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儿童视角

2017-12-06李楠楠

辽宁教育 2017年23期

◎李楠楠

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儿童视角

◎李楠楠

现代教育观认为,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的设计都应该围绕儿童的生活与学习。《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密切联系儿童生活的主题活动或游戏为载体,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儿童视角的指导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相对于成人视角,儿童视角在观察、描摹事物、讲述和理解事件时能够表露出特有的思维习惯、认知方式和价值取向。儿童视角的运用,可以通过孩子们的眼光观察和透视社会,易于揭示成人所难以体察到的生存世界的可能面貌。本文以生活体验式课堂教学策略为例,探究如何利用儿童视角进行品德与生活的教学,构建小学品德高效课堂。

一、课前体验:初步感悟

课前体验是学生实践活动的一部分,是课堂学习的提前介入过程。课前初步体验呈现的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活动、游戏和其他实践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品德与生活课前体验的有效性,笔者尝试以游戏和活动为主,让学生自己动手,不依靠教师的一手操办,充分调动学生课前体验的兴趣,保证了课前体验的效度。

如《爱惜书本和文具》一课,我原本精心设计了一套教学程序。该程序从教学设计上看,形式多样,让学生的手、脑、口都动起来了。可是在实际的教学中,课堂的气氛却非常平淡,学生的反应也没有预期的好。究其原因,我还是没有真正将课前的活动交给学生做,没有调动学生参与课前准备的积极性。为此,学生在上课时缺乏情感体验,自然难于体会真正的情感。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前体验中,渗透着儿童视角。

经过这一次失败的经验,我将本课重新设计:布置学生找出自己读过的书、用过的本子和文具;选择几样有破损文具和保存较好的文具;观察父母是怎样保管书籍的。通过准备,我可以引导学生去观察、认识自己的生活,让他们以孩子的视角学习。这样,不仅教师能从繁重的课前准备工作中解放出来,而且学生也能在观察、收集和整理资料的过程中学到很多知识,产生一定的情感体验。上课时,教师只要引导学生交流准备过程中的所见所感,使学生产生对破损书本和文具的痛惜之情。一系列活动促使学生单一的认知进一步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课后,教师再号召学生用课堂上交流的“金点子”来爱护爱惜书本文具,并与班队活动相结合,定期开展自评、互评、集体评的活动,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学生在课堂中学会了生活,课程也真正做到了以生活为基础。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教育家杜威曾说:“儿童和课程仅仅是构成一个单一的过程的两极。正如两点构成直线一样,儿童现在的观点以及构成各科科目的事实和真理,构成教学。”所以,我们的课中体验要与儿童的生活接轨,让学生与生活不再平行,而是有一定的联系。在课堂上,这就需要教师设计和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带领学生经历从自身现有的经验进展到成人经验的继续改造过程,从而将一定的成人经验转化为学生经验。

比如,在《萝卜白菜我爱吃》一课中,孩子通过活动知道“吃饭不应该挑食,我们需要补充各方面营养”的道理。可是,在中午吃饭时,有些孩子还是不喜欢吃蔬菜。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品德教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使得课堂教学成为“空中楼阁”。如今,新课程倡导教育要回归生活,教师应该特别关注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现实生活。这种关注有双重意义:一方面,学校教育要为学生的未来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我们的课程更重视关注怎样去改善促进儿童正在进行中的生活。

比如,在上《从垃圾入桶开始》一课时,我给学生讲授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同时结合学校垃圾分类情况,将垃圾分为字纸类、塑料类、其他类。教师将学生能够接触到的教育资源带到课堂上,让学生的认识更加深刻。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行是知之始”,这充分肯定了实践的重要性。一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的结束,并不是探求知识、情感体验、道德实践的停止,而是一个新的开始。我们应该巧妙地引导学生把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延伸到生活的各个方面。

比如,《家里的我》这一课,教学目标是教育学生要孝敬父母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来减轻家长的负担。在课堂中,孩子们都会说出几个自己会做的家务,可是在实际生活中,他们是否坚持做呢?教育学家赞科夫指出:让学生们自己提出目标,拟订行动计划,可以产生一种强有力的动机,使他们去克服完成既定任务的道路上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于是,我开始引导学生根据家庭生活的实际情况做一些打扫房间、倒垃圾、洗碗、浇花等具体事务,让学生自己制定家务劳动计划表,如下:

每周做家务打扫房间倒垃圾洗碗浇花扫地拖地洗衣服其他家务次数

课后,我让每名学生都转给每位家长一封信,请家长指导学生学做家务,并每天对孩子的表现进行评价。同时,我利用每周的最后一节品德与生活(社会)课,让学生一起当评委,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并评出“劳动之星”。一周一次的反馈、交流、评比,使学生在激励中实践着。期末,我对学生的调查反馈得知:全班61位同学基本上能按照自己的计划做家务。学生在日常做家务劳动中,获得了对家庭生活的真实感受,渐渐地养成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大量的教育实践证明: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展开教学,在课前体验初步感悟、课中体验深化感悟、课后践行内化感悟中采用儿童视角,可以提升学生的认识,促进情感内化,提高行为指导的有效性。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去体验、感受和实践,是教学回归儿童视角、促进知行统一、培养实践品质、发展生活能力的基本途径和重要保证。教师将课程、教材、教学真正转化为儿童的视角,才能构建小学品德的高效课堂。

(作者单位: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临沂朱陈小学)

(责任编辑:杨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