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主体”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2017-03-12唐学红肖先举孙婷婷曹可

职业时空 2017年5期
关键词:双主体育人模式双师型

唐学红 肖先举 孙婷婷 曹可

摘要:“双主体”育人模式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创新途径,该模式实施的重要环节是对教师进行“双师素质”培养。目前“双主体”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还存在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高职院校应从多方面调整培养策略。

关键词:“双主体”育人模式; “双师型”教师

“双主体”育人模式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条创新途径,是指学校和企业联合,共同承担人才培养主体责任,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1]。为了更好地实现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要求高职教师应该是学深艺高的“双师型” 教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规律,有利于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双主体”育人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

一、 “双师型”教师的内涵

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了《关于开展建设示范性职业大学工作的通知》,首次在正式出台的文件中提出“双师型”教师这一概念。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发展,“双师型”教师概念的内涵经历了一个发展、演变的过程,主要可以理解归纳为“资质(证书)认定型”“能力(素质)具备型”和“资质(证书)+ 能力(素质)同时具备型”三种。2008年,教育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方案》(教高[2008]5号)中,明确了“双师素质”的内涵。概而言之,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就是要同时具备所教授学科或从事领域专业的理论教学素质和实践教学能力,且能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教学中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具有讲师或以上职称的教师[2]。

二、 “双主体”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认知观念落后

相对于普通高等教育,高职教育的起步较晚,人们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够。社会上轻视、不认可职业教育是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少人认为高职教育是一种落后的、没有发展潜力的低层次教育,也有人甚至不把高职教育归于高等教育。而且高职院校的办学条件、师资水平和学生来源等方面,与本科院校存在着一定的差距。由此,社会对高职教师的关注度比较低[3],对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队伍建设缺乏正确的认知。

随着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高职教师的观念也应随之发展。要认识到高职教师有别于其他类型教育教师的特殊性,高职教师不仅要懂理论、会教书,还要有技能、会实践,这些基本素质是高职教师的基本特色[4]。高职教师要主动参与“双师”素质的各种培训,这样有利于“双主体”育人模式下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

(二) “双师”认定标准不统一

《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方案》中规定了有关“双师型”教师的目标要求,促进了高职院校开展双师培养工作。从传统型教师队伍发展成“双师型”教师队伍,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通过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各个学校根据评估要求,制订了认定标准,但学校之间并不统一。不少学校对于双师的认定,仍主要以双证为指标,即有专业教师讲师以上职称证书和行业技能等级证书,而对于一些实践及应用方面的要求比较含糊,界限不清晰。但是“双证”并不等同于“双师”,这种情况下认定的“双师型”教师,应付了评估要求,但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职业教育的师资特点[5]。认定“双师”资质时,一般以概括性的条例表述教师应具备的能力与素质要求,这些描述中,有些难以量化、操作与评定,有些提高或降低了标准,与“双师型”教师的实际要求有所偏离。

(三) 缺少科学的、规范的培训

高职教师不仅需要专业知识、教学能力的培训,同时还需要技能操作、职业能力的培训。科学的、规范的“双师型”培训需要各级部门的组织和协调,需要一定的资金、场所等条件。在“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中,对于培训体系,存在培训项目少、培训时间短、专业不对口、行业企业参与少等问题;对于高职教师,虽然希望被培训,但由于教学任务繁重,受时间的约束,很容易錯失一些培训机会。虽然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建立了校企合作实习基地,但学校教师去企业锻炼,由于受到一些限制,很难做到真正的顶岗,实际培训效果和设定目标还有一定的差距。

(四) 激励机制不健全

近些年,高职院校的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审标准虽然有所调整与改进,但归根结底,科研能力依然是评价的主要指标,重点还是申报和完成的项目、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而“双师型” 教师重点需要培训的实践能力所占有的权重过轻甚至没有,这与高职院校的办学理念和教学特色是不符合的。在这种职称评审“指挥棒”的引导下,教师必然会重理论、轻教学,重科研、轻实践。

在待遇方面,高职院校是以教师的职称、工作量、课题、文章等作为考核标准的,对“双师型”教师几乎没有倾向,造成教师缺乏动力来源,对“双师”能力培养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 “双主体”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策略

(一) 提高认知,更新观念

政府及教育管理部门应提高认知,充分认识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于加强师资建设,促进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提高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重视度,提升对“双师型”教师资质的认可度。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需要一支符合现代高职教育要求的教师队伍,“双师”素质的培养是教师培养的重要方面。学校为了更好地实现培养目标,首先要坚持教师在学校的中心地位,做好“双师型”教师的培养计划,将“双师”素质培养纳入学校的发展规划中。作为被培养的主体,教师应改变自己的教学理念,认识到“双师”素质对于个人发展和学校发展的重要性。高职教师必须了解“双主体”育人模式下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根本特征、发展前景,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和教学观,增强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加“双师型”教师的各种培训,全面发展自己,才能更好地投入高职人才培养工作。

(二) 建立合理的管理机制

1. 认证机制。教育主管部门应建立完善的高职“双师”素质教师的标准体系,从教师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几个方面制定相应的标准。

2. 激励机制。权利关系不明确、工資收入不提高、职称评定无促进是当前高职教师缺乏参与“双师”素质培养积极性的主要因素。为进一步激发教师参与“双师型”教师建设项目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可根据学校和教师的实际情况,修订有关制度,制订一些激励措施,在工资和津贴分配、政策导向方面,向具有“双师”资质的教师倾斜。学校可把培训时间折成课时或者发放培训补贴;可把“双师”素质作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评定的基本条件之一;在职称评定、各项评奖评优中,“双师型”教师享受优先权利。只有充分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才能将培养工作切实有效地开展起来,较好地达到预期效果。

3. 考核机制。“双师型”教师的建设,培养和评聘是基点,而对教师合理的考核评价可促进“双师型”教师的素质可持续发展。对于“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不能只是为了评出等级或名次,而是对教师发展的评价,是对整体目标的评价[6]。考核评价要从职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出发,兼顾理论和实践,并且将考评的重点放在专业性、技术性的实践操作能力方面。考核应遵从公平公正、发展性原则,并从多方面考核,使学校、企业、社会、学生广泛参与。

(三) 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

目前,对于大多数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绝对数量的增长已经不是首要目标,培养的方向是数量和质量协同增长。因此,高职院校要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不仅要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理论教学能力,同样也要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第一,加强对教师专业知识的培训。可以通过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层次,通过攻读硕士、博士学位等途径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可以聘请本专业的专家来校进行上课培训,使教师能接触到前沿的专业知识。可以安排教师参加各级教育部门举办的培训课程,学习和拓展专业相关知识。第二,加强对教师实践操作的培训。学校根据专业和教师实际需求,制定合理的培训计划和培训目标,定期安排教师集中进行技能操作培训,教师必须达到培训要求,否则还要接受再次培训。安排教师通过到企业实习、挂职锻炼等途径,接受生产相关的技能培训,密切跟踪和把握行业企业最新知识和技术动态,学习企业的管理方法,感受企业的文化理念[7]。第三,加强对教学能力的培训。授课教师掌握教育教学规律,在课堂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授课内容。

(四) 高职院校加强与企业合作,共同培养“双师型”教师

双主体育人模式要求根据学校人才培养和企业人才需求开展校企合作、双向服务。校企合作是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重要途径,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提供了平台。按照“双师素质”的标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到企业相关部门参加培训。学校可以把教师安排到合作企业的生产第一线,真正地参与生产过程,了解和掌握产品生产工艺、技术指标和操作要求;可以把毕业不久的、没有实践经验的青年老师安排到相应的各个岗位,进行技能训练,提高专业技能。学校要发挥社会服务功能,鼓励专业教师为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在技术培训、技术支持、技术攻关以及产品研发等方面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贡献[8]。

参考文献:

[1] 王忠昌,黄尧.校企“双主体”育人实践与探索—以《营销与策划》专业为例[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7(5):68-71.

[2] 陈碧霞. 高职院校“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现状及培养研究[J].高考,2015,(8):92-93.

[3] 苑毅.校企合作背景下“双师型”教师培养困境与出路[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7):218-219.

[4] 刘仁三.论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J].河北职业教育,2017,(2):48-50.

[5] 关远见.改善现状与改变现状—职业教育“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困惑与出路[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32-35.

[6] 任程坤,刘翠翠,王莉力.高等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考核评价问题研究[J].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15(1):42-44.

[7] 龚锟,熊冰玉.工学结合育才模式下双师型教师建设策略[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91-92.

[8] 朱泉雯.环境监测与治理专业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23):203-204.

猜你喜欢

双主体育人模式双师型
论学分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
“双一流”建设不能缺失本科教育
浅谈通滩中学“双主体——三环节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基于“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的高职电力电器专业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