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毕业生第一任职能力提升的教学改革探讨

2017-03-13李高升张亮卢中昊

科教导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李高升++张亮 卢中昊

摘 要 围绕如何提升毕业生第一任职能力、助力院校打造“畅销产品”,文章分析了人才供需差距,探讨了培养目标和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提出了教学内容不断更新的思路,建议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创设实践教学环境,优化模块化教学方法,建立全过程考核体系,赋予毕业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关键词 任职能力 实践教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1.066

Discussion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First Post Graduates' Ability to Work

LI Gaosheng[1], ZHANG Liang[2], LU Zhonghao[1], ZHA Song[1]

([1] School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National University of Defense Technology, Changsha, Hunan, Changsha 410073;

[2] Faculty of Biomedical Engineering, The Fourth Military Medic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32)

Abstract On how to improve the working ability, help college graduates first to create "selling product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talent gap between supply and demand, discusses the cultivation goal and the guiding ideology of the times, put forward the teaching content update ideas, suggestions by mean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creation of the practice teaching environment, optimize the modular teaching methods, establish the whole process assessment system the ability to give their graduates.

Keywords ability to work; practice teaching; talent cultivation

近年來,如何提高公安院校学生①、地方大学培养的国防生②的任职能力,得到了广泛关注。关于如何实施相关的课程改革,例如医学仪器③、弹药工程学④等,也得到了深入研究。总体来说,紧扣市场需求,是人才培养的重心,任职能力培养方面仍有待提高。本文拟围绕人才培养存在的实用性不足、提升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举措等做进一步的探讨。

1 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1 供需双方差距较大

用人单位是人才培养工作的终端用户,其对人才综合素质和工作岗位的具体需求,是大学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教学改革的指挥棒。近年来,无论是国防和军事单位,还是企事业单位,都有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反映,学到的知识和技能与工作实际颇有距离,难以快速适应。

大学所讲授的知识,往往是共性理论加上一部分专业基础知识,而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通常是实用性很强的硬件设计、软件开发、系统集成等技能。工作单位所配备的仪器设备、软件、装备、工具甚至材料等,是毕业生很少使用的,甚至是从未接触的。学习能力稍差的毕业生可能会感到无所适从;心理素质低的毕业生可能感到巨大的心理落差,影响工作热情,导致草率跳槽或对自己的否定。

1.2 培养目标更新滞后

随着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各方对于从业人员的需求也在悄然发生变化。对此,教育教学部门的应对措施有所滞后。具体到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方面,多年来没有及时修订。当前大学对学生的培养工作中,多重视理论知识传承,以学术型人才培养为主,基本延续应试教育思路,学生主要获得了知识量的积累,既没有树立探索新知、分析并解决疑难问题的创新精神,又没有养成工匠精神,应用指向性和目标定位不清晰,落后于时代发展要求。

1.3 培养条件建设不足

在理论讲授和传承为主的导向下,高校的施教环境和人才培养条件通常只适合开展课堂教学,而缺乏实践性、拓展性教育训练手段。随着技术的进步,功能强大的仪器设备和综合化的信息平台在各行各业随处可见,对毕业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操作思想有一定的要求,很多毕业生对此没有深刻的认知,因为其在校期间仅接触过老旧的训练教具,没有接受良好的任职训练。

2 提升实践能力的教学改革举措

2.1 转变指导思想

对于毕业生工程素养的提高,应当作为一条准则纳入培养目标。这是由于当前社会上大多数工作岗位,并不要求所有从业者拥有非常强的创新能力,也没有那么多高难度的挑战,通常只是要求具备规范的技术应用能力。只有少数人需要从事理论创新,这方面的训练可以留待研究生阶段实施,因为时至今日,本科毕业之后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的比例仍然不超过20%。因此,需分析任职能力构成要素,将学校教育定位于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有机衔接。基于此,新时期的院校人才培养,应当紧扣第一任职需求,对各学科专业对应的预期职业进行分析,确定相关工作的典型任务,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应用型人才。

2.2 更新教学内容

在当今时代,以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理应成为一种新常态,这是对人才培养的顶层谋划。要做好这项工作,需研究预期任职岗位对能力和素质的需求,调研和分析学生的不足之处。在此基础上,结合平时的思考和论证,找准学校教育和任职岗位的对接点,研究如何重构课程标准,并向任职基础的知识体系定位转变。

为此,可研究国内外高等院校(特别是职业类院校)的课程设置情况,开展同类课程体系对比分析,重点研究各院校提高毕业生任职能力的举措,吸纳众家之长。进而研究理论与实践课程的相互支持与融合举措,研究示范性课程教学对提高能力与素质的作用。在保证其系统性的前提下,将第一任职需求反馈到本科课程设置改革中。

精炼概念和原理,压缩和调整课时比例,加强知识与装备的结合,使课程内容既具有较好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又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工作岗位需求。增加实践教学的比重,使教学内容既符合学科发展趋势,又满足从事信息化条件下装备应用工作的需要。

教学内容方面,在课堂讲授之外,积极增加学生动手实践和教师演示实验内容,并为学生提供科研参观和实习机会,可结合示范性实验教学中心和创新基地的建设与开放活动,培养工程应用能力。

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及时了解实际工作中的新做法和新经验,将其融入到实践教学中。鼓励教师不使用固定教材,自主编写讲义,随时增加最新内容。应将课程的知识点加以适当分类,设计具体专题,确保教学内容与培训对象特点相契合,与岗位任职能力需求一致。

以电子信息类专业为例,近年来,物联网、卫星导航、智慧城市、智能家居、可穿戴系统等领域发展迅速,相应的关键技术,比如射频识别、极窄带低功耗长时在线、无线电定位、多模/多制式通信、柔性电子、液态金属、可重构/自修复功能材料、石墨烯/富勒烯/磷烯等新材料及其应用,层出不穷,这些是正在发展的新知识,有必要作为拓展内容,加入到相关课程中。如此一来,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为传统课程注入时代气息,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应用,对技术类学生进行超前培养。

在课程体系构建上,要跳出经典模式,锐意进取,增加实践教学课程。同时,要将最新的技术发展内容纳入教学体系,不能图省事,为了减少备课时的工作量,总是拿多年之前已被淘汰的软件、芯片、元器件来教学,更不应以“原理正确、重在思路”作为拒绝革新的说辞。

课程改革方面,更高的层次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融合,贯穿始终。通过优化课程内容,不断精炼基础理论,节约出更多时间以用于专业实践应用。鼓励教师创设跨学科课程,为学生塑造宽广的学术视野和强大的技术观察力。

2.3 优化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学术型人才培养机制下,课程设置强调系统性,以学术化的系统性课堂讲授为主要形式。实验课程中,验证性实验居多,答案唯一且明确,实验开放性不足,与将来面对的工作实践结合度低。为提高教学效果,可结合学生认知规律,突出对实际装备和系统的分析,即使是在专业课的讲授中,也应该加入仿真验证或实际测试的音视频资料。

对于授课的组织,建议实行模块化切割,以知识模块的形式依次向学生推出。通过多个模块的实践,使学生循序渐进,从基本技能过渡到岗位能力、从初级任务操作渐变到综合能力运用。

根据当前的技术发展,可以广泛采用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VI)技术,订制或自行运用LabVIEW或MATLAB等较易于上手的编程工具开发虚拟或半实物仿真系统,开设成本低、易实现的虚拟实验。同时,大力开发虚拟装备,引进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AR)等技术来辅助教学,构建逼真度高的实践性教学软硬件环境,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拥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开展模拟式教学,使学生形象深入地理解仪器原理,熟悉系统构成,掌握关键流程,感受实际场景。通过这样的“零距离”接触,进一步了解岗位的需求,从而缩短任职的适应期,达到对其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锻造。

2.4 改革考评方法

教学改革措施的成功实施,往往要求伴随着考评方法的配套改革。而这里的考评改革,不但包括对学生的考核,更包括对教师的评估。只有两方面的量化实施细则都得到妥善修改,才能调动师生从思想上支持改革、从行动上践行改革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评估体系是最有力的路标,引导着教学工作特别是教学改革事业的发展方向。无论是老师或者学生,都会自觉或不自觉地选择对评估有利的努力方向。因此,开展卓有成效的任职教育改革,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给出合理评价,对教师在这个过程中额外的劳动付出给予一定的补偿,使其得到与课堂教学相区别的收获,以维持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对学生实施考核时,可采用基础实践考核与综合实践考核相结合的方式。从学生的实践设计、操作过程、数据整理分析及总结归纳等几方面着手,逐一区分并计分。重点针对学生的岗位任职实践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考核。

对于实践教学,规章制度要有弹性,要充分理解硬件和系统可能会存在各种各样的突发问题,要持有宽容之心,不能用严苛的扣分标准进行衡量,如此方有利于实践教学的良性发展。

从教师的角度来说,需要鼓励学生在学习和实践过程中大胆探索,勇于试错,不把最终结果作为唯一标准,而把全过程纳入考核范围。实践课程应考核其综合能力,摒弃单一的考核方式,围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这个目标来制订各种评估策略。

3 结论

实践课程内容的引入是提升毕业生任职能力的关键,而引入什么、如何深入浅出地实施直观形象的教学过程,则是需要深入研究和不断创新实践的长期课题。但只要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加强与用人单位的沟通,在教学环节中加入最新科技知识和信息化教学手段,必将产生良好成效。

本文系“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 (编号:PLA142003)和国防科技大学本科教育教学研究课题(编号:Y201406)的研究成果

注释

① 刘磊.公安现役院校学历教育与任职教育融合发展的实践与探索[J].科教导刊,2016(8).

② 吴原萍.注重实践教学机制,增强国防生任职能力[J].甘肃科技纵横,2014(7).

③ 徐灿华,杨滨,尤富生.加强第一任职能力条件下《医学仪器》课程教学探讨[J].西北医学教育,2014(4).

④ 宣兆龙,李天鹏.基于任职能力生成的弹药工程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設[J].中国电力教育,2013(16).

猜你喜欢

实践教学人才培养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研究型学习在传热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研究述评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