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社会背景探讨
2017-03-12肖丽
肖 丽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00)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社会背景探讨
肖 丽
(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 150000)
语言学习已成为一项提升技能的热门活动,而英语学习和教学所受到的重视也越来越多。但在英语教育中对文化及社会背景的指导学习却并未得到正确认识,使许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依靠生涩记忆而无法理解语言背后深层次的文化内涵,这样既感受不到语言学习的乐趣,更会导致语言学习的错误甚至障碍。为培养良好的语言交流能力和多背景交际能力,必须强化在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文化及社会背景的讲授。
语言教学;英语;文化社会背景
引言
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经济的向前迈进,全球经济社会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英语已成为一种国际性语言,是实现全球化的重要交际工具,其与众不同之处是其在全球性的交流中已显示出无可替代的地位。然而,掌握一门语言绝非易事,词汇、语法和句型只是基础,真正熟练地运用语言并将对相关文化的了解融入到语境中才是重要的过程。要想学好一门语言,必须对其相应文化有一定了解和掌握,这里所说的文化是指文化背景知识,而文化社会背景知识对于提高英语水平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需要探讨的不仅是文化社会背景对于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还对如何开展相关教学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进行论述。面对英语文化及社会背景教育并未广泛开展的现实情况,围绕这一话题开展的方方面面讨论也应该不断深入。
一、文化及社会背景分析
中外文化的差异可以体现在许多方面,首先,是教育方式的差异。中国的教育方式一直偏向于注重传统,其用意是使年轻人在成长过程中学会社会中的规则,从而为日后步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而西方教育更偏向于自我能力的发挥,目的是使年轻人发掘各自不同的优势以获得适合自身发展的道路。其次,中西方在教育内容上也由于各自不同的文化氛围而体现出较大差异。中国以社会需要为重开展教育,典籍名著因此成为首选;西方教育则以个性发展为依据,根据每个人不同的优势特长及兴趣爱好,尽可能全面地提供教育内容。
从历史发展和宗教信仰的角度看,中西方文化在节日中的体现尤为典型。尽管现代文化的交流融合使得中西合璧已成为常事,但各自不同的传统文化却源远流长。中国经历了上千年的封建社会过程,农耕民族始终是民族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对于农业发展的重视程度极大,这就决定了中国的传统节日大多由时令节气而来,同时又有浓重的儒家文化色彩,如重视团圆和孝道。而在西方,传统节日的起源离不开宗教的发展,基督教则是主导这一切的来源,几乎所有的西方重大节日都与基督教及基督教徒的行为和结果有关。
文化在教育的传承中导致了中西方思维方式的差异化,两种不同的文化也带来了不同价值观下构建出的思维模式,相应的思维模式又使得语言表达所使用的结构不同。最典型的例子是中英两种语言的语序,这其中体现的是汉语以整体为先的表达思维,而英语则是先突出主体后进行补充的方式。英语中运用各种手段将细节连接从而完整表意是最为明显的特点,语句结构严谨,逻辑层次讲究。
二、文化社会背景导入的重要性
文化及社会背景下语言表达最为地道、也最能为人理解。仅仅通过课堂和书本中循规蹈矩的学习,很难真正使学习到的语言表达融入到相应的文化背景中。如英语词汇的形成与汉语词汇的来源一样,都与生活紧密相连、息息相关,在学习过程中如果无法充分了解所学语言的生活来源,就会出现对语言材料的理解障碍。
了解不同的文化社会背景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文化背景的交际能力。语言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工具,学习英语及其他所有语言的最终目的是可以与不同国家地区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因此从这个方面而言,英语教学的最大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多文化交际能力。但在实际中,学生尽管能够熟练拼出大量词汇词组,依然会觉得使用英语沟通生硬不畅,归根结底是对于西方文化缺乏研究和了解。如果使用语言的同时能够掌握丰富的文化社会背景知识,无疑会使语言更加娴熟,交际能力也会大大提升,使得交流过程更加愉快,避免很多因为对文化背景的缺乏而造成的误会和障碍。
三、英语教育对文化社会背景的选择
文化需要依靠语言来传承传播,同时语言又是组成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学习文化必然需要通过语言作为钥匙和桥梁,文化又要依靠语言进行传输,因此作为语言教学,开展英语教学就必须对相应的国家、民族和社会文化进行了解。
从之前的分析可以看到,从教育和生活中可接触到的方面出发,先让学生了解与西方国家日常使用的生活、节日及习俗方面的文化背景常识。用英语表达从打招呼到送别再到介绍应答,以及交谈、打电话等用语,这些日常用语都有其文化及社会背景,不仅能够指导其表达方式及用语来源,引起思考使用这些表达的原因,还能使学生在学会这些语言后能够自如流畅地进行表达。
在翻译和理解语境含义的过程中,仅熟悉词汇的本身含义及常用用法,只能做到字面翻译,难免会出现误会和错误。而通过了解文化背景,就能够熟悉词汇所包含的社会和情感含义等,而这些意义的表达都不能仅通过字面进行逐字逐句的翻译。
在教学过程中,这些与语言相关的背景文化知识都可以随同基本的语言教授一并进行,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教学同样重要。对文化及社会背景的教学要想不断深入,就需要对跨文化意识有较强的学习意识。除了利用课堂和教材外,教学中还可以通过使用其他更多的语言文化素材,如书籍杂志、电影电视、音乐图片等,甚至可以参观一些博物馆,其中所使用的语言文字表达,不仅是地道语法和词汇的总结展示,更是其本身社会文化的反映,是了解不同国家、民族所处不同时期和所具有特点的有效途径。
对于如何开展英语文化的社会背景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教师自己对英语文化及社会背景的了解程度决定其教学能力的基础。宏观上,需要了解的知识应包括国家地区的基本情况、社会发展、人文地理、宗教信仰等;微观上,包括组成一门语言的成语、俗语、专有名词、谚语、日常用语等,并受到不同国家地区的影响,也有一些相同含义的不同表达法。因此,语言更像是一把打开另一个世界的钥匙,将另一种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展现在自己面前,并且要不断涉猎甚至进行深入研究,对教师本身的素养提出了较高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学习进步,才能将更多更新的语言知识和教学方法应用到不同的阶段教学中。
第二,单纯的语言教学和对应的文化及社会背景引导不应有轻重之分,应同等重视,在教学中也要同步进行。文化社会背景的介绍应贯穿语言的教学始终,并从实用性角度出发,使两者真正地结合起来。
第三,教学的灵活性。即使目前大学之前的教育阶段中针对英语的文化社会背景课程并不常见,但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仍然可以将这些内容随机、灵活地添加到学习中,尤其是极具社会文化特点的词汇和用语,这些包含在内部的文化背景含义不仅生动有趣,还能使学生印象深刻地记住所学知识并灵活运用,这样在与人进行交流的过程中也能够拉近彼此距离,开展愉快交流。
结束语
英语教学中对文化及社会背景的研究和讨论越来越多,其重要性也逐步加强,对英语学习的帮助也愈加显著。首先,对文化社会背景的掌握能够激发学生将语言学习带入到一些使学生感兴趣的方面,而不仅仅是对词汇、语法、句式及文章的枯燥记忆,将语言作为一种进行深入研究学习的工具。其次,语言和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引入多种实际可行的教学方法,由于语言环境的创造有限、也相对不易,但文化的了解可以是多种多样且可行性较大,如通过电影、音乐等媒体手段,或举办各式活动增强参与感。通过各种不同途径进行的多种场景对语言的运用,可为日后与其他语言背景的人进行有效愉快的交流做好充分准备,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语言基础扎实、同时能够灵活运用语言工具的高素质人才。
要理解一种语言,必须对其文化和社会历史融会贯通。只有克服了文化差异障碍的语言学习,才是一种更有效、更长久的学习方法,学生也能够更加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1]胡文仲.文化教学与文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2).
[2]王雪梅,康淑敏.新课改背景下的中学英语教师现状调查研究[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06(12).
[3]胡文仲.文化差异与外语教学[J].外语教学与研究,1982(4).
[4]范治光.知识经济时代对教师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J].内蒙古电大学刊,2007(1).
[5]汤惠朋.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培养[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
[6]戚雨村.语言文化对比[J].外语研究,1992(2).
[7]蒲小君.外语教学与跨文化交际技能[J].外语界,1991(2).
[8]张龙涛.浅析英语教学与文化背景渗透[J].时代报告:学术版,2011(3).
〔责任编辑:崔雅平〕
10.3969/j.issn.1008-6714.2017.03.022
2016-10-28
肖丽(1980—),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跨文化交际研究。
H319
A
1008-6714(2017)03-0047-02