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2017-03-12李延军

林区教学 2017年8期
关键词:政治思想大学生

李延军

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李延军

(兰州职业技术学院,兰州730070)

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日益更新的环境中也面临着更多机遇和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运用新媒体平台,扬长避短,规避由劣势引起的不良后果,帮助大学生摒弃陋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大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青年的使命感与荣誉感,提升个人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的能力,是新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课题。

新媒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大学生很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新媒体平台在为其学习、生活和交往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正确对待和使用新媒体平台,抵制不良信息的侵害,引导他们轻松、快乐、健康地成长,已成为现阶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面临并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

(一)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积极影响

1.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传播渠道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内化教育。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传播的时效性不高、广泛度不够,有很大的局限性,而新媒体平台本身就是一个蕴含着海量信息的平台,它的出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搭建了更为宽阔的平台。在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度增加,学习也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收转变。教师可以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方式将教育内容快速传达给学生,教育方式不再是生硬的灌输教育,而是变得更加具体和生动。新媒体也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创造了一种轻松、愉悦、和谐的氛围,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使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2.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使教育形式更加具体化、生动化

新媒体平台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创新提供了可能性。如思政任课教师可先给出命题,学生利用网络收集到更多与此相关的思想政治知识,课堂上进行沟通交流和讨论,然后再进行分组辩论,问题越辩越清、越辩越明,最后教师进行综合归纳。这样,授课教师对知识要有较高的把控能力和综合评价能力,使大多数学生参与其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分析问题能力。将学生自主领悟与教师总结归纳相结合,多媒体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媒体平台上,高校可根据学生需求开展他们感兴趣的报告会、辩论赛、研讨会等活动,不断提高学生对国事的理解、领悟和认识,加强大学生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强化他们的爱国热情、社会责任感和民族意识,坚定大学生的政治信念。学校也可利用新媒体优势,在学生中建立起QQ群、飞信群、论坛等平台。兰州职业技术学院青年传媒公众平台在引导学生创新创业上发挥新媒体优势,大力拓展“创客沙龙”的影响力,激发创新意识,吸引创业项目,为广大青年学生开辟了思想交流与实践操作的新阵地;利用微博推出了“毕业季留言”等系列活动,广泛传播正能量,获得了在校学生、教师及毕业多年校友的积极响应。

3.新媒体平台下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显著提升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载体和手段,教师讲解的内容具有普遍性,却没有针对性,缺乏足够的吸引力,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无法一一满足。新媒体新鲜、活泼的信息传播形式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力,其生动活泼的表达方式可满足当前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教育需求。海量化的资源信息能满足不同学生的教育需要,通过自主选择和互动合作,实现思想升华,锻炼其对假、恶、丑的辨别能力。新媒体环境下,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意见表达空间,教育工作者能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从而给予有针对性的解答,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有目标、有针对性的改革,进而强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对信息和教育内容进行自主选择,体现出了更高的主体地位,学习氛围更加轻松,学习效果也就得到了保障。多媒体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实现共享,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视程度得到更大提升,增强了自主学习意识,有助于形成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氛围。

(二)新媒体平台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产生的消极影响

新媒体平台也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容与形式不断进步和创新的同时,也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新问题和新困难,如何应对和处理新媒体传播带来的消极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多加思考和研究。现在的大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弱,心智尚未完全成熟,他们从新媒体获取的海量信息中,不乏有色情、虚假、诈骗、邪教信息、暴力游戏、网络黑客及封建迷信思想等方面的信息掺杂其中,面对这些鱼龙混杂的信息和思潮,他们往往无所适从,极易受到侵害。新媒体作为一种动态发展的新鲜事物,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大学生“足不出户”就可知晓天下事,削弱了大学生参与户外活动的积极性,“宅男”“宅女”的出现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挑战。新媒体灵活、多样的交流方式,模糊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界限,大学生既是受教育者,通过新媒体获取信息,也可以“教育者”的角色通过新媒体工具与外界互动。一旦有不懂之处,可以求教于“度娘”,教师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受到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性明显降低。一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能自拔,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暴力解决问题等不良思想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给社会治安带来了种种隐患。大学生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以匿名的方式与他人进行沟通、交流,相互不认识和不了解更容易导致违背伦理道德、甚至违法犯罪事件的发生。目前,对新媒体的监管尚处于空白区,给某些不法分子带来了可乘之机,同时也容易引发诚信危机。

二、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革新,并且是紧跟时代步伐的革新,构建高校新媒体平台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转型刻不容缓。为了更好地发挥新媒体的平台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紧密联系工作实际,考虑学生需求,提升整体素质。在此,以新媒体为平台和手段,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几点建议。

(一)注重学校与社会的联动教育,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现实教育人、社会锻炼人,社会是学生能够感知的鲜活、生动课堂。在校大学生接受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情民意、法纪观念、理想道德等思想教育还远远不够,应该让学生带着知识到社会中去实践和验证。对此,教师应创造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深入到基层和企业中,引导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社会。社会上的实践经验远比课堂宣讲更深刻,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大学生只有在社会的历练下才能感受理论知识的先进性与科学性,真心认同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和方向。

(二)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学习与生活相结合

教育应与时俱进,教育的内容和方式也应该考虑到学生的实际需求,任何脱离实际、空洞、单调的教育教学只会使学生产生反感、冷漠,教育的效果也无从谈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除理论教育外,还应有身心健康、生活方式、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社会热点和焦点等教育内容,只有关注了学生真正所需,才能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选择。大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期,思想和行为的可塑性还很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要有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又要能帮助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尤其是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成为有思想、有担当的青年。要关注大学生的生活,了解他们喜欢什么、关注什么、需要什么以及有什么困难和问题,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和关怀,帮助他们排忧解难,积极引导大学生学会人际交往技巧,鼓励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利用多媒体平台使传播内容与思想导向在校园网站、微信群、QQ群上形成全方位覆盖。兰州职业技术学院的“青音电台”就是以更加人性化和生动化的方式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将学院广播站播音内容与微信公众平台融合在一起的栏目,使得微信平台不仅是图文并茂,更是有声的传播媒介。学生会在平台上收听到由学生自己打造的电台,收听到学生的原创文学,收听到来自青年的声音,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和认可。

(三)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打造新媒体平台下高校思政工作的新锐队伍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支队伍不仅要理念先进、思维活跃、富有开创精神,更要善于运用新媒体,以新媒体的形式传播具有特色的内容,在潜移默化中传播正能量。教育者要不断增强自身的新媒体素养,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新媒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新媒体平台能够促进师生间建立起良好的沟通和交流途径,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吸引力。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保持高度的政治洞察力和鉴别力,加强对信息的分析、鉴别、筛选和运用。教育工作者要深入到学生中,以大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为突破口,进行谈心,积极与学生交流、沟通,迎难而上,主动出击,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和亲和力。同时,还要转变观念,适时将时效性强、新闻性好的先进事迹与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四)齐抓共管,构建全方位的育人体系

如何最大限度地减少新媒体平台对学生的负面影响,目前单靠某一力量还远远不够,各部门要形成合力。高校的宣传工作应主动占领新媒体平台的舆论阵地,积极发布正面信息,弘扬正能量,剔除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负面消息。网络管理中心积极开展校园网络安全建设,过滤网络不良信息,加强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平台的内容建设。学生处、团委应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使广大学生走出网络,走向户外,既能锻炼身体,又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魅力,感受到团结协作带来的快乐。思政教学部邀请专家作专题报告,组织与学生面对面座谈,增强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解决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的症结。结合新形势,开展受学生欢迎的教学活动,积极探索在新媒体平台下的思政教学改革。政府应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明确相关部门的主体责任,严惩通过新媒体平台恶意传播不良言论或者非法信息的行为,对违反者给予严厉打击,为大学生创造一个文明安全的信息环境,为新媒体平台打造干净纯洁的舆论空间。

三、结束语

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意识,影响着大学生的发展方向与前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务必将新媒体技术融入到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以学生喜爱的方式和乐于接受的形式教育学生、走近学生、引导学生,为学生解决实际困难。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情况,发挥新媒体优势,积极探究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规律、新方法、新举措和新内容,最大限度地控制住新媒体带来的消极影响,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提供更加可靠的保障。

[1]洪伟.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初探[J].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1).

[2]刘幼昕.手机短信挑战高校德育[J].北京教育(高教版),2005,(4).

[3]李岩.大众传播媒介对大学生的影响[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3,(5).

[4]粟迎春.谈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J].昌吉学院学报,2003,(1).

[5]李岩,曾维伦,何海涛.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探析[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5).

[6]生奇志,展成.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调查及媒介素养教育策略[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Influence of New Media Plat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Countermeasures Research

LI Yan-jun
(Lanzhou vocational technical college,Lanzhou 730070,China)

The new media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part of college students’learning and life.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in the increasingly update environment is facing mor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deological education workers should correctly use the new media platform to foster strengths and circumvent weaknesses and avoid the bad results caused by disadvantages so as to help college students get rid of bad habits,and set up the correct outlook on world,life and values.Improving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enhancing their sense of mission and sense of honor and promoting their personal ability of thinking to deal with problems is the new task faced by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er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new media;college student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ountermeasure research

G641

A

1008-6714(2017)08-0001-03

〔责任编辑:钱晓玲〕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8.001

2017-03-27

李延军(1972—),男,江苏沛县人,副教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政治思想大学生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政治不纯”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大学生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