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练习题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2017-03-13王伟徐栋波

辽宁教育 2017年23期
关键词:乙队甲队练习题

◎王伟 徐栋波

精心设计练习题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王伟 徐栋波

数学课堂练习是一堂数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掌握数学知识,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层次练习的设计,改变了传统的练习观,确立了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反思当前哪些练习是有效的,哪些练习是低效甚至是无效的,优化课堂习题设计,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就是让课堂练习(包括复习练习、对新知的针对性练习、巩固性练习、综合性练习、拓展性练习等)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活动之中,提高课堂练习的实效性。

一、练习设计要体现生活化、趣味化

要使课堂练习生活化,让学生把数学知识成功地实践到生活中去,把生活问题转化成数学问题,前提就是要精心地设计课堂练习。根据学生喜新、好奇、好强、好胜等特点,设计生动活泼、灵活多变的练习,在注重实效的同时,对练习的层次、方式科学安排,能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新的题型、新的要求出发,保持练习的形式新颖,内容有趣。设计改错题,让学生做练习的主人;设计判断题,让学生当医生;设计操作实验题,让学生当法官。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从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

如“分米和厘米的认识”练习可以设计成日记形式:

今天早晨,我从2分米长的床上爬起来,来到了卫生间,拿起1毫米长的牙刷刷完牙后,急急忙忙地洗脸、吃早饭。学校离我家不远,大约有90厘米,上学路上我看见有一棵高2厘米的树被风刮断了,连忙找来了一根长1厘米的绳子把小树绑好。我跑步赶到学校,看到老师已经在教室里讲课了,我赶紧从书包里翻出1毫米长的钢笔和4米厚的笔记本,认真地做起笔记。

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独立思考,日记中的问题使他们笑得前仰后合。然后,在同伴交流中发现了问题,最后及时改正了过来。

二、练习设计要体现层次性

优化课堂练习,我们要练到点子上,练在易混易错处,使练习题的针对性强。同时,要注意内容的迁移,要有利于深化理解、活跃思维。这就要求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层次,能体现新旧知识的比较综合以及对新知识的引申发展与思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减缓梯度。

(一)准备性练习

为了缩短新旧知识之间的距离,促进知识的迁移,在学习新知识前,应根据新学知识所必要的基础以及学生的认知特点设计新课前的准备性练习。如在学习“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为了排除“根据个位上的特征来判断一个数能不能被2、5整除”对学生的干扰,可以设计如下练习:

下列哪些数能被3整除,哪些数不能被3整除?23、36、16、93、72、19、24。

使学生看到,个位上是3、6、9的数不一定能被3整除,个位上不是3、6、9的数也不一定不能被3整除,从而为学生建立新的认知结构做好准备。

(二)形成性练习

为了在新知识与学生认识结构中已有的观念之间建立联系,在学习新知识时,应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学习新知识的形成练习。如学习“长方形面积计算”时,根据知识的逻辑结构,应帮助学生认识面积、面积单位和长方形的面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应从具体感知,经概括表象,到规则抽象。

1.具体感知

用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测量一个长5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面积。用12个(或8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纸片,摆成一个长方形,说出它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

2.概括表象

口答:一个长方形长里正好摆5个1平方厘米,宽里正好摆3个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各是多少?再现平面图形要求学生说出下图的面积各是多少?(每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3.规则抽象

在上述的基础上,要求学生通过测量,说出两个长方形的面积。并说出测量的方法,从而抽象概括出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三)巩固性练习

设计练习题时首先要以“课程标准”为准则,认真钻研教材,练习设计的内容要紧扣教学要求,目的明确,对书中的习题要结合知识点进行筛选,要有针对性。练习的数量应适当,能够适应不同学生的需要。练习的设计要有层次、有坡度、难易结合,要有一定数量的基本练习和稍有变化的练习,也要有一些综合性和富有思考性的练习题,但不能过于繁难。层次习题要一次呈现(小黑板),给学生大量的自主练习时间,订正习题必须通过巡视,选择共性问题解决,尽量不打断学生的练习思路。

可在充分把握教材习题的基础上按三个层次设计习题:(做到集中呈现,给学生大量的练习时间)一是基本练习(2题),与教材例题相同,目的是巩固新知。(必须集体订正,做到人人会说思路)二是综合练习(3~6题),选变式题,做到形式多样。(要求进行选择性订正,目的是不打断学生思路,给学生大量的时间练习。)三是拓展练习(1题)。(出示在黑板上,课后不擦掉,下午或第二天点拨指导,给学生充分的思考与探究的时间。)

为了及时有效的巩固所学新知识,应根据知识的重点和难点,设计有针对性的单项练习。在局部的专项练习或独立的模仿练习基础上,再根据新知识的特点适当进行一些变式练习和对比练习。

如在教学“工程问题”时,可在各个教学环节安排了这样几组练习题。

基本题:

修建一项工程,用7天可以完成。平均每天完成几分之几?

修建一项工程,每天完成工程的1/3几天才能修完?

综合题:

一项工程,由甲队修建需要12天,由乙队修建需要20天。两队共同修建需要多少天?

一件工作,由一个人单独做,甲要12小时,乙要10小时,丙要15小时。如果三人合做,多少小时可以做完?

拓展题:

一项工程,由甲队修建需要20天,由乙队修建需要30天。

1.甲队独修了4天,还剩下几分之几没有修?剩下的由乙队来修,乙队需要多少天完成?(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这类变化题,这里连续用两问来过渡,以减小思考的坡度。)

2.乙队先单独修4天,剩下的由甲乙两队合修,还要几天完成?

3.两队先合修4天,剩下的由甲队单独修。甲队还要修几天?

通过这样几个层次的练习,学生对工程问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掌握得比较全面,沟通了工程问题和一般的工作问题之间的联系,并且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

(作者单位:东港市北井子镇林家小学)

(责任编辑:杨强)

猜你喜欢

乙队甲队练习题
移多补少
精讲精练习题 提升二轮复习效果
用分式方程解决工程问题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本期练习题参考答案
下一个字母
是甲队的吗
一类应用题的由繁到简的解法
把球灌进自家篮筐
暑假趣味练习题(四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