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与幼儿教育的有效结合
2017-03-13郝慧琦
郝慧琦
(黑龙江省省直机关省委第二幼儿园,哈尔滨 150001)
儒家思想与幼儿教育的有效结合
郝慧琦
(黑龙江省省直机关省委第二幼儿园,哈尔滨 150001)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儒家思想对幼儿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儒家思想中的礼仪教育、伦理道德规范、生活习惯养成等都是现代幼儿教育的基本内容。以“蒙以养正”“遵循规律”“严慈相济”为主要原则,探索儒家思想与幼儿教育有效结合的现代幼儿教育发展之路。
儒家思想;幼儿教育;有效结合
在中华传统文化备受重视的今天,深入研究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思想的内涵及其对现代教育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将儒家思想中有关礼仪教育、伦理道德规范、生活习惯养成等思想理论与幼儿教育有效地结合,是现代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儒家思想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传统教育是以中华传统文化为背景形成和发展的,中华传统文化主要以儒家思想为代表,强调伦理本位、以德治国、忠孝为本的思想,其教育思想对中国传统教育的作用、目的、内容、方法、组织形式和实施原则以及教师的作用具有深远的影响。
儒家教育思想强调仁爱,其“诲人不倦”“有教无类”等开放性教育理念奠定了儒家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基础,认为教育不应是少数贵族、官僚阶级的特权,而应该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一般平民,满足所有人入学接受教育的愿望。这种教育思想既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 “有教无类”对当前的教育仍影响至深。儒家思想主张“天下为公”,其基本的教育目的是培养能志道和弘道的志士和君子,既能“修己”,亦能“安人”“安百姓”。儒家以“仁”和“礼”两大范畴作为其主要教育思想内容, 以“使天下归仁”作为主要方向,在旧制的“礼”中注入新的精神“仁”,使之能适应时代潮流,这是其进步思想的重要表现。在教育方法上,儒家主张“循循善诱”“温故知新”,诱导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张“因材施教”,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学习过程中的态度与学生“学思行”的结合;其教育方法的本质特征是启发式教育,正所谓“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自觉地思考、探索,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才能获得广大博深的学问。关于教师,儒家思想把师德提到“仁”的高度。其所倡导的“博学”“学思结合”“学行结合”“学无常师”“专业乐业”“诚实”“不固执”“谦虚”等,既是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作为教师的标准。
儒家思想与现代教育有许多相通、相融之处,值得幼儿教育工作者探究、学习和借鉴。这种系统的教育思想在幼儿教育中尤为适用,是幼儿教育的理论基础。
二、儒家思想指导下的幼儿教育原则
(1)蒙以养正的原则。《易·蒙》有论:“蒙以养正,圣功也。” “蒙以养正”运用于幼儿教育中就是要用正确的、正面的、正能量的内容和方法教育幼儿。“人之初,性本善”,幼儿教育要遵循幼儿的本性,要“扬善”。因此,幼儿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幼儿教育观,在科学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对幼儿实施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2)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的原则。《幼儿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幼儿教育过程中,要按照幼儿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其性情,激发其兴趣,合理选择教育内容,避免以成人的意志来要求幼儿。许多幼儿家长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不顾孩子的心理、年龄、身体等特点,过早地让孩子参加各种学习班,使孩子产生厌学心理。这种“揠苗助长”的做法只能造成“欲速则不达”的效果,不利于幼儿的健康成长。
(3)严慈相济的原则。严慈相济就是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相结合。家长和教师对幼儿仅仅有爱是不够的,爱的同时必须有“严”相辅,“严”为良师,“慈”为益友,严慈相济,才会有家长、教师对幼儿真正的关爱、帮助和教育,严慈相济的教育才能让孩子健康、顺利地成长。现在的幼儿多为独生子女,家长和教师在对其教育时,既不能过于严格,也不能过度娇惯。对于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应严格制止,而不应放任、容忍其任意发展。
中华传统文化是现代幼儿教育的理论源泉。幼儿教育工作者要以幼儿教育的实践和发展为出发点,深入研究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与幼儿教育有效结合,提高幼儿教育水平,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钱晓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4.047
2017-03-16
郝慧琦(1988—),女,黑龙江哈尔滨人。
G610
A
1008-6714(2017)04-0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