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管及通风管的应力分析
2017-03-12林鋆各
林鋆各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上海201203)
0 前言
船舶在风浪中航行时,波浪作用于船体并超越干舷,对首部的甲板装置与设备产生冲击,严重时会导致其损坏。为了抵御上浪力的破坏作用,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统一要求 UR S27(rev.6)中,对位于距首部四分之一区域内的空气管、通风管及其关闭装置作出强度要求,适用于建造合同日期为2004年1 月 1 日及以后的船舶[1]。
通常,仅通过增加空气管或者通风管的壁厚不能提供足够的屈服强度,因此需要安装支撑肘板。UR S27规定了标高760 mm的空气管、标高900 mm的通风管的肘板高度。然而,在某些情况下,为满足破舱稳性要求,空气管、通风管的高度经常大于标准值,此时需对支撑肘板处弯曲应力进行校核,从而设置满足强度要求的肘板尺寸。本文以高度1000 mm的DN350 B型菌形通风筒、DN250 CA型鹅颈式通风筒、DN200 ES型空气管头及其下方管段为例,通过计算支撑肘板顶部和趾部处的弯曲应力,提出一种满足UR S27(rev.6)强度要求的加强方法,以提高该区域内通风透气装置的可靠性。
1 统一要求内容介绍
UR S27是对下列位于距首部四分之一区域内的部件的强度要求,以抵抗上浪力的破坏作用:空气管、通风管及其关闭装置。
1)适用于建造合同日期为2004年1月1日和以后的船舶;
2)所有船长80 m及以上的船舶,距夏季载重线以上高度小于0.1L或22 m,取其小者,露天甲板上的上述部件,应满足UR S27的相关要求。
UR S27不适用于液货船的货油舱透气系统与惰性气体系统。
1.1 作用载荷
空气管、通风管及其关闭装置的水平压强p可按式(1)计算[1]:
式中:ρ——海水密度,取1.025 t/m3;
v——海水越过船首甲板的速度
(其中,d=夏季载重线到露天甲板的距离;d1=
0.1L或22 m取小者。)
Cd——外形系数(对管子取0.5,对空气管头或通风管头一般取1.3,对与其轴线垂直的圆柱形空气管头或通风管头取0.8);Cs——砰击系数,取3.2;
Cp——保护系数,紧靠挡浪板或首楼背后的空气管头和通风管头取0.7,紧靠舷墙背
后及其他位置取1.0
作用在管子及其关闭装置上水平方向的力:
式中:S——每一部件的最大投影面积
1.2 强度要求
空气管和通风管应计算关键位置的弯矩与弯曲应力:即贯穿点、焊接或法兰连接点、支撑肘板趾端。净截面的弯曲应力应不超过0.8σy,σy是规定的屈服应力或室温下0.2%的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肘板的净厚度应扣除因防腐保护而附加的2.0 mm腐蚀余量。
对用头部关闭的标高760 mm的空气管、标高900 mm的通风管,UR S27规定了肘板高度。如需要肘板时,应安装3个及以上径向肘板。每块肘板总厚度应为8 mm或以上,最小长度为100 mm。对其他高度的空气管、通风管,应根据各船级社要求,设置肘板或替代的支撑措施,同时,应根据肘板高度确定适当的板厚与长度。 载荷应按式(1)、(2)、(3)计算。
2 空气管及通风管的应力分析
2.1 设计条件
对位于距首部四分之一区域内的空气管/通风管,安装4个径向支撑肘板,见图1。
图1 首部空气管及通风筒支撑肘板示意图
2.2 空气管头/通风筒载荷计算
设作用于空气管头/通风筒的水平压强为p1,由式(1)、(2)计算可得。
设空气管头水平方向的最大投影面积为S1,由式 (3)计算可得作用于空气管头/通风筒的水平力F1。
则作用在支撑肘板顶部的弯矩见式(4):
2.3 空气管/通风管载荷计算
设作用于空气管/通风管的水平压强为p2,由式(1)计算可得。
膝关节腔注射氨甲环酸对单纯半月板损伤患者关节肿胀、疼痛、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 李明晋等(8):1098
1)设至支撑肘板顶部,水平方向的最大投影面积为S21,由式(3)计算可得作用于空气管/通风管的水平力F21。
则作用在支撑肘板顶部的弯矩见式(6):
2)设至支撑肘板趾部,水平方向的最大投影面积为S22,由式(3)计算可得作用于空气管/通风管的水平力F22。
则作用在支撑肘板趾部的弯矩见式(7):
作用在支撑肘板趾部的弯矩见式(5):
2.4 弯曲应力计算
1)作用在支撑肘板顶部的总弯矩见式(8):
抗弯截面模数[2]见式(9):
弯曲应力见式(10):
2)作用在支撑肘板趾部的总弯矩见式(11):
抗弯截面模数见式(12):
弯曲应力见式(13):
2.5 应力分析
Q235 钢最小屈服应力 σy=235 MPa,故[σ]=0.8σy=188 MPa。
以DN350的B型菌形通风筒、DN250的CA型鹅颈式通风筒、DN200ES型空气管头及其下方管段为例,取空气管头/通风筒下方管段高度H2=1000 mm,支撑肘板厚度(单边减去2 mm腐蚀余量后的净厚度)t2=6 mm,进行计算。
2.5.1 支撑肘板顶部的弯曲应力分析
从式(9)中可以看出,对于同一个空气管/通风管,W1为定值。
将式(4)、式(6)代入式(8),作出 M1的图线见图2。从图2可看出,M1随着H3的增大而减小,为负线性关系。
而从式(10)中可得出,σ1与M1为正比例关系。
因此,若需减小σ1,则需增大 H3;即,支撑肘板顶部处弯曲应力过大时,需加高肘板。
根据不同的肘板高度,计算出支撑肘板顶部处弯曲应力值σ1,见表1。
由表1可看出,支撑肘板顶部处弯曲应力值σ1随着支撑肘板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对DN350的B型菌形通风筒,取H3=300 mm时,σ1=75.0 MPa<[σ],满足要求。
对DN250的CA型鹅颈式通风筒,取H3=300 mm时,σ1=213.1MPa>[σ],故需加高肘板;取H3=400mm,σ1=180.5 MPa<[σ],满足要求。
对DN200的ES型空气管头,取H3=300 mm时,σ1=205.1MPa>[σ],故需加高肘板;取H3=400mm,σ1=179.2 MPa<[σ],满足要求。
2.5.2 支撑肘板趾部的弯曲应力分析
由式(12),作出W2的图线见图3。从图3可看出,当L≥100时,W2随着L的增大而增大,为正相关关系;
图2 M1-H3图线
表1 不同高度肘板顶部处弯曲应力σ1 MPa
图3 W2-L图线
将式(5)、式(7)代入式(11),可以得出,对于同一个空气管/通风管,M2为定值。
而从式(13)中可得出,σ2与W2为反比例关系。
因此,若需减小σ2,则需增大L,即支撑肘板趾部处弯曲应力过大时,需加长肘板。
根据不同的肘板长度,计算出支撑肘板趾部处弯曲应力值σ2,见表2。
表2 不同长度肘板趾部处弯曲应力σ2 MPa
由表2可看出,支撑肘板趾部处弯曲应力值σ2随着支撑肘板长度的增加而减小。
对DN350的B型菌形通风筒,取L=100 mm时,σ2=116.7 MPa<[σ],满足要求。
对DN250的CA型鹅颈式通风筒,取L=100 mm时,σ2=403.7 MPa>[σ],故需加长肘板;取 L=350 mm,σ2=171.2 MPa<[σ],满足要求。
对DN200的ES型空气管头,取L=100 mm时,σ2=305.0 MPa>[σ],故需加长肘板;取 L=250 mm,σ2=168.1 MPa<[σ],满足要求。
2.6 小结
位于距首部四分之一区域内的空气管与通风管,在需要配置肘板时,可以选取肘板高度H3=300 mm、长度L=100 mm作为初始值,分别对支撑肘板顶部和趾部处的弯曲应力进行计算。若支撑肘板顶部处弯曲应力过大时,则加高肘板;支撑肘板趾部处弯曲应力过大时,则加长肘板,使得弯曲应力不超过0.8σy,以满足 UR S27(rev.6)的强度要求。
3 结语
本文以高度1000 mm的DN350 B型菌形通风筒、DN250 CA型鹅颈式通风筒、DN200 ES型空气管头及其下方管段为例,分别从空气管头/通风筒载荷、空气管/通风管载荷两方面阐述计算过程;并通过计算不同高度和长度时,支撑肘板顶部和趾部处的弯曲应力,掌握了应力与肘板外形尺寸间的对应关系,从而提出针对空气管与通风管的有效加强方法,满足UR S27(rev.6)对位于距首部四分之一区域内的空气管、通风管及其关闭装置的强度要求,这对该区域内肘板外形尺寸的设计提供了参考。今后可以通过专业软件,进一步研究支撑肘板的安装位置与应力的关系,以更好地提高该区域内通风透气装置的可靠性。
[1]IACS.UR S27.Strength Requirements for Fore Deck Fittings and Equipment:UR S27[S].
[2]孙国钧,赵社戌.材料力学[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