系大国疑虑的矛盾

从“一带一路”等战略看南中国海争端复杂化,还可看出中国作为异质大国崛起带来的国家利益扩张与体系大国不信任之间的矛盾。多数国人一直想不通,为何中国一再宣示走和平发展道路,一直致力于东亚和亚太区域合作,推动构建“和谐世界”或“更美好世界”,却一直不能改变霸权国,甚至诸如俄罗斯这样有求于中国的大国,越来越深的疑虑和变本加厉地给中国“使绊子”?对中国合理、合法的维护南中国海行为,甚至纯经济的“一带一路”等合作计划,都做了饱含阴谋的解读。这正反映出中国作为国际体系的“异质”大国,崛起过程中带来的全球和地区冲击及国际利益的高度复杂。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需要保证自己的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及国际交通的顺畅,需要保证和不断拓展中国与越来越多国家更紧密的经济合作空间,需要保护越来越遍布世界的经济利益和国民安全……所有这些,都要求中国不断增强自身的军事、政治和文化实力,增强在国际组织、地区和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增强在不同地区的政治经济存在。因此,中国越来越需要创造性地介入越来越多的地区事务,需要构建和不断拓展“高边疆”。可以说,中国崛起已经带来国际权力和利益格局的巨变,已经站在了“外交的新高地”。

作为政治经济快速发展、国家利益不断拓展和影响力持续攀升的崛起国,实际上是当前国际格局变革的最大受益者。而其他大国,面对这种变革有的只能是“羡慕嫉妒恨”,以及对其国家利益和权力可能受损的极大疑虑。而中国独特的意识形态和政治经济体制,以及古老的文化,则加剧了大国在未来国家利益和权力调整中处于不利地位的不安全感。尽管不能明言,但如何在拓展自身国际空间的同时,压缩中国区域合作的空间,就成为一些国家战略的重要考量。

南中国海问题与TPP等经济合作项目一样,是相关各方防范中国的两张“牌”,而且是相互关联的两张“牌”。南中国海问题事关中国未来发展的资源来源和战略通道等最核心的国家利益。中国越崛起,南中国海这张牌对中国来说,就越具有阻碍中国继续崛起的“分量”。而TPP等表面看似纯经济性的经济合作,则被认为是美国与中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世界争夺经济竞争主导地位的重要举措,被认为事关美国能否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占据主导的关键环节。因而很明显,美国的战略考量就是通过南中国海问题破坏中国区域和谐合作的气氛,TPP则乘虚而入。这两步分别代表了大国搅动中国区域合作并乘机拓展自己合作空间的紧密配合的两步。由于当代经济的重要性,TPP甚至具有比南中国海问题更大的重要性。奥巴马政府在2013年后,把“亚太再平衡”的重点放在了TPP等经济合作项目,也反映出这一点。

2011年来,在中国崛起态势更加明朗的大背景下,中国更加坚决地维护海洋权益,却在一定程度上带来了中国周边环境的更加复杂。这些都是与美国加紧推进TPP谈判,以及日本拼命抵制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和诋毁“一带一路”等措施并行不悖的。这些说明了在快速崛起过程中,中国海权维护上的一举一动都会招致各方态度的微妙变化,导致中国区域经济整合环境的进一步复杂。

我们必须时刻注意,大国的疑虑是中国南中国海维权与“一带一路”合作之间矛盾产生的重要原因。我们必须解决其他大国,特别是霸权国对中国和平发展道路所怀有的深刻不信任,并更加牢固地构筑多方面互惠关系。金融危机后,不管中国和美国的差距还有多大,但中国与美国国力差距的快速缩小,却足以引起视霸为生命的美国的巨大恐惧。而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国,作为大国当然也不会对中国快速崛起、自身发展却不尽如人意的状况无动于衷。因此,在中国彻底完成崛起、国际格局完成调整之前,中国注定会成为其他大国怀疑、防范的焦点。这是一种中国成长的宿命,除非中国停止发展,阻止中国商人、学者、专家在世界各地往来的步伐;除非中国可以弃在世界各地正常往来的国人于不顾,置自己的经济命脉、商业要道、国家安全等于别人掌控之中……因此,正如美国学者所说,“中国在亚洲的崛起必将对该地区的稳定产生影响,不论中国追求什么样的政策”[9]。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必须做好两件事:其一是继续让中国的繁荣惠及全球,特别是亚太,尽力建构中国和区域大国和霸权国的利益交汇点,并致力于宣传中国的崛起更符合他们利益的理念,让这种观念深入人心。因而中国的“一带一路”及南中国海等战略,就必须尽可能考虑如何融合或兼顾周边大国的利益。其二即使在合理合法地维护南中国海等利益及推进“一带一路”时,也要尽力做到低调和隐忍。美国和邻国的认知,对于其是否真正认为中国“尊重”他们的利益具有重大影响。正如有学者所说,在中国人看来,中国不称霸是如此简单之事,但美国和西方,甚至亚洲许多国家都对中国强大后带来的“威胁”感到担心,因为“他们完全无法完全、明确地理解中国人现在和将来的思维,只好根据他们的思维去认识中国”[10]。因此,低调和隐忍是中国崛起期减少敌对、降低成本的最重要一环。

三、中国与霸权国及周边国家间“竞合关系”的矛盾

“一带一路”等战略与南中国海问题的复杂化并存,还反映出中国与周边、霸权国之间竞争与合作共存的复杂关系。在全球化的当今时代,各国在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上的相互依存不断扩大,国家利益从封闭走向开放,框定国家利益的因素日益复杂。

一方面,相互依存和全球问题催生了各国之间利益的犬牙交错和互利共生。今天的中国和周边国家,以及大国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早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密切”可以表达的。在经济上,中美之间早已相互融合,难分彼此。2014年,中美货物贸易额就达5550亿美元,同比增长5.4%。截至2014年底,美对华投资项目累计达64 329个,实际投入754亿美元。美国仍是我国外资最大的来源地之一。中国对美投资也呈快速增长势头。截至2014年,中国企业在美累计非金融类投资也达到了385亿美元。在政治上,中美在朝鲜半岛稳定、中东和印巴等热点地区和传统安全领域,在反恐、防扩散、反海盗、人道主义救援减灾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有着越来越多的利益交汇点。中美双方在文化和社会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也更加频繁。

中国同亚太国家贸易额也持续增长。近10年间,中国与亚洲国家贸易同期增长了近3倍,连续多年成为亚洲最大的进口市场,以及日本、韩国、印度、越南、蒙古等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多年来,中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的60%以上是在周边,亚洲已成为中国设立境外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同时,中国与亚太国家的人员往来也非常密切。2014年,中国同周边国家的人员交流就超过了4000万人次,亚洲国家在华留学生人数已经达到22万人。中国同多个周边国家成功互办友好年和青年交流等活动,仅2012年就达到100多次。中国同绝大多数周边国家建立了不同类型的战略伙伴关系,高层互访频繁。中国还推出了“一带一路”等战略,建立了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机构,以推动中国和周边更紧密区域经济整合。

另一方面,民族国家仍然是当今时代最重要的行为体。中国和周边及霸权国紧密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并不能阻止双方的利益冲突,反而因全球一体化和政治经济的紧密联系,更容易出现利益的对立和矛盾。中美之间在贸易、人民币汇率、区域和全球一体化等经济问题,在如何建构全球新秩序、如何处理区域热点问题上,都存在着长期难解的矛盾。再加上意识形态差异,特别是中国“异质”大国的特性,更易让中美两国在不同领域产生强烈的“信任赤字”(trust deficit),并轻易造成各自对矛盾问题作出定义和解读,导致中美间矛盾的进一步扩大。更重要的是,中美两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相近,中美之间国力的快速变化,造成国力持续上升、利益需求不断拓展的中国与国力衰退却企图永恒保持霸权的美国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结构性矛盾。于是美国通过在包括南中国海在内的中国周边部署越来越多的军事资产,并加强与日本、菲律宾、澳大利亚等国的同盟,强化对中国的战略遏制。[11]

中美之间在诸多领域存在的长期竞争,导致双方尽管有诸多共同利益,也很难形成良好的关系。冷战后,特别是金融危机后,中美关系的模式,实际上就是一种一方面包含建设性合作和接触,另一方面双方也积极规划对方的任何偶然性事件和投机行为对自己利益损害的复杂模式。这本身就反映出双方共同性和竞争性利益的交错,以及领导人相互之间合作和怀疑的重叠。[12]这就是美国一方面要推动“亚太再平衡”,推动一些国家在南中国海挑衅,阻碍中国崛起,另一方面却要强化与中国在多方面的合作,而中国则不但要防范美国在中国周边挑衅及对中国推动亚太区域合作的阻碍,还要极力寻找与美国利益的契合点,加强合作的根本原因。

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也有极其复杂的一面。由于中国作为大国经济的结构和内涵——既包括大量初级产品,也包含诸多高新技术产品,从而给亚太地区众多国家带来竞争的压力和挑战。而大国,特别是中日,乃至东盟,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老大”情结,一直都困扰着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中国作为政治和军事大国的崛起,也带给了周边国家极大的安全和军事压力。多数东盟国家作为小国,缺乏战略纵深,在历史上又长期被殖民者占领,对任何大国的崛起自然都心怀警惕。因而尽管中国长期强调“安邻、睦邻、富邻”,强调和平发展,而且中国的国际战略重心仍是关注国内的“发展”和防御性的“安全”,但“中国威胁”仍然是周边小国挥之不去的阴影。东盟国家有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臆测,认为随着中国经济势力的不断增强,中国会谋求在东南亚的政治影响力,并逐步主导东南亚。而中国海军的飞速发展,更直接影响了南中国海的格局。[13]而周边大国则对中国崛起带给自身的地区安全和影响力变化高度敏感,深刻思考如何通过纵横捭阖的外交,最大限度地缩减中国崛起给自身带来的权力和利益损失。

因此,适度在中国最“痛”和最“脆弱”的南中国海挑起事端,就成为霸权国和一些周边国家最廉价的选择。东盟的一些海权争议国,出于自然资源、战略利益等方面考虑,在南中国海海权争议问题上越陷越深;地缘政治学家“谁控制了南海,谁就控制了南海周边的重要海峡,谁就控制了整个东亚与太平洋地区”,也导致在一些美国人看来,“南中国海和平已经不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应该支持越南等国对抗中国”[14]。日本则为了在战略上给崛起的中国制造压力,把南海看做给中国崛起制造“麻烦”最廉价的“牌”。而印度、俄罗斯等大国也采取拉一派、打一派的手法,把南中国海问题复杂化,以扩大地区影响力。

表面上看,大国在南中国海给中国“添乱”的目的是给中国制造混乱,但更重要的则是为了扰乱中国和邻国包括“一带一路”在内的诸多经济合作项目,争夺国际竞争的主导权。也正是这个原因,即使是和中国有诸多国际战略共同利益的俄罗斯,也会不断在南中国海给中国“添乱”。而奥巴马政府则明确地把其“亚太再平衡”的重点放在了“TPP”上。日本政府也紧跟美国,大力推进TPP并极力诋毁亚投行和“一带一路”。而周边的东盟国家则在这一背景下,在政治和经济领域分别进行不同的国家利益选择。这是学者们近年来强调的东盟在“经济上依靠中国,安全上靠拢美国”现象的由来。

在当今时代,竞争和合作是中国和所有国家关系的两面,如何在竞争过程中保持理性,维护国与国之间合作的大局,推动区域和世界的和谐、和平和稳定,是中国作为一个崛起中大国应尽的责任。而另一方面,我们必须在维护区域和世界和谐、和平和稳定的同时,时刻对事关国家生存和发展的核心利益保持警惕,防止个别国家的“趁火打劫”。这也是我国外交应有理想、但不应有空想或幻想的表现,也是中国需要在加强南中国海维权的同时,加强“一带一路”等战略基础上的周边合作的根本原因。

四、结 语

冷战结束后全球化加速,世界各国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推动了世界各国共同利益的加速发展、共同威胁的迅速扩散,以及相互碰撞和冲突的更高频爆发。在这一背景下,区域和全球合作加速,地区和全球范围内应对冲突和共同威胁的机制迅速成长。因此,任何国家的外交都必须深刻思考国际关系相互关联、相互渗透的三方面,即拓展和深化地区及全球合作、应对全球共同威胁,以及防范其他国家对自己利益的损害。

从这一逻辑出发,从“一带一路”等战略出发看南中国海问题,就绝不是单纯的岛屿之争,也不是单纯的中国和南中国海国家之间的争议,而是关涉中国崛起过程中几乎所有战略博弈力量,并与地缘经济竞争紧密纠合在一起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从“一带一路”等经济合作视角,看南中国海问题中所出现的两难,正是中国崛起所追求的和平发展道路所涉困境和两难的浓缩,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全球化时代国家利益的复杂,周边国家、区域大国,特别是霸权国对中国崛起心态的暧昧。因而需要中国以高度的战略耐心、长期的国家理性、谨慎的国家战略来小心应对,我们必须明白,“中国的崛起并非给定,而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期间充满巨大的不确定性和挑战”[15]。

[1]NYE J S, Jr. The future of power[M]. London: Farrar, Straus and Giroux, 2011: 68-106.

[2]李克强.2015年度政府工作报告[N].光明日报,2015-03-07.

[3]薛理泰.中美将改善双边关系[N].联合早报,2012-11-19.

[4]MAJID M. Southeast Asia betwee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R]. London: LSE IDEAS,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2012: 27.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296.

[6]TRAN P T, VIEIRA A V G, FERREIR-APEREIRA L C. Vietnam’s strategic hedging vis-à-vis China: the roles of the European Union and Russia[J]. Revista Brasileira de Política Internacional, 2013, 56 (1): 165.

[7]周方银.韬光养晦与两面下注[J].当代亚太,2011(5):13.

[8]COOK M. Southeast Asia and the major powers: engagement not entanglement[J]. Southeast Asian Affairs, 2014: 46.

[9]美专家:说美国还能领导100年夸张了,30年没问题[N].环球时报,2014-07-21.

[10]楚树龙.国际关系基本理论[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28.

[11]HE Y F. The trust deficit: How the U.S. ‘pivot’ to Asia looks from Beijing[EB/OL].(2013-05-13)[2016-05-15].http://www.foreignpolicy.com/articles/2013/05/13/how_china_sees_the_US_pivot_to_asia.

[12]WYNE A. Whither China? Implications of China’s rise for the United States[J]. Washington Journal of Modern China, 2012, 2(4): 88.

[13]陈剑锋.分而治之:南海问题管控路径研究[J].国际观察,2014(1):84-95.

[14]PEDROZO R. China versus Vietnam: an analysis of the competing claims in the South China Sea[EB/OL].(2014-08-18)[2016-05-15].http://www.cna.org/research/2014/china-versus-vietnam.

[15]陈刚.中国崛起之路越走越艰难[N].联合早报,2012-09-27.

2016-08-2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2BGJ003) 作者简介:李优坤(1973-),男,博士,副教授;E-mail:lyoukun@126.com

1671-7031(2017)01-0086-06

D823

A

猜你喜欢

南中国海大国利益
吐槽大国
多想记住你的脸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大国气象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南中国海军魂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利益链与新垄断
周边大国的海上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