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式英语教育的困惑与对策研究

2017-03-12杨友玉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中式英语英语教育

杨友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中式英语教育的困惑与对策研究

杨友玉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外国语学院, 河南 郑州 450046)

当前中国式英语教学实践遭遇到前所未有的困惑与尴尬: 英语的交流工具性能被忽视; 英语教学中人文性的缺失; 英汉双边关系的失衡。 对此, 中国式英语教育问题解决方案主要有五点: 强化英语的语言工具性, 改变英语应试制度; 取消小学及学前英语教育, 实行初中英语“娱乐化”、 高中英语“通用化”; 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化”, 研究生英语“职业化”; 中国英语教育要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坚持英语教育的合法地位, 还母语汉语以应有的地位。 关键词: 英语教育; 中式英语; 困惑与对策

一、 中式英语教育的困惑由来

近年来, 反对“全民英语”, 要求“降英语热”的呼声此起彼伏。 其中理由有两个: 一是中国式英语教育收效甚微[1], 全民英语运动极大地消耗整个国家的人力、 物力和精力, 英语教育在中国国民教育体制中几十年来一直处于“至高无上”的神坛地位, 严重影响了国人对母语汉语的学习热情和动力, 已经造成我国国学和传统文化的弱化和缺失。

事实上, 社会上关于中国英语教育得与失的争论一直甚嚣尘上。 学者们一方面注意到现行的英语教育在“输入与输出”方面极不平衡, 造成了极大浪费, 呼吁教育部门采取相关措施, 作出有效调整。 另一方面围绕中国当代英语教育教学方法与原则展开深刻的讨论和批判。 还有学者总结和分析国内英语强势地位现状及其对本族语的负面影响, 认为应该对我国的全民英语热进行“冷”思考,[2]把英语请下神坛, 还母语汉语以应有的地位。 于是, 自2013年起自主招生院校相继取消了英语考试, 全国高考英语降低权重的改革方案目前开始在各省市相继实施, 中国式英语教育问题再一次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在中式英语教育体系中, 影响最深最广的莫过于大学英语教学实践活动。 这是因为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 通向“中国梦”的一座桥梁。 怀揣各级英语等级证书, 如大学英语四六级证书、 专四专八证书等, 甚至是拥有硕士、 博士等学历的大学毕业生们一到要用到英语时, 或是因“不标准的英语发音”, 或是因“中国式英语语法错误”, 或是因“掺杂着地道方言”等原因而备感尴尬与无奈。 付出了多年的英语投入和投资, 我们培养出来的只是一个个会考试的“机器”。 全民皆英语的教学模式已经开始遭遇越来越多、 越广泛的质疑或声讨, 真正到了改革或废弃该政策或体制的时候了。 那些困惑性的问题得不到解决, 中国英语教育就得不到进步和发展, 更不可能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 中式英语教育中突显的问题

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已经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中国的崛起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从“英语梦”中醒来,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汉语国际化”的构想让中国人开始憧憬自己的“中国梦”。 当前中式英语教育突显的问题有3点。

首先, 英语的交流工具性能被忽视。 在中国, 英语早已退化成一种考试工具, 绝大多数中国人学习英语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考试, 为了升学、 学历、 职称、 晋升或出国的需要。 在各级的英语考试中主要测量学生在单词拼写、 词汇、 语法和阅读等应试技巧方面的水平, 忽略了学生对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特别是对英语听说能力等方面的重视和考量。[3]作为一种世界性交流工具的英语语言, 对于中国学生来说充其量只是类似语文或数学的一门主课。 而学好英语, 也只是为了考上大学, 拿到文凭, 找到一份好工作罢了。 这显然违背了我国施行全民英语教育的根本目的和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的基本特性。

其次, 英语教学中人文性缺失。 目前中式英语教育仍然只强调英语语言基本知识的学习, 忽略了对学生的语言文化熏陶以及思辨能力的加强与培养。 在今天的中国英语课堂上, 绝大部分英语教师仍在循规蹈矩、 照本宣科, 学生们仍在 “背”英语(背单词、 背语法、 背课文)。 中国师生在英语课堂内外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于单词拼写、 构词造句、 课文背默以及语法掌握等方面, 对英语语言文化背景和语篇的分析与欣赏等方面不够重视。 我们知道,学习英语仅仅局限于掌握基本的语言技能是远远不够的, 更重要的是利用语言技能去了解和学习英语国家的社会文化与科技发展。 我们培养学生一种严肃而辩证的思维方式, 引导学生对异质文化产生应有的尊敬, 进而通过比较对我们自身的文化进行有深度的反思与批评, 学生们才能真正地理解本民族文化的精髓, 才能更加热爱中华文明, 并使其发扬光大[4]。

再次, 英汉双边关系失衡。 我们的全民英语运动在不知不觉中冲击着汉语母语的地位。 中国的孩子们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在课余或周末忙着上各种英语学习班, 鲜有去上语文辅导班的。 而在中招、 高考和研究生考试中, 英语与数学、 语文或专业课等主课同享重中之重的地位。 几十年来英语至高无上的地位在不知不觉中弱化了中国人对汉语母语的重视和热情。 这种弱化与忽视在大学最为明显。 在我们的大学教育中, 所有的理科专业都不开设大学语文; 而对于文科学生而言, 大学语文也只是一门“大班课”或选修课, 只需修一年即可。 也就是说,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大学生而言, 汉语学习到高中就中断了。 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们的母语程度在基础知识、 表达和鉴赏等方面的能力日益退化, 更不能形成深层次的探索与思辨能力。 作为中国人, 我们没有对自己的民族文化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我们没有认真钻研和熟练掌握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还谈什么发扬光大呢?如果我们自己的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那我们的后代, 也只能成为游走在中西文化之间的落魄者。

三、 中国式英语教育问题解决方案

在中式英语教育不断遭受质疑之际, 本文大胆提出一套全新的中式英语教育改革方案, 尝试性把中国人的“英语梦”和“中国梦”联系起来, 辩证性地论证英、 汉之间相互“冲突与交融”的悖论关系, 以及两种语言在我国国民教育体制中的合理权重及其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具体方案如下:

第一, 强化英语的语言工具性, 改变英语应试制度。 虽然新高考英语方案已经出炉, 但其只是对英语考试时间及考试成绩等方面做了一些调整, 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英语的“应试”面貌, 并没有体现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交流的工具性。 我国现阶段的大学英语四、 六级考试虽然也已经进行了一些改革, 但英语口语考试只是针对四、 六级笔试成绩达到一定水平的大学生, 对全体大学生的口语水平测试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 于是, 在一些高学历的人群中“聋哑英语”(听说能力差)、 “文盲英语”(写作能力差)、 “中国英语”(英语语法差)比比皆是。 要彻底改变这种尴尬的状况, 中国英语考试制度必须革新。 而只有将英语听说能力水平测试列入高中、 大学入学考试评价内容, 才能打破只强调英语词汇、 语法和阅读等基本语言能力培养的传统, 才能真正使广大英语教育者、 学习者重视英语语言的听说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 才能从根本上真正地摆脱中国英语教育中几十年来的“中国式英语”的尴尬状况。

第二, 取消小学及学前英语教育, 实行初中英语“娱乐化”、 高中英语“通用化”。 当前中国孩子学英语的年龄不断提前, 甚至提前到了幼儿教育之中。 在我国正规的学校教育中, 小学一年级或三年级开始开设英语课程, 和语文、 数学合成为“三大主课”。 这违背语言学习的基本规律, 影响孩子对自己母语文化的学习, 可以说是种“得不偿失”的举措。 我们知道, 语言是一个民族之魂, 任何伤害民族语言的行为, 都会成为对整个民族根基的伤害。虽然“双语”(汉语和英语)学习本身并非根本性问题, 很多跨国婚姻下的孩子从小就是在双语的家庭环境下生长, 他们同时能很好地有效地掌握两种语言文化, 但是在中国应试教育模式下, 英语早已成为各级升学考试科目中的“重中之重”。 于是很多孩子自才会说话起, 便“起早贪黑”奔忙于各种英语启蒙班、 辅导班、 特训班等。 我们提倡取消中国儿童学前英语及小学及英语教育, 就是要推迟学生学习英语的年龄, 最好恢复到从前的初一时期(七年级)。 而且早期(或初中)的英语教育应该“娱乐化”, 例如像对待课外书和选修课一样, 教师利用图画、 故事和音乐等形式进行兴趣性教育, 只考查学生的听、 说、 读等方面的能力, 而对于英语单词拼写、 词汇、 语法及书面表达等方面的测试则在高中阶段进行。 高中阶段的英语“通用化”水平测试主要包括听、 说、 读、 写、 译等方面的实际应用能力的考核, 发放英语等级证书供大学录用参考。

第三, 大学英语教育“专业化”, 研究生英语“职业化”。[4]大学生在大学阶段的前两年学习“学术英语”, 积累相关的专业术语与词汇, 其听、 说、 读、 写等方面的技能培训都要围绕本专业知识进行。 比如, 大学生应该能听懂有关本专业一般性英语学术报告, 应该知道如何用英语撰写规范的学术论文或技术性报告, 应该能用英语参与一般性的学术问题讨论等。 到了高年级, 大学生还应该学习更高层次的“专用学术英语”, 使其能直接读懂国外与本专业相关的学术论文, 了解最新的学术动态、 科技创新和发明等。 而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英语则直接“职业化”, 与其所从事或即将从事的研究工作挂钩, 目的是培养社会所急需的“专”“尖”科技精英, 能无障碍地从事国际交流和合作, 有利于我们更好更快地吸收外国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 有益于我国现代化建设和中华民族繁荣发展。

第四, 中国英语教育要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和谐统一。 许国璋先生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 而是要教怎样做人。 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 认识文化, 认识世界, 培养心智, 而不是英语教学。 这就是说, 英语学习不仅是一种语言技能的学习, 也是对英语文化的学习。 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仅传授英语文化知识还要进行文化教学, 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 提高学生对外来文化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而且将跨文化交际的教学与语言技能培养同步进行。 这有利于学生扩大视野, 并在跨文化交际中能发挥语言文化优势正确表达思想, 有利于国际交流。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不仅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的实际应用能力, 还要加强对学生的英语语言文化的传递和熏陶, 特别是加强英汉两种语言文化的比较与分析,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鉴别和评判这两种文化的优劣, 这样不但可以避免被动地全盘吸收英美文化, 而且有利于我们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优秀文化。 我们要批判性地吸收外来文化, 要以宽广的视野去欣赏人类共同的精神文明成果, 要以宽容的心态去接受有益于我们民族繁荣发展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

第五, 坚持英语教育的合法地位, 还母语汉语以应有的地位。[5]中国科技要崛起, 经济要腾飞, 中华民族要复兴, 需要大量的精通英语和本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及时全面地掌握世界上最新的信息、 最先进的思想理念、 最发达的技术经验, 扩大国际视野, 并同时向世界传播中国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文明。 所以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英语在我国国民教育体制中仍有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但我们必须改革, 必须“改普遍要求为则重培养, 改广种薄收为精耕细作”。我们既不能一时全民“疯狂”学英语, 受到挫折和困难时又全民声讨“弃”英语。 我们必须认识到废弃英语并不就是与时俱进, 我们一方面要还母语汉语文教育以应有的地位, 一方面也应坚持英语教育的合法地位。 重视“双语”(汉语及英语)教育, 不仅是中国在国际上提高话语权, 赢得国际认可和尊重的现实需要, 更是国人在获得物质丰富后精神需求日益增长的现实反映。 新形势下中国式英语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弱化我们的母语汉语文教育的主导地位, 也不只是提高国民的英语水平和跨文化交际能力, 而是要求我们要理性地对待两种语言之间相互“冲突与交融”的关系, 以至能充分体现它们在我国国民教育体制中的合理权重和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国家的前途在人才, 未来的人才在教育。 我们既不能一时全民“疯狂”学英语, 受到一点挫折和困难时又全民“声讨”或“弃”英语。 相反地, 我们应当理性地正视我们教育体制中突显和潜在的许多错误和难题, 应当作出合乎实际的评估, 认真地反思, 解决好英语教育改革与实践中所遭遇的尴尬和现实问题。 我们一方面要还母语汉语文教育的重要地位, 一方面也要坚持英语教育的应有地位。 毕竟, 英语乃是当前无法被替代的国际通用语言。

[1] 陈国华.关于我国英语教育现状和政策的分析和建议[J]. 改革论坛,2008(3):4.

[2] 蔡婵林.对全民英语热的冷思考[J]. 高等函授学报(自然科学卷), 2006(S1):30.

[3] 付大安,李奕.英语教育中的文化安全和批判性思维培养[J].山西师大学报,2013(5):183.

[4] 郝翠屏. 高校英语教育应统筹规划[J].中国大学教学,2010(11):76.

[5] 李开拓. 应还母语文教育以应有的地位[J].科教导刊,2012(11):3.

[责任编辑 尹 番]

On the Perplexi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Chinese Characteristic English Education

YANG You-yu

(SchoolofForeignLanguageStudies,NorthChinaUniversityofWaterResourcesandElectricPower,Zhengzhou450046,China)

Current Chinese characteristic English education is faced with unprecedented perplexities and difficulties. There is an absence of awareness concerning the instrumental functionality and humanistic values of English. The relation of English and Chinese is imbalanced. Therefore, a five-approach solution is crucial for Chinese English education: emphasizing the instrumental functionality of English, revising the exam system; abolishing primary school and pre-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implementing “fun learning” reform in junior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and “general purpose” reform in high school English education; specializing college English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izing post graduate English education; consolidating the harmony of instrument values and humanistic values of Chinese English education; acknowledging the legitimate position of English education and restoring the position of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it deserves.

English education; Chinglish; perplexity and countermeasure

2016-10-16

2015年度河南省社科联项目(SKL-2015-1405)

杨友玉(1974—), 女, 河南信阳人, 讲师。

H319

A

1009-4970(2017)06-0080-04

猜你喜欢

中式英语英语教育
汉译英中“Chinglish”面面观
中职英语教学中对交互式英语口语的巧妙应用
中职新生英语教育之我见
大专院校英语教育的创新模式探讨
汉英翻译中中式英语产生的主要原因及解决对策
浅析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汉语思维模式及中式英语
论《中式英语》 对东方主义的解构
从中式英语到中国英语—译者认可度调查报告
高校英语教学中中式口语现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