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欧洲三国新兴左翼政党

2017-03-13夏庆宇

关键词:工党左翼瑞典

夏庆宇

欧洲三国新兴左翼政党

夏庆宇

(复旦大学政治学博士后流动站,上海 200433)

对英国、德国、瑞典的新兴左翼政党的发展状况进行梳理,并得出结论:所谓“左翼的影响力增强”,并不一定意味着左翼政党能够获得执政权。有时在欧洲国家执政的右翼政党的政策会出现“左倾”,这种情况就能够充分体现出左翼价值观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力。因此,尽管目前欧洲新兴左翼政党在选举中的表现并不十分突出,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欧洲新兴左翼政党的出现、发展本身就是能够反映出左翼价值观得到欧洲民众认可的一个重要指标。

欧洲;左翼政党;英国;德国;瑞典

欧洲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源地,而且到目前为止欧洲在全世界范围内仍是社会主义色彩较浓重的地区之一。传统上,欧洲的左翼政党主要包括共产主义政党、民主社会主义(社会民主主义)政党,在20世纪80、90年代欧洲许多国家又纷纷出现了绿党。本文意在介绍在绿党兴起之后欧洲出现的左翼政党,即本文所谓的“新兴左翼政党”,有关政党既包括新组建的政党,也包括由既有左翼政党改组、合并、分裂而形成的政党。这类左翼政党是在更加晚近的背景下出现的,因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欧洲左翼力量的最新发展情况。本文将介绍英国、德国、瑞典三国的新兴左翼政党,之所以以这三个国家为例,其原因在于这三个国家向来是欧洲社会主义运动中比较具有典型意义的国家。

一、英国的新兴左翼政党

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来,相对于世界其他国家而言,英国的政治发展一直呈现出明显的保守化的特点。英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历来也以改良主义为主,因此该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对本国政治的影响力历来显得要弱于有关运动在德国、法国等欧陆国家的影响力。这一特点在英国的新兴左翼政党的实力上也有所体现。英国的新兴左翼政党包括“社会主义工党”、“大不列颠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派)”、“尊重党”等。

1.社会主义工党

社会主义工党(Socialist Labour Party, SLP)成立于1996年。该党成立的背景是:托尼·布莱尔在1994年成为英国工党领袖,此后他对工党进行了大幅度的改革,推行了使工党与该党传统的基础——工会相疏远的政策。例如,布莱尔设法降低了工党对工会所提供的资金的依赖程度,弱化了工会在工党中的表决权,修改了工党党纲中最能体现该党的社会主义性质的第四条(即工党致力于实现生产资料的国有化)等。这就使英国工党作为“工人阶级的政党”、“由工会建立的政党”的色彩发生了严重的淡化,工党内的左翼人士由此生发出对布莱尔这种做法的严重不满情绪,一部分党员认为布莱尔已经引导工党背弃了传统的支持者,放弃了传统的价值观。出于对布莱尔领导工党后所谓的“新工党”的强烈不满,英国煤矿工会的领导人阿瑟·斯卡吉尔(Arthur Scargill)退出了工党,组建社会主义工党。之所以使用“社会主义工党”这个名称,就是意在表明该党是信奉社会主义的工党,而新工党则是放弃了社会主义的工党。阿瑟·斯卡吉尔曾长期担任英国煤矿工会的主席,而“煤矿工人历来是英国工会运动中的精英,他们在英国工业中发挥了传奇性的作用”[1],也就是说,以阿瑟·斯卡吉尔为代表的煤矿工人的社会主义意识历来非常强烈,因此他们以组建新政党的方式作为对布莱尔领导工党后出台的右倾举措的反应也就不足为奇了。

社会主义工党宣称要坚持工党早前的党纲中的第四条内容,认为这一条乃是社会主义政党的核心标志,主张实现大型工业企业的国有化。该党在成立初期曾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但随后就出现了影响力下滑的势头。从成立至2001年大选,该党在英国大选中的得票率呈现增高态势,但是此后又逐渐下降。该党在地方选举中的表现要好于在大选中的表现。在该党从工党中分裂出来之际,一些工人失业问题严重地区的在任地方议会议员曾脱离工党加入该党,但是在随后的选举中这些地方议会议员又纷纷落选,目前该党在英国地方议会中只有一名议员,党员只有约300人。[2]

社会主义工党之所以在成立初期曾造成一定的影响,之后又消沉下去,主要是因为该党的理念虽比新工党要“左”,但是又不能容纳该党看来属于“极左派”的人士,因此该党体现出在意识形态方面的包容性比较小。该党在成立初期将自身定位为代表工会、从事体力劳动的工人,特别是矿工的政党,这使得该党在英国的体力劳动者群体中具有较强的号召力。但是该党又无法容忍本党内部的一些坚定的左翼人士,在2004年对这些人士实行了党内清洗,从而使该党本来就不大的规模变得更小了。那些被清洗出社会主义工党的人最终组建了大不列颠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派)。另外,在阿瑟·斯卡吉尔退休之后该党的领导人呈现出后继无人的态势。

可以说,社会主义工党最初因反对“新工党”而成立并获得了一定的影响力;在“新工党”阶段于2010年结束之后,该党反对的对象即该党当初成立的主要原因已经消失了,在这种背景下该党的处境就略显尴尬了。

2.大不列颠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派)

社会主义工党成立后,该党内曾聚集了一些坚定的左翼人士,他们主张社会主义工党应走传统的共产主义道路,在对外政策方面主张应支持朝鲜等社会主义国家(在朝核问题上也应支持朝鲜),阿瑟·斯卡吉尔则认为不应当支持朝鲜,双方僵持不下,因此阿瑟·斯卡吉尔在2004年将社会主义工党中央委员会中的坚持支持朝鲜等“左翼立场”的人员及约克郡地区党部开除出党。这些被开除的人员随后组建了大不列颠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派)(Communist Party of Great Britain (Marxist-Leninist))。此前,成立于1920年的“大不列颠共产党”已于1991年解散,“大不列颠共产党”早前的一些党员在大不列颠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派)成立后也加入进来。因此,大不列颠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派)俨然有成为代表英国的共产主义者的新的共产党的趋势——尽管该党的规模仍十分有限。

大不列颠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派)的主张与传统的共产党的主张类似。该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坚持捍卫列宁、斯大林、毛泽东;每年5月1日会在伦敦举行游行,每年还会举行庆祝“十月革命”胜利的活动;该党拥护全世界的社会主义国家,反对帝国主义国家;主张反对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反对社会民主主义,认为社会民主主义者是修正主义者;反对战争,反对政府执行紧缩性财政政策;还反对政府出台控制外来移民规模的措施,认为政府将英国工人的困难处境归罪到外来移民的头上,其实是在误导工人阶级,引导工人阶级将批判的注意力从资产阶级身上转到外来移民身上。该党的名誉主席是曾参加过西班牙内战和中国革命的伊莎白·柯鲁克(Isabel Crook)。

尽管该党规模较小,在选举中很难胜出,但是该党坚持通过出版刊物(双月刊《无产阶级》)、举办活动等方式发挥自己的影响力,用“名不见经传”来形容该党是再恰当不过的;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内,英国经济不会出现重大改善,社会底层群众的生活状况也不会出现重大改善,在这种背景下,英国底层民众对共产党的支持力度会提高,因此该党有可能长期存在并且不排除其影响力在未来有扩大的可能性。

3.尊重党

英国的另一个新兴左翼政党“尊重党”成立于2004年,其影响力要大于社会主义工党。“尊重党”(Respect Party)这个名称是几个英语单词的首字母结合而成的:尊重(respect)、平等(equality)、社会主义(socialism)、和平(peace)、环保(environmentalism)、共同体(community)、工联主义(trade unionism),这些也就是该党的基本价值观。

该党成立的总体背景是:“新工党”执政之后原本作为左翼政党的工党的政策发生了明显的右倾,因此英国(包括工党内部)的一些左翼情结比较浓重的人士希望英国能够出现一个可以替代工党的、新的左翼政党。

尊重党成立的具体背景是英国工党政府在美国于2003年发动伊拉克战争后决定参加伊拉克战争,而当时英国的许多左翼人士(包括工党党员)则反对英国参战。因此“伯明翰反战联盟”等机构和人士(包括因反对英国参加伊拉克战争而退出工党的工党前党员)组建了新的政党。尊重党在成立之时就宣称,除了反对伊拉克战争之外,该党还力图成为能够替代已经发生了右倾的新工党以及英国所有既存政党的左翼政党。该党宣称自己的理念与传统的社会民主主义高度相似,希望为那些因为新工党的背叛而失去了代表他们的政党的众多英国公民代言。该党主张提高公有制经济成分在英国经济中的比例,通过提高对企业的税收为英国的公共服务体系提供资金,通过加强与世界上其他左翼组织之间的团结合作在更宏大的范围内解决资本的权力过大的问题。*参见http://www.respectparty.org/,访问日期2016年7月8日。

在尊重党刚成立之际,该党就与“社会主义工人党”(SWP)建立了选举联盟“团结联盟”(The Unity Coalition)。社会主义工人党成立于1977年,是一个托洛茨基派政党。在团结联盟成立初期,尊重党在选举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例如该党在2004年的欧盟选举中的得票数在英国所有政党中居于第七位。

在2005年大选中,尊重党的候选人乔治·加洛韦(George Galloway)在拜斯那尔·格林-博(Bethnal Green and Bow)选区击败了工党提名的候选人。这是英国自“二战”结束以来第一次出现比工党更左的政党提名的候选人当选英国下院议员的情况。此前乔治·加洛韦曾是工党籍下院议员,他因为在2003年发表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言论而遭到工党开除。由于尊重党反对伊拉克战争,因此该党获得了英国的穆斯林人口的好感,在那些拥有大量穆斯林选民的选区中赢得了较多的选票,这类情况反映在2005年大选中:尊重党在东哈姆(East Ham)选区的得票率为20.7%,在西哈姆选区的得票率为19.5%,在帕坡勒-坎宁镇(Poplar and Canning Town)选区的得票率为16.8%。*本文中与尊重党相关的选举数据均出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spect_Party_election_results,访问日期2016年7月8日。尊重党在这3个选区中的得票率在英国所有政党中排在第二位。但是在穆斯林人口较少的选区,该党的得票率则非常低。

在2006年的英国地方中,尊重党在陶尔·哈姆莱茨选区(Tower Hamlets)成为第一大反对党,获得了11个议席。尊重党的候选人击败了工党在该地方的领导人。2007年5月,尊重党的候选人在斯帕克布洛鲁克(Sparkbrook)、夏尔布鲁克(Shirebrook)、普雷斯顿镇中心(Preston Town Centre)3个选区当选为地方议员,此外在其他7个选区中的得票数在所有政党中居于第二位。

尊重党之所以能够在成立初期取得上述成绩,原因有三:第一,该党与社会主义工人党组建竞选联盟,扩大了声势和影响力。第二,支持左翼政策的民众对工党感到失望,转而支持新成立的左翼政党。工党在1997年上台后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对英国的全民医疗体系进行改革,参与伊拉克战争,诸如此类的右倾政策使得许多原本支持工党的左翼选民对工党的表现严重不满。第三,英国的一些有影响力的左翼人士在尊重党成立初期脱离其他党,加入尊重党,壮大了尊重党的力量。例如韦恩·马尔登(Wayne Muldoon)曾是一名担任过12年地方议会议员的工党党员,他于2007年2月脱离工党,加入尊重党。此外,自由民主党和威尔士党(Plaid Cymru)的一些地方议会议员也加入了尊重党。

但是在2007年9月,尊重党与社会主义工人党的联盟破裂,此后该党的影响力和声誉急速下滑,到目前,该党没有任何一名党员在英国国会和地方议会中担任议员。尊重党允许本党党员同时是其他政党的党员,因此在与社会主义工人党合作时,后者的许多党员加入尊重党并在尊重党内占据了重要职位。但当尊重党的领导人乔治·加洛韦希望由非社会主义工人党籍的党员担任党内重要职务时,社会主义工人党认为乔治·加洛韦是在排斥本党。最终两党互相攻击、关系破裂,这对两党均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尊重党衰落的第二个原因是,尊重党主要是在英国爆发的反对伊拉克战争的运动中兴起的,这个运动曾使该党获得了较大的影响力,当伊拉克战争不再引人瞩目之后,该党的影响力也受到了负面影响。造成尊重党衰落的第三个原因是,许多选民因对执政的工党不满而转而支持尊重党,在工党于2010年下野之后,工党的以布莱尔、布朗为代表的“右倾一代”领导人下台,曾经红极一时的试图调和左与右的“第三条道路”已经黯然退场了,因此多数支持左翼政党的选民再次将工党以及自由民主党作为投票的首选,因此英国的小型新兴左翼政党的影响力下降。另外,英国的选举制度会限制小型政党的影响力。总之,截至目前,作为一个新兴政党的尊重党并未完全打开局面。

二、德国左翼党

德国左翼党成立于2007年,由两个组织合并而成,一是“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Arbeit und soziale Gerechtigkeit-Die Wahlalternative, WASG),二是民主社会主义党(Partei des Demokratischen Sozialismus, PDS)。“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成立于2005年,是由从德国社会民主党中脱离出来的左翼人士建立的。民主社会主义党是民主德国的统一社会党的后继政党。

德国左翼党崛起的主要背景是选民对德国既有的主要左翼政党德国社会民主党、绿党感到失望。德国绿党成立于1980年,该党成立后所获得的选票主要是德国社会民主党所流失的。也就是说,德国的支持左翼价值观的民众曾一度将希望寄托到绿党之上。但是在1998年之后,绿党与社会民主党结成执政联盟,该联盟推行的是右倾的、新自由主义性质的改革方案,因此德国的支持左翼价值观的民众对这两个既有的左翼政党都感到失望,在这种背景下,在德国存在对真正的左翼政党的客观需求的情况下,德国左翼党应运而生。

1.“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

德国左翼党的前身之一“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是由“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行动”和“2006年选举替代组织”这两个团体于2004年6月合并而成的。

“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行动”是从由工程师组成的工会组织“德国金属工业工会”(IG Metall)中衍生出来的。“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行动”曾长期隶属于德国社会民主党,但后来该团体与德国社会民主党脱离了隶属关系。

“2006年选举替代组织”在最初成立时的目的是为即将在2006年举行的联邦选举做准备(事实上,后来德国于2005年提前举行了大选),力求赢得更多选票,最终争取能够替代德国的既有左翼政党——该组织认为德国的既有左翼政党已经右倾了。该组织的成员主要包括从民主社会主义党脱离出来的党员、“对金融交易征税以帮扶公民”协会(ATTAC)的成员、左翼知识分子、属于白领阶层的工会会员。

在以上两个组织于2004年合并成立“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之时,原属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两个著名左翼人士乌尔里奇·毛瑞尔(Ulrich Maurer)和彼得·冯奥岑(Peter von Ortzen)加入该党。乌尔里奇·毛瑞尔曾任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巴登符腾堡州(Baden Wuerttemberg)议会中的议会党团的主席,彼得·冯奥岑在20世纪70年代曾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此外,由于德国社会民主党在2003年初制定的《2010议程》带有右倾性质、新自由主义性质,因此该党内的左翼人士对该施政纲领持激烈的反对立场,德国社会民主党则对党内的反对派进行了打击。由于工会的两位重要的领导人托马斯·亨德尔(Thomas Haendel)、克劳斯·厄恩斯特(Klaus Ernst)反对《2010议程》并且参与了左翼色彩浓重、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持批判立场的“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因此德国社会民主党决定将他们开除出党。此二人在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党龄均超过了30年。显而易见,德国社会民主党的这种做法反而有助于“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的壮大。

另一位从德国社会民主党中分裂出来、加入“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的重要人物是奥斯卡·拉方丹(Oskar Lafontaine)。他曾担任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但是由于他在担任德国财政部长期间执政理念偏左,时任总理的施罗德与其政见相左,例如施罗德曾公开指责拉方丹针对企业实行的政策不合理,因此拉方丹于1999年退出红绿执政联盟并辞去联邦议会议员、德国社会民主党内的领导职务。此后拉方丹一直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右倾化执政倾向持批评态度。2005年5月,拉方丹最终退出社会民主党,而后他加入“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

2.民主社会主义党与“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的合并

1989、1990年,德国统一社会党内的左翼人士大批退出该党,而后该党更名为“民主社会主义党”。两德合并后,民主社会主义党致力于成为德国的主要左翼政党,但是由于该党的影响力主要局限在东德地区,而且由于历史原因,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影响力一直比较有限。在1998年的联邦选举中,民主社会主义党获得了5.1%的选票,在2002年大选中则下降为4%。[3]在州级选举中,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得票率不及德国社会民主党、绿党,但是该党在东德地区的表现比较突出。民主社会主义党在2004年曾积极支持东德地区的“星期一示威”运动,以此反对红绿联盟政府执行的新自由主义政策。*星期一示威是德国工人运动史上的一种传统,早在19世纪上半叶,德国工人为了对工厂主规定的每天长达十几个小时的劳动时间予以反抗,就采取在星期一早晨不开工的方式表示抗议,这种抗议方式留存了下来,也被称为“蓝领工人的星期一”。

可以说,民主社会主义党的意识形态在德国显得比较“左”。例如在2005年联邦选举举行之前该党提出德国军队应从阿富汗撤军;政府应增加福利开支,提高福利补贴额度,提高工人的工资标准及养老金标准,取消红绿联盟政府实行的劳动力改革和福利改革措施;提高对股票市场的交易、富人、企业征税的标准;缩短周工作时数。该党的主张恰好与“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的主张相似。

“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在成立之初宣称该党坚持的是德国社会民主党的传统的价值观,这些价值观则与当时施罗德政府的所作所为截然相反。“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对自身的定位是:成为那些对德国社会民主党感到失望的选民和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公民的“新出路”。[4]由于该党的价值观与价值观同样偏“左”的民主社会主义党相近,又由于“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的基地主要在西德地区、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基地在东德地区,两党的互补性很强,因此这两个党越走越近。

在2005年7月举行的民主社会主义党代表大会上,多数代表赞成与“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建立一个新的左翼竞选同盟以参加2005年的联邦选举。由此拉方丹代表“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与民主社会主义党的领导人葛雷格·居西(Gregor Gysi)一道成为新的左翼竞选同盟的领导人。

2006年,民主社会主义党和“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党正式作出决议,两个组织将在2007年合并,组建左翼党(Die Linke)。

左翼党在成立之后为自己设定的目标是争取取代此前德国社会民主党在德国左翼阵营中的地位。该党宣称将对德国的资本主义体制发起挑战,使社会主义政府再次在德国出现。

3.左翼党成立以来的表现及有关原因

左翼竞选联盟在2005年的德国联邦选举中获得了联邦议会中的54个议席,得票率超过8.7%,*本文中与德国左翼党相关的选举数据均出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Left_(Germany),访问日期2016年7月8日。首次参选便超过了绿党,这显示出德国的倾向于为左翼政党投票的选民对该国传统的左翼政党感到失望,因此对新兴左翼政党寄予厚望。在这次选举中左翼联盟的得票率的增幅在德国所有政党中是最大的,从而使左翼联盟成为紧随自由民主党之后的第二大在野党。在2009年的联邦选举中,左翼党的得票率上升到11.9%;在2013年的联邦选举中,下降到8.6%。在2009、2014年两次欧盟议会选举中,该党得票率均为7%以上。因此可以说,该党在德国全国选举中的得票率稳定在7%以上,可以有把握地超过德国规定的、政党进入联邦议会的最低标准——5%的得票率。因此德国左翼党可以长期在德国联邦议会中拥有自己的代表。目前在德国联邦议会中,该党的党团是第三大党团,第一大在野党团。

之所以左翼党在德国选举中的表现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其影响力在过去十年中既未大增也未大减,是因为该党的发展面临着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而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是因为该党的特点而造成的。目前,该党是德国的真正的“左翼政党”,坚持着传统的左翼价值观,这既使该党获得了左翼选民的支持,又使该党受到右翼政党的打压。由于该党坚持左翼立场,它被德国主流政党污蔑为“极左翼政党”,一方面受到右翼的基民盟/基社盟、自由民主党的排挤,另一方面又受到左翼的社会民主党、绿党的排挤,而且多数时候德国的左、右翼主流政党会联起手来孤立左翼党。因此左翼党在德国政坛显得有些茕茕孑立。尽管如此,德国历来有一些选民坚定支持该党,这是因为,由于德国的传统左翼政党社会民主党、绿党在近些年来的政策主张与右翼政党差异不大,因此,德国的体力劳动工人阶层、工会会员、失业者、东德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选民更加热衷于支持左翼党。德国的一些工会组织也日渐与左翼党形成更多的联系,出现了放弃支持德国社会民主党的情况。在这种背景下,德国的选举制度也有利于左翼党的发展。由于德国实行的选举制度是比例代表制,因此德国左翼党要比实行“胜者全得”的选举制度的英国左翼政党在选举中更有优势——在英国的选举体制下,大型政党往往可以有效压制小型政党的发展,获得相对于小型政党来说并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但是还需要指出,由于德国左翼党是由两党合并而成的,因此该党内部并不是非常和谐,这一点很有可能制约该党的发展。该党的支持者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东德地区,但是该党的议员则多数出身于西德地区;原“争取劳动公平和社会公平-选举替代”的党员数相较于原民主社会主义党的党员数来说比较少,因此前者会担心自己被后者完全“吞没”;另外,有时两派之间也会出现政策分歧。这些都是左翼党内部的潜在的不利因素。

总之,目前左翼党是德国最重要的新兴左翼政党(而英国则没有出现这种可以成为各左翼团体公认的核心的新兴左翼政党),因此德国的一些小型左翼、极左翼政党、组织也日益与该党靠近,与左翼党开展合作或加入该党。这些成分的加入既有利于该党的壮大,也有可能在内部使该党的成分过于复杂、产生矛盾或发生分裂,在外部使该党显得过于激进、另类,从而不利于该党的进一步发展。

三、瑞典左翼党

当前的瑞典左翼党(Vänsterpartiet)正式出现于1990年,但是该党的前身则历史悠久。1917年俄国革命发生之后,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发生分裂,由此出现了该党的前身“瑞典社会民主左翼党”。这个党在1921年改称“瑞典共产党”,在1967年改称“左翼党-共产主义派”。“左翼党-共产主义派”在1990年改组为“左翼党”。上述变化并不仅仅意味着该党只是换了一个名称,而能够反映出该党对自身的定位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在共产主义运动比较兴盛的1917、1921年,该党也比较倾向于将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指导原则。但是到了1967年,受到瑞典国内浓厚的民主社会主义氛围的熏陶渐染,该党也意图放弃共产主义,而更多地向民主社会主义倾斜。但是在1967年,该党内部的共产主义派仍然有一定的影响力,因此经过党内斗争,该党最终将“共产主义派”一词加在了党的名称之后。但是在1967年该党发生右倾之际,一部分共产主义派党员还是脱离该党另建了瑞典共产党、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战斗团。在东欧剧变之际,该党在1990年最终放弃了“共产主义派”这个后缀,与此同时该党对本党的定位进行了重大调整,完全放弃了共产主义理念(但是在近些年中,共产主义信念在该党内部的一些党员中又有所恢复)。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原因,该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相比还是显得更“左”一些,因此左翼党在成立后曾长期与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相敌对。在2008年之前,瑞典左翼党与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的关系,与德国的民主社会主义党与德国社会民主党之间的关系相类似。但是在2008年至2010年期间,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曾联合瑞典左翼党、绿党组建“红绿联盟”参加2010年的大选,遗憾的是在此次大选中右翼竞选联盟胜出,因此红绿联盟最终破裂了。总的来说,尽管最近几年两党的关系有所改善,但由于同属于左翼政党,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与左翼党之间存在明显的竞争关系。

下面简要介绍左翼党的主张。左翼党“在意识形态方面持反对资本主义的立场,主张对关键性的企业、银行、保险公司实行国有化,坚决支持福利制度”[5]。左翼党还主张缩短周工作时数,提高利润率较高的企业的税负,由政府管理的机构应向社会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有学者指出:左翼党把自身的形象塑造成“捍卫瑞典的社会民主主义模式、防御欧盟模式的侵袭的最忠诚的卫士”[6]。左翼党是瑞典国内最坚决反对瑞典加入欧盟的政党。例如在1998年大选期间,左翼党号召提前对瑞典加入欧洲货币联盟的问题举行全民公决,并提出应针对瑞典在1994年围绕加入欧盟问题进行的那次全民公决重新举行一次全民公决,这次全民公决的主题是“瑞典是否应退出欧盟”。有鉴于瑞典的许多民众反对瑞典加入欧盟,因此左翼党在欧盟问题上的立场也在一定程度上使该党受到选民的欢迎。

下面介绍瑞典左翼党在选举中的表现。*本文中与瑞典左翼党相关的选举数据均出自https://en.wikipedia.org/wiki/Left_Party_(Sweden),访问日期2016年7月9日。自成立以来,瑞典左翼党一直未能参与执政,但是该党可以稳定地在国会中拥有自己的席位。该党在1991年大选中的得票率为4.5%(瑞典规定政党必须获得4%以上的选票才能进入国会)。在1994年大选中该党的得票率上升到6.2%,得票率之所以会上升,一个重要原因是瑞典的工会会员对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的支持度下降,对左翼党的支持度则上升。在1998年大选中,瑞典左翼党的得票率则比前次选举提高了一倍,达到12%,成为瑞典第三大党,与此同时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的得票率则大幅下降。在此次选举中,很大一部分投票给左翼党的选民曾经是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的支持者。在2002年至今的4次大选中,左翼党的得票率有所下降,但稳定在5.5%以上。

总体来看,从1990年至今,瑞典左翼党的表现总体稳定。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瑞典实行与德国相似的比例代表制,这种制度可以使小型政党获得与其得票率相应的议席数。另外,左翼党坚持左翼价值观,在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受到新自由主义思潮影响严重的情况下,瑞典左翼党的确成为瑞典底层选民可信赖的对象和代表者,因此在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的政策有所右倾的背景下,左翼党能够吸引一些在此前支持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的选民。但是与德国左翼党相似,党内的矛盾也不利于瑞典左翼党的发展。例如,瑞典左翼党领导人古德隆·希曼(Gudrun Schyman)因税务问题未能连任党主席,她于2004年脱离该党并建立了自己领导的新政党“女权党”,从而使左翼党的团结的形象受到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除女权党之外,近些年来瑞典还出现了一些小型左翼政党。例如在2002年大选期间,从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中分裂出了一个“北博滕党”,这个政党代表的是瑞典最北部的选区——北博滕省(Norrbotten)的原本支持瑞典社会民主工人党但现在已对该党感到失望的选民。又如2006年首次参加选举的医疗党反对瑞典政府为缩减开支而关闭医院,并主张政府在医疗方面的投入应当增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10%。然而,这些政党所代表的群体过小,不可能发展到与左翼党比肩的程度。

四、结 论

一个国家的社会底层民众所面对的生活问题(如就业问题、住房问题、养老问题、养育子女问题、福利问题)越严重,该国的左翼政党的受支持程度往往就越高。德国统一后,东德地区的经济状况不佳,民众生活水平长期得不到提高甚至出现恶化,德国的社会福利水平不及瑞典,因此德国左翼党的影响力与瑞典、英国国内的类似政党的影响力相比,是最大的。

德国是欧洲经济强国,瑞典是欧洲的社会福利水平最高的国家之一,在这两个国家中新兴左翼政党都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由此可以判断出,欧洲其他国家的左翼政党也会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尽管因为英国实行的“胜者全得”的选举制度不利于新兴小型政党的发展,但该国在近些年中涌现出社会主义工党、尊重党等事实本身就说明,左翼力量在英国的影响力正在增强。

所谓“左翼的影响力增强”,并不一定意味着左翼政党能够获得执政权。有时在欧洲国家执政的右翼政党的政策会出现“左倾”,这种情况就能够充分体现出左翼价值观发挥了重大的影响力。因此,尽管目前欧洲新兴左翼政党在选举中的表现并不十分突出,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兴左翼政党的出现、发展本身就是能够反映出左翼价值观得到欧洲民众认可的一个重要指标。

[1]EVANS E J. Thatcher and Thatcherism[M]. London: Routledge, 1997: 38.

[2]Socialist Labour Party (UK)[EB/OL].[2016-07-0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Socialist_Labour_Party_(UK).

[3]Party of Democratic Socialism (Germany) [EB/OL].[2016-07-0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arty_of_Democratic_Socialism_(Germany)?oldid=5411113 61.

[4]BREWER N. ‘Germany: Monday Demonstrations Triple in Size’, Green Left Weekly[EB/OL].(2004-08-25)[2016-07-08].http://www.greenleft.org.au/back/2004/595/595p20.htm.

[5]HANCOCK M D, CONRADT D P, PETERS B G, et al. Politics in Europe[M]. New York: Chatham House, 2003: 370.

[6]EINHORN E S, LOGUE J. Modern welfare states: Scandinavian politics and policy in the global age[M]. Westport: Praeger, 2003: 107.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投稿须知

1.来稿应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规范性和可读性,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分,层次清晰,资料可靠,文字精练。

2.收稿范围:经济学、管理学、法学、政治学、哲学、海洋文化、语言学、文学等领域的研究论文,重点刊发航运经济、航运管理、海商法、海洋政治、海洋文化等方面的论文。

3.作者可通过本刊E-mail(skxb@dlmu.edu.cn)投稿,自交稿之日起,若1个月内未收到本刊通知,可自行处理。

4.来稿应附中文题名、英文题名、作者姓名及其汉语拼音、单位及所在城市和邮编、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

5.在稿件首页地脚处注明第一作者和导师(如论文作者系研究生)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学历、职称、联系电话、E-mail及详细通信地址),有基金项目支持的稿件应注明论文所属项目的正式名称及项目编号。

6.论文题名应恰当简明地反映文章的特定内容,一般不超过20字,尽量不使用副题名;英文题名应与中文题名含义一致。

7.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摘要,一般应包括以下4项内容:研究目的;研究方法和过程;结果;结论。摘要应客观真实,不掺杂作者的主观见解,不作模棱两可的结论,要求结构严谨,语意确切,充分反映文章的主题范围及内容梗概。摘要长度一般为200~300字。摘要一律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

8.关键词应反映论文主题、研究对象及所属学科范畴,一般选择3~8个,一般不采用英文缩写。

9.图、表应精选,有自明性,并随文出现。插图须符合制图规范,且可在Visio绘图软件上打开、编辑。表格一律用三线表。

10.参考文献应是文中直接引用的公开出版物,以期刊论文为主。本刊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格式著录,论文中引用依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排列,并在右上角用方括号标注。

11.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性删改,如不同意,请在来稿中注明。

12.本刊已被“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全文收录,如作者不同意将论文编入,请在来稿时声明。

2016-09-0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后期资助基金项目(16JHQ025) 作者简介:夏庆宇(1981-),男,博士,讲师;E-mail:1981042509@163.com

1671-7031(2017)01-0097-08

D05

A

猜你喜欢

工党左翼瑞典
瑞典没有“剩宴”
江南书院
英国新工党政府创意文化产业发展的SWOT分析
法国左翼阵线的演进、问题与大选前景
古老的瑞典
左翼电影中的“妓女”形象研究
中东欧国家左翼政党缘何失势
深不见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