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符号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形象的塑造
2017-03-13胡国胜
胡 国 胜
(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纪念符号与中国共产党历史形象的塑造
胡 国 胜
(华南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 广州 510631)
纪念符号源于纪念实践,纪念符号是在纪念实践中形成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借助各类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构建出一系列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符号,主要分为重要人物符号、重要时间符号、重要空间符号等。这些纪念符号蕴含着十分丰富的历史形象资源,在保存历史记忆、彰显历史成就、推进历史教育、弘扬历史精神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能,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铭记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的良好形象。
中国共产党;纪念符号;历史形象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实践中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纪念符号,如“三八”、“五一”、“五四”、“五卅”、“七一”、“七七”、“八一”、“九三”、“九一八”、“十一”、“一二九”、“一九七八”等。根据类别可分为:重要纪念人物符号,如马克思、恩格斯、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周恩来等;重要纪念时间符号,如长征纪念日、抗日战争纪念日、烈士纪念日、国家宪法日、国家公祭日等;重要纪念空间符号,如人民英雄纪念碑、红军烈士纪念塔、中国独立自由勋章雕塑等。但凡在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的政治实践中具有重要影响意义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每逢纪念日特别是逢五或逢十周年纪念都会举行各种规模不等的纪念活动。因而,这些纪念日的纪念活动经常在不同时空范围内进行着。纪念对象或载体在不断重复的纪念活动中最终超越具体事件本身成为了一个政治符号,成为中国共产党政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中国共产党塑造历史形象提供了重要的记忆载体。纪念符号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形象资源,对其挖掘不仅仅是政治发展的需要,也体现在保存历史记忆、彰显历史成就、推进历史教育、弘扬历史精神等历史形象的塑造上。
一、保存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记忆
历史记忆是历史形象塑造的重要前提。在中共历史上,纪念符号是人们形成政治认同与塑造集体记忆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如“九一八”是永远的国耻记忆,是反思历史、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的重要纪念符号。纪念符号使过去的历史得以保存,同时也是储存历史信息的重要工具,构筑政治认同的重要手段,传播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
时间纪念符号是传承中国共产党历史记忆的重要途径。“七七”的符号意蕴是抹不去的家仇国恨,它既是中国人民遭受苦难的历史记忆,又是中国人民奋起反抗的政治象征。“七七”纪念的目的,就是让民众不要忘记过去的历史苦难,时刻谨记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历史耻辱。当下,虽说“七七”纪念符号已不再具有抗战时期的政治动员功能,但在保存历史真相、牢记历史耻辱、反思历史教训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意义。正如习近平在2014年“七七”纪念中所指出的那样:“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中国人民对战争带来的苦难有着刻骨铭心的记忆,对和平有着孜孜不倦的追求。”[1]借助纪念时间符号举行纪念仪式,回顾和重塑过去的历史记忆。如辛亥纪念符号蕴含着许多历史记忆,即“孙中山先生和辛亥革命先驱为中华民族建立的历史功绩彪炳史册”,“在辛亥革命中英勇奋斗和壮烈牺牲的志士们永远值得中国人民尊敬和纪念”,“辛亥革命永远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一座巍然屹立的里程碑”[2]524。记忆过去就是面向未来,未来不能没有过去。纪念时间符号是传播社会记忆的一个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可以看出,节日纪念日是人类在历史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种对事件或人物记忆的时间符号,它凝聚着特定的历史记忆,蕴含着丰富的记忆资源,成为国家、民族和政党认同的重要标识,在历史记忆建构中具有重要功能,是传输国家、民族、政党记忆的重要介质。
人物纪念符号是携有中国共产党历史记忆的重要载体。人物纪念符号主要是借助重要历史人物的诞辰、忌辰、名字、事迹、肖像、手迹、足迹、用品等来赋予纪念对象更多的纪念意义。毛泽东纪念中形成的毛泽东雕塑、毛泽东画像、毛泽东纪念章、毛泽东纪念馆、毛泽东故居、毛泽东干部学院、毛泽东图书馆、毛泽东手迹、毛泽东诞辰忌辰日等都是保存历史记忆的重要记忆载体。最具特色的就是运用革命领袖和革命烈士的名字进行空间装点。如为纪念红三军军长黄公略而将吉安、吉水两县的红色区域成立公略县,同样,博生县、彭湃县也是如此。还有许多行政区划和道路街道公园等也是以纪念人物符号命名的。如马克思路、中山路、列宁路、若飞桥、邓发大街、彭湃广场、赵光车站等市政空间的建构。1926年11月16日,杨白在《“小莫斯科”纪游》一文中就提到,“游行的时候,是由马克思路,至十字街,又由中山路转至列宁路。”[3]585此外,还建立了许多以革命领袖列宁名字来命名的市政空间,如列宁市、列宁图书馆、列宁公园、列宁主义街、列宁台等。打造以革命烈士姓名为符号的纪念性空间,“既是一种有力的信息载体,携带着社会记忆和意识形态留存在个体和群体的身体和精神之中;也是有效地树立对权威典范的忠诚和信仰”[4]72。纪念性空间的象征具有一种抽象的力量,具有作为一种能够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着经验作用和意义的能力[4]67。这些市政空间经过具有革命意义的纪念人物符号布局,被塑造成一个特定的政治纪念空间,无形地渗透着中共历史记忆,具有社会整合和政治认同的力量,通过纪念符号的政治空间建构与传播,一定意义上维护着中共良好的历史形象。
空间纪念符号是呈现中国共产党历史记忆的重要场域。建筑号称没有文字的“世界年鉴”。中国共产党在自己的成长历程中形成和创造出一系列空间纪念符号,纪念建筑符号就是其中一种。纪念建筑符号主要包括为纪念革命先辈、革命领袖、革命烈士、英雄历史人物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等所建立起来的纪念亭、纪念碑、纪念塔、纪念陵园、纪念馆、博物馆等。革命根据地人们为了纪念革命烈士,在其所辖区域里建立了许多纪念塔、纪念亭、纪念陵园等,如公略亭、博生塔、红军烈士纪念塔、人民英雄纪念碑等。这些纪念物“不仅承载着营造者一开始设定的纪念内涵,而且具有广泛的大众参与性,往往构成一个国家政治和公共生活中的重要景观,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成为历史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凝聚着一个国家或民族的集体记忆和认同”[5]372,各类纪念建筑符号,是中共历史记忆的化身,其传播意义十分明显,接触之人会受到很好的一次革命教育。建筑等标志象征,可以成为树立革命理想、保持团结、忠诚、区别于他人、唤起革命意识、形成革命观念的极其有效的手段[6]60。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首先考虑的是要建构党的历史形象,塑造党员群体的集体记忆,打造民众共同的历史记忆,这是一个必须要考虑的政治问题。而各类纪念符号是储存中国共产党历史信息的重要载体,是传播中国共产党历史记忆的重要方式,是促进中国共产党政治认同的重要标识。
二、彰显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成就
历史形象的塑造源于历史成就的总结升华。纪念符号是总结历史成就的重要载体。每逢重要纪念日,在举行各种纪念活动时都少不了总结历史成就这一环节。每一次纪念活动和纪念文本都少不了总结过去历史成就。中共纪念活动和纪念文本自然少不了对过去的历史回顾与总结,以便彰显历史成就,启迪当下,憧憬未来。这似乎已成为各种纪念的范例和惯俗。
借助纪念符号彰显中共历史成就,促进中共政治认同。如1938年6月24日,《中央关于中共十七周年纪念宣传纲要》指出:“中共过去的十七年即是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而艰苦奋斗的十七年。”充分体现了抗战时期革命形势的特点。“十七年来虽是由于国内外环境的变迁,使中共的某些主张不能不有某些变化,然而在其基本奋斗方向说来,则是始终一贯的。”[7]524-525可见,中国共产党借助“七一”纪念符号,根据目前革命形势总结过去革命经验,从而坚定未来革命的奋斗方向。借助纪念契机,通过过去与现在的比较,运用过去的革命经验启迪现在的政治任务,获得民众的认同。当然对于借助纪念符号总结历史经验则依赖于现在的历史形势和政治环境。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所指出那样,“不能用今天的时代条件、发展水平、认识水平去衡量和要求前人,不能苛求前人干出只有后人才能干出的业绩来”[8]693。
借助纪念符号彰显中共历史成就,表达中共历史态度。1979年9月29日,叶剑英代表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三十周年大会上系统客观地阐述了建国以来发展历史以及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经验教训,充分肯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和人民取得的重大成就,他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三十年是光荣伟大的三十年,是中国人民同国内外敌对势力进行复杂斗争的三十年,是经历了曲折道路而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巨大胜利的三十年。在这三十年中,我们的祖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革命变化,并且巩固了革命变化的胜利成果。”[9]210同时他对党的过去工作中的错误作了自我批评,对“文化大革命”第一次作了公开否定[10]3060。通过国庆纪念总结国家历史经验教训,承认自己的历史过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客观公正的历史态度和政治胸怀。
借助纪念符号彰显中共历史成就,总结中共历史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纪念符号,对其纪念首先就是要总结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树立中共改革形象。“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就是要充分认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和伟大成就,深刻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历程和宝贵经验。”[11]788同时,借助纪念对象蕴含的政治意义展现中共发展的历史形象。如习近平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所指出:“历史总能给人以深刻启示。回顾我国宪法制度发展历程,我们愈加感到,我国宪法同党和人民进行的艰苦奋斗和创造的辉煌成就紧密相连,同党和人民开辟的前进道路和积累的宝贵经验紧密相连。”[8]85通过宪法颁布纪念日纪念,展示中共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的历史形象。
借助纪念符号彰显中共历史成就,树立中共历史形象。胡锦涛在庆祝中共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指出了中共九十年来苦难辉煌的历史过程,认为九十年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分别是“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2]433-434。通过九十年历史经验总结,展现出中共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成就,树立中共历史形象。
总结过去历史经验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警示当下,为了以后发展少走弯路,更好地面向未来,呈现出中共负责任的历史形象。正如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指出的那样:“绝不让历史悲剧重演,是我们对当年为维护人类自由、正义、和平而牺牲的英灵、对惨遭屠杀的无辜亡灵的最好纪念。”[12]总的来说,根据实践发展的需要,中共不断总结纪念符号的历史教训,提升纪念符号的历史价值,彰显纪念符号的历史成就,塑造纪念符号的历史形象。
三、推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教育
历史形象的塑造依赖于历史教育,历史教育是历史形象传播的重要途径。纪念符号是进行历史教育的重要标识。举行周年纪念活动的主要目的往往是教育世人,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是也[13]221。中共借助各类纪念符号携有的历史信息,充分挖掘和开拓各种纪念符号所蕴含的历史教育资源,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社会化。胡锦涛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周年大会上指出:“历史启示我们,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掌握了自己命运、团结起来的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历史伟业。”[14]234-235
借助人物纪念符号,挖掘和传播人物纪念符号所蕴藏的思想教育资源。纪念人物符号中由于历史人物的历史经历和历史功绩而蕴藏着许多历史教育资源。如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的纪念符号,就是借助他们的理论影响而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时代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教育的重要途径。因而每逢重要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召开各种纪念大会、座谈会、研讨会,发行纪念专号、专刊、特刊,举行纪念演讲会、朗诵会、红歌会,赠送纪念物品、建立纪念设施,出版发行纪念传记、选集、文集、文存等来进行广泛宣传。如每逢马克思诞辰忌辰纪念日,中共都会举行各种形式的纪念活动,挖掘马克思纪念日中所含巨大教育资源,进行理论教育,发挥出纪念对象的思想教育功能。通过对马克思诞辰忌辰的纪念,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论得到广泛传播。胡耀邦在纪念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在今天这个纪念大会上,当我们提出重新学习任务的时候,我们不能不想到,马克思、恩格斯在这方面同样也是我们的伟大师表。”[15]314纪念革命领袖通过各自思想符号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论得到广泛传播,这种传播的过程其实就是中国共产党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正是这种理论的教育与传播,是中国共产党取得革命、建设、改革胜利的重要思想保证。因此,中共借助各种纪念人物符号,发挥纪念人物符号的思想教育功能,加强对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教育,就是让民众接受和认同中国共产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推进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
此外,发挥纪念人物符号的历史教育功能,还包括学习人物本身所蕴含的个人魅力和丰功伟绩。如对邓小平的纪念,除了学习阐释邓小平理论的发展及理论指导意义外,还为了缅怀他的丰功伟绩,学习他为党为国为人民的敬业奉献精神。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我们纪念邓小平同志,就要学习他对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无比坚定的崇高品格”,“就要学习他对人民无比热爱的伟大情怀”,“就要学习他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理论品质”,“就要学习他不断开拓创新的政治勇气”,“就要学习他高瞻远瞩的战略思维”,“就要学习他坦荡无私的博大胸襟”[16]。
借助纪念时间符号,揭示和彰显纪念时间符号所蕴含的历史教育功能。如“七七”、“九三”、“九一八”、“一二·一三”等时间符号,凭借纪念对象本身所蕴含的历史意义,推进革命历史教育。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设立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的决定中指出“为了悼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和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者,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战争罪行,牢记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表明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捍卫人类尊严、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立场”[8]814。
借助纪念空间符号,发挥和提升纪念空间符号所呈现的现场教育意义。如毛泽东纪念堂、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延安革命历史博物馆等纪念空间,依托纪念场域所蕴含的现场教育意义,是接受革命历史教育的重要场地,是传播革命理念、推行革命历史教育重要场所,是凸显纪念符号历史教育功能的重要场域。
针对纪念符号的历史教育功能,中共中央也多次制定各类文件,要挖掘纪念符号的教育资源,发挥纪念符号的应有教育功能。1996年7月27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举办已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诞辰纪念活动的通知》中指出:“举办已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以及知名人士的诞辰纪念活动,要重点宣传他们的生平业绩和崇高革命精神”,“要有利于维护已故党和国家领导同志和知名人士的形象,有利于加强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为核心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17]327。2001年9月20日,中共中央颁发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明确指出:“各种重要节日、纪念日,蕴藏着宝贵的道德教育资源。要利用‘五四’、‘七一’、‘八一’、‘十一’等革命节日,‘三八’、‘五一’、‘六一’等国际性节日,以及民间传统节日和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纪念日等,举行形式多样的群众性庆祝、纪念活动,使人们在集体聚会、合家团圆的同时,增强对祖国、对家乡、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陶冶道德情操。”[18]19382013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指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挥重要节庆日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独特优势”,“挖掘各种重要节庆日、纪念日蕴藏的丰富教育资源”,利用重要节日、重大事件、重要任务纪念日等,“举办庄严庄重、内涵丰富的群众性庆祝和纪念活动”[19]。由此可见,纪念符号所具有的历史教育引导作用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四、弘扬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精神
历史形象的塑造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弘扬历史精神。每一个纪念符号都蕴涵着其所代表的历史精神,纪念符号是弘扬历史精神的重要象征。保存历史记忆、总结历史经验、推进历史教育,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弘扬和传承历史精神。纪念符号是连接历史与现实的通道。周年纪念可在现实与历史之间筑起一条情感桥梁,对纪念的人物和事件加以重新塑造,以适应现在的人们和政府不断变化的看法[13]222。由于时代背景不同,面临的现实任务有别,不同历史时期的纪念要求会有所不同,即便是同一纪念符号所弘扬的历史精神可能存在差别。因而,每次举行的纪念活动由于社会发展要求而赋予了这些纪念符号不同的时代内涵,这是纪念活动得以延续的根本所在。
借助纪念符号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七七”、“九一八”、“十一”、“双十”、“十二·十三”、“一二九”等纪念符号蕴含着十分丰富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永远发扬光大。“一二九”纪念符号弘扬的是爱国主义精神。1939年12月9日,毛泽东在“一二九”纪念大会上预言,“一二九运动将成为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纪念”[20]253。后来的历史实践证明了毛泽东的先见之明,“一二九”成了弘扬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一个标识。“一二九”不仅是中国革命史上值得纪念的重要符号,也是中国青年运动史上一个光辉的里程碑。“一二九”时间符号已发展成了爱国主义运动的重要指称,对其纪念本身就是爱国主义精神的一次演练和弘扬。
其实中共大多数纪念符号都与爱国主义精神传统直接相关。“五四”纪念符号弘扬的是五四精神。五四精神就是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1984年5月,习仲勋纪念五四运动六十五周年大会上指出:“爱国主义是一面最有凝聚力的旗帜,也是五四运动最丰厚的精神底蕴。今天,它仍然是团结和鼓舞包括青年在内的我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向前的巨大精神力量。”[21]“五四”是中国人民在社会发展中逐渐形成的一种对事件进行记忆的时间符号,它凝聚着特定的历史记忆和政治内涵,成为国家和民族的重要标识。正是这个时间符号,在国家历史精神建构中具有重要功能,甚至成为传输国家历史形象的重要媒介。“九三”纪念符号弘扬的是抗战精神。2014年2月2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确立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中指出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8]813。正如2015年9月3日,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所说:“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伟大的抗战精神,万众一心,风雨无阻,向着我们既定的目标继续奋勇前进!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2]
因而,爱国主义精神成为中共纪念符号弘扬历史精神重要目标。1994年8月23日,中共中央印发的《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就指出:“把组织节庆、纪念活动作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激发群众爱国主义热情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元旦、春节和‘三八’、‘五一’、‘五四’、‘六一’、‘七一’、‘八一’、‘十一’等重要节日的庆祝活动要突出爱国主义的内容。”[22]930对“五四”、“七七”、“九一八”、“十一”、“一二九”等的纪念以及对林则徐、孙中山、鸦片战争、马关条约等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纪念,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2011年10月9日,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大会上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辛亥革命100年来的历史表明,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动员和凝聚全民族为振兴中华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23]
借助纪念符号弘扬中共革命精神。这在许多纪念人物符号上得以体现,如1937年10月19日,毛泽东在延安陕北公学纪念鲁迅逝世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鲁迅的三个特点,即“政治的远见”、“斗争精神”和“牺牲精神”,“形成了一种伟大的‘鲁迅精神’。”“我们纪念鲁迅,就要学习鲁迅的精神,把它带到全国各地的抗战队伍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20]42-44中共借助鲁迅纪念,把鲁迅放在革命大环境下来总结其革命的一面,为引导革命实践作出努力。改革之际也同样需要发扬这种革命精神。如胡耀邦在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纪念大会上指出:“在我们纪念伟大的革命家,思想战线、文化战线的伟大旗手——鲁迅诞生一百周年的时候,让我们发扬鲁迅的革命精神,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昌盛和健康发展,努力奋斗吧!”[24]964同样,许多革命历史事件纪念日也是弘扬革命历史精神的重要载体,如长征纪念符号弘扬的是长征精神。纪念长征就是为了缅怀红军的光辉业绩,记取长征的历史经验,发扬长征的革命精神。胡锦涛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大会上指出:“我们一定要把长征精神作为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在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行理想信念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坚持不懈地发扬光大,把长征精神一代一代传下去。”[25]729
纪念符号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精神资源,是塑造中共历史形象、增强中共政治认同、发扬中共优良历史传统的象征符号,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2010年6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史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开展党史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活动是推进党史学习宣传教育、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重要方式。要通过党史纪念活动,深入挖掘和大力弘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环境下形成的革命精神和奉献精神,激发全党全社会为党和人民事业不断开拓奋进的决心和信心。”[14]791因而,纪念符号所彰显的历史精神反映了中共尊重历史、缅怀先烈、珍视现在、警示未来的历史形象。如同习近平指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26]
纪念符号源于纪念实践,没有纪念实践就没有纪念符号的“生产与再生产”,纪念符号是在纪念活动中建构发展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借助各类重要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活动,构建具有历史意义的纪念符号,在保存历史记忆、彰显历史成就、推进历史教育、弘扬历史精神等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功能,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尊重历史、铭记历史、学习历史、传承历史的良好形象。
[1] 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7-08(1).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 2013.
[3] 中共海丰县委党史办公室.海陆丰革命史料(1920-1927)(第1辑)[C].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 1986.
[4] 赵海翔.人造的路标--纪念性空间研究[M].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11.
[5] 李恭忠.中山陵:一个现代政治符号的诞生[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6] [日]中野实.革命[M].于小薇,译.北京:经济日报出版社,1991.
[7] 中央档案馆.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1册)[C].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1.
[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9]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10] 《中国共产党编年史》编委会.中国共产党编年史(第8册)[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
[11]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
[12] 习近平.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9-04(1).
[13] [美]柯文.历史三调:作为事件、经历和神话的义和团[M].杜继东.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0.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1.
[1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二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16] 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一百一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8-21(1).
[17] 中央办公厅法规室,等.中国共产党党内法规选编:1996-2000[C].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
[18]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
[19] 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3-12-24(1).
[20] 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1] 人民日报社.发扬优良传统,青春奉献中华--纪念五四运动七十一周年[N].人民日报,1990-05-04(1).
[2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C].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
[23] 胡锦涛.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1-10-10(1).
[2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三中全会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25]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下)[C].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8.
[26]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12-14(1).
(责任编辑:陈尚真)
Memorial Ic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CPC's Historical Image
HU Guosheng
(School of Marxism, South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006,China)
The memorial icon forms and develops from the memorial practices. During its progress of leading China's revolution, construction and reform, the CPC, by borrowing from the memorial practice to various important historical events and historical people, constructed a series of memorial icons, including the important character icons, the historical time icons and the crucial space icons and etc. These icons contain rich historical accounts, play important role in keeping the historical memory, demonstrate the historical achievements, advance the historical education, and promote the historical spirits. They are helpful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PC's positive image of respecting history, remembering history and inheriting history.
CPC; memorial icon; historical image
2017-03-06
201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14BDJ016)。
胡国胜,男,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后。
A81
A
1006-4702(2017)02-00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