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研究
2017-03-13魏环宇
魏环宇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40)
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研究
魏环宇
(东北林业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哈尔滨 150040)
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二者相结合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高校频发的大学生犯罪案件、大学生道德缺失等现象不容忽视,传统教育方式导致大学生法律素养不足和道德意识薄弱是其中的重要原因。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是培养合格大学生,使其顺利融入社会并创造社会价值的重要措施,应予以足够重视。当前,高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应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法制教育;道德教育;法律素养;道德意识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并认可的,是由国家强制力来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它要求人们绝对服从它的规则与命令,是一种强制手段,属于“他律”的范畴,需要借助国家意志才能够得以实现。道德则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是非观和对待事物的基本判断标准,是人们对于善恶、美丑等规范和标准的综合,并非强制性产生,属于“自律”范畴,主要依靠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和内心自觉来发挥作用。
法律与道德都属于上层建筑,由经济基础决定。它们存在的目的在于维持社会秩序,促进社会的良性运转。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今越来越多的思想家和教育家都日益倾向于把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看成是一个整体,只有这两部分教育相互结合、相互渗透、相互制约,才可能是一种‘完整的教育’”[1]。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目前,我国高校频发的大学生犯罪案件、大学生道德缺失等现象不容忽视,传统教育中的“重智轻德”和“重德轻法”观念,导致大学生法律素养不足和道德意识薄弱。因此,加强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的融合迫在眉睫。
一、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1.教育目标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通过一系列教育使大学生系统地学习法律知识,科学地认识法律理论,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制观念,提高法律素养,从而遵守和维护法律,养成懂法、守法、知法和用法的良好习惯。
大学生道德教育在本质上是对学生进行道德影响,引导大学生领悟“善”,使他们确立道德信念,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自觉维护社会的公序良俗,成为一个具备高尚品质的人,不断激励自我,最终实现超越自我。
2.教育内容
目前,高校法制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培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法律意识,具体包括法制观念教育、法律常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等。授课以民主法治为基础,传授法律知识,重点提升法制观念,最终使大学生形成依法办事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高等教育中道德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三方面,要“认真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2],最终成为一个具备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的优秀人才。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存在的问题
1.重视程度不够
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和道德品质无法在短时间内通过教育形成,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投入和一定量的积累。目前,有些高校只注重对学生的专业课教学,并且在衡量教育质量时只靠学生专业成绩的高低来评判,并没有认识到法律与道德的重要意义,没有引起足够重视。随着新时期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方略的全面推进,专业技术与道德法律素质已成为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要求。大部分高校虽然已经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但对两种教育的投入仍不够多,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真正施行,不是仅仅依靠一门课程就能完成。
2.课程整合存在缺陷
目前,承担高校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主要课程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但很多高校的课程设置过于呆板,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整合与创新在教学内容、形式等多方面存在问题,甚至部分知识与中学政治课相重合,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不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材以抽象基本原理和概念为主要内容,追求逻辑上的联系,力求建立一种完善的思想道德体系,在解决现实问题方面阐述较少,与实际生活结合不够紧密,使学生难以理解,认为这门课程远离生活,缺乏吸引力[3]。
3.教育形式单一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都是需要理论学习与实践互动并行的综合教育,然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依然是目前高校中的主要教育形式。这种教育形式只侧重于理论知识的讲授,给大学生提供的实践活动机会非常少,以至于并没有在实践中发挥出重要作用。
教育过程中这种一刀切式的公共课式教学,存在一定弊端。集中授课使得教学活动最终流于硬性灌输的形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课堂外的互动性实践教学很难开展。缺少实践与互动的教学,从根本上来说会导致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难以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制约着教育效果。
4.师资力量薄弱
有些高校法制与道德教育课程的专业教师队伍不完整、不健全,除专职教师以外还有部分是由学校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担任。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处理繁忙的行政事务工作,导致其从事教学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因而难以保证理想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方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是由原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两门课程合并而成,教师队伍也是由原来两门课程的教师合并组成,只有少数教师曾经同时进行过两门课程的教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片面性,并不能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同步推进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实现学生法律素养和道德品质同步提高的教学目标比较困难。
三、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的途径探索
1.确立指导思想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落实到高等教育中,即是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融合的指导思想,要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实现二者的有机结合。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坚力量。大学生要认真贯彻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指导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高校作为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和道德品质的重要基地,要将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指导思想融入到日常教学中,为国家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
2.充实教学内容
要实现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必须保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内容对学生而言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引起他们的认真思考及主动学习,绝不能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看做一门仅需照本宣科的课程。
虽然“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材经常修订,但其理论内容并没有较大改动。这就要求教师结合当下最新的事例来充实授课内容,使学生更深层地理解道德背后的法律保障,以及法律背后的道德支撑。
3.优化教学手段
教育活动要与时俱进,只有不断优化教学手段,才能使教学活动取得更好效果。教师不仅要重视教学内容的传授,更要注重如何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大学生的法律素质与道德素质,探索大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方法十分重要。
近年来,网络媒体的传播覆盖范围越来越大。在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进程中,网络的使用成为推动教育手段革新的关键所在。当代大学日益依赖网络,QQ、微信、微博、易信等新型网络交流平台已成为大家爱不释手的“交流神器”。要将这些网络媒体充分运用到教学中,采用学生们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普及法律知识和道德常识,帮助学生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包容的态度来看待我国现阶段发展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并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面对、参与解决,在不断的学习和思考中强化自己的认知、修正自己的不足、拓展自己的思维,最终提高自己的素养。
4.增强校园文化的影响作用
校园文化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可以发挥一定的教育功能,对学生法律素养与道德品质的提高十分有效。高校的校园文化内涵十分广泛,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涉及到法律及道德方面的相关内容,探索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离不开校园文化的作用。
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教育功能,实现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融合,加强主流价值取向的传播,开展积极向上、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可采取报告、宣讲等多种形式,学生在聆听专家和名人讲座、学习理论、拓宽视野的同时,通过思考将知识内化于心。通过这些潜移默化的渗透影响,大学生法律意识与道德素质会获得极大提升。
5.提高师资力量水平
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角色,只有不断提高教师水平,才能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高校应重视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课教师的选拔,尽量避免教师出现“身兼数职”现象,打造高素质、高水平的专业教师队伍。
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不能一蹴而就,面对众多的学生,教师们不能照本宣科。高校应定期对教师进行培训,为他们提供素材,避免授课内容一成不变,同时也确保了教师对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的热情。
[1]余国政.大学生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的融合[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5).
[2]刘超.大学生党员思想政治教育与廉洁素质培养路径探讨[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4(5).
[3]刘洋.大学生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问题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4.
〔责任编辑:崔雅平〕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4.027
2017-02-09
魏环宇(1990—),女,黑龙江大庆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在读研究生,从事社会教育与社会管理研究。
G641
A
1008-6714(2017)04-005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