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参与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路径探索

2017-03-12李海洲杨杰

职业时空 2017年5期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京津冀协同发展

李海洲 杨杰

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参与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优势显现。文章通过分析当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现状,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的机会,分析职业教育在技能培训方面的优势,设计了京津冀协同发展下职业教育参与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路径,从培训体系、培训模式、培训目标、培训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阐述,以期真正促进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和职业综合素养提升,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下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水平。

關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职业教育; 河北省; 农村劳动力; 技能培训

河北省环抱京津地区,在经济、教育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区域性优势,给河北省的农村劳动力输出带来了机遇,但是,随着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不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亟需提高。大量的实践经验证明,将职业教育与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十分符合当前时代背景下农村人才的培养需求,有利于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创业发展[1]。同时,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聚焦农民工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现实问题,积极开展实践探索,对构建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促进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格局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2]。因此,河北省应该利用京津冀教育的优势,获取其优势资源,依托职业教育院校,面向农村劳动力积极开展技能培训,并积极寻求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合理路径,以期能真正促进农民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特征及技能培训现状

(一) 专业技能与工作层次低

当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大量涌入京津地区,进入城市区域,不再局限于从事第一产业的劳动,而是希望通过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工作来提高工资性收入。但农村劳动力普遍缺乏专业技能,综合素质低、市场竞争力不足越来越阻碍他们的就业途径,甚至以从事低层次、低工资、低技术含量的工作来缓解职业技能欠缺的短板。由此可见,专业技能与工作层次低严重制约了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就业和收入发展[3]。

(二) 职业诉求与培训需求高

鉴于河北省多数农民劳动力处在京津冀地区较低的劳动力市场中,无法进入知识密集型行业的现状,农民工对高层次的职业诉求和对高质量的职业培训的呼声越来越高。近年来,农村劳动力对职业的选择已经由生活改善型向追求梦想型转变,期待在京津冀地区找到收入高、前景好的工作,甚至希望扎根城市。但另一方面,他们对未来的职业缺乏规划,职业选择也很盲目,工作价值认同度低。受上述矛盾的影响,农村劳动力对职业技能知识培训的渴望更加迫切,希望通过继续教育学习更全面的专业技能,提高自身的就业水平。

(三) 职业培训与参与途径少

与农民工的诉求不相适应的是,当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十分欠缺。一方面,参与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机构较少,没有针对性地设立相关的培训机构,少有的培训学校也未能从农民工的职业发展出发制定相应的培训课程,培训内容浅,培训时间短;另一方面,处于职业懵懂状态的农民工不知如何参与职业培训,途径闭塞,学校与农村劳动力联系不够紧密;另外,诸多社会性的、盈利性的职业培训机构对农民工的职业培训门槛低,培训方式简单化、理论化,就业输出率低[4]。通过分析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特征及技能培训现状不难发现,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存在投入与产出的矛盾、需求与供给的矛盾,因此,探索一条适合京津冀区域的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路径十分紧迫。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影响

(一) 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现实需求

目前,《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等文件陆续出台,标志着政府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重视。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仅是经济新常态下的重要发展战略,还涉及其他诸多方面,其中教育是重点,职业教育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关政府部门已经将职业教育合作提上了日程,希望在人力资源共享、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师生交流平台等方面建立合作,但目前的形势是合作进程相对滞后,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状态不适应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需要[5]。要真正实现京津冀职业教育的合作,必须依托相近的地缘关系,充分调动人缘沟通,共享物缘,通过跨行政区域的流动,真正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京津冀地区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这也将为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提供基础保障。

(二)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经济发展核心区域,其经济总量的持续攀升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为附近区域的农村劳动力市场打开了大门,大量的就业机会和岗位涌现,成为以河北省为主的北方农村劳动力的迁入地。然而,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工作岗位多是劳动强度大、职业技能低、工作时间长,京津人口不愿从事的工作岗位,这种体力和劳动密集型的工作虽然为农村劳动力提供了较多的工作机会,但职业落差较大。不难发现,河北省的农村劳动力必须要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水平,才能在京津地区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这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我们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对职业技能更高的要求。

(三)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技能培训创造更多教育资源

长期以来三地的行政区域分割造成了职业教育机构独立运行、各自发展的特点,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人均占有教育资源不均衡,特别是京津两地,职业教育资源丰厚,利用率和使用率却偏低;河北省的职业教育资源水平相对较低,但对职业教育的诉求高。基于以上形势,应充分利用京津冀的职业教育合作,使职业教育紧密贴合当前农村劳动力市场需求,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真正为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供更多资源。

三、职业教育参与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优势

(一) 专业丰富,与市场接轨

职业教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教育类型,主要目的是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依托于职业技术院校,职业教育的专业丰富而具有实践性,这恰好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供了最为合适的平台。职业院校也在不断积极探索适应京津冀地区社会环境和经济状态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专业结构,在市场需求接轨的前提下,着眼人才培养的多层次化、多元化,以求培养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实用型人才。这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6]。

(二) 教学模式先进,开放性强

职业院校是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的主阵地,当前的职业教育积极探索了多种教学模式,包括:翻转课堂、MOOC教学、微课、慕课、数字化教学平台的建立等等,不仅在培养普通的学生方面卓有成效,也为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同时,当前的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对学生的技能培训与企业需求的对接,积极与企业合作办学,采用校企合作模式、工学结合模式、定岗实习模式等方式,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后的输出提供了保障。

(三) 师资队伍强,经验丰富

依托于职业教育进行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为农民工提供了丰富的知识来源,师资队伍作为职业技能培训的提供者,需要从培训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方面进行系统安排。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学习不能理论化太强,需要适应实践需要,也不能对学习的技能一知半解,需要具有一定的专业认识。值得庆幸的,当前的职业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成效显著,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双师型教师越来越成为师资队伍的主力,这也为农民工的技能培训提供了师资保障[7]。

(四) 管理科学规范,制度健全

通過分析发现,其他针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机构管理大多不规范,以追求经济利益与拿证书为目的,对农民工技能的提升帮助有限,职业教育院校管理更为科学规范,制度健全,考核机制严格,从培训过程到培训质量再到培训效果都可以得到保障。因此,职业教育参与到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技能培训中去既是一种保障又是一种提升。

四、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路径探讨

综合上文,以京津冀协同发展为契机,让职业教育参与到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中去,是当前提高农民工综合素质和就业水平的措施,文章将结合其优势和不足探索其实现路径。

(一) 培训体系

打造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体系,需要通过政府干预:以职业院校的正规教育为主体,非正规渠道的技能培训为辅,并进一步规范其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不再只是衔接义务教育,而是打开对农村劳动力的大门,成为一种教育培训机构,农民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意愿,报名参加某一专业的技能学习,增加了其学习的途径;量化职业培训效果,从入学到学习到毕业,整个过程层层把关,做到不仅教育资源配置完全,还要做到培训成果符合要求,这需要政府部门和职业院校的监督考核。

(二) 培训模式

短期培训模式:由于受知识储备、工作性质和工作时间的限制,通过举办短期的技能培训班,利用行业淡季或业余时间,按照农村劳动力自身的条件和意愿参加技能培训,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职业学院给予农民工培训证书,有利于作为证明材料。

中期培训模式:培训时间稍长,一般为一个或几个学期,针对还未就业的农民工,技能培训的内容更加全面深入,可以在培训后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培训内容按照其自身的实际状况,可以广泛选择。

学历培训模式:根据教育部近年的统计,我国农村劳动力队伍中具有初级或中级职业培训经历的不到5%,具有学历的更是少之又少,河北省农村劳动力的学历教育程度也不容乐观,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就业择业的机会,没有学历在京津地区就很难享有中高层次的待遇和地位。解决这一问题需要解决农村劳动力对学历的认识问题,在经历过碰壁之后,多数的农民工会渴望得到职业认可,而途径就是不断学习,提升技能水平,学历培训是一个很好的机会[8]。

(三) 培训目标

1. 基于就业促进的技能培训。摒弃学院教育中理论基础讲授过多的弊端,农民工的职业技能培训要贴近就业对象,培训单位要根据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对人才的需求特点,设置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调查发现,河北省农村劳动力在京津冀地区的就业方向40%集中在民营私营企业,24%在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做流动劳动人员,6%属于自己创业,还有一部分就业灵活,没有较为固定的职业[2]。上述的就业方向,对劳动力技能的要求都比较专业,技能培训的目标要紧扣农民工的就业需要,职业院校可以与用人单位形成合作关系,构建供应链条,一方面给就业单位培养专业的农民工技术人员,另一方面用人单位安排技术人员给农村劳动力进行专业的技能培训,甚至用人单位可以参与职业培训院校的教学计划制定,双向互利,既提高了河北省农民工的职业技能水平,也促进了就业。

2. 增加农村劳动力城市融入度。从农村进入城市,对生存环境不熟悉,加之职业技能低,农村劳动力往往很难在城市立足,京津地区更为困难。据调查,河北省的农村劳动力多集中在餐饮、建筑等技术需求低的行业中,从事体力劳动,工资收入低,工作环境差,跳槽频繁,这样的工作状态,难以使农民工融入城市生活。因此,职业技能培训的一个重要目标是通过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使其拥有一技之长,能在城市中有稳定的就业和收入,从精神和心理上真正融入市民社会。但是,当前京津冀地区的职业技能培训发展瓶颈较多,范围小、受众少,这是需要培训单位关注和解决的重要问题。培训内容要以可以立足城市的技能为核心,在培养其职业技能的同时,关注城市生活常识、社会心理学等方面,职业院校不仅仅教授其职业技能,还要教授其立足城市的生活能力[9]。

3. 注重综合职业素养培养。职业技能是职业素养的一部分,仅仅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技能的培训不是最终的目标,综合提升其职业素养才是提高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能力的根本。提高其职业素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第一,基础素养,这是农民工融入京津冀城市工作的基本能力,培养的内容包括生活常识、法律常识、社交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计算机网络使用能力等;第二,核心素养,这是关系职业技能的一种能力,包括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这也是职业教育对农村劳动力培养的重点;第三,职业道德,这是农村劳动力立足城市的保障,必须具备适应城市的公民意识、法律意识、环境意识、交通意识等,并要培养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职业态度和作风、树立长远的职业规划;第四,身心发展,包括健康的身体和健全的心理,这也是职业技能培训中需要关注的内容[4]。农村劳动力综合职业素养的提高,必定为河北省农民工的就业创业打下更高的基础。

4. 坚持技能培训的可持续发展。农村劳动力的职业培训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随着科技经济的发展,职业技能培训内容也要不断更新,因此,农民工技能培训要关注持续性和连贯性。首先,对培训的农民工发放培训考核证书和职业资格证,确保用人单位承认其职业技能水平;同时,在京津地区建立统一的认证机制,用人单位承认职业院校的培训资格证书,如果没有经过技能培训的农民工将无法被用人单位接受,引导农村劳动力积极主动的参与培训;另外,职业院校要积极引导农村劳动力自我的终身发展规划,建立持续的培训体系,不断调研市场需求,建立与市场相适应的、完整的、持续的技能培训体系。

(四) 培训方法

探索培养路径的关键在于合理的培训方法,当前针对普通学生的职业教育教学方法研究如火如荼,借鉴与农村劳动力现状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也是职业教育参与农民工技能培训的优势所在。

1. 坚持现代学徒制。“现代学徒制”是当前全国乃至世界职业教育的重要标签,随着国家对现代学徒制规章制度的日益规范,政府、企业、学校的合作利益也日漸均衡。农村劳动力的基础文化知识较为薄弱,但其动手实践能力较强,赋予其学徒和学生的双重身份更符合他们的特点。目前,职业教育需要做的是,统一针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标准,广泛地设计各个专业,使农民工的技能培训不再是简单的就业培训,而是综合的职业教育;不再是非正规的培训,而是一种正式教育;不再是一次性的培训,而是一种不断创新的终身教育。现代学徒制在解决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困境方面具有积极作用[10]。

2. “校企人”三方对接。京津冀的企业优势与京津冀的职业教育优势的联合,理应会形成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良好态势,但是,当前河北省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落到实处的少之又少,职业院校、企业、政府和农村劳动力本身都找不到有效的途径。研究发现,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培养方法具有有效性,而具体要做的是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校企人”必须紧密对接:农民工接受信息途径通畅;企业积极参与专业技能课程开发与设置;学校加强管理并及时与其他两方沟通协商。三方联动、互取长补短、协同管理才会使河北省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积极向上发展[11]。

3. 培训方法新媒体化。河北省的农村劳动力呈现年轻化态势,其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较强,同时随着数字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新媒体教学方式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这种开放性强、受众面广、选择面多、传播速度快的模式为职业技能培训提供了一条捷径。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是,要增加载体上针对职业技能培训的资源,扩大技术面,组织各类传媒更多地提供针对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的公共服务平台,使新媒体培训方法与传统教学互补,不但能教会他们专业技能,也使其掌握信息、创新利用信息的能力得到加强[12]。

4. 坚持开放教育与终身教育。政府、学校和企业要将农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的入口打开,接纳需要培训的农民工,使人人都有接受职业技能培训的机会。接受了技能培训的农民工要建立教育档案,跟踪后续就业状态,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真正实现职业技能培训的开发性和终身性。

五、总结

通过分析当前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发现基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对技能培训具有积极的作用,而职业教育作为最贴近农村劳动力的教育方式,为农名工的技能培训打开了通道,在条件积极充分的前提下,寻求实现路径成为文章的研究重点,在设计了培训体系、模式、目标、方法的具体实施路径后,还需要政府明确责任,加大投资,着实提高实效才能真正保障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  敬坤.关于新生代农民工培训中融入职业教育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7,(3):165-166.

[2]  纪韶.京津冀都市圈农民工就业状态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11,25(1):108-112.

[3]  张渊,李琳,程萍,杨红强,周彬,潘婷.农民工教育培训的研究回顾与展望——基于2007-2016年的文献分析[J].西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7,(4):16-19.

[4]  梁卓欣.经济转型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培训新趋势[J].中国成人教育,2017,(1):157-160.

[5]  王伟哲,闫志利.京津冀职业教育合作:动因、模式与路径[J].教育与职业,2015,(30):8-12.

[6]  王河滨.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职业教育的使命与策略[J].中国成人教育,2014,(23):16-18.

[7]  任会福.新生代农民工培训对策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5,(24):187-189.

[8]  张文秀,李洁.企业、职业院校与农民工培训三方对接新模式探讨[J].农业经济,2014,(6):29-31.

[9]  李薇,张学英.城市融入视域下农民工培训体系研究[J]. 职教论坛,2014,(20):78-81.

[10] 关晶,石伟平.现代学徒制与农民工培训[J].教育发展研究,2013,33(11):37-40.

[11] 曹成刚,杨正强.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探析[J].高等农业教育,2014,(1):104-107.

[12] 冯莉,安宇.新媒体时代新生代农民工培训问题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790-22792.

猜你喜欢

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京津冀协同发展
浅谈美军士官技能培训特点及启示
关于钻井一线技能人才培养的思考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短板分析及对策构建
国外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经验及启示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地区经济发展影响的实证分析
浅谈飞机维修技能培训
士官学校优质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